图书介绍

国际金融危机与可持续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际金融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 刘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7701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金融危机与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国际金融危机:缘起、性质、判断3

国际金融危机五年回眸:美国房地产泡沫如何触发金融危机3

一 寻找增长出路如何埋下危机种子5

二 证券化如何大规模释放流动性7

三 杠杆运用如何急剧放大市场规模9

四 对冲违约风险如何将风险扩散至金融系统的纵深领域11

五 市场预期如何触发自我实现式的预言13

六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如何联结成“双危机”模型15

七 小结:美国经济的困境与出路17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形势的若干基本判断19

一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美国进行了空前规模的政府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打算放弃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自由市场经济仍将是美国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21

二 本次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特别是高度发达同时投机过度的国际金融行业,但是,就此判断美国已经处于走向“衰落”的“拐点”为时尚早22

三 美国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源地,遭受损失首当其冲,但并非损失最重,在相对意义上,美国可望保持甚至可能在危机中巩固其所谓的全球“领导”地位24

四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但从当今世界相互依赖的程度与大国关系基本格局看,提出“推倒重来”的理念与主张仍然缺乏现实依据27

五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巨大转变,但中国的“赶超战略”远没有结束,保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本身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29

国际金融危机的全球应对及其影响31

一 国际合作的新进展及其局限性32

二 全球治理的新动向及其矛盾性34

三 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及其复杂性36

四 权力转移的新趋势及其长期性38

第二部分 经济刺激与泡沫经济43

国际金融危机与泡沫经济学43

一 泡沫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破产”44

二 泡沫经济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48

三 马斯金教授错在哪里:政府与泡沫经济52

四 “特里芬难题”批判与美国债务危机56

刺激 刺激 再刺激——美国“泡沫经济”的回顾与前瞻62

一 “新经济”的沉浮63

二 “金融创新”和房地产兴盛64

三 继续刺激与新泡沫66

四 前景:破裂还是软着陆68

五 美元的命运70

六 再看“同舟共济”73

新兴经济体应警惕泡沫经济风险74

一 拉美债务危机75

二 亚洲金融危机76

三 强劲复苏与问题和挑战77

四 反思与应对78

五 小结80

第三部分 长期停滞趋势及其出路83

产出缺口理论与美国经济的出路83

一 本轮危机的“双危机”解读84

二 从奥肯定律看产出缺口85

三 重新构建增长模式87

四 金融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94

五 小结98

美国如何定位经济增长引擎99

一 如何在美国创造良好的工作岗位101

二 如何以这些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武装”美国人102

三 如何确保辛勤的工作能够赢得体面的生活102

从减税看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往哪里花钱104

一 奥巴马政府采取了何种税收减免政策105

二 规模庞大的减税行动将资金导向何方106

三 减税引出的话题107

第四部分 系统性风险与超越防范风险111

国际金融整合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111

一 金融领域的整合与国际化113

二 系统性收益vs系统性风险115

三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117

四 小结: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与系统性风险119

系统性风险与决策困境121

一 欧美在金融危机中的形势研判与应对决策124

二 传导效应:如何研判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126

三 道德风险与决策困境128

四 小结:研判、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难度和复杂性130

金融监管改革新趋势与改革开放新空间131

一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监管改革的基本方向133

二 破解“大而不能倒”的困局135

三 监管边际效用递减与超越防范风险137

四 小结:金融体制改革与“第二次异军突起”139

第五部分 战略新边疆143

从气候变化问题看新时期大国博弈143

一 新时期大国博弈更加强调占领道德高地,理念竞争能力直接影响大国道义感召力,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时要进一步打造中国理念146

二 新时期大国博弈更加强调占领科技前沿,产业升级能力直接影响大国经济竞争力,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时要进一步创新中国产业148

三 新时期大国博弈更加强调占领多边舞台,议程设置能力直接影响大国政治影响力,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时要进一步推动中国议程151

四 新时期大国博弈更加强调占领舆论阵地,公共外交能力直接影响大国形象亲和力,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时要进一步传播中国声音154

“管”窥能源政治157

一 新“石油大亨”初露锋芒160

二 一条管道如何撬动中亚地缘政治格局161

三 不断延伸的博弈163

博弈蕴含合作——试论如何运用博弈论解析中美关系166

一 从“囚徒困境”看基本博弈模型168

二 从游戏规则看“囚徒”能否合作170

三 大国与国际社会游戏规则的建立174

四 博弈论视野下的中美关系177

第六部分 中国的国际环境与战略选择187

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求法治经济187

一 法治经济与改革动力187

二 法治经济与稳定预期188

三 法治经济与统一市场189

四 法治经济与产业升级189

五 法治经济与交易成本190

六 法治经济与社会脱困191

变革与稳定:后“冷战”时代如何建设新型大国关系193

一 大国关系:国际战略研究的基本课题195

二 大国关系调整的基本模式和多重可能性197

三 新型大国的本质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200

从“中国崩溃论”到“同舟共济论”——评析西方涉华“六论”203

一 “崩溃论”206

二 “威胁论”208

三 “机遇论”209

四 “责任论”211

五 “管理论”212

六 “同舟共济论”214

从国家形象到国家品牌——九组概念解析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217

一 “国家形象”与国家的“国际形象”218

二 “自视形象”与“他视形象”219

三 直接印象与国家形象220

四 间接印象与国家形象222

五 验证与“选择性验证”223

六 “误读”与“歪曲”224

七 “事实”与“抽象”226

八 总体印象、群体观念及其模式化227

九 国家形象与国家品牌228

结束语233

让中国的“意见领袖”走上国际舞台233

一 理论基础:“意见领袖”在舆论形成与管理中的关键作用234

二 现实需求:积极影响国际舆论的课题不可回避235

三 工作方向:让中国的“意见领袖”走上国际舞台2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