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6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6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编辑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ISBN:750223915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核能-研究-中国-2006-年报-英文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重大核科学工程3

中国实验快堆(CEFR)3

我国快堆和第4代先进核能系统&徐銤3

GIF合作和我国快堆及燃料循环的发展&徐銤4

我院参与INPRO项目的工作进展&周培德4

采用DESAE程序对我国核能发展情景的初步分析&周培德,等6

参与快堆科研开发总体规划编制的情况&周培德6

钠火消防系统&杜海鸥7

蒸汽发生器钠水反应的氢计测定&洪顺章8

快堆非能动停堆装置的发展&黄晨10

核级钠顺利充入CEFR回路系统&马振权11

CEFR换料系统在台架上的综合验证试验及进展&王明政12

CEFR“专用工具”研制及其进展&王明政13

CEFR主工艺系统2006年安装和调试进展&余华金14

在役检查进展情况&吴水金15

堆容器及堆内构件的安装&孙刚18

CEFR主容器压力试验简介&孙刚19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21

CARR工程2006年度进展&赵铁军21

CARR燃料组件流量分配实验研究&丁振鑫,等22

CARR堆芯容器断裂韧性辐照监督样品尺寸效应&宁广胜,等23

堆内高温高压试验回路初步设计研究&张爱民,等23

研究堆设计部电气专业年报&李振毅,等24

研究堆设计部仪表专业年报&昝怀启24

CARR冷却剂系统管道应力计算优化&戴守通25

板式换热器在CARR重水系统中的应用&韩海芬,等25

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26

2006年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概况及进展&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部26

100MeV回旋加速器工程的设计和建造进展&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技术部27

100MeV回旋加速器主磁铁的方案比选和选厂定点&张天爵,等29

高频低电压控制系统(LLRF)高频部分电路设计&殷治国,等31

基于VXI总线的DSP板的开发&侯世刚,等32

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开发&殷治国,等33

25kW高频功率源末级腔体的模拟计算&纪彬,等34

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中心区横向接收度的计算&姚红娟,等36

100MeV回旋加速器束流剥离引出的COMA模拟&安世忠,等38

100MeV回旋加速器束流加速轨道的COMA模拟跟踪&安世忠,等40

基于PIC方法的束流动力学模拟程序及其在CYCIAE-100注入线中的应用&杨建俊,等42

紧凑型回旋加速器主磁铁一次谐波垫补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张天爵,等44

一种调节温升引起的紧凑型回旋加速器等时场变化的方法及其线圈绝缘实验研究&魏素敏,等46

100MeV回旋加速器中心区实验台架上注入线设计、加工及安装&姚红娟,等48

100MeV回旋加速器中心区实验台架上偏转板和中心区的设计、加工及安装&姚红娟,等50

100MeV回旋加速器中心区实验台架上离子源磁铁布局设计&贾先禄,等51

100MeV回旋加速器中心区实验台架注入线上小四极透镜研制&魏素敏,等54

100MeV回旋加速器中心区实验台架主磁铁的测磁仪和磁场测量与垫补&钟俊晴,等56

100MeV中心区试验台架中5kW法拉第筒的研制&管锋平,等58

回旋加速器脉冲化实验系统的物理设计&安世忠,等59

束流脉冲化系统中聚束器的设计与计算&安世忠,等61

脉冲化实验系统中束流切割器的设计&安世忠,等63

真空试验台架设计&潘高峰,等64

30MeV束流运输线临时控制箱的研制&葛涛,等65

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ISOL系统2006工作进展&ISOL组66

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超导增能器2006年工作进展&超导增能器组67

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器注入器升级改造2006年进展&包轶文,等67

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辐射屏蔽设计&吴海成,等68

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71

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CRARL)工程进展&黄美德71

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写情况&杜洪铭72

重大研究项目75

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物理及技术基础研究75

ADS启明星1号的“跑兔”系统的设计&史永谦,等75

强流RFQ注入系统(LEBT)调试&马鹰俊,等75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79

核物理79

178Hf(16+)同质异能态的γ自由度&图雅,等79

Ca同位素的基态性质和对称能的密度依赖性&梁钧,等80

巨单极共振和对称能&梁钧,等80

At缺中子同位素形状共存的相对论平均场讨论&梁钧,等80

Ni同位素的矮共振和巨偶极共振&梁钧,等81

核-核弹性散射的微观光学势研究&马引群,等81

可分离形式的对相互作用的研究&田源,等83

夸克-胶子物质和强子物质中净电荷转移涨落&萨本豪,等84

相对论性e+e-,P+P和Au+Au碰撞中荷电粒子普适快度规范性及其部分子起源&萨本豪85

融合反应中质量参数的理论研究&赵凯,等85

800MeV质子入射16O、27Al、56Fe、112Cd、184W与208Pb靶散裂反应机制&欧立,等86

中能质子入射散裂反应研究&欧立,等87

改进的Woods-Saxon势在重离子熔合反应中的应用&田俊龙,等88

重核强阻尼碰撞中复合体系的形成和衰变&田俊龙,等90

近赤道单粒子轨道间耦合导致的Pr核形状的三轴形变&董保国,等91

A=40核区超形变转动带终止&董保国,等91

缺中子核素125,127,129Ce的转动带结构&马海亮,等91

硅条探测器在重离子核反应中的性能检测&张焕乔,等93

29S双质子的同时发射&林承键,等94

球形-变形核相互作用势的计算&张高龙,等95

硅微条探测器在29S+12C反应中的应用&张高龙,等98

静电偏转板分析器几何和电压的测试&贾会明,等101

超重核合成中非预期的同位素超向&刘祖华,等102

超重核合成中的Q值效应&刘祖华,等103

54Mn核的高自旋态研究&吴晓光,等103

106Ag磁转动研究&贺创业,等105

A~100区πg/2?νh11/2组态带旋称劈裂反转系统学研究&贺创业,等106

112In的高自旋态研究&李雪琴,等107

129Ce核的三轴性研究&刘颖,等108

155Tm核的高自旋态研究&刘颖,等109

重离子融合蒸发反应中对称与不对称体系入射道效应的动力学研究&李雪琴,等111

7Be在Pt和A1中衰变率变化的相对测量&李成波,等112

特洛伊木马方法间接研究9Be(p,α)6Li核反应截面的探测器刻度&文群刚,等114

γ射线诱导DNA损伤中DNA浓度的影响&孔福全,等117

γ射线诱导DNA损伤中剂量率的影响&孔福全,等118

重离子微束装置的显微镜系统稳定性的改进&陈泉,等119

9Be厚样品90°中子泄漏能谱测量和模拟&阮锡超,等120

氖氖聚变反应高能γ截面测量&侯龙,等120

O5+离子入射在金属表面形成L壳层X射线产生截面的研究&田野,等121

C4+离子与金属表面碰撞引起的X射线产生截面的研究&田野,等122

13N次级束的产生&曾展,等123

13N+p弹性共振散射实验的可行性分析&王友宝,等124

17F+p弹性共振散射反应的厚靶实验测量&王宝祥,等125

利用镜像核转移反应研究短寿命不稳定核(p,γ)反应&郭冰,等126

13N(p,γ)14O天体物理反应率&李志宏,等130

质量链A=51核结构数据更新评价&黄小龙131

213Bi核衰变数据评价&黄小龙132

225Ra核衰变数据评价&黄小龙132

225Ac核衰变数据评价&黄小龙132

45Sc激发函数评价&陈国长,等132

181Ta激发函数评价&陈国长,等133

高分辨粉末中子衍射仪研制进展&李眉娟,等134

中子粉末衍射谱仪探测系统计算机测量部分的改进&余周香,等134

粉末中子衍射谱仪改造升级&贺林峰,等135

金属材料应变的国内首次中子衍射测量&韩松柏,等136

Y2-xSmxW3O12(x=0.0~0.4)系列固溶体结构、吸水性能和负热膨胀性能的研究&余周香,等137

中子导管工程及中子散射工程相关工作进展&梁峰,等138

151Sm的加速器质谱测量进展&寅新艺,等139

用于加速器质谱测量的151Sm标准样品研制&寅新艺,等141

核设施环境土壤中36C1含量的深度分布测量&何明,等141

93Zr的AMS测量方法研究&周舵,等142

加速器质谱测量79Se样品化学形式的选择&王伟,等144

AMS测量中HfF4与Ag的混合比例对引出180HfF5-束流大小的影响&拓飞,等144

AMS注入器质量分辨的测量&拓飞,等145

AMS专用注入系统同时测量装置&窦玉玲,等146

用于CIAE-AMS中的Bragg曲线探测器的改进&李朝历,等146

以ISO标准检测自制气泡中子探测器测试结果的重现性&张贵英,等146

自制气泡中子探测器特性的批内一致性研究&张贵英,等148

用核径迹法研究聚酯膜在近红外区的透过率&刘存兄,等149

4种现有CRM中Na,Mn微取样行为的研究&黄东辉,等150

82Sr转动带8因子测量&袁大庆,等152

28P的磁矩测量&周冬梅,等153

PdY合金吸氢微观机制正电子湮没研究&左翼,等153

131I活度测量反符合方法研究&汪建清,等154

133Ba活度测量反符合方法研究&汪建清,等155

大型自动化多功能氡室的建立&邢雨155

辐射治疗水平丙氨酸剂量计的加工条件研究&林敏,等156

辐射治疗水平丙氨酸剂量计的ESR测量条件研究&林敏,等156

丙氨酸剂量计应用于辐射治疗水平的剂量学性能研究进展&林敏,等158

辐射治疗水平吸收剂量比对&林敏,等159

0.144~14.8MeV能区长计数器效率校准&陈军,等160

0.144~19MeV单能中子参考辐射场的建立&陈军,等161

β活度微量热计校准技术研究进展&陈细林,等161

针筒气态氖水取样效率试验&陈细林,等163

2MeV电子束石墨量热计的设计&陈克胜,等163

宇宙射线中的中子剂量测量装置的初步设计&李桃生,等164

强激光与加速器165

FROG紫外单次自相关仪的调研&徐永生165

飞秒超短脉冲激光的三倍频&徐永生166

超短脉冲激光聚焦特性的研究&王雷剑,等167

“天光一号”MOPA系统近场光斑均匀性测试&高智星,等167

“天光一号”装置加速器运行状况&陆泽,等168

“天光一号”,装置精密化进展&向益淮,等169

状态方程实验靶场的改进&王钊,等169

基于“天光一号”装置的状态方程实验&王钊,等171

采用二次自相关法测量超短激光脉冲宽度&张骥,等173

RF射频信号与飞秒激光脉冲的同步&戴辉174

超快聚变脉冲中子源的发展&李业军,等175

线光学记录速度干涉仪系统的设计&路建新,等175

泰曼-格林干涉仪CCD实时图像采集系统的研制&张海峰176

紫外自相关仪高纯NO气体充放气系统的研制&张海峰,等176

关于测液氖状态方程实验的制靶和数值模拟初步设想&梁晶177

激光放大器热效应初步研究&张晓华,等178

侧向阴影照相技术在状态方程实验中的应用&高爽,等178

高频充电多模式高压脉冲调制器方案设计&佟迅华,等180

2MeV辐照加速器维护&杨圣,等180

双能无损探伤电子直线加速器微波系统研制&吴青峰,等180

和谐统一混合择优网络中嫡的特性&李永,等181

和谐统一的混合网络中的相称性系数转变&李永,等181

不同机制的小世界模型的同步能力比较&刘强,等183

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拓扑的束流输运网络中束晕-混沌的同步与控制&刘强,等185

束流传输网络中多目标的分区耦合控制&刘强,等187

小世界同步与束流输运网络同步控制&刘强,等189

低能强流离子束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李康宁,等191

ISOL分析磁铁一些关键问题的实验研究&唐兵,等193

ISOL主分析磁铁关键参数的设计研究&唐兵,等195

ISOL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马瑞刚,等198

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马瑞刚,等200

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研究进展&姜冲,等201

二极铁磁场一阶和二阶梯度指数修正研究&王荣文,等202

紧凑发射度仪的研制&李立强,等203

串列升级工程ISOL的放射性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李立强,等207

反应堆科学技术210

核临界安全中心2006年工作概况&攸国顺,等210

乏燃料临界实验装置堆芯几何布置初步研究&刘宏伟,等210

温度效应的蒙特卡罗微扰计算方法研究&刘宏伟,等211

铀溶液临界实验装置温度效应计算研究&刘宏伟,等211

有限元方法在反应堆物理计算中的应用&骆志文,等212

六角形组件燃料管理程序包的研制开发&荣春方,等212

低阶谐波展开方法的改进研究&夏兆东,等213

铀溶液核临界装置物理试验研究进展&郑继业,等213

蒙特卡罗方法计算特征值问题收敛性研究&吴晓飞,等214

蒙特卡罗计算程序高温点截面数据的增补&罗皇达,等214

在竖直圆管内向上流动过热水蒸气混合对流传热&陈玉宙,等214

γ相U-Mo合金粉末的研制&尹邦跃,等215

GOS陶瓷闪烁体的研制&尹邦跃,等216

Li4SiO4陶瓷球的研制&尹邦跃,等217

国产A508-Ⅲ钢辐照后的室温低周疲劳性能&佟振峰,等218

M5合金腐蚀后环向拉伸性能&张长义,等219

M5合金包壳管高温爆破性能&张长义,等220

M5合金包壳管内压蠕变性能&张长义,等221

Zr-2包壳管拉伸性能研究&刘哲,等222

Zr-2包壳管氢化物分布及取向因子测量&孙晓羽222

Zr-2包壳管水侧腐蚀检验分析&何长水222

大晶粒UO2燃料芯块和试验燃料组件的设计与制造&马勇哲,等223

先进工艺UO2芯块堆内性能试验研究—燃料组件水力试验&徐西安,等224

秦山一期乏燃料运输稳态热工分析&郭春秋,等225

可变式导热管的工作机理分析和数学模型&郭春秋,等226

热管工作原理及计算模型分析&郭春秋,等228

实时成像应用于燃料辐照后检验技术研究&殷振国,等230

微堆燃料低浓化可行性初步研究&夏普,等230

医院中子照射器设计&李义国,等231

中子活化法研究北京大气中有机卤素污染物&张永保,等232

放射化学与核化学233

TODGA-DHOA/OK对U、Pu、Am、Eu和Sr的萃取&朱文彬,等233

电解催化溶解PuO2技术研究&刘利生,等233

大量铀中微量钚的分离方法研究及建立&李辉波,等234

磷酸三异戊酯对Pu(Ⅳ)的萃取性能&程琦福,等234

电势测量法研究单甲基肼和二甲基羟胺与Fe3+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陈辉,等234

硝酸介质中得与单甲基肼的反应&魏艳,等235

硝酸介质中二甲基羟胺与七价得的反应性能研究&魏艳,等235

单甲基阱与亚硝酸的反应动力学&魏艳,等236

单甲基肼在水及硝酸体系中的稳定性研究&李高亮,等236

硝酸介质中二甲基羟胺的稳定性研究&魏艳,等237

双羟基脲的合成、稳定性及其与Fe(Ⅲ)的反应&晏太红,等237

焦磷酸氧锆的合成及其对艳的特性吸附&宋凤丽,等237

台架试验中亚硝酸的分析&丛海峰,等238

乏燃料后处理萃取分离设备—混合澄清槽的研制&常尚文,等238

90Y在不同材料上的吸附性能研究&宋志君,等239

土壤样品中90Sr含量的直接测量&孙宏清,等240

微量93Zr的分离方法研究进展&杨金玲,等240

107Pd的DMG树脂色层分离&梁小虎,等241

相对产额法测量135Cs热中子活化截面数据分歧原因的探讨&王秀凤,等242

脉冲电镀与直流电镀制源技术研究进展&杨春莉,等243

自动电位滴定法精密测定约100mg铀&刘权卫,等243

沥青刮板清洗液馏出物中三氯乙烯的分析&谈树苹,等244

系列铀同位素基准物质的研制&朱海巧,等245

萃取色层ICP-AES法测定八氧化三铀中的杂质元素&郝小娟,等246

同位素稀释-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148Nd&王同兴,等247

同位素稀释-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牛血中的铅&王琛,等247

钚价态分析仪的研制&张丽华,等248

3070E-X荧光光谱仪改造升级&宋游,等25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化学分析测试中心通过现场评审&苏玉兰25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化学分析测试中心编制并发布D版《质量手册》&苏玉兰252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253

“三废”设施治理工程进展&张存平,等253

反向气相色谱法对模拟高放玻璃固化体的表面化学性能研究&张振涛,等253

高放废液和锕系核素玻璃-陶瓷固化技术研究简况&张振涛,等255

沥青固化刮板蒸发器清洗液处理工程应用研究的工程预实验&姚军,等256

后处理厂主工艺设备高效去污现场验证试验&谢为红,等257

S-119有机污物处理技术的现场验证实验&周惠,等257

Am在花岗岩中的吸附行为&贯鸿志,等258

泥炭土中腐殖酸的提纯和表征&王波,等258

99Tc在膨润土中吸附行为&宋志鑫,等259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性废树脂的源项调查&甘学英,等259

放射性同位素261

百毫瓦级钚-238放射性同位素电池的研制&罗志福,等261

建立124Xe气体靶系统制备123I的开发研究阶段报告&罗志福,等261

关于开展123I标记药物开发的调研&邓新荣,等262

103Pd密封籽源制备新进展&邓雪松,等262

103Pd放射性支架的研制&陈玉清,等263

PZC为吸附材料的99Mo-99Tcm发生器制备研究&向学琴,等264

放射性树脂微球的制备研究&赵明强,等264

胰岛素免疫放射分析试剂盒的研制&董宏广,等265

大鼠白蛋白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研制&袁志刚,等266

大鼠白蛋白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研制&袁志刚,等266

磺胺喹噁啉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研制&刘超,等266

新型锕系金属离子鳌合剂的合成&沈浪涛,等267

辐射急诊医学中用于除去钚和铀的鳌合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沈浪涛,等268

生长抑素类似物99Tcm-EDDA/HYNIC-Lys0-TOCA的标记及动物实验&罗联哲,等268

α放射性核素致等电离对微波吸收&张利峰,等268

光电二极管探测器直接测量种子源剂量场分布&张文在,等269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酶促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建立&张雪峰,等269

发射光谱法测定二氧化磅中的杂质元素&赵秀岩,等269

6种原材料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姜华,等270

胰岛素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贾娟娟,等270

糖类抗原CA125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丰树元,等271

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分析检测磺胺甲恶唑方法的建立&冯婷婷,等271

应用数学与计算机技术272

单色器屏蔽的蒙特卡罗模拟计算&刘保杰,等272

光子-电子耦合输运问题中的方差减小技巧研究&郑玉来,等272

124Xe气体靶快中子辐射防护的蒙特卡罗计算&许淑艳,等272

60Co远程治疗机剂量场分布的蒙特卡罗计算&丰树强,等274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计算机网络的升级改造&吕建友,等276

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王斌,等277

办公自动化系统&王建平277

合同管理系统&王建平278

院实物保护监控中心安全、稳定运行&院实物保护监控中心279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田君,等279

核安全与保障281

中国实验快堆新燃料组件的非破坏性测量法属性检测&蒙延泰,等281

含钚物料中子多重性测量技术研究&许小明,等282

模块化γ和中子放射性物质检测装置研制&张文良,等282

放射性废物检测装置研制&何丽霞,等284

分段γ扫描系统物理设计的改进&何丽霞,等285

可移动式分段γ扫描系统性能改进的总体设计&王仲奇,等286

放射性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柏磊,等286

2006年核保障与核保安技术培训简况&都强,等287

环境样品中铀丰度的HPGeγ谱仪测量方法研究&李建华,等288

γ能谱法测定高浓铀年龄的方法研究&吕学升,等288

FT-TIMS测量含铀微粒铀同位素比的分析方法研究&沈彦,等289

14MeV中子质询识别金属铀、氧化铀和氟化铀的实验研究&刘国荣,等289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精密测量铀基体中痕量怀同位素比值方法研究&李力力,等290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291

个人剂量监测 辐射监测与评价研究室291

2006年度辐射工作场所监督性监测&李航,等294

放射性废物收贮和流出物排放&安防环保处296

环境监测&监测与评价室298

核与辐射安全&安防环保处303

利用径迹结构方法模拟低能电子诱发DNA损伤&岳峰,等305

非人类物种辐射剂量评估实例&姚青山,等306

地下煤矿氡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陈凌,等306

核电站严重事故后果估算的不确定度分析&张亮,等307

高灵敏度宽量程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的研制&肖雪夫,等307

中子、γ周围剂量当量率仪的研制&陈凌,等308

高灵敏度环境中子剂量当量仪的优化设计与实验验证&魏迎光,等309

某研究所放射性实验设施改造工程—土壤中放射性残存物可接受活度浓度的推算&韩春彩,等309

关于加强煤矿职业照射的管理与控制的建议&陈凌,等310

全国煤、煤研石中核素含量数据库&刘福东,等31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地下水监测井工程及其试运行&廖运漩,等312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源贮存库工程竣工&曲延涛,等312

某医院核医学科设施改造本底调查&程友建313

某研究所放射性实验设施退役工程源项调查&文富平314

某院钴源院区退役项目源项调查&姚熠,等314

大型核设施与设备319

重水研究堆HWRR2006年年度报告&张兴旺319

原型微型反应堆2006年运行报告&朱国盛321

DF-ⅥI快中子临界装置运行年报&杨历军321

303热室运行年报&徐军322

HI-13串列加速器2006年运行状况&阚朝新,等323

5SDH-2串列加速器运行及近况&王志强,等324

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32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度核应用技术产业年度报告&资产经营处327

GaAs化合物半导体电流型探测器&丁洪林,等331

CdZnTe化合物半导体探测器&郝晓勇332

其他335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度质量活动&院质量管理办公室335

附录343

2006年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研活动大事记343

2006年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国际交流情况350

2006年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举办的学术报告355

2006年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获国防科学技术奖励项目358

2006年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专利申请情况359

2006年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人员在外文书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题录360

2006年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人员在中文书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题录364

2006年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人员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所作报告题录379

2006年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人员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所作报告题录386

2006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397

2006年授予学历博士学位人员情况400

2006年授予学历硕士学位人员情况402

2006年授予硕士(同等学力)学位人员情况405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应用与开发产品目录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