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温病学心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温病学心法
  • 任启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5147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温病学说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温病学心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第一章 温病名词诠释3

一、感3

二、伤寒有五3

三、疫4

四、温病5

五、伤寒、温病、疫病三者的区别6

六、新感与伏气7

七、新感热伤风9

第二章 伏气10

一、伏气的概念10

二、伏气的隐匿时间11

三、伏气的产生11

1.伏气总纲12

2.四时伏气14

3.暑病温热伏气16

4.疟疾伏气16

5.湿热伏气18

第三章 温病提纲20

一、温病的典型特征20

1.内外同病20

2.必传脏腑20

3.表里双感20

4.传变无定21

5.必合六经21

二、岐伯热病六经提纲22

第四章 温热病25

一、温热病的特点25

1.论温热四时皆有25

2.论温热即是伏火27

3.论温热与风寒各异30

4.论温热伏气与新感不同37

二、论温热五种辨法40

1.辨气40

2.辨色40

3.辨舌41

4.辨神43

5.辨脉43

三、燥火症治45

1.总纲45

2.实火,多肝胆郁热,宜清解火郁47

3.虚燥,多肺肾阴亏,宜清金润燥52

第五章 湿温病57

一、湿火症治57

1.总纲57

2.湿重于热59

1)上蒙清窍62

2)下滞大肠62

3)中入肌肉,发为阴黄63

4)内结于脾,成湿霍乱65

5)小结:热从湿来,宣通气分,湿走热止66

3.热重于湿67

1)肺热渴饮70

2)肌肤斑疹70

3)饮停胸膈71

4)瘀遏肌肉,发为阳黄72

5)郁遏肝胆,耳聋干呕73

6)胃肠实邪,神昏谵烦73

7)湿热食滞,互结胃肠76

8)肠胃蓄血,膀胱蓄血77

9)化燥伤阴,发痉发厥79

10)邪袭精窍,小便涩痛79

4.伏暑80

1)病状似疟,湿遏热伏81

2)外邪一解,伏邪自现82

3)里邪已尽,余热阴虚83

4)邪伏血分,病多凶变84

5)伏暑初起,宣解上焦85

第六章 湿病、暑病与痉病87

一、湿病87

二、暑病90

三、痉病91

下篇97

第一章 《四圣悬枢》97

1.太阳经证97

2.阳明经证98

3.少阳经证99

4.三阳经汗法100

5.三阳传胃101

6.三阴入脏及治法101

7.太阴经证102

8.少阴经证103

9.厥阴经证103

10.脏腑治法104

第二章 《湿热病篇》106

第三章 《温热论》131

第四章 《陆懋修医学全书》158

一、节选文158

二、陆九芝为温热病选方165

三、陆九芝《不谢方》选录167

第五章 《温热逢源》173

一、论温病与伤寒病情不同治法各异173

二、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原不同治法各异175

三、论伏邪外发须辨六经形证177

四、论温病初发脉象舌苔本无一定180

五、伏温从少阴初发证治185

六、伏温由少阴外达三阳证治189

七、伏温热结胃腑证治192

八、伏温上灼肺金发喘逆咯血咳脓证治196

九、伏温内燔营血发吐衄便红等证治198

十、伏温外窜血络发斑疹喉痧等证治200

十一、伏温化热郁于少阴不达于阳203

十二、伏温化热内陷手足厥阴发痉厥昏蒙等证205

十三、伏温挟湿内陷太阴发黄疸肿胀泄利等证208

十四、伏温阴阳淆乱见证错杂210

十五、伏温外挟风寒暑湿各新邪为病212

十六、伏温兼挟气郁痰饮食积瘀血以及胎产经带诸宿病214

第六章 《温病条辨》218

卷一 上焦篇218

一、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218

二、暑温234

三、伏暑242

四、湿温 寒湿245

五、温疟249

六、秋燥251

卷二 中焦篇254

一、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254

二、暑温 伏暑274

三、寒湿277

四、湿温(疟、痢、疸、痹附)283

卷三 下焦篇307

一、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307

二、暑温 伏暑325

三、寒湿329

四、湿温334

五、秋燥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