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研究 根源、作用和治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松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2805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研究 根源、作用和治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股东与股份公司1
第二节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全球的视角6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21
第四节 分析问题的框架37
本章小结40
第一篇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价值第二章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企业制度成本45
第一节 企业合约理论45
第二节 企业所有权理论48
第三节 股东的异质性——一个模型50
第四节 代理成本和集体决策成本52
第五节 对一些经济现象的新解释57
本章小结60
第三章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国企改革62
第一节 公司上市63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65
第三节 职工持股70
第四节 管理层收购75
第五节 “郎顾之争”与企业产权改革81
本章小结85
第四章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价值86
第一节 相关文献综述86
第二节 理论模型90
第三节 实证研究93
本章小结108
第二篇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内生性第五章 董事会行为基础和股东利益代表主体121
第一节 董事会制度的历史沿革121
第二节 董事会职能及其构成模式的实践基础与效率分析123
第三节 董事会构成及行为的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回顾133
本章小结145
第六章 上市公司决策、内部监督机制与股东控制特征146
第一节 董事会现状及国际比较146
第二节 监事会现状158
本章小结161
第七章 公司决策与内部监督机构内生性研究设计163
第一节 异质股东的不同控制方式164
第二节 企业经营特征的影响169
第三节 董事会构成与公司业绩172
第四节 实证研究设计173
本章小结176
第八章 异质股东、公司决策与内部监督机制177
第一节 大股东的控制欲望177
第二节 股权流动性、市场抑制作用与内部监督弱化178
第三节 股权性质与独立监督抵制作用180
第四节 实证研究181
本章小结187
第九章 股东制衡、公司决策与内部监督机制195
第一节 监督补偿与搭便车195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权之争197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权的选择197
第四节 实证研究199
本章小结205
第三篇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治理第十章 公司业绩和决策与内部监督机构构成的相互影响219
第一节 代理理论的分析219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220
第三节 实证研究222
本章小结226
第十一章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230
第一节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会计理论230
第二节 会计盈余和股票收益234
第三节 实证研究237
本章小结240
第十二章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外部治理246
第一节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外部审计246
第二节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控制权市场250
第三节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法律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253
本章小结259
第十三章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治理的整合260
第一节 模型框架260
第二节 公司治理及其整合262
第三节 内部和外部控制系统的整合269
本章小结272
第四篇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第十四章 股权分置下的A股市场277
第一节 股权分置的起源277
第二节 解决股权分置的必要性279
第三节 从国有股减持到A股含权284
本章小结287
第十五章 股权分置改革288
第一节 股改方案和对价288
第二节 激烈的利益博弈301
第三节 股权分置改革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308
本章小结311
结束语313
参考文献321
表1-1 美国机构投资者占企业资产的比例13
表1-2 中外上市公司控股情况比较23
表1-3 美、日、中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情况26
表1-4 沪市2001年和2002年担保情况比较34
表3-1 2002年深、沪股市由职工组织控股的公司71
表3-2 经营业绩与内部员工股股份的相关程度75
表3-3 实施MBO上市公司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元)80
表3-4 MBO上市公司的收益、派现等情况81
表4-1 数学模型符号一览表90
表4-2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定义99
表4-3 数据删除和缺失情况(三年总计)100
表4-4 因变量表105
表4-5 市价资产比率的描述性统计量105
表4-6 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的Herfindal指数的定义106
表4-7 H2_10 INDEX指数的描述性统计量106
表4-8 净资产收益率的定义106
表4-9 净资产收益率的描述性统计量107
附表4-1 研究变量表110
附表4-2 描述性的统计量112
附表4-3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113
附表4-4 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与公司价值的回归结果114
附表4-5 因变量敏感性分析的OLS回归结果115
附表4-6 解释变量敏感性分析的OLS回归结果(1)116
附表4-7 解释变量敏感性分析的OLS回归结果(2)117
附表4-8 去掉TOP1_2项,对TOP1进行分段OLS回归的结果118
表6-1 2000年、2001年我国董事会规模比较148
表6-2 日本、美国的资产规模与董事会规模148
表6-3 第一大股东性质对董事会规模的影响148
表6-4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董事会规模的影响148
表6-5 董事长任职年限统计150
表6-6 董事长任职年限特征150
表6-7 董事长来源150
表6-8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董事长来源的影响150
表6-9 董事长领薪情况151
表6-10 两职情况152
表6-11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两职状态153
表6-12 董事会与高管重合度153
表6-13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董事会与高管重合度的影响154
表6-14 独立董事设立时间分布155
表6-15 独立董事规模及任职年限分布155
表6-16 政策对独立董事规模的影响156
表6-17 股东性质与独立董事规模156
表6-18 独立董事报酬来源157
表6-19 监事会规模158
表6-20 监事会规模与独立董事规模158
表6-21 股东性质对监事会规模的影响159
表6-22 监事长与董事长薪酬来源对比159
表6-23 监事会构成160
表6-24 监事专业背景160
表6-25 董事与监事学历水平对比161
表6-26 董事与监事平均年龄对比161
表6-27 董事与监事平均持股水平对比161
表7-1 我国的股权结构168
表7-2 控制变量表174
附表8-1 研究变量表188
附表8-2 内部董事规模189
附表8-3 不同股权性质的内部董事规模比较189
附表8-4 股权集中度189
附表8-5 股权控制状态189
附表8-6 不同股权性质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89
附表8-7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190
附表8-8 假说1的OLS回归结果191
附表8-9 假说2的OLS回归结果192
附表8-10 假说3的OLS回归结果192
附表8-11 敏感性分析结果193
附表8-12 大股东作用的进一步分析194
附表9-1 研究变量表207
附表9-2 第一大股东与其他股东董事比例比较207
附表9-3 股东性质对关系董事比例的影响208
附表9-4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其委派董事比例的关系208
附表9-5 法人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其委任董事比例的关系208
附表9-6 国家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其委任董事比例的关系208
附表9-7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209
附表9-8 假说1的OLS回归结果211
附表9-9 假说2的OLS回归结果211
附表9-10 假说3的OLS回归结果212
附表9-11 假说4的OLS回归结果213
附表9-12 假说3、假说4的敏感性分析213
附表9-13 假说1、假说2的敏感性分析214
附表9-14 独立董事受监事会影响的OLS回归结果215
附表9-15 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相互影响的OLS及2SLS回归结果216
附表10-1 研究变量表227
附表10-2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228
附表10-3 假说1与假说2的OLS回归结果228
附表10-4 董事会构成与业绩的2SLS回归结果229
附表11-1 研究变量表241
附表11-2 2000—2002年沪、深市场的描述性统计量241
附表11-3 2000—2002年沪、深市场盈余—收益OLS回归结果242
附表11-4 研究变量表243
附表11-5 2002年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243
附表11-6 OLS回归的结果244
附表11-7 敏感性分析的OLS回归结果(1)244
附表11-8 敏感性分析的OLS回归结果(2)245
附表11-9 敏感性分析的OLS回归结果(3)245
表12-1 “五大”2001年度收入构成247
表12-2 各国(地区)股东权利的比较254
表14-1 股本结构情况统计表280
表15-1 复合型对价方案详细列表299
表15-2 股改企业对价方案的种类统计300
表15-3 股改企业的送股对价方案统计301
图1-1 财产与权利的分离5
图1-2 内部股东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12
图1-3 家族企业的发展阶段与组织形态14
图1-4 La Porta等(1999)关于F(α)与α的关系研究18
图1-5 Johnson等(2000a)的模型中S*与R呈线性关系19
图1-6 Friedman等(2003)关于负债具有抑制或加剧掏空行为的研究19
图1-7 2002年中报反映的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的情况29
图1-8 转型经济国家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38
图3-1 199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加权平均ROE、加权平均EPS走势63
图3-2 截至2006年5月31日港龙、国航、国泰的股权结构67
图3-3 截至2006年9月底星辰项目完成后,港龙、国航、国泰的股权结构69
图3-4 1994年内部职工控股后美联航的董事会74
图4-1 中国式金字塔形控股体系88
图4-2 掏空量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关系91
图4-3 掏空量和公司业绩的关系92
图4-4 考虑多期因素后掏空量和公司业绩的关系93
图4-5 2003年太太药业(600380)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方式96
图4-6 2000—2002年沪市月K线图103
图5-1 董事会与高管层关系127
图5-2 单层框架的监督控制系128
图5-3 双层框架的监督控制系130
图5-4 中国上市公司监督控制系统130
图6-1 2001年中国董事会规模分布147
图6-2 监事会规模158
图7-1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和线索164
图11-1 财务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上的三种作用232
图12-1 N&P审计独立性评价模型248
图13-1 博弈的时序261
图13-2 存在外部控制系统时博弈的时序263
图13-3 存在内部控制系统时博弈的时序267
图14-1 上市公司历年股本变动情况(1990—2003)284
图15-1 对价方案的具体决定过程及利益相关者302
热门推荐
- 3020663.html
- 972088.html
- 632228.html
- 244811.html
- 48149.html
- 3119228.html
- 2766030.html
- 3703668.html
- 2232104.html
- 71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4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5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27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47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72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26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26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56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11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