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
  • 黎跃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750601606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批评与比较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3

第一编文学的文化批评3

一、制约与超越:文学与文化关系的考察3

1.文学:文化的子系统3

2.文学与同层级文化要素7

3.文学的独特文化功能10

二、文学的文化批评模式16

三、文化视域中的比较文学24

1.东方·东方学·东方文学32

四、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32

2.东方文学的文化潜质37

3.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41

五、东方古代文学中的民族意识47

1.民族与东方古代民族类型47

2.部族意识的神话表达53

3.文学类型的考察:颂诗与史传文学58

4.西亚:民族主义的演示舞台66

六、泰戈尔宗教哲学中的《戈拉》73

1.外在的现实内容与内在的精神运动73

2.戈拉:人格完善过程的艺术表现76

3.理解戈拉形象异说辨识81

4.接受美学理论的启示85

第二编 中外文学比较研究91

一、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91

1.两个高潮与三次论争92

2.接受、冲突与变异99

3.相关的几个问题111

二、湖南文学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综论121

1.概念规范与学术要求121

2.区域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125

3.研究价值与意义127

4.研究视角与体系设计130

三、普希金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134

1.普希金影响中国戏剧的途径134

2.郭沫若的战国史剧与《鲍里斯·戈都诺夫》146

四、普列姆昌德在中国154

1.译介:期待视野中的选择154

2.研究:概况、论争与方向160

3.影响:乡土作家的接受168

五、谢冰莹与外国文学172

1.激情时代与世界名著的双重浸润172

2.留学日本的“伤心”及与文学人士的交往176

3.“红色30年代”的印痕: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中介作用181

4.林芙美子:心仪的日本作家186

六、成仿吾文学理论的外力牵引191

1.文学表情:对浪漫主义的选择性接受191

2.自我表现:时厨川白村的超越性接受196

3.阶级意识:对福本主义的期待性接受202

第三编文学思潮的多维考察209

一、比较视界中的欧洲启蒙主义文学209

1.启蒙主义文学与欧洲近代文学思潮209

2.科学技术:启蒙主义文学的温床218

3.东方文化:寻觅中的理想222

4.哲理色彩:时代精神的折光226

二、日本启蒙文学与中国“新小说”230

1.“新小说”运动的兴起230

2.传播媒介:梁启超和留日知识分子235

3.日本启蒙文学影响的表现237

4.文学内在驱力的作用240

三、日、欧自然主义文学比较248

1.影响下的同质248

2.接受中的变形251

3.异质的文化根源261

1.荒诞派戏剧的产生和发展263

四、“偏见与焦虑”:荒诞派戏剧263

2.荒诞派戏剧的基本特征267

3.荒诞派戏剧的经典:《等待戈多》275

五、后殖民主义与比较文学285

1.后殖民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85

2.后殖民主义的原创性理论288

3.后殖民理论的价值把握297

4.后殖民理论对比较文学的启示302

一、学科意识的前沿性与开放性313

——评《新编比较文学教程》的文化视点313

第四编 品书与文化眼光313

二、文化批评的成功尝试318

——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文化精神》318

三、博采众长卓然一家325

——评《中西宗教与文学》325

四、视野宏阔严谨求实330

——评《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330

五、普希金的中国和中国的普希金336

——评《普希金与中国》336

六、平实显厚重分析见深刻345

——评刘安武先生的《普列姆昌德评传》345

后 记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