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外交史 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外交史 下册
  • 陈志奇著;国立编译馆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 ISBN: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19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外交史 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十一章 维护朝鲜宗主权653

第一节 江华岛事件653

云扬号引发日朝动武653

日人矢口不提中朝宗属关系656

总署覆森有礼,「不独兵不必用,即遣使访问一节,亦须自行筹划万全,务期两相情愿」657

森有礼与总署多次交换唇枪舌剑的照会658

朝鲜屈服,签订「日朝修好条规」全文662

「日朝修好条规」对中国与朝鲜的影响664

李鸿章 为朝献策,「以夷制夷」665

朝鲜国王致美国总统照会全文668

第二节 壬午事变670

壬午事变缘由670

奕诉主派兵驰援,「庶日人居功、问罪两计,可以隐伐其谋」672

清廷出兵镇压并诱捕李是应674

日朝「济物浦条约」676

「续约二款」677

李鸿章反对在韩设立「监国」678

第三节 甲申政变680

甲申政变的背景680

袁世凯始料所未及683

甲申政变详情683

朝鲜短命内阁685

日朝关系「山雨欲来,风满楼」686

袁世凯:「示以必战,则和局可成,示以必和,则战事必开」687

日韩汉城条约688

中日天津六次谈判688

中日天津条约全文695

陆奥宗光对天津条约的评论697

第四节 强化上国地位699

一、巨文岛事件699

英舰占领朝鲜所属巨文岛699

清廷命李鸿章 密致朝鲜国王书,嘱朝鲜坚拒英人占领巨文岛700

中俄相互保证不占取朝鲜土地,英撤出巨文岛702

二、破解朝俄勾结702

穆麟德策动朝鲜采取「联俄拒清」之策702

日本何以怂恿中国干涉朝鲜704

李鸿章 以训诫口吻密覆朝王李熙705

大院君李是应获释回国707

袁世凯有意废韩「昏君」,「另立李氏之贤者」,摆尽了「上国」威风708

「澄清」朝俄勾结710

朝鲜国王来咨全文710

三、操纵外交外债711

袁世凯以总理之名,行「监国」之实712

「朝鲜派使西国,必须先请示」,而且遵守「三端」712

韩政府覆函及外署覆文714

韩政府致电袁世凯715

控制朝鲜对外举债,以免削弱朝鲜对大清之依存关系716

第十二章 中日甲午战争725

第一节 远因与近因725

中国对韩政策历史性的转变726

近因主要有三727

东学党之乱为导火线731

日本急于寻求出兵朝鲜藉口733

韩政府行文大清派兵733

中国派兵驰赴汉城「护商」,日使照会总署,日亦派兵赴韩735

奕劻指日派兵为非是,与日使小村交换针锋相对的照会735

陆奥宗光回忆录中的谈话737

东学党之乱已平,日拒不撤兵739

第二节 撤兵交涉经过741

一、清廷促日撤兵741

「密云不雨之天气也」741

撤兵交涉首度触礁742

汪凤藻咨覆陆奥宗光全文743

陆奥宗光覆汪凤藻全文743

总署对撤兵政策的重新定位744

李鸿章 就商于英俄公使,旋美、俄、法、英联合照会中日双方,劝告同时撤兵745

袁世凯出示日拒不撤兵文件745

清廷命李鸿章 勿为俄使所愚745

二、列强折冲樽俎746

Ⅰ.俄国之劝告746

日本强调撤兵条件746

俄致日强硬照会747

陆奥宗光覆俄照会748

俄再致日本照会748

陆奥宗光对俄照会的观察749

Ⅱ.英国之仲裁749

仲裁失败的内情750

小村向中国提出照会,「可谓日本政府对于中国政府之第二次绝交书也」751

奕劻何以坚持先撤兵后谈判751

俄国态度变了,清廷仍被蒙在鼓里752

日本拒「与中国于优游樽俎之间再行会商」753

英严责日本苛索中国754

日认英之决心不如俄国754

英国最后「无复异言」755

Ⅲ.美国之忠告755

日本对美国之劝告淡然视之755

美对日照会除「遗憾」、「惋惜」之外,无一刺耳之言756

Ⅳ.其他列国之关系756

日本认为德法倾向日本756

文廷式不直李鸿章 信托俄人之事757

三、交涉失败缘由757

清廷密谕李鸿章 ,「亟应速筹备战」758

李鸿章 提出备战计划759

日本亦以「促成中日冲突为得策」760

日故意以不可能之条件向朝鲜提出最后通牒760

廷臣皆归罪于主事者北洋大臣李鸿章 761

四、李鸿章 罪戾平议763

文廷式坚主罢斥李鸿章 763

指李鸿章 「罪不胜诛」,未免太过764

陆奥宗光的「公道话」765

「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 一人战耳」766

「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766

李鸿章 「披沥直陈」767

翁同龢「如此逢迎,是何心肝?」768

第三节 为朝鲜而战776

中国海军首嚐败绩776

清廷对日宣战上谕全文781

日皇对华宣战诏书全文782

五大战役先后登场,清军每役皆败783

第十三章 中日议和与割地赔款789

第一节 大清丧权辱国789

一、清廷内斗战和无定策789

廷谕惩办李鸿章 789

主战主和两派较劲790

安维峻因言获罪791

太后倾向议款求和793

二、日方刁难广岛议和失败793

清廷央请田贝斡旋议和794

总署籲请英美法德俄多国出面调解中日停战之事795

日本恃胜不轻言和796

李鸿章 派洋员德璀琳攜其致伊藤博文书赴日796

中国完全屈从日本议和条件798

张荫桓、邵友濂赴广岛议和798

日本国内气燄万丈,沉醉于百战百胜之浮夸,「于中国之割让唯欲其大,帝国之光荣唯欲其扬」,视中国可任由宰割之鱼肉799

日方刁难张、邵二使「全权证书」800

伊藤博文一篇 措词严厉的讲词802

陆奥宗光悍然宣布「谈判于此停止」,张、邵二使受辱返国804

三、马关条约割让辽东与台澎806

清廷一度考虑议和作罢806

李鸿章 奉派赴日乞和807

日方亦欲「速息战争,恢复和平,以新列国视听」807

日方事先过问李鸿章 所持「敕书」内容808

李鸿章 获授「让地之权」809

李鸿章 偕李经方等赴马关810

首次会谈于春帆楼,李提出休战要求811

伊藤博文与李鸿章 的一段对话812

李鸿章 遇刺814

中日休战问题重大转捩815

日提媾和条件十款817

李鸿章 覆文概要820

中国提具体修正案意见822

日方所作最后让步,且声言「三日内回信,两言而决,能准与不能而已。」824

中日马关条约全文826

第二节 三国干涉还辽834

一、三国干涉背景834

「我在中国的使命」一书所述835

马关条约签订前后,列强在远东发展的情形841

三国之中以俄国利害关系最大842

俄愿与日保持良好关系847

俄、法、德三国驻日公使致日照会,迫日放弃辽东849

英国因何未参加干涉还辽事件850

二、日本知难而退852

清廷感谢三国「厚意」,但促三国协助迫使日本放弃台澎被拒852

日御前会议商议因应三国干涉之策853

日本终于屈服于三国强硬立场856

如三国干涉在旅顺、威海卫陷落之前,情形可能大变856

三、马关条约如期互换857

日方同意将换约停战日期展限五日858

中日签署互换文件859

光绪痛定思痛硃笔批示万不得已之苦衷860

光绪又谕军机大臣,意在求取「天下臣民所共谅也」861

日皇亦发上谕,「饰词自掩」一番861

四、中日签约还辽862

日本还辽详细方案及其重点863

三国驻日公使与日本商议还辽原则864

日提出处理还辽及有关台湾海峡问题备忘录865

日本同意三国意见866

「辽南条约」867

「议定专条」868

第三节 日本接管台湾872

张之洞请以台湾作保向英借款,藉以保台不割872

邱逢甲率全台绅民「愿效死勿割台地」873

唐景崧建议将全台密畀各国为租界874

台湾绅民血书反对割台874

清廷谋求列强干预日本据有台湾澎湖,均告失败875

三国最后的一致立场877

台民「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陵,为南洋屏藩」878

清廷耽心交割台湾迁延贻误,再启战端,乃命李经方赴台办理交接881

「台湾民主国」882

「台湾人民抗日战争檄文」884

「台湾人民抗战檄文」885

「李经方电商办交接台湾节略」887

「中日交接台湾之文据」全文889

「台湾民主国」昙花一现891

第十四章 列强瓜分之祸895

第一节 中俄签订密约895

「中俄密约者,瓜分中国之先锋也」895

「中俄四厘借款合同」896

清廷大员早有密结俄国之意,中俄密约之始作俑者应非李鸿章 897

俄国何所求于中国900

俄使喀希尼致总署拟派员分往东三省查勘铁路照会全文900

俄借地筑路为「中俄邦交关系要键」902

李鸿章 往俄贺新君加冕903

微德开门见山谈东省接路问题906

俄皇藉故再度接见李鸿章 907

达成中俄密约三项协议908

以私人公司作为障眼法909

由道胜银行移花接木911

中俄密约全文912

建造东省铁路合同十二款916

德宗勃然大怒,「是举祖宗发祥之地,一举而卖与俄人也!」918

俄曾以三百万卢布贿赂李鸿章 919

东省铁路合同批准,李鸿章 到手一百万卢布贿款922

中俄密约对中国严重不利923

第二节 各国强租港湾931

一、德租胶州湾932

初步交涉932

喀西(希)尼耸动德舰出没厦门,德且欲染指金门932

俄皇面允德舰停泊胶州湾便利934

德传教士遇害事件934

清廷拒绝诉诸武力935

胶澳租借合同「三端」937

二、俄租旅顺大连938

微德预言,「此项行动,乃一种极不祥之举,势将得一可怕结局之故」939

俄舰藉口驶入旅顺942

清廷因应之难943

许景澄与俄皇对话944

清廷又伸手向俄借款945

俄拟借款条件945

英国闻讯干预946

俄国再度行贿946

俄强迫中国借俄款947

俄英皇「黑市交易」948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949

三、法租广州湾951

德租胶州湾之际,法已开始打中国西南的主意951

吕班向总署提出要求「四端」952

吕班又提「新四端」953

总署覆吕班三端可允照会全文953

「中法广州湾租借条约」954

四、英租威海卫、拓展香港界址与入侵西藏955

英获总署照会,允不以长江流域割让或租借他国955

中国收回威海卫956

总署奏英国请租威海卫商拟专条摺957

英租威海卫专条全文957

法租广州湾,英要求拓展香港界址958

总署奏展拓香港界址议定专条摺958

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全文959

「香港新租界合同」961

英人入侵西藏与其经营缅甸之关系963

中英印藏条约八款964

印藏条约九款965

印藏条约「续约」三款966

英藏「拉萨条约」九款967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968

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 程十五款968

五、日义相继效尤969

矢野文雄照会总署,要求中国不得以福建沿海及内地让与或租借他国970

总署照覆,间接屈从日本要求971

义大利亦图步列强之后租借三门湾,并要求浙江为其势力范围,结果清廷予以断然拒绝971

第十五章 中国门户开放975

第一节 各国势力范围976

一、俄国势力范围976

中俄旅大租借续约977

中俄勘定旅大租借地界977

英俄协约划定两国在华势力范围977

二、德国势力范围978

山东全省归为德国势力范围978

德皇发布敕令,改胶州湾租借区为「胶州湾保护领」978

依英德协定,天津至山东南境之铁路,又归德国所有978

三、法国势力范围978

中法界务及陆路通商续约两款979

中国允法国要求,海南岛不割与他国979

法获中国间接同意两广与云南三省不割与他国979

法租广州湾979

四、英国势力范围979

中英西江通商重订滇缅边界条款979

英获中国同意,扬子江沿岸各省之地不得租借或让与他国979

英继租借威海卫之后,又租借九龙半岛及附近岛屿979

英俄协约,「扬子江流域为英国筑造铁路范围」979

英副外相在下议院称: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扩及十省980

五、日本势力范围980

日获中国同意,永不将福建及沿海一带租借或让与他国980

各国在华经由巧取豪夺所獲或所要求之各种利权980

六、各国设立租界982

始作俑者为英国982

租界的性质983

「专有租界」、「公共租界」、「公共居留地」983

各国在华专有租界表984

各国在华公共居留地表987

第二节 门户开放政策988

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988

美国主持门户开放政策的关键人物989

促使美国进行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原因991

海约翰照会各国,要求正式承认三项原则992

各国答覆并不十分明确997

门户开放政策由商务进入政治层面的主张998

规范了尔后国际社会的对华政策1000

九国公约全文1004

第十六章 八国联军之役1009

第一节 庚子拳匪之乱1009

义和团与当时各种反动势力的关系1013

反外人仇洋教到达了疯狂地步1014

慈禧密令招拳匪入京1015

八国联军的初步阵容1016

德公使克林德为禁军射杀,中外釁端已成1018

上谕宣战全文1018

清廷率性与拳民联络一气1019

主战、主和两派斗争的结果1021

天津临时政府1022

五大臣惨遭杀身之祸1024

第二节 联军洗劫京师1027

清廷分别以国书央请俄、日、英、法、德、美、义各国排难解纷:致俄国书1027

致日国书1028

致英国书1028

致法国书二件1029

致德国书二件1029

致美国书二件1030

各国覆清廷国书:驻俄公使杨儒电1031

俄覆清廷国书1031

日覆清廷国书1032

英覆清廷国书1032

德覆清廷国书1033

美覆清廷国书1033

义覆清廷国书1033

德宗罪己之诏全文1034

京师惨遭洗劫1036

第三节 签订辛丑和约1039

各地疆臣上奏「拟请推行四事」1040

电召李鸿章 临危授命1041

严惩纵庇拳匪王大臣1041

清廷分致日德国书,为两公使遇害事表示「惋惜」1042

联军促帝后尽早回銮1043

瓦德西的日记1044

各国所提和约大纲1045

十二款和约大纲华文本1045

上谕「应即照允」1047

上谕再行严惩涉及拳乱诸大臣1048

辛丑和约全文1050

第十七章 中国与日俄战争1057

第一节 日俄战争的原因1057

一、俄国侵占满洲1057

拳乱既起予俄人侵略中国之良机1057

俄国之欲吞满洲由来已久1058

俄藉故占领东三省1059

「奉天暂且章 程」1058

清廷为求吏治兵权不失1061

德英签订协约1061

小村率直以告奕劻1062

俄提交还东三省十三款1063

俄国的用心失败了1063

清廷致俄国书1064

俄帝覆清廷国书1065

「交收东三省事宜担保条件密约」十二款1065

李鸿章 格尔斯的一段对话1068

清廷颁俄约不可遽行画押之谕1069

清廷向各国声明废除「交收东省事宜担保条件密约」1070

联军撤退中俄恢复撤军谈判1070

清廷与华俄银行合同1071

俄提撤兵四条1071

俄坚持先签华俄银行合同1073

李鸿章 薨于贤良寺1073

各国采取制俄之策1073

中俄交涉进入新阶段1073

中俄议定交收东三省条约四款全文1074

俄兵又藉故不撤1076

俄提七项保证条件1077

「鹭江报」的评论1078

俄准备采取独占满洲的命令1079

俄皇下诏设立远东大总督府1079

日俄开始交涉中国满洲问题1080

胡惟德照会俄外部请依约撤兵1081

俄外部覆文1082

二、日俄谈判破裂1082

日本所持与俄谈判的公式1083

日向俄提谈判方案1084

俄提谈判方案八条1084

日俄互提修正案1085

外交已无转圜馀地1087

第二节 日俄战争的结果1090

一、中国中立的背景1090

列国敦促中国严守中立1090

清廷何去何从1091

粤督的「披沥电陈」1091

上谕严守中立1093

中国严守局外中立条规文件1093

清廷照会日俄等各国1096

「国耻史」中的指摘1097

日覆华照会1097

俄对「局外」的认定义有异见1097

「外交报」对「中立」的严厉抨击1098

二、日本并吞朝鲜1101

日韩保护国议定书1101

由日监管朝鲜财政外交的日韩新协定1102

韩国亡国条约全文1102

朝鲜国会致中国外部为日本吞并朝鲜求伸公理事电1103

各国竟皆无异议1104

第三节 日俄休兵议和1105

一、俄国水陆皆败1105

国际制衡,日俄之战局部化1105

俄海参崴舰队瓦解于对马海峡1106

最后一场陆上大战亦惨败1106

俄波罗的海舰队驰援亦扫地尽矣1107

俄被迫俯首乞和1107

二、清廷熟筹对策1107

谢希铨陈奏,「上策」、「中策」、「下策」1108

孙宝琦奏主将东三省、蒙古等处开门通商1108

胡惟德奏请延聘外国著名公法学家协助1109

外务部照会各国:「日俄议和如涉及中国,未经与中国商定者,中国一概不予承认」1109

清廷对策的底牌究竟为何1110

三、朴资茅斯条约1111

日提全部媾和条件1111

在罗斯福调解下达成最后协议1112

日俄朴资茅斯条约全文1112

朴资茅斯条约附约两条1116

四、东三省交涉事宜1117

日急于交涉东三省权利转移1117

日提会商大纲十一条全文1117

中日签订「中日东三省事宜正约三款」1118

「中日东三省事宜附约十二款」1119

日本妄图捏造中日「密约」、「诚外交之创举也」1121

「中日会议节 录内原存记条文」1121

第十八章 清末外交个案1125

日俄战后中国外交之进退维谷1125

壹、中韩间岛分疆问题1127

一、日本膨胀势力1127

新英日同盟1127

新旧盟约不同之点1129

英日三次盟约1129

法日协约1131

日俄协约1131

日美交换确认太平洋政策之照会1131

二、间岛争端原委1132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间岛」条1132

苏演存「中国境界变迁大势考」所指1133

中日间岛问题交涉1133

间岛之外尚另有东省五案,盘根错节 1135

梁敦彦与伊集院彦吉延吉界务语录1136

三、定图们为国界1137

清廷外务部照会欧美各国,陈明中国于与日交涉六案(含间岛)已作重大让涉,寻求各国支持1137

中国让步之处有七1138

日方以间岛问题解决作为交涉五案的前提1139

中国之所以签订两条款的内情1139

梁敦彦奏陈种切1139

「中日图门江中韩界务条款七款」全文1141

「中日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五款」全文1142

贰、哈尔滨行政权问题1144

东清铁道合同第六款全文1145

俄人扣住「由该公司一手经理」大做文章 1145

清外部正式照会俄公使1145

美德出面干预俄图意图将哈尔滨置于其行政之下,但日本左袒俄国1146

霍尔哇拖忽公布东清铁道市制于哈尔滨1146

签订「东省铁路界内设立公议会议定大纲」十八项1146

奕劻奏陈详情1146

「中俄东省铁路公议会大纲」全文1148

外务部通告各国以正视听1151

共同管理东省铁路续订合同1152

参、全松花江开放问题1154

问题的由来1154

瑷珲条约与圣彼得堡条约1154

俄反对中俄以外他国航行松花江1155

廓索维茲强硬照会清廷1155

清廷所据理由有二1155

外务部的剖析1155

外务部致东三省督抚一函1157

「中俄松花江行船章 程」1158

肆、协同各国禁烟问题1159

一、中英禁烟协定1159

鸦片问题的回顾1159

清政务处奏筹拟禁烟章 程摺1160

中英、中美「续议通商行船条约」1161

外务部禁烟办法六条1162

中英签订试办禁烟协约1164

中英续订禁烟新约十条全文1166

二、上海禁烟公约九条1168

三、万国禁烟公约1169

万国禁烟公约二十五条,与中国有关者为第十五条至第十九条1170

参考书目11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