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
  • 韩大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116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宪法-研究-中国-1937~194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一、宪政的概念和内涵2

二、新民主主义宪政3

三、研究的范围和突破点6

四、研究的方法11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13

第一节 中共早期对政权模式的探索13

一、“劳工专政的国家”与“真正民主共和国”14

二、“真正平民的民权”与“革命的民众政权”20

三、中国苏维埃政权思想的提出与实践29

一、“国防政府”的政治主张44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萌芽44

二、从“工农共和国”到“民主共和国”48

三、“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52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雏形56

一、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中的新思路57

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理论59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64

一、新民主主义宪政概念的提出64

二、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基本形成66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完善71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政权模式的确立(1937年5月—1940年3月)75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政权的转制75

一、历史沿革76

二、伟大的战略转变78

三、新民主制度92

四、第一次民主大选举运动107

第二节 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创建114

一、敌后游击战争与根据地建立115

二、军政民代表大会118

三、乡村政权的改造12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实施(1940年3月—1946年4月)123

第一节 “三三制”政权123

一、“三三制”政权的内涵124

二、“三三制”政权实施的意义127

第二节 “三三制”政权在陕甘宁边区的实施129

一、在民主选举中贯彻实施130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33

第三节 “三三制”在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施135

一、民主大选举运动及其特质136

二、统一战线的地方民主政权142

第四节 “三三制”在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施148

第五节 简政政策的实施149

一、陕甘宁边区简政政策的实施149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简政工作152

三、“加强地方自治”153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宪政中的法制建设159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法制建设159

一、法制建设的初级阶段(1937年6月—1940年1月)160

二、法制建设的发展完善阶段(1940年1月—1946年4月)166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法制建设177

一、从抗日战争胜利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177

二、从内战全面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9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182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与新民主主义宪政182

二、主要内容189

三、作用及历史地位194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宪政建设197

第一节 从参议会制到人民代表会议制198

一、“三三制”政权的继续实施198

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确立199

三、人民代表会议制的形式202

第二节 大中城市临时政权和大行政区人民政权205

一、军事管制委员会206

二、大行政区及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208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1

一、内蒙古民族自治区的建立211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217

第六章 《共同纲领》与新民主主义宪政217

第一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217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220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21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实现22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223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224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内涵及特质225

第一节 普选的民主选举制度225

一、抗日战争时期普选的民主选举制度227

二、解放区的民主选举制度242

第二节 人民权利的保障制度247

一、新民主主义政权下人民权利的内涵及其保障制度248

二、新民主主义人权观的特质259

第三节 政权组织262

一、参议会制度262

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267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74

第四节 政党制度282

一、“共同帮助,共同发展”28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286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91

一、从联邦制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探索291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297

第六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的特质301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历史地位307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与根据地、解放区的深刻社会变革307

一、抗日根据地深刻的社会变革308

二、土地改革——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的确立311

第二节 中间势力对新民主主义宪政模式的认同312

一、民主、团结、抗战——一致的宪政诉求313

二、联合政府——共同的奋斗目标334

三、历史性的转变——对新民主主义宪政模式的认同353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与中国政治民主化355

一、推动抗战后期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的高涨355

二、“联合政府”构想的提出与推进357

第四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模式的理论价值362

一、宪政模式的伟大创造362

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新模式364

三、世界民主政治建设史上新的宪政模式366

主要参考文献369

后记3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