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心理学新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罗大华,刘邦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众出版社
- ISBN:750142144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犯罪心理学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对犯罪心理学的理解1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概念1
一、什么是犯罪心理学1
(一)犯罪和犯罪人1
(二)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2
(三)犯罪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3
(四)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4
二、犯罪心理学与犯罪科学、心理科学的关系4
三、为什么要学一点犯罪心理学4
(一)有助于全面了解犯罪问题5
(二)可以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5
(三)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水平6
(四)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6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问题7
一、人为什么会犯罪7
二、哪些人有犯罪可能7
三、犯罪人心理与正常人心理的区别7
四、犯罪心理是怎样形成的7
五、犯罪行为是怎样发生的8
六、不同类型犯罪人犯罪心理与行为的特点8
七、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什么样的心理8
八、怎样预防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发生8
九、罪犯的心理诊断与矫治8
第三节 研究犯罪心理学应注意的问题9
一、犯罪心理学方法论9
(一)犯罪心理学的哲学方法论10
(二)犯罪心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论11
二、犯罪心理学常用的具体研究方法13
(一)观察法13
(二)调查法14
(三)实验法15
(四)心理测验法15
(五)归因法15
(六)案例分析法16
(七)数量统计分析法16
三、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及其选择16
(一)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16
(二)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17
(三)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17
(四)常规研究和采用现代方法技术的研究18
第四节 犯罪心理学发展概况18
一、国外犯罪心理学研究状况18
(一)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8
(二)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22
二、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23
(一)关于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论述24
(二)关于犯罪心理预防的思想25
(三)关于审判心理的论述25
三、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现状26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28
第一节 犯罪心理形成原因28
一、人生来就具有犯罪心理吗?28
(一)先天论28
(二)后天论31
(三)犯罪心理是在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33
二、影响个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34
(一)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个人因素34
(二)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环境因素38
三、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相互作用的结果40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一个复杂、有机的整体系统41
(二)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系统具有层次性41
(三)犯罪心理原因系统的结构性41
(四)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系统的动态性42
第二节 犯罪心理形成过程42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机制42
(一)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42
(二)观察学习与角色扮演机制44
(三)自我强化机制45
二、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45
第三节 犯罪心理形成的规律48
一、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是个体内外诸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48
二、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恶性发展过程48
三、犯罪心理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49
第三章 犯罪行为的发生51
第一节 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51
一、犯罪动机51
(一)什么是犯罪动机51
(二)犯罪动机的类型53
(三)犯罪动机的形成54
二、犯罪目的56
(一)什么是犯罪目的56
(二)影响犯罪目的确定的因素57
(三)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之间的关系58
三、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辩证关系60
(一)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行为统一于犯罪活动之中60
(二)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行为的关系60
第二节 制约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61
一、犯罪行为人因素61
(一)犯罪行为人的身心条件61
(二)犯罪人具有作案的知识和技能62
(三)行为人对作案方式、时机及作案工具的选择63
二、犯罪行为情境因素63
(一)什么是犯罪情境?64
(二)犯罪情境构成要素65
第三节 犯罪行为发生过程及其模式67
一、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67
二、犯罪行为发生模式68
(一)一般模式68
(二)特殊模式71
第四章 犯罪心理发展变化73
第一节 犯罪人在不同阶段中的心理状态73
一、犯罪行为人犯罪前的心理状态73
(一)犯罪人的自我辩解73
(二)犯罪决意形成状态75
(三)等待犯罪时机中的焦虑状态76
二、犯罪过程中的心理状态76
三、犯罪后的心理状态77
(一)情绪表现77
(二)异常行为表现78
第二节 犯罪过程中动机的发展变化79
一、影响犯罪人犯罪动机发展变化的因素79
(一)外部因素79
(二)内部因素82
二、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的动机冲突82
(一)双趋冲突82
(二)双避冲突83
(三)趋避冲突83
三、犯罪动机变化的形式83
(一)犯罪动机的派生84
(二)犯罪动机的转移84
(三)犯罪动机的重合85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85
一、犯罪心理结构概述85
(一)什么是犯罪心理结构85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要素86
二、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的因素91
(一)主体外因素91
(二)主体因素93
三、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和弱化94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94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96
第五章 犯罪类型心理98
第一节 物欲型犯罪人的心理98
一、什么是物欲型犯罪98
二、物欲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99
(一)物欲型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点99
(二)物欲型犯罪的行为特征101
三、几种主要的物欲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02
(一)抢劫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02
(二)盗窃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02
(三)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04
(四)贪污、受贿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05
第二节 性欲型犯罪心理106
一、什么是性欲型犯罪106
二、性欲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07
(一)性欲型犯罪的动机110
(二)腐朽的性意识、性观念111
(三)消极的个性品质111
(四)利用被害人的心理112
三、几种主要的性欲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12
(一)强奸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12
(二)聚众淫乱犯罪人心理特点113
(三)女性性欲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14
第三节 情绪型犯罪心理122
一、什么是情绪型犯罪122
二、情绪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23
(一)偏激的认识特点124
(二)消极的情绪、情感品质125
(三)异常的自尊心理水平126
(四)较低的挫折承受力126
三、几种主要的情绪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27
(一)反社会情感的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27
(二)消极心境的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28
(三)激情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28
(四)应激状态的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29
第四节 信仰型犯罪心理130
一、什么是信仰型犯罪130
二、主要类型的信仰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31
(一)政治信仰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31
(二)封建迷信信仰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33
第六章 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137
第一节 初犯和偶犯的心理137
一、初犯、偶犯的概念137
(一)初犯的概念137
(二)偶犯的概念137
二、初犯和偶犯的区别138
(一)年龄差异138
(二)犯罪人的心理结构差异139
三、初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139
(一)初犯的心理特征139
(二)初犯的行为特征143
四、偶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144
(一)偶犯的心理特征144
(二)偶犯的行为特征146
第二节 累犯和惯犯的心理147
一、累犯和惯犯的概念147
(一)累犯的概念147
(二)惯犯的概念148
二、惯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149
(一)惯犯的心理特征149
(二)惯犯的行为特征152
三、累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154
(一)累犯的心理特征154
(二)累犯的行为特征158
第三节 职业犯心理159
一、职业犯的概念159
(一)什么是职业犯159
(二)西方学者对职业犯的理解160
(三)职业犯与惯犯的异同161
二、职业犯的心理特征161
(一)动机特征161
(二)性格特征161
三、职业犯的行为特征162
(一)犯罪行为的严密性162
(二)犯罪行为的多方向性162
第七章 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犯罪心理163
第一节 少年犯罪心理163
一、少年年龄特征与犯罪163
(一)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164
(二)个性心理结构内部的矛盾165
(三)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167
二、少年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68
(一)个性特征168
(二)认识特征169
(三)情感特征170
(四)意志特征170
三、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171
(一)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171
(二)情境性171
(三)戏谑性171
(四)冲动性172
(五)反复性173
第二节 成年男性犯罪心理174
一、成年男性的年龄特征与犯罪174
(一)婚姻状况174
(二)社会适应174
(三)工作成就175
(四)社会参与程度175
二、成年男性犯罪的心理特征175
(一)个性特征175
(二)认识特征176
(三)情绪情感特征177
(四)意志特征178
三、成年男性犯罪的行为特征178
(一)预谋性178
(二)独立性179
(三)功利性179
第三节 老年犯罪心理179
一、老年年龄特征与犯罪179
(一)社会适应障碍179
(二)家庭关系障碍180
(三)性心理障碍181
二、老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182
(一)个性特征182
(二)认识特征183
(三)情绪情感特征184
(四)意志特征185
第四节 女性犯罪心理185
一、女性性别特征与犯罪186
(一)女子青春期生理发育的不可塑性与心理发展的可塑性的矛盾186
(二)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与未独立的经济地位的矛盾187
(三)女性的依附心理强与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矛盾187
(四)女性月经期与绝经期和犯罪的关系188
二、女性犯罪心理特征188
(一)个性特征188
(二)认识特征190
(三)情感特征190
(四)意志特征191
三、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191
(一)从属性192
(二)欺骗性192
(三)冲动性192
(四)性色彩浓厚193
第八章 群体犯罪心理194
第一节 群体犯罪心理概述194
一、什么是群体犯罪194
二、什么是群体犯罪心理195
三、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195
四、群体犯罪心理的一般特点196
(一)犯罪人犯罪心理的相同、相似性196
(二)犯罪人犯罪心理的相异、互补性196
(三)群体犯罪心理的压力效果197
(四)群体犯罪心理的互动效应198
(五)群体犯罪心理的情境性198
第二节 团伙犯罪心理199
一、什么是团伙犯罪199
二、团伙犯罪人的心理特征199
(一)相似的犯罪动机与明显的归属意识199
(二)心理相容性200
(三)具有控制与被控制作用的封建等级观念200
(四)具有催化作用的依附心理与安全感200
三、女性团伙犯罪人的心理特征201
(一)偏离正常的安全意识203
(二)畸形的生理性、物质性需要204
(三)近乎泯灭的性道德205
(四)不良的个性心理206
第三节 集群犯罪心理207
一、什么是集群犯罪207
二、集群犯罪心理、行为形成和发生的过程208
(一)事件刺激与互相暗示阶段208
(二)情绪感染与行为感染阶段208
(三)情绪爆发阶段208
(四)产生越轨阶段209
三、集群犯罪人的心理特征209
(一)无责任性或责任扩散心理210
(二)个人缺乏判断力211
(三)受暗示性增强211
(四)个性的丧失211
四、集群犯罪人的行为特征211
(一)自发性211
(二)狂热性212
(三)非常规性212
(四)短暂性212
(五)有广泛的、普遍的或富有刺激性的诱发因素212
(六)行为后果的严重性212
第四节 有组织犯罪心理213
一、什么是有组织犯罪213
(一)有组织犯罪的特征213
(二)有组织犯罪的类型214
二、有组织犯罪的原因215
三、有组织犯罪人的心理特征215
(一)恶性膨胀的金钱欲215
(二)强烈的帮派意识与等级观念215
(三)心理的受暗示性与情绪的感染性216
(四)罪恶感的减弱、消退216
(五)心理应变能力提高216
四、有组织犯罪的行为特征216
(一)犯罪计划的周密性216
(二)犯罪类型的限定性217
(三)犯罪活动的控制性217
(四)犯罪行为的暴力性217
第九章 变态心理犯罪218
第一节 概述218
一、什么是变态心理218
(一)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218
(二)变态心理的判别标准219
(三)变态心理的常见类别221
二、变态心理形成的原因222
(一)变态心理的生物学基础222
(二)心理因素在变态心理产生中的作用223
(三)心理变态的社会文化根源224
第二节 人格障碍与犯罪225
一、人格障碍概述225
(一)人格与人格障碍225
(二)人格障碍的特征227
二、人格障碍与犯罪228
(一)人格障碍者犯罪的特点228
(二)人格障碍类型与犯罪229
第三节 性变态与犯罪232
一、性变态概述232
(一)什么是性变态232
(二)性变态与人格障碍233
(三)性变态与性犯罪234
二、性变态与犯罪234
(一)性变态者违法犯罪的特点234
(二)性变态类型与犯罪234
第四节 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危害行为238
一、精神病概述238
(一)精神病及其特点238
(二)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的特点239
二、精神病的类型及其社会危害行为240
(一)精神分裂症与犯罪241
(二)情感性精神病与犯罪242
(三)偏执性精神病与犯罪243
(四)癫痫性精神病与犯罪244
第五节 司法精神鉴定245
一、概述245
(一)什么是司法精神鉴定245
(二)刑事责任能力与分级246
(三)受审能力与服刑能力246
二、各种变态心理犯罪者的责任能力与鉴别247
(一)精神病人和精神发育迟滞者的责任能力247
(二)人格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248
(三)性变态犯罪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248
第十章 过失犯罪心理250
第一节 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异同250
一、过失犯罪与过失犯罪心理250
(一)过失犯罪及其特征250
(二)过失犯罪心理252
二、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异同252
第二节 疏忽大意过失犯罪心理255
一、什么是疏忽大意过失犯罪255
二、可能导致行为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心理因素257
三、可能导致行为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其他因素260
(一)生理因素260
(二)外界强烈、新异的刺激261
(三)被害人的因素261
第三节 过于自信过失犯罪心理262
一、什么是过于自信过失犯罪262
二、导致过于自信过失犯罪的心理因素265
(一)不良的气质和性格特点265
(二)自我意识不完善266
(三)认知的片面性267
(四)智能与经验267
三、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过失心理发生机制的异同268
第四节 过失犯罪的动机269
一、过失犯罪有犯罪动机吗269
二、导致过失犯罪的消极动机类型270
(一)贪利动机270
(二)虚荣、自我显示动机270
(三)取乐动机271
(四)逃逸或避险动机271
(五)晋升或图名271
第十一章 犯罪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心理及对策273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过程中的心理与对策273
一、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前后的反侦查心理273
(一)反侦查心理及其表现273
(二)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手段的识别275
二、被缉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及对策277
(一)被缉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及行为反应278
(二)缉捕犯罪嫌疑人的对策280
三、被跟踪、守候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281
(一)被跟踪、守候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281
(二)侦查人员跟踪、守候犯罪嫌疑人应具备的心理品质282
四、被采取不同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反应283
(一)拘传的心理反应284
(二)监视居住的心理反应284
(三)取保候审的心理反应284
(四)拘留、逮捕的心理反应285
第二节 犯罪嫌疑人在讯间过程中的心理与对策286
一、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常见的心理状态287
(一)畏罪287
(二)侥幸287
(三)恐慌288
(四)悲观289
(五)戒备289
(六)抵触290
二、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心理变化过程290
(一)试探摸底291
(二)对抗相持291
(三)动摇反复292
(四)供述罪行292
三、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策略和方法293
(一)讯问策略293
(二)讯问的基本方法298
第三节 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的心理与对策300
一、被告人在审判中的心理300
(一)影响被告人心理活动的因素300
(二)被告人在不同审判阶段中的心理301
二、审判人员在审判中应当注意的问题305
(一)法庭辩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305
(二)审判人员认定犯罪事实时应注意的问题306
(三)审判员在定罪时应注意的问题307
第十二章 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308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概述308
一、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概念308
(一)犯罪心理预测的概念308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概念309
(三)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的关系310
二、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的心理学依据310
(一)犯罪心理预测的心理学依据310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心理学依据311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测312
一、犯罪心理预测的类型312
(一)直观型预测312
(二)因素分析型预测313
(三)指数评估型预测314
二、犯罪心理预测的技术314
(一)资料的收集314
(二)预测因素的选择315
(三)预测因素的数量化315
(四)预测表的制作315
三、犯罪心理预测的适用范围316
(一)初犯可能性预测316
(二)再犯可能性预测320
四、再犯罪预测的方法322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防324
一、一般心理预防的内容和原则324
(一)一般心理预防的内容324
(二)一般心理预防的原则325
二、特殊心理预防的内容和原则330
(一)特殊心理预防的内容330
(二)特殊预防的原则331
第十三章 罪犯心理矫治335
第一节 罪犯心理特点335
一、罪犯心理及其形成335
(一)罪犯心理335
(二)罪犯心理的形成336
二、罪犯心理的特点337
(一)罪犯心理的基本特征338
(二)罪犯心理的差异性342
第二节 对罪犯的心理诊断345
一、罪犯心理诊断概述345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诊断345
(二)对罪犯进行心理诊断的目的和意义346
二、对罪犯心理诊断的方法346
(一)常用的诊断方法347
(二)对特殊罪犯的心理诊断350
第三节 对罪犯的心理矫治351
一、罪犯心理矫治概述351
(一)什么是罪犯心理矫治351
(二)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意义352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方法与技术353
(一)罪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353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方法与技术355
主要参考书目362
热门推荐
- 243206.html
- 3764669.html
- 1292896.html
- 2067248.html
- 3668557.html
- 1234430.html
- 2714202.html
- 51388.html
- 1991821.html
- 3174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59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01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0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2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2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17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86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