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英)麦克斯·缪勒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9113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宗教史-研究-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无限观念1
一、宗教起源的问题1
二、施特劳斯:我们还有宗教吗2
三、古代的宗教3
四、宗教学4
五、古代信仰和现代信仰的不同6
六、宗教的定义6
七、“宗教”的语源本意7
八、宗教的历史面貌8
九、康德和费希特的宗教定义9
十、有崇拜或没有崇拜的宗教10
十一、施莱尔马赫的定义(依赖)和黑格尔的定义(自由)12
十二、孔德和费尔巴哈12
十三、给宗教下定义的困难13
十四、宗教的特征13
十五、宗教,乃是领悟无限的主观才能14
十六、感性、理性和信仰这三种功能15
十七、“无限”的意义16
十八、有限论者能理解无限吗18
十九、双方所接受的条件19
二十、对无限的理解21
二十一、无限大22
二十二、无限小24
二十三、无限观念的发展27
二十四、没有无限就没有有限28
第二章 拜物教是宗教的原始形式吗33
一、无限观念的首要动力33
二、玛那,美拉尼西亚人称呼无限的名称34
三、拜物教,一切宗教的原始形式35
四、拜物教一词的发明者布罗塞斯36
五、神物名称的起源39
六、神物名称的错误延伸40
七、研究未开化部落的益处41
八、宗教中常出现的退化42
九、研究未开化人宗教的困难43
十、未开化人的语言45
十一、未开化人的数词46
十二、未开化人中无历史46
十三、未开化人中无道德48
十四、未开化人中普遍有宗教50
十五、有文字民族的宗教的研究50
十六、未开化人宗教的研究54
十七、流行观念对旅行者的影响57
十八、未开化人中没有公认的权威58
十九、祭司的权威59
二十、未开化人不愿谈论宗教59
二十一、神物意义的扩展61
二十二、拜物教的起因62
二十三、无所不在的拜物教64
二十四、没有一个宗教仅由拜物教构成66
二十五、非洲宗教中的较高成分67
二十六、动物崇拜71
二十七、心灵崇拜73
二十八、非洲宗教的多元性73
二十九、假设对拜物教的心理需要75
三十、如何产生神物的超自然属性76
三十一、拜物教的偶然起因77
三十二、未开化人像儿童吗78
三十三、四个阶段79
三十四、拜物教不是宗教的原始形式 80
第三章 印度古代文献为研究宗教起源所提供的材料81
一、研究宗教文献的益处81
二、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宗教观念的发展82
三、印度宗教的发展83
四、《吠陀》在宗教学中的正确地位84
五、梵语文献的发现84
六、佛教,印度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之间的疆域85
七、被看作启示的《吠陀》86
八、《吠陀》语言的历史特征89
九、《吠陀》文献的四个时期91
十、《吠陀》的口头传颂95
十一、第三章附言98
第四章 对可知的、半触知的、不可触知的对象的崇拜104
一、宗教的证据不完全是凭感觉的104
二、外在的启示105
三、内在的启示106
四、感官及其证据107
五、“明显的”一字的意义108
六、感觉对象分为可触知的和半触知的109
七、树木109
八、山岭110
九、河流110
十、大地111
十一、半触知的对象112
十二、不可触知的对象113
十三、古代人关于众神特征的证据113
十四、《吠陀》的证据114
十五、未分化的雅利安语的证据115
十六、语言的起源115
十七、古代的概念117
十八、一切都命名为主动的117
十九、“主动的”并不就是指人118
二十、语法的性119
二十一、助动词120
二十二、呼吸121
二十三、生长121
二十四、居住121
二十五、最初的表达122
二十六、相似,最初获得的否定123
二十七、持久的描述语123
二十八、《吠陀》神祇中可触知的对象126
二十九、《吠陀》神祇中半触知的对象126
三十、火130
三十一、太阳131
三十二、黎明132
三十三、《吠陀》神祇中可听见的对象133
三十四、雷133
三十五、风133
三十六、摩录多、暴风雨之神134
三十七、雨和雨神134
三十八、《吠陀》的万神殿135
三十九、诸天136
四十、可感知的和不可感知的136
第五章 无限与规律的观念140
一、信仰中的虚无并非感觉中的先验材料140
二、《吠陀》的神谱144
三、无限的最初概念145
四、阿底提,无限146
五、阿底提不是近代的神147
六、阿底提的自然起源147
七、黑暗与罪恶149
八、不朽149
九、《吠陀》里的其他宗教观念150
十、法则的观念152
十一、梵语“利塔”153
十二、“利塔”的本意154
十三、沙拉玛的故事155
十四、利塔,献祭157
十五、利塔的发展158
十六、翻译的困难158
十七、利塔是雅利安人共有的概念吗159
十八、利塔在古波斯语中是阿莎161
第六章 论单一神教、多神教、唯一神教和无神论164
一、唯一神教是宗教的原始形式吗164
二、语言学和宗教学165
三、上帝的属性167
四、《吠陀》提供的新材料167
五、单一神教167
六、太阳的自然面貌168
七、作为超自然力的太阳170
八、处于第二位的太阳172
九、一般神性的发展173
十、天称为特尤斯(光照者)176
十一、特尤斯和因陀罗的最高权力之争177
十二、献给至尊神因陀罗的诗178
十三、献给至上神伐楼那的诗181
十四、单一神教,宗教的方言阶段182
十五、不同天神的至上地位183
十六、单一神教的进一步发展184
十七、趋向唯一神论186
十八、毗首羯磨,万物的创造者187
十九、生主188
二十、趋向无神论190
二十一、信仰因陀罗,怀疑因陀罗191
二十二、诚实的无神论与庸俗的无神论193
第七章 哲学与宗教198
一、众神的崩溃198
二、神圣名称的对象199
三、中性名称高于阳性或阴性名称199
四、阿特曼,主体之自我200
五、阿特曼,客体之自我201
六、《奥义书》的哲学203
七、生主和因陀罗204
八、第七犍度205
九、第八犍度206
十、第九犍度207
十一、第十犍度207
十二、第十一犍度208
十三、第十二犍度209
十四、亚格纳瓦尔基阿和弥勒210
十五、夜摩天和纳基凯塔斯213
十六、《奥义书》的宗教216
十七、《吠陀》时代宗教的演进217
十八、四种姓219
十九、四行期220
二十、林中生活225
二十一、离世228
二十二、宗教思想的诸阶段229
二十三、回顾236
附录:专有名词译名对照表242
热门推荐
- 2095218.html
- 703088.html
- 2836994.html
- 2873569.html
- 1625153.html
- 5711.html
- 3002905.html
- 250717.html
- 3397588.html
- 26481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5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6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2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3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15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3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95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3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9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