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人合一 中华审美文化之魂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立元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ISBN:753211397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65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人合一 中华审美文化之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编 导论3
第一章 天人合一:中华文化思想的历史轨迹3
一 远古:神人以和5
二 先秦:道儒映对12
三 秦汉:黄老之思16
四 魏晋:玄学之辨19
五 隋唐:禅佛之悟22
六 宋明:“理”的世界26
第二章 主客二分:西方文化思想历程31
一 古希腊:人对客观存在的追问32
二 中世纪:神学框架中的主客二分35
三 近代:转向认识论的主体性形而上学37
四 十八世纪:以主客二分为前提的启蒙哲学44
五 德国“古典”时期:主客二分认识论的完成46
第三章 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中西文化的本原性差异51
一 重自然之研究与重精神之探讨52
二 重认识与重人生55
三 求真与求善58
四 重现象、实在之别与重本末、体用之辨61
五 重推理分析与重直觉顿悟65
六 重功利与重义轻利72
七 重宗教与淡宗教79
八 重外向开拓与重内向探求83
第四章 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中西审美文化精神之内核89
一 摹仿与感兴91
二 再现与表现96
三 雕刻、叙事诗的发达与音乐、抒情诗的早熟102
四 宗教气息与人伦色彩112
五 自然美之遮蔽与发现120
中编 类型129
第一章 总论129
第二章 音乐:境界至上流动不息146
一 境界之生成:天人以和146
二 时空的渗透与考察172
第三章 诗歌:情性之至186
一 情:中华诗歌“天人合一”境界的心理中介187
二 诗体演化中的情性之和196
三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208
第四章 小说:诗性的历程220
一 “前小说”的“混沌”220
二 主题原型:出世神话与入世情结231
三 “叙事”萎缩:史化与诗化245
四 写意之笔写小说255
第五章 书画:形神、气韵的审美浑契267
一 “画字”:突破文字的樊篱267
二 气韵:形与神的培育281
三 笔法:气韵的超越295
四 “写画”:文化的形上逸致306
第六章 戏剧:但求完满与“无中生有”320
一 从装神弄鬼到但为娱人320
二 “天人合一”的五个母题331
三 大团圆和高台教化346
四 “无中生有”的虚拟表演355
五 主体性的高扬361
第七章 建筑园林:“六合”人间与“壶中天地”365
一 法天象地:原初意识的“六合”营造心态366
二 礼乐中和:儒家的建筑营构仪规382
三 无为返朴:道家的模山范水格局390
四 我佛一体:佛家的梵域建筑风范410
五 占卜天地:民间风水的建筑营事意绪418
第八章 饮食文化:日常生活的升华与超越425
一 “味”与“和”:饮食文化的审美观念426
二 “养”与“补”:饮食文化中的功用观念435
第九章 服饰文化:宗法伦理的具象释示448
一 和谐与保护:服饰文化的起源观念449
二 “天然”与“尚黄”:服饰文化的质料形制452
三 等级与秩序:服饰文化的社会功用462
第十章 婚姻文化:个体的固置与群体的协谐471
一 阴阳相谐:婚姻文化的起源观念471
二 尽孝与重生:婚姻文化的社会功用480
三 “天作之合”:婚姻文化的礼仪形态484
第十一章 祭祀礼仪:寻求超越的“天人”观念492
一 慎终追远:祭祖礼仪493
二 亲地尊天:祭祀礼仪498
三 敬天亲人:祭天礼仪503
第十二章 人生礼仪:生死之际的执着及程式510
一 应天顺时:人生礼仪的起源观念511
二 重男轻女:成长礼仪的思想内涵514
三 念祖怀亲:死亡礼仪的文化意蕴517
下编 范畴534
第一章 有无534
第二章 虚实559
一 从有无到虚实559
二 艺术空白和化景为情562
三 含蓄蕴藉、气韵生动及其他566
第三章 形神582
一 “形、神”的历史582
二 以形写神的审美创造593
三 “真者气质俱胜”:审美欣赏601
第四章 意象606
一 意、象之际606
二 走向天地622
第五章 自然与人工630
一 天、人:自然、人工的渊源关系630
二 合一状态634
三 范畴互涉及具象体现640
后记652
热门推荐
- 2610346.html
- 27803.html
- 1771508.html
- 256667.html
- 1282409.html
- 1119463.html
- 149909.html
- 2290336.html
- 1009887.html
- 16803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54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89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44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4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44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1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9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8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49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