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高地的引领 社会思潮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思想高地的引领 社会思潮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 陈绍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9457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思想高地的引领 社会思潮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思潮引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2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6

一、国外研究概况6

二、国内研究趋势11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18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18

二、社会思潮25

三、建设方略32

第四节 研究思路36

第五节 创新之处40

第二章 多样化社会思潮是当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现实环境43

第一节 多样化社会思潮出现的成因43

一、内生逻辑: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断裂与冲突44

二、外在条件: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交织与加剧48

第二节 多样化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论争52

一、从学术研究向政治立场转变53

二、关注现实利益问题并试图影响现实56

三、国外思潮向国内思潮不断转化60

四、群众基础从精英向大众扩展64

五、分歧焦点:当代中国社会的不同走向68

第三节 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运动规律71

第三章 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挑战76

第一节 多种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抵触76

一、民族观与国家观上的抵触78

二、历史观与世界观上的抵触81

三、自由观与政治观上的抵触84

四、极端化与理性化的对立88

五、“新左派”与意识形态的冲突93

第二节 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构成的现实挑战96

一、全球化的发展加剧了异质社会思潮的渗透97

二、网络化增大了多样化社会思潮传播带来的风险100

三、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的有机统一难以协调103

四、精神彰显与物质满足的失衡持续不断加剧106

第三节 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造成的实际影响109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边缘化”现象110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双面人”现象112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污名化”现象115

第四章 在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事业118

第一节 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119

一、系统论观点119

二、良序社会观122

三、国家实力说126

第二节 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130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130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历程134

三、“非意识形态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干扰137

第三节 要以全盘的眼光系统构建142

一、理论支撑是基础142

二、利益整合是关键146

三、价值导向是根本150

四、秩序保障是支撑154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在社会思潮的建设方略158

第一节 正确看待多样化社会思潮现象158

一、多样化社会思潮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159

二、研究和识别各种社会思潮162

三、实现对社会思潮的有效疏导164

第二节 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高势位”态势166

一、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167

二、保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利169

三、搭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平台171

四、行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力172

第三节 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174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元化指导教育原则175

二、加强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鉴别和判断176

三、提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能力178

四、实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和控制180

第六章 结语184

参考文献188

后记2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