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报告 2005 2005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报告 2005 2005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8050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生物技术-技术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0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报告 2005 200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世界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3

1.1.1 世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3

目录3

1 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若干重大问题研究3

第1章 生物产业“十一五”发展思路总体构想 綦成元 王昌林3

1.1.2 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4

1.1.3 世界许多国家都将生物产业作为抢占21世纪国际经济技术新的制高点的战略新兴产业5

1.2.1 具备发展生物产业的较好基础7

1.2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7

1.2.2 当前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8

1.3.1 发展生物产业发展的诸多优势9

1.3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9

1.3.3 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0

1.3.2 生物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10

1.4 生物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11

1.5.1 指导思想12

1.5 加速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12

1.5.3 发展目标13

1.5.2 基本原则13

1.5.4 发展重点14

作者简介15

参考文献15

2.1 生物技术及产业化领域发展历史沿革16

第2章 “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重点领域发展思路研究 任志武 王君16

2.2 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领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17

2.3 市场需求拉动生物技术产业化18

2.4.2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领域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判断19

2.4.1 世界生物产业发展领域的基本情况19

2.4 生物产业发展领域的国际比较19

2.5.1 总体思路20

2.5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总体思路及选择标准20

2.6.1 生物农业21

2.6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21

2.5.2 选择标准21

2.6.2 生物医药22

2.6.3 生物制造23

2.6.4 生物能源24

2.6.5 生物环保26

作者简介27

3.1.1 生物产业的技术经济特性28

3.1 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分析28

第3章 “十一五”期间生物产业支撑保证条件建设发展思路研究 白京羽 王君28

3.2.1 支撑条件分类29

3.2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支撑条件制约分析29

3.1.2 生物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支撑条件29

3.2.2 对生物产业发展的制约30

3.3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支撑保证条件发展的总体目标31

3.4.1 生产要素条件32

3.4 “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支撑保证条件发展的主要内容32

3.4.2 市场需求条件35

3.4.3 外部保障条件37

作者简介39

1.1 发展历史43

第1章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胡显文 马清钧43

2 生物产业发展趋势与分析43

生物医药43

1.2.1 定义44

1.2 生物技术药物的定义和分类44

1.2.2 分类46

1.3 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48

1.4 发展趋势54

1.4.1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生物技术药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55

1.4.2 治疗性抗体发展迅猛57

1.4.3 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蛋白质的生产60

1.4.4 PEG化以改善产品性能62

1.4.5 构建突变体以创造新一代速效、长效或增效和性能更好的产品63

1.5 中国与美国的差距66

1.4.6 组织工程产品、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全新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期望大、困难多66

1.5.1 美国FDA批准的生物技术药物67

1.5.2 中国生物制药的基本情况73

1.6.1 面临的挑战79

1.6 中国发展的挑战、机遇及策略79

1.6.2 面临的机遇84

1.6.3 发展的策略87

1.7 结语89

参考文献90

作者简介92

2.1.1 逐步调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逐渐明晰93

2.1 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研发动态93

第2章 组织工程进展和市场前景 曹谊林 崔磊93

2.1.2 整体处于由应用基础研究向产业化发展的关键过渡时期94

2.1.4 受到国际瞩目的中国组织工程95

2.1.3 组织工程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态势95

2.2.2 改变组织代用品严重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为国家卫生安全体系注入新的技术保障96

2.2.1 为提升中国公共卫生系统的水平提供持续的科技推动力96

2.2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与社会经济效益分析96

2.2.3 形成组织工程高科技产业,带动中国生物科技产业链的整体发展97

2.3.1 专业性组织工程研究队伍已经初步建立,组织工程产业化开发体系初步形成98

2.3 国内现有基础和存在问题分析98

组织工程产品标准确立及立法等方面尚存在不足99

2.3.3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在多学科合作、产业开发的市场机制与99

2.3.2 组织工程研究不断深入,在作为产业化基础的组织构建领域已经部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具有重大的产品竞争优势99

2.4 发展战略及主要措施100

作者简介102

3.2 国际发展概述103

3.1 发展历程回顾103

第3章 发展中的治疗性抗体产业 刘慧 曹巍 雷霆103

3.2.2 产业发展规模与趋势105

3.2.1 重点治疗领域105

3.3.2 产品发展106

3.3.1 研究与产业主体106

3.3 发展中的中国产业106

3.3.3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8

作者简介109

参考文献109

4.2 国际研究及产业化现状111

4.1 发展历程及应用前景111

第4章 微生态药物的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陈彬华 高原 陆丽芳 周明慧 潘伶霖 陈中怡111

4.3 中国微生态药物发展概貌112

4.4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115

4.5 中国微生态药物的市场走势116

4.6 存在的主要问题117

4.7 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118

作者简介119

参考文献119

5.1 高通量筛选的样品制备121

第5章 药物筛选——医药产业的源头 南发俊121

5.2.1 体外生化检测方法123

5.2 高通量药物筛选的模型建立123

5.2.2 细胞水平的检测方法124

5.3 自动化及相关数据处理系统125

5.3.2 微孔板设备126

5.3.1 微孔板126

5.3.3 样品处理127

5.3.5 数据处理及分析128

5.3.4 自动化系统128

作者简介129

6.1.1 发展历程130

6.1 历史回顾130

第6章 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现状、前景与思考 管华诗 王长云 耿美玉130

6.1.2 研究现状132

6.2 开发前景与对策135

6.2.1 开辟海洋药物新的资源领域136

6.2.2 探索海洋药物研究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思路138

参考文献142

作者简介144

7.2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现状146

7.1 中国保健(功能)食品的基本概念146

生物制造146

第7章 拥有巨大市场的保健食品 金宗濂146

7.3.1 产品开发带有较大的盲目性,进入市场的步履艰难150

7.3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50

7.3.4 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信任危机是保健食品市场萎缩的首要原因152

7.3.3 科技投入过低是中国保健食品长期处于低水平重复的一个重要因素152

7.3.2 企业规模过小是企业竞争乏力的主要因素152

7.4 保健(功能)食品未来发展趋势153

7.3.5 保健食品市场的“严格”、“统一”的监管局面尚未形成153

7.5 发展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战略与对策154

作者简介155

8.1 工业化品种156

第8章 生物食品添加剂及配料产业的发展概况 蔡永峰 许勤虎156

8.2.2 酶制剂158

8.2.1 酸度调节剂158

8.2 中国主要产品生产状况158

8.2.4 防腐剂159

8.2.3 增味剂159

8.2.6 营养强化剂160

8.2.5 甜味剂160

8.2.8 增稠剂161

8.2.7 着色剂161

8.2.11 酒精162

8.2.10 系列功能性食品配料162

8.2.9 系列生物水解糖配料162

8.4 存在的问题163

8.3 优势与地位163

8.5.2 发展潜力164

8.5.1 发展趋势164

8.5 展望164

参考文献165

8.5.3 发展建议165

作者简介166

9.1.1 乳链菌肽167

9.1 中国的发展现状167

第9章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应用和产业化 丛威 范悠然 还连栋167

9.1.2 纳他霉素170

9.2.1 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71

9.2 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使用的原则171

9.3 前景与展望172

9.2.2 使用的原则与要点172

作者简介173

10.1 乳酸及聚乳酸产业的战略地位175

第10章 生物质新材料L-乳酸及聚乳酸产业 钱志良 王健 劳含章175

10.2.2 聚乳酸产品176

10.2.1 L-乳酸产品176

10.2 对乳酸及聚乳酸产业的市场需求176

10.3.1 L-乳酸技术及产品状况分析177

10.3 国内L-乳酸技术及产业情况177

10.3.2 L-乳酸产业状况分析178

10.4.2 国内聚乳酸技术研发现状179

10.4.1 国外聚乳酸技术发展现状179

10.4 国内外聚乳酸技术研发现状179

10.4.4 开发聚乳酸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和政策180

10.4.3 聚乳酸技术难点和方向180

作者简介182

11.1.3 合成高级尼龙粉末涂料和油漆183

11.1.2 合成高档尼龙热熔胶183

第11章 长链二元酸成为绿色化工产业的新宠 陈远童183

11.1 长链二元酸的重要用途183

11.1.1 合成高性能尼龙工程塑料183

11.2.2 化工合成法制取184

11.2.1 植物油裂解制取184

11.1.4 合成高级麝香香料184

11.1.5 合成其他高档产品184

11.2 长链二元酸的来源184

11.4.2 国内长链二元酸研究概况185

11.4.1 国外长链二元酸研究概况185

11.2.3 生物合成法生产185

11.3 生物合成法的突出优势185

11.4 长链二元酸的研究概况185

11.5.2 国内长链二元酸产业化现状186

11.5.1 国外长链二元酸产业化现状186

11.5 长链二元酸产业化现状186

11.6 衍生产品开发概况187

作者简介189

参考文献189

11.7 发展前景分析189

12.1 概述191

第12章 改进燃料乙醇发酵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 白凤武191

生物能源191

12.3 工艺技术路线192

12.2 原料选择192

12.4.3 不计副产品冲减的完全成本194

12.4.2 税前完全成本194

12.4 以玉米为原料燃料生产乙醇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194

12.4.1 制造成本194

12.5 自絮凝颗粒酵母乙醇连续发酵新技术在燃料乙醇生产中的应用195

12.4.4 实际完全成本195

作者简介196

13.1 中国转基因林木研究现状198

第13章 转基因林木产业化现状及前景 郑均宝 胡建军 田颖川198

生物农业198

13.2.1 抗虫转Bt基因欧洲黑杨199

13.2 中国转基因林木的技术成就199

13.3.2 转基因741杨200

13.3.1 转Bt基因欧洲黑杨200

13.2.2 转基因741杨的获得及特性200

13.3 中国转基因林木产业状况200

13.5.1 转基因741杨201

13.5 发展前景201

13.4 中国转基因林木产业化的问题201

13.6.1 人类与森林的关系202

13.6 展望和使命202

13.5.2 转Bt基因欧洲黑杨202

13.6.4 力促转基因林木研究稳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203

13.6.3 建立速生丰产林203

13.6.2 认真执行政府的政策203

参考文献204

作者简介205

14.1.1 以海量的基因组数据为主要支撑206

14.1 遗传服务产业的技术支撑与特点206

生物服务206

第14章 遗传服务——生物经济中的第三产业 杨焕明 汪建 于军 刘斯奇206

14.1.3 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巨大的就业机会207

14.1.2 核心技术适于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207

14.2 遗传服务产业的范围208

14.1.4 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208

14.2.1 医学相关的遗传服务209

14.2.2 社会相关的遗传服务211

14.3.1 产业政策213

14.3 发展遗传服务产业应注意的问题213

14.2.3 经济相关的遗传服务213

14.2.4 科研相关的遗传服务213

作者简介214

14.3.3 生命科学教育与知识普及214

14.3.2 生命伦理问题214

1.1 技术发展概要219

第1章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种产业发展的历程与经验 郑爱中 王星海 崔洪志 郭三堆219

3 生物产业发展经验与模式219

1.2 品种审定情况220

1.3.1 起始的历史背景222

1.3 国产抗虫棉种的产业化222

1.3.3 发展223

1.3.2 起步223

1.3.4 社会经济效益224

1.4.1 知识产权保力度护亟待加强225

1.4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225

1.4.2 政府引导、管理职能的发挥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226

1.5.1 抗虫棉的深化研究227

1.5 进一步发展的建议227

1.5.2 重视国际市场的拓展工作228

作者简介229

2.1 技术创新是产业化的第一推动力231

第2章 饲料生物制剂产业做大做强的基本经验 姚斌 丁强231

2.2 高层大协作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良好环境232

2.4 适宜人才战略和长期技术支持是产业化的核心支撑233

2.3 “事企一身”的新体制是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的体制探索233

2.5 从生物技术入手,规避技术层面风险234

作者简介235

3.1 突发传染病的社会影响236

第3章 突发传染病流行带给疫苗研发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尹卫东 潘爱华236

3.2.2 甲型肝炎疫苗237

3.2.1 流感疫苗237

3.2 传染病大流行促进了疫苗的研发237

3.2.3 SARS疫苗238

3.4 新发传染病流行对疫苗企业的要求239

3.3 突发传染病流行引发疫苗需求突涨所带来的挑战239

作者简介241

4.1 广西生物质资源的区位优势242

第4章 依靠特色资源发展现代生物产业 黄日波242

4.2 现代生物技术在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增值转化中的作用243

4.3 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与国家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244

作者简介246

5.1 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化概述247

第5章 高校生物技术成果产业化实践 李校堃 黄志锋 于中国247

5.2 成长历程248

5.3.2 资本运营250

5.3.1 机制创新250

5.3 发展模式250

5.3.3 技术创新251

5.3.4 人才引进与培养252

作者简介253

5.4 模式的启示253

6.1 均衡发展,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255

第6章 延伸产品链——为中国生物质产业开路 李荣杰255

6.1.1 原料“吃干榨尽”,延伸主、副产品链256

6.1.2 提高菌种的性能,提高发酵和提取技术水平,降低原料消耗258

6.1.3 循环利用水资源,降低废水治理成本259

6.1.4 环保列入企业战略 清洁生产实施高标准260

6.2 产品链向“平台产品”延伸,“平台产品”催生“绿金工业”263

6.4.1 历史性的产业“对接”264

6.4 实现历史性的“对接”,带动农业经济空前发展264

6.3 丰原“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做生物质产业的先导企业264

6.3.1 生物能源264

6.3.2 生物材料264

6.4.3 生物质资源替代石油产品对农业的潜在意义265

6.4.2 中国的生物质资源支持生物质产业的潜力265

6.6 对国家发展生物质产业的几点建议266

6.5 发展生物质产业是国家的战略行动266

作者简介267

参考文献267

1.2 产品营销,从蹒跚起步到引领市场272

1.1 分析市场潜力,打通发展瓶颈272

4 “十五”期间产业化示范项目跟踪272

第1章 北京:百奥蚓激酶系列产品产业化272

1.3 技术进步和知识产权273

1.4 与时俱进,构筑循环经济274

1.5 从一个项目到企业战略275

3.2 提高项目技术能级,辐射中药制药行业作用281

3.1 项目简介281

第2章 北京:艾滋病毒重组抗原及抗体诊断试剂盒产业化281

第3章 上海:中药复方提取物先进生产工艺产业化281

3.2.3 有利于提高制造业、自动控制业的水平282

3.2.2 有利于发扬传统中药理论,带动中药制剂行业的发展282

3.2.1 通过工艺和技术的提升,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282

3.3.4 强化现场管理284

3.3.3 强化制度建设284

3.3 重管理、定规范、抓团队、出效益284

3.3.1 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284

3.3.2 建立健全企业监督、检查、审计和考核机制284

3.3.5 加强核心团队建设285

4.1 产业的技术背景286

第4章 上海:创新中药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产业化286

4.2 产品的市场前景287

4.3 项目的技术基础288

4.4.1 加强产学研协作,实现产研双赢是项目产业化实现的关键289

4.4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几点体会289

4.4.2 继续深化产学研协作是项目产业化成功的必由之路290

4.4.3 知识产权保护是项目产业化成功的保证291

5.1 项目基本情况293

第5章 上海:人源化单抗类药物产业化293

5.2.2 建设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培育企业持续创新的肥沃土壤295

5.2.1 政府催生,企业落户张江科技园295

5.2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几点体会295

5.2.4 走国际化自主创新之路,确保企业持续创新的正确方向296

5.2.3 “产学研”结合良性互动,提供企业持续创新的不竭源泉296

6.1.2 产业背景298

6.1.1 项目承担单位介绍298

第6章 广东:荧光基因探针定量PCR诊断试剂盒产业化298

6.1 项目情况介绍298

6.1.4 项目产业化目标299

6.1.3 技术来源299

6.2.2 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0

6.2.1 项目建设管理完善,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建设300

6.1.5 项目完成情况300

6.2 项目实施经验300

6.2.5 创新体制机制,在深圳中小企业板块成功上市301

6.2.4 加强市场推广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301

6.2.3 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301

6.3 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302

7.1.1 项目承担单位介绍303

7.1 项目情况介绍303

第7章 广东:甘氨双唑钠原料药及冻干粉针产业化303

7.1.3 技术来源304

7.1.2 产业背景304

7.2.1 项目实施组织结构完善,确保项目顺利完成305

7.2 项目实施经验305

7.1.4 项目产业化目标305

7.1.5 项目完成情况305

7.2.4 改进合成工艺,形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306

7.2.3 创新癌症治疗方法,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毒、快捷的临床治疗手段306

7.2.2 开展后续研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306

7.3.1 经济效益307

7.3 项目经济及社会效益307

7.2.5 建立完善的市场推广和产品销售网络307

7.3.2 社会效益308

8.1 产业技术背景309

第8章 湖南:标准化中药提取物产业化309

8.3.1 充分体现提取物产业“二个标准三个规程”311

8.3 项目执行经验311

8.2 项目的产业目标和完成情况311

8.3.4 积极参与提取物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312

8.3.3 大力培育提取物产品的市场拓展能力312

8.3.2 着力提升提取物的技术竞争能力312

8.4.3 探索新型技术在提取物产业的应用313

8.4.2 拓展提取物的产业应用领域313

8.4 产业发展方向313

8.4.1 深化鲜活药材技术的应用313

9.1 产业技术背景315

第9章 湖南:肉牛品种繁育基地及良种315

9.3 项目执行经验316

9.2 产业化目标和完成情况316

9.3.2 强化本地市场,拓宽国内市场,开发国外市场317

9.3.1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速产业化生产经营317

9.3.5 加强社会化服务功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318

9.3.4 建设了一支一流的员工队伍318

9.3.3 依靠科技,引进智力,不断进行科技创新318

12.1.1 大菱鲆引种和苗种生产技术327

12.1 产业的技术背景327

第10章 云南:保护和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农业327

第11章 云南:出口花卉产业化327

第12章 青岛:优良海水养殖种苗产业化327

12.2.2 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328

12.2.1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种苗培育技术328

12.1.2 海水养殖动物多倍体育种苗和性控技术328

12.2 项目实施的社会经济意义328

12.3.2 项目完成情况329

12.3.1 产业化目标329

12.3 产业化目标和完成情况329

12.4.2 加大政策扶持,完善运营机制,项目发展后劲十足330

12.4.1 加快高新科技开发,培育水产优良种苗,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330

12.4 项目实施的经验与体会330

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331

12.4.3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科研合作,建立、健全以331

13.1 产业技术背景332

第13章 陕西:脂质体技术产业化332

13.4 项目执行经验333

13.3 项目完成情况333

13.2 项目产业化目标333

13.4.2 对外开放,主动与国内外开展技术合作334

13.4.1 自强不息、立足企业自身研发334

13.4.3 关注整体产业链,填补我国技术空白335

14.1 项目简介336

第14章 陕西:生物色谱分离技术产业化336

14.2.2 技术创新方面337

14.2.1 市场开拓337

14.2 项目执行情况337

14.2.4 提高成果转化,成功探索了新型成果转化方式和运营机制338

14.2.3 项目的示范性应用338

14.2.5 其他339

15.2 组织协同作战341

15.1 筹措启动资金341

第15章 陕西:中药原料酸枣仁优质种源繁育及规范化种植341

15.3 综合开发利用342

15.4 不断开发市场343

16.1 产业技术背景345

第16章 重庆: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345

16.3 产业发展的近期目标346

16.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目标及完成情况346

16.4.2 良好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有力保障了项目成功实施347

16.4.1 立足原创核心技术,以产品多元化促进可持续发展347

16.4 项目实施的经验与体会347

16.4.4 放眼国际市场,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经济合作,走国际化道路348

16.4.3 政府引导扶持,加快产业化发展348

17.1 项目背景350

第17章 重庆:青蒿良种繁育基地与青蒿素产业350

17.2.3 项目完成情况351

17.2.2 项目产业化目标351

17.2 项目产业化目标及完成情况351

17.2.1 企业基本情况351

17.3.1 以资本运作为纽带352

17.3 产业化运作经验352

17.3.2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353

17.3.3 以国际市场营销为突破口354

1.1.4 矿产资源359

1.1.3 农业资源359

5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巡礼359

第1章 迅速崛起的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董寅龙359

1.1 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359

1.1.1 自然地理条件359

1.1.2 生物资源359

1.2 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360

1.4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运行机制361

1.3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模和成长速度361

1.5.1 技术优势362

1.5 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优势362

1.6 基地发展的前景和目标363

1.5.2 市场优势363

1.7 建设基地的主要措施364

作者简介365

1.8 建议365

2.1.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366

2.1.2 社会经济环境366

第2章 深圳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与发展 李镭366

2.1 深圳生物产业基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366

2.1.1 自然条件366

2.2.1 产业基础367

2.2 生物产业发展状况367

2.2.2 自主创新能力368

2.3.2 在全国的分工定位369

2.3.1 指导思想369

2.3 建设生物产业基地的基本思路369

2.3.5 主要措施370

2.3.4 发展目标370

2.3.3 发展重点370

作者简介372

3.1 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有关背景373

第3章 生物产业在长春的集聚与发展 贾广和 阎旭初 李越春 娄少华373

3.1.1 坚实的研发基础374

3.1.3 健全的产业基础375

3.1.2 充足的人才储备375

3.1.5 良好的发展环境377

3.1.4 丰富的原料资源377

3.2.2 产业基地的总体目标378

3.2.1 产业基地的定位378

3.1.6 存在的主要问题378

3.2 发展前景和目标378

3.2.3 产业基地建设的阶段划分379

3.3.2 坚持规划先行380

3.3.1 加强组织领导380

3.3 几点体会380

3.3.5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381

3.3.4 发挥项目载体作用381

3.3.3 走集聚发展道路381

2002~2005卷主题目录3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