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震害与设计对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世敏,杨沈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 ISBN:978780242444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终生教育-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筑震害与设计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地震基本知识1
1.1地球的构造1
1.2地震的类型与成因2
1.2.1地震的类型2
1.2.2地震的成因2
1.3地震序列3
1.4地震分布4
1.5地震波与传播6
1.6地震震级、震源与震中7
1.6.1震级7
1.6.2震源与震中8
1.7地震烈度8
1.8地震灾害11
1.8.1地震引起的地表变化11
1.8.2工程破坏14
1.8.3次生灾害17
1.9建筑震害的程度划分18
参考文献20
第2章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概念21
2.1建筑抗震设计思想21
2.2建筑地震灾害及启示24
2.2.1房屋建筑地震破坏的直接原因24
2.2.2历次地震房屋建筑震害概况24
2.2.3房屋建筑地震震害经验与启示39
2.3工程场址的合理选择40
2.4建筑和结构布置原则46
2.4.1建筑不规则布置与震害46
2.4.2结构不合理布置与震害48
2.4.3关于建筑结构布置的设计对策49
2.5抗震结构体系的优化配置52
2.5.1多道抗震防线52
2.5.2足够的侧向刚度52
2.5.3足够的冗余度53
2.5.4良好的结构屈服机制54
2.5.5构件设计准则54
2.6妥善处理非结构构件55
2.7地震作用的计算56
2.7.1计算原则56
2.7.2计算方法56
2.7.3几点注意事项57
参考文献58
第3章 多层砌体房屋震害与设计对策60
3.1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及其规律60
3.1.1震害统计60
3.1.2震害表现61
3.2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69
3.2.1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抗震性能69
3.2.2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71
3.3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73
3.3.1平、立面布置要规则73
3.3.2房屋高度要限制、高宽比要控制73
3.3.3房屋的层高75
3.3.4房屋的最大高宽比76
3.3.5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76
3.3.6局部尺寸要控制76
3.3.7房屋结构体系要合理78
3.4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要点80
3.4.1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80
3.4.2楼层地震剪力设计值在各墙段的分配81
3.4.3截面抗震验算82
3.5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84
3.5.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84
3.5.2钢筋混凝土圈梁87
3.5.3楼、屋盖90
3.5.4墙体拉结钢筋90
3.5.5楼梯间的构造要求91
3.5.6基础91
3.5.7横墙较少住宅楼的加强措施91
参考文献92
第4章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震害与设计对策93
4.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及其规律93
4.1.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及相关规范的要求93
4.1.2具有抗震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震害及相关规范的要求107
4.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与适用范围111
4.2.1常用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111
4.2.2各种结构体系适用的最大高度120
4.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布置121
4.3.1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21
4.3.2结构平面布置122
4.3.3结构竖向布置123
4.3.4变形缝的处理125
4.3.5基础及地下室设计128
4.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128
4.4.1延性结构设计的几个概念129
4.4.2延性框架结构设计要点132
4.4.3延性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135
4.5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142
4.5.1框架结构抗震措施142
4.5.2剪力墙结构抗震措施160
4.5.3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措施171
4.5.4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抗震措施175
4.5.5筒体结构抗震措施179
4.6结构计算分析180
参考文献186
第5章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震害与设计对策187
5.1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震害规律及特点187
5.1.1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震害的基本规律188
5.1.2柔性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震害特点188
5.1.3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震害特点189
5.2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196
5.2.1带边框开竖缝钢筋混凝土低矮墙的抗震性能197
5.2.2托墙梁的受力特点198
5.2.3整体受力特性和抗震性能200
5.3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基本对策204
5.3.1平、立面布置204
5.3.2层数和总高度、高宽比205
5.3.3抗震横墙间距205
5.3.4结构体系206
5.3.5侧向刚度比208
5.3.6底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高宽比209
5.3.7底部框架和钢筋混凝土墙的抗震等级210
5.3.8托墙梁210
5.3.9过渡楼层210
5.3.10薄弱楼层的判别210
5.3.11楼梯间211
5.3.12防震缝211
5.3.13其他要求212
5.4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计算要点212
5.4.1水平地震作用212
5.4.2底部框架-抗震墙部分地震剪力的分配212
5.4.3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分配213
5.4.4上部砌体部分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214
5.4.5底部框架托墙梁计算214
5.4.6砖抗震墙对框架产生的附加轴力和剪力216
5.4.7截面抗震验算216
5.5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抗震构造措施217
5.5.1底部框架-抗震墙部分218
5.5.2上部砌体部分219
5.5.3其他构造措施220
5.6底部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砌体匹配性的探讨221
5.6.1侧向刚度比与底部抗震墙承载力的协调221
5.6.2底部地震剪力设计值的调整222
5.6.3底部地震剪力的分配(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222
5.6.4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分配223
5.6.5过渡楼层抗弯能力的加强224
参考文献225
第6章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震害与设计对策226
6.1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的震害226
6.1.1梁柱的节点226
6.1.2梁、柱、支撑等构件的破坏228
6.1.3节点域的破坏229
6.1.4多层钢结构底层或中间某层整层的坍塌230
6.1.5震害原因探讨230
6.2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受力特点与适用范围230
6.2.1纯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230
6.2.2钢框架-支撑(抗震墙板)结构的抗震性能231
6.2.3筒体结构的抗震性能232
6.2.4巨型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233
6.3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233
6.3.1结构平、立面布置以及防震缝的设置233
6.3.2各种不同结构体系的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适用的高度和最大高宽比234
6.3.3框架-支撑结构的支撑布置原则235
6.3.4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中楼盖形式236
6.3.5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的地下室236
6.4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计算要点237
6.4.1抗震设计的验算内容以及作用效应的组合方法237
6.4.2计算模型及有关参数的选取237
6.4.3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239
6.4.4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240
6.4.5钢结构构件的承载力验算240
6.4.6钢结构构件连接的弹性设计和极限承载力验算243
6.4.7不同连接材料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全塑性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245
6.5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246
6.5.1框架柱的构造措施246
6.5.2框架梁的构造措施248
6.5.3梁柱连接的构造248
6.5.4节点域的构造措施250
6.5.5刚接柱脚的构造措施250
6.6钢框架-支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253
6.6.1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253
6.6.2钢框架-偏心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254
参考文献256
第7章 村镇民居震害与抗震措施257
7.1村镇民居的结构类型与震害特点257
7.1.1村镇民居的结构类型257
7.1.2农村建筑地震震害特点260
7.2村镇民居抗震设计基本要求265
7.2.1村镇房屋建筑设计和结构体系的要求265
7.2.2场地、地基与基础抗震要求268
7.3村镇民居抗震措施269
7.3.1加强房屋整体性措施269
7.3.2加强木构架节点拉结措施270
7.3.3加强墙体与木构架拉结措施272
7.3.4加强楼(屋)盖整体性拉结措施274
7.3.5加强屋盖易倒塌、掉落构件的拉结措施276
参考文献278
第8章 建筑隔震设计279
8.0.1基础隔震基本原理279
8.0.2地震时隔震建筑的表现280
8.0.3我国隔震建筑发展状况282
8.0.4隔震层组成282
8.0.5隔震技术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291
8.0.6隔震设计基本要求292
8.0.7隔震结构的设计293
8.0.8隔震支座检验要求303
8.0.9施工技术要点303
参考文献304
热门推荐
- 776552.html
- 688689.html
- 2279554.html
- 777835.html
- 2867542.html
- 530394.html
- 3508564.html
- 3527475.html
- 1857270.html
- 3229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1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6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9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5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7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80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26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8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3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