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乡镇社会论 农村工业化与新型工资劳动者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乡镇社会论 农村工业化与新型工资劳动者研究
  • 彭恒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3290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乡镇社会论 农村工业化与新型工资劳动者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乡镇社会引论2

一、从农村社会到乡镇社会--研究对象的确定2

(一)乡镇社会:一种新的区域社会实体2

(二)乡镇社会:一个开放的系统7

二、农民走进现代化--研究维度的选择11

(一)农民与现代化12

(二)我国传统现代化战略对农民的排斥16

(三)新型工资劳动者:农村工业化的主体力量18

三、建设与发展乡镇社会:现阶段合理的发展战略选择--立论的发展背景21

(一)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核心问题:庞大的剩余劳动人口21

(二)发展视野中的乡镇社会24

第一编 乡镇社会本质论35

第一章 农村工业化与乡镇的重新定位35

第一节 农村工业化道路的历史选择35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历史发展和历史地位38

第三节 乡镇的繁荣及其功能转换55

第二章 农民离土:传统农村社会的分解73

第一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性质及其量度73

第二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离土动因与方式79

第三节 乡镇:低成本转移的现实空间86

第一节 乡镇社会的区域边界90

第三章 一种新的区域社会范型:乡镇社会90

第二节 乡镇社会的区域层次结构100

第三节 乡镇社会的非农化转型105

第二编 乡镇社会结构论122

第四章 成长中的企业组织:从自然人到法人122

第一节 乡镇企业的基本特征123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与重组129

第三节 乡镇私营企业的发展与未来144

第五章 新型管理权威的出现:从农民到企业家152

第一节 从农民到企业家的成长途径153

第二节 新型管理权威的特征156

第三节 乡镇私营企业主群体161

第六章 新型工资劳动者:乡镇社会的劳动主体167

第一节 新型工资劳动者的形成167

第二节 新型工资劳动者的基本规定性168

第三节 不同类型企业新型工资劳动者的具体特征175

第七章 经营者与劳动者:权利与制衡181

第一节 权利预期的差异:利润最大化与收入满意化181

第二节 从口头协定到劳动契约190

第三节 权利保障与利益表达的组织化194

第八章 土地关联:家园依托与社会保障201

第一节 新型工资劳动者的社会身份202

第二节 责任田对于新型工资劳动者的社会意义205

第三节 新型工资劳动者的“兼业”特点及评价213

第九章 乡镇政府:深度介入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殊角色217

第一节 乡镇政府深度介入乡镇经济的原因217

第二节 “政企合一”:社区政府成为企业所有权实现主体224

第三节 乡镇政府深度介入乡镇经济产生的问题233

第三编 乡镇社会发展论242

第十章 从分散到集中:农村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途径242

第一节 工业化与聚焦效应242

第二节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与工业化一般规律悖离248

第三节 从农村工业化到乡镇工业化254

第十一章 就业目标优先的发展战略260

第一节 增强就业拉力:加快乡镇的城镇化建设260

第二节 劳动替代资本:积极发展乡镇第三产业268

第三节 拓展就业空间:支持和鼓励发展乡镇个体、私营经济275

第十二章 离村进镇:就业新概念284

第一节 传统的就业概念与就业观念284

第二节 目前城乡两难的就业困境291

第三节 离村进镇: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基本空间295

第一节 目前镇区人口的结构与规模303

第十三章 从农村人到镇上人:身份系统的变革303

第二节 社会身份的桎梏与变革309

第三节 建立健全镇区人口的管理体系314

第十四章 乡镇政府职能的转换与乡镇工会的建设319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乡镇政府319

第二节 政府退出与工会介入326

第三节 新型工资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乡镇工会建设332

第十五章 新型工资劳动者与乡镇社会的未来341

第一节 斩断土地脐带:“农民”的终结与身份的解放341

第二节 实施人力资本战略:全面提高乡镇劳动者的自身素质345

一、对传统二元经济社会体制的突破353

结语 新的区域社会格局:农村社会、乡镇社会和城市社会--再论农民迈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社会意义353

(一)家庭承包责任制对农村高度集中体制的破解354

(二)乡镇企业的崛起对二元体制和城乡壁垒的冲击355

二、城、镇、乡网络的初步形成357

(一)城乡一体化趋势357

(二)城、镇、乡网络的结构功能特征359

附录:《乡镇社会论》纲要361

主要参考文献406

后记4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