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疏勒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毅主编;疏勒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06733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987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1037页
- 主题词:疏勒县(学科: 地方志) 疏勒县 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疏勒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2
大事记10
第一编 建置 区划64
第一章 建置沿革64
第一节 位置 面积64
第二节 历史沿革65
第三节 境域变迁66
第二章 行政区划68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6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69
第三章 乡镇70
第一节 疏勒镇70
第二节 罕南力克镇73
第三节 牙甫泉镇76
第四节 巴仁乡79
第五节 洋大曼乡82
第六节 亚曼牙乡85
第七节 巴合齐乡88
第八节 塔孜洪乡90
第九节 英尔力克乡93
第十节 塔尕尔其乡95
第十一节 库木西力克乡97
第十二节 艾尔木东乡100
第十三节 阿拉力乡102
第十四节 英阿瓦提乡104
第十五节 阿拉甫乡106
〔附〕县属国营农枚场109
第四章 驻县单位112
第一节 驻县军事单位112
第二节 驻县兵团单位113
第三节 驻县地区单位114
第五章 地名116
第一节 地名普查116
第二节 县名考释116
第二编 自然环境120
第一章 地质 地貌120
第一节 地质120
第二节 地貌121
第二章 气候123
第一节 四季特征123
第二节 降水 蒸发124
第三节 日照 气温124
第四节 霜冻125
第五节 风126
第三章 水文127
第一节 地表水127
第二节 地下水128
第四章 土壤130
第一节 类型分布130
第二节 土壤养分130
第五章 动植物资源130
第一节 植物130
第二节 动物132
〔附〕地产中药材资源133
第六章 自然灾害133
第一节 水灾133
第二节 风灾134
第三节 旱灾135
第四节 冰雹135
第五节 病虫害135
第六节 冻害136
第七节 地震136
第三编 人口138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138
第一节 人口变化138
第二节 人口分布141
第二章 人口构成141
第一节 民族构成141
第二节 性别构成141
第三节 年龄构成141
第四节 文化程度构成141
第五节 职业构成142
第三章 计划生育142
第一节 机构142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142
第三节 措施和效果143
第四编 民族 宗教148
第一章 民族148
第一节 维吾尔族148
第二节 汉族160
第三节 柯尔克孜族163
第四节 回族164
第五节 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166
第二章 宗教168
第一节 伊斯兰教168
第二节 基督教171
第三节 佛教172
第四节 宗教管理172
第五编 农业177
第一章 农业机构177
第一节 县农业局177
第二节 农业局直属单位177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179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79
第二节 减租反霸180
第三节 土地改革181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183
第五节 人民公社化184
第六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5
第三章 农业区划187
第一节 耕地概况187
第二节 种植业区划188
第四章 种植技术190
第一节 耕作制度190
第二节 栽培技术191
第三节 良种推广195
第四节 作物保护197
第五节 科学施肥199
第五章 农业生产201
第一节 农业发展概况201
第二节 粮食生产204
第三节 棉花生产208
第四节 油料生产211
第五节 其他211
第六章 农田基本建设212
第一节 农田规划212
第二节 土壤改良213
第三节 低产田改造213
第七章 农垦214
第一节 发展历程214
第二节 农三师四十一团215
第六编 林业221
第一章 机构设置221
第一节 县林业机构221
第二节 基层林业机构221
第二章 林业资源222
第一节 树种资源222
第二节 人工林面积226
第三节 林木蓄积226
第四节 天然荒漠林234
[附] 境内百年古树235
第三章 林业区划235
第一节 北部、中部防护、用材、薪炭林区235
第二节 南部防护、经济、薪炭林区236
第三节 东南部自然植被保护区236
第四章 育苗 造林236
第一节 育苗236
第二节 植树造林238
第三节 三北防护林建设239
第五章 森林病虫害防治242
第一节 主要虫害及防治242
第二节 主要病害及防治244
第六章 经营管理与效益245
第一节 经营管理245
第二节 效益246
第七编 畜牧业248
第一章 机构248
第一节 县畜牧局248
第二节 事业机构和种畜场249
第二章 畜牧资源250
第一节 牲畜品种250
第二节 草场饲料253
第三章 畜牧业区划254
第一节 西部边缘及南部直立型高芦苇群系牛羊区254
第二节 北部中部匍匐型小芦苇群系绵羊、牛区255
第三节 城郊奶牛、家禽、生猪区256
第四节 布古拉库木沙漠牧业待开发区256
第四章 牧业生产256
第一节 经营体制变革256
第二节 品种改良257
第三节 畜牧技术推广259
第四节 经济效益260
第五章 牧业建设261
第一节 草场建设262
第二节 畜牧设施262
第六章 畜病防治263
第一节 主要疫情263
第二节 防治271
第八编 园艺 养殖278
第一章 园艺278
第一节 果品279
第二节 瓜类289
第三节 蔬菜292
第四节 花卉296
第五节 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防治297
第二章 养殖299
第一节 蚕桑299
第二节 养蜂301
第三节 水产301
第四节 养猪304
第五节 养鸡305
第九编 农机309
第一章 农机具演变309
第一节 传统农具309
第二节 农业机械309
第二章 农机管理313
第一节 机构沿革313
第二节 农机管理方式314
第三章 农机供应314
第一节 机构沿革314
第二节 经营范围314
第四章 农机服务317
第一节 培训服务317
第二节 农机技术推广318
第三节 农机修理319
第四节 农机保养修理制度320
第五章 农机监理320
第一节 年度检查审验321
第二节 农机事故322
第十编 水利327
第一章 机构32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水利机构32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水利机构327
第二章 水利区划329
第一节 灌区329
第二节 水资源分布332
第三节 水资源利用335
第三章 农田水利33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田水利33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田水利338
第四章 水利工程344
第一节 引水工程344
第二节 蓄水工程346
第三节 打井工程348
第四节 防病改水工程349
第五节 排水工程351
第六节 防洪工程353
第五章 分水356
第一节 县际分水356
第二节 县内分水365
第六章 水政367
第一节 水政管理368
第二节 水费征收369
第十一编 工业375
第一章 地方国有工业375
第一节 煤炭375
第二节 电力376
第三节 农机修造378
第四节 造纸380
第五节 印刷381
第六节 水泥381
第七节 建材382
第八节 油脂化工384
第九节 棉花加工386
第十节 粮油加工388
第十一节 副食品加工390
第二章 手工业393
第一节 机构沿革394
第二节 手工业改造394
第三节 主要二轻企业396
第三章 乡镇企业405
第一节 机构沿革405
第二节 发展概况405
第三节 主要企业406
第四节 企业管理409
第十二编 交通416
第一章 机构设置416
第一节 行政机构416
第二节 公路养护机构417
第三节 业务管理机构417
第四节 运输企业418
第二章 道路 桥涵418
第一节 古道418
第二节 公路419
第三节 乡村道路422
第四节 桥涵426
第三章 公路养护428
第一节 养护429
第二节 道班429
第四章 交通运输431
第一节 畜力运输431
第二节 机动车运输431
第三节 县城交通运输432
第十三编 邮电436
第一章 机构沿革436
第一节 清代机构436
第二节 民国时期邮电机构437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邮电机构437
第二章 邮政438
第一节 邮路438
第二节 设备439
第三节 业务439
第四节 机要通信444
第五节 邮政编码444
〔附〕疏勒县各地邮政编码445
第三章 电信445
第一节 电信种类445
第二节 电信网络449
第三节 电报投递450
第四节 电信设施450
第四章 经营管理451
第一节 组织管理451
第二节 技术、质量管理452
第三节 财务管理452
第十四编 商业457
第一章 私营商业45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私营商业45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私营商业458
第二章 国营商业460
第一节 机构沿革460
第二节 商业体制460
第三节 经营管理462
第四节 下属专业公司464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474
第一节 机构474
第二节 下属专业公司475
第三节 计划、财务管理476
第四节 购销业务480
第五节 外贸经营483
第六节 体制改革484
第四章 物资489
第一节 机构沿革489
第二节 经营管理489
第三节 石油液化气供应493
第十五编 粮食500
第一章 机构沿革500
第一节 县粮食局500
第二节 基层网点501
第二章 粮油购销501
第一节 粮油征购502
第二节 粮油供销505
第三节 粮油市场508
第四节 粮油价格508
第五节 议购议销510
第三章 仓储 调运511
第一节 仓储511
第二节 储粮技术513
第三节 病虫防治514
第四节 仓储机械514
第五节 粮油质量检验515
第六节 粮食调运516
第四章 粮油加工518
第一节 面粉加工518
第二节 食油加工519
第三节 其他加工519
第五章 经营管理519
第一节 业务管理519
第二节 粮食关系和票证管理520
第三节 财务管理521
第十六编 财政 税务525
第一章 财政525
第一节 机构525
第二节 财政体制525
第三节 财政收入526
第四节 财政支出528
第五节 债券发行530
第六节 财政管理532
第七节 财政监督532
第二章 税务535
第一节 机构535
第二节 税制演变537
第三节 税收征管544
第十七编 金融552
第一章 机构设置552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疏勒县支行552
第二节 中国工商银行疏勒县支行553
第三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疏勒县支行554
第四节 中国农业银行疏勒县支行554
第五节 中国银行疏勒县支行554
第六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疏勒县支公司555
第二章 货币流通555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货币555
第二节 币制改革558
第三节 货币投放与回笼560
第四节 现金管理561
第三章 信贷562
第一节 工商信贷562
第二节 农业信贷563
第三节 建设资金管理与信贷568
第四章 储蓄与存款570
第一节 储蓄570
第二节 存款572
第五章 债券574
第一节 公债574
第二节 国库券575
第三节 其他债券576
第六章 金融监督576
第七章 保险578
第一节 保险种类578
第二节 保险理赔580
第三节 内部管理与效益581
第十八编 城乡建设与土地管理584
第一章 城乡建设584
第一节 机构584
第二节 县城建设585
第三节 乡镇建设587
第四节 城乡规划589
第五节 城建管理590
第六节 建筑企业591
第七节 环境保护592
第二章 土地管理593
第一节 机构队伍593
第二节 宣传《土地管理法》594
第三节 申报登记595
第四节 用地管理595
第五节 土地监察596
第六节 土地管理费征收596
第七节 荒地开发597
第八节 农村建房用地管理597
第十九编 经济管理600
第一章 计划600
第一节 机构600
第二节 计划编制600
第三节 计划执行602
第二章 统计606
第一节 机构606
第二节 统计范围606
第三节 统计方法606
第四节 统计分析与服务607
第三章 物价608
第一节 机构608
第二节 物价管理体制608
第三节 价格调整及变动610
第四节 价格监督检查612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616
第一节 机构沿革616
第二节 市场管理617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620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登记管理620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622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623
第七节 经济监督检查624
第五章 标准计量 质量监督625
第一节 机构625
第二节 计量器具625
第三节 计量管理626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627
第五节 质量管理627
第六章 审计628
第一节 机构设置628
第二节 审计监督629
第二十编 政党群团63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疏勒县地方组织632
第一节 组织建设632
第二节 代表大会638
第三节 宣传教育642
第四节 纪律检查644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64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疏勒县地方组织649
第一节 机构设置649
第二节 主要活动649
第三章 群众团体65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社会团体65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群众团体651
第四章 重大政事纪略664
第一节 建立人民政权664
第二节 清匪肃特664
第三节 抗美援朝665
第四节 减租反霸665
第五节 “三反”、“五反”666
第六节 土地改革666
第七节 农业合作化667
第八节 党内整风与反右斗争667
第九节 镇反、肃反668
第十节 “大跃进”668
第十一节 大炼钢铁669
第十二节 人民公社化669
第十三节 反右倾与甄别669
第十四节 精兵简政670
第十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670
第十六节 “文化大革命”672
第十七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674
第十八节 农业学大寨675
第十九节 党的基本路线教育676
第二十节 平反冤假错案677
第二十一节 军民共建活动678
第二十二节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679
第二十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680
第二十一编 政权 政协684
第一章 民国时期县议会684
第一节 机构684
第二节 议会活动685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685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85
第二节 疏勒县人民代表大会687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691
第四节 选举696
第三章 历史上的疏勒地方政权698
第一节 疏勒国698
第二节 唐代疏勒镇、都督府699
第三节 清代地方政权701
第四节 民国时期县公署、县政府702
第四章 疏勒县人民政府706
第一节 县级机构706
第二节 基层机构708
第三节 政绩辑要709
第五章 人民政协713
第一节 机构设置713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714
第三节 主要活动718
第二十二编 政法723
第一章 公安723
第一节 机构沿革723
第二节 政治侦察724
第三节 预审724
第四节 看守725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726
第六节 监督改造四类分子726
第七节 治安管理727
第八节 户籍管理728
第九节 交通管理731
第十节 特种行业管理732
第十一节 警用装备管理732
第十二节 枪支弹药管理734
第十三节 消防管理735
第二章 检察735
第一节 机构沿革735
第二节 干部培训736
第三节 刑事检察736
第四节 法纪检察737
第五节 经济检察738
第六节 监所检察738
第七节 审查起诉739
第八节 审判监督739
第九节 案件复查740
第十节 受理控告、申诉741
第三章 审判742
第一节 机构沿革742
第二节 刑事审判742
第三节 民事审判743
第四节 经济审判743
第五节 行政审判、信访743
第六节 申诉复查744
第四章 司法行政744
第一节 机构744
第二节 普法744
第三节 调解745
第四节 律师事务746
第五节 公证业务747
第二十三编 军事751
第一章 军事机构751
第一节 汉至清代军事机构75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751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机构752
第二章 兵役75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兵役75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兵役755
第三章 民兵757
第一节 组织757
第二节 军政训练758
第三节 重要作用和代表大会759
第四章 战事纪略762
第一节 汉代疏勒国战事762
第二节 唐代疏勒镇保卫战763
第三节 喀拉汗王朝与于阗国战事763
第四节 叶尔羌汗国时期战事763
第五节 清代平定和卓后裔叛乱之战事764
第六节 民国时期战事766
第七节 平息伽师县·艾山司马义武装暴乱767
第五章 拥政爱民767
第一节 帮助地方建党建政767
第二节 参加生产建设767
第三节 抢险救灾768
第四节 开展学雷锋活动770
第五节 共建精神文明770
第二十四编 民政 劳动人事774
第一章 民政774
第一节 机构774
第二节 优待 抚恤774
第三节 社会福利救济776
第四节 安置780
第五节 婚姻登记781
第六节 殡葬管理782
第二章 劳动人事782
第一节 机构沿革782
第二节 劳动就业782
第三节 干部管理784
第四节 工资 奖金786
第五节 离退休 退职791
第二十五编 教育 科技795
第一章 教育795
第一节 机构沿革795
第二节 旧式教育795
第三节 普通教育796
第四节 其他教育804
第五节 教师 经费 设施806
第二章 科技812
第一节 机构812
第二节 科技活动812
第三节 科研813
第四节 科技队伍815
第五节 科技服务816
第六节 科技成果817
第二十六编 文化822
第一章 机构8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822
第二节 事业单位822
第二章 文化艺术825
第一节 民间文艺825
第二节 音乐舞蹈826
第三节 文艺演出831
第四节 民间文学832
第五节 文学创作844
第六节 民间工艺847
第三章 图书 档案850
第一节 图书850
第二节 档案852
第四章 广播 电视856
第一节 广播856
第二节 电视859
第五章 电影 报纸863
第一节 电影863
第二节 报纸865
第六章 文物 古迹865
第一节 古遗址、古建筑865
第二节 文物管理868
第二十七编 翻译870
第一章 历史渊源870
第一节 古代翻译活动870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翻译培养871
第二章 翻译队伍871
第一节 翻译队伍的形成和扩大871
第二节 翻译工作者的特点、作用872
第三节 翻译工作者协会873
第三章 部分文学翻译简介874
第二十八编 卫生 体育886
第一章 卫生886
第一节 卫生886
第二节 医疗888
第三节 疫病防治891
第四节 妇幼保健899
第五节 医疗制度903
第六节 卫生管理903
〔附〕食品加工、销售、饮食业卫生“五四”制规定904
第七节 药政 医疗器械管理906
第二章 体育907
第一节 机构沿革907
第二节 体育活动908
第三节 体育设施911
第二十九编 人物914
第一章 人物传914
班超914
班勇915
裴神符916
裴慧琳916
阿里·阿尔斯兰汗916
海尔克提917
喀斯米918
黄定湘918
何步云919
马福兴919
金树智921
阿布力孜·买合苏木921
毛拉洪·阿吉922
那塔瓦尼923
衣大明923
赵锡光924
帕夏米尔扎924
阿布都克尤木·吾甫力925
依米尔·司地克925
提力瓦尔德·艾力926
艾沙·托木927
斯地克·肉孜928
穆罕买提汗·排子928
阿西木·吐尔地929
张毓华929
孙都931
买买提明·艾力931
忙苏尔·谢赫932
阿合买德·孜亚伊932
阎英933
吐地·马木提934
吐尔逊·阿巴斯934
居买海提甫934
第二章 人物传略935
伍乃茵在疏勒935
维护民族团结的坎巴尔汗老妈妈936
甘于奉献的好书记杨立群938
第三章 人物表941
附录952
一、1996~1998年疏勒县大事记952
二、1996~1998年疏勒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960
三、1996.1~1998.12疏勒县党政四大班子领导人名录965
四、地方文献辑存967
五、杂录975
修志始末981
《疏勒县志》编审机构及人员983
热门推荐
- 1543509.html
- 3030233.html
- 1209952.html
- 2493244.html
- 1049140.html
- 1885758.html
- 70388.html
- 1948214.html
- 3099356.html
- 8540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49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17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7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167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20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9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23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0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5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