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机制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会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7039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调解(诉讼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的主题及其基本概念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7
三、研究的意义9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0
原理篇15
第一章 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处机制的法理基础15
第一节 人类共同体的国家与社会二元结构及解纷方式15
一、西方“国家—社会”对立与互动的二元结构理论15
二、国家与社会的“中国式关系”17
第二节 国家和社会解决纠纷的方式及其整合23
一、国家和社会解决纠纷的方式23
二、特定情形下国家解纷和社会解纷整合的必要性27
三、国家解纷和社会解纷整合的可能性33
四、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处可以实现人类解纷效能最大化35
第二章 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机制的要素与定位37
第一节 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处机制的要素37
一、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处的法律依据37
二、适宜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处的纠纷38
三、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处的联接形式38
四、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处的理念39
第二节 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处机制的性质定位44
一、“在法律阴影下讨价还价”的特殊ADR机制44
二、司法解纷与民间解纷联接是司法能动的体现46
三、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处机制属于纠纷解决“第三领域”47
传统篇51
第三章 传统官民解纷联接的主体及其解决纠纷51
第一节 州县衙门及其解决纠纷51
一、既行政又司法的州县衙门51
二、州县衙门断案53
第二节 传统民间社会的组织形式及其解决纠纷56
一、传统民间社会的组织形式56
二、血缘社会及其解决纠纷57
三、地缘社会及其解决纠纷60
第四章 官民解纷联接意义上国家对民间解纷的鼓励和授权67
第一节 国家对民间解纷的授权68
一、圣谕和榜文中的表达68
二、国家基本法典的规定70
三、地方官府的规定或告示71
第二节 民间解纷有时是国家解纷的前置程序74
一、榜文的规定75
二、基本法典的规定75
三、《土弁章程》中的规定75
第五章 官民解纷联接调处纠纷的联接形式77
第一节 民间调处中的“送官究办”77
一、民间调处中的“影子司法”78
二、民间调处中“送官究办”的实情79
三、民间调处“送官究办”的原因83
第二节 “官批民调”85
一、什么是“官批民调”85
二、诉讼中的“批词”与“官批民调”87
三、“官批民调”的程序90
四、哪些纠纷需要“官批民调”93
五、“批”给哪些组织或个人调处98
六、“官批民调”的社会原因或作用101
第三节 诉讼对民间调处意见的认可103
一、民间调解转入诉讼程序,官府认可民调意见103
二、诉讼中民间调解介入,官府认可民间调解意见108
第四节 官府解纷与民间解纷联合共同调处纠纷110
一、州县官与民间组织联手办案111
二、官差与民间组织共同调处纠纷112
第六章 传统官民解纷联接调处的官方理念113
第一节 “无讼”追求113
一、“无讼”解113
二、官民解纷联接调处中的“无讼”实践114
三、追求“无讼”的理由116
第二节 “细故”价值观119
一、官方认为民事纠纷皆“细故”119
二、官民解纷联接的逻辑空间与思想基础120
现代篇126
第七章 现代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的主体及其解纷126
第一节 参与纠纷解决的国家机关及其解纷方式126
一、司法机关及其对纠纷的调解和判决126
二、行政机关及其解纷方式128
三、“综治办”和“三调联动”工作领导小组131
第二节 现代中国的民间社会及其解纷方式134
一、“社会”的形式134
二、社会解决纠纷136
第八章 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的法律依据及立法机制141
第一节 法律和政策依据141
一、国家法律141
二、执政党的政策141
三、司法解释与司法政策144
第二节 国家赋予民间解纷具有法律效力的立法机制146
一、规定民间解纷适用的规则146
二、赋予民间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147
第九章 司法调解与民间调解联接的形式148
第一节 “诉调联接”解纷总论148
一、“诉调联接”解纷的一般规定148
二、“诉调联接”的平台与民间调解的进入149
三、“诉调联接”的形式150
第二节 法院对民间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151
一、民间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法律依据151
二、民间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的内容153
三、民间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实践155
第三节 立案前法院委派民间组织调解157
一、法律规定158
二、法院委派民间组织调解的实践158
第四节 立案后法院委托民间组织调解160
一、法律规定160
二、法院委托民调组织调解的实践161
第五节 法院与民间共同调解纠纷165
一、诉外共同调解165
二、诉前共同调解166
三、诉中的共同调解167
第十章 行政调处与民间调处联接的形式170
第一节 公安调处与人民调解的联接170
一、“警调联接”总论170
二、公安机关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171
三、公安调解与人民调解联合运作、共同调处171
第二节 司法所调处与人民调解的联接172
一、司法所对人民调解协议的行政确认172
二、司法调解与民间调解联合运作、共同调处173
第三节 纠纷调处网络(中心)中的行政调处与民间调处联接174
一、纠纷调处网络中的行政调解与民间调解联接174
二、“大调解中心”中的行政调解与民间调解联接175
第十一章 “三合一”共同调解中国家与民间解纷的联接176
第一节 “1+X”模式177
一、司法主导的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177
二、行政主导的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180
三、民间主导的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180
第二节 行政和司法联调中心与民调的联接182
一、“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与民间调处联接183
二、“1+2+X”社会矛盾联动化解机制184
第十二章 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的“枫桥经验”186
第一节 “枫桥经验”的流变187
一、第一阶段:政治斗争和社会改造的经验187
二、第二阶段: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经验188
三、第三阶段: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经验189
第二节 “枫桥经验”中的综治系统与解纷方式190
一、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190
二、社会纠纷的解决方式192
第三节 “枫桥经验”中的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处纠纷193
一、单纯的民间调解和国家调解193
二、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解200
第十三章 现代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处的理念205
第一节 执政党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表达205
一、执政党政策的表达205
二、行政法规和司法政策的表达205
第二节 社会转型时期联接调处的理念206
一、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206
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与权益保障渠道207
三、执政党领导与政府主导207
价值篇211
第十四章 传统机制与现代机制的关系211
第一节 传统机制与现代机制不是落后与先进的关系211
一、古今制度各有其社会生态211
二、古今机制大致都是适应社会的产物212
第二节 传统机制与现代机制存在着暗合与互通212
一、相通之处213
二、差异之处213
第十五章 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处机制的实效215
第一节 国家与民间解纷一体化与解纷效能最大化215
一、传统机制的效能:以“官批民调”为例215
二、现代机制的效能:以司法解纷与民间解纷联接为例217
第二节 司法解纷与民间解纷联接体现能动司法221
一、古代机制体现的能动司法221
二、现代机制体现的能动司法223
第三节 突出社会自治的主体地位与民间法的作用224
一、突出社会自治的主体地位224
二、突出民间法的重要作用225
第十六章 现代联接机制的问题与愿景229
第一节 需要改变几点基本认识229
一、联接解纷机制不是权宜之计229
二、淡化“维稳”意识230
三、联接机制的运行有特别成本234
第二节 培植社会组织与发展民间解纷力量235
一、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力量的相对弱化及其后果235
二、积极培植民间组织,发展民间解纷力量236
第三节 构建以司法为核心的“法治”模式运作体制238
一、“法治”模式是法治社会综合解纷机制的应有之义239
二、政府的角色应该是参与或支持者,不是领导或主导者240
三、以司法为核心,以法院为中心241
四、“依法”调处的边界在于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244
五、制定相关条例或规章,使联接机制本身有“法”可依244
结语246
一、强调国家与社会合作的理念和法治的思路246
二、国家与民间解纷联接调处机制的基本内容246
三、现代联接机制有特色,但并非完全是创新247
后记249
热门推荐
- 2430722.html
- 2473482.html
- 2083880.html
- 24197.html
- 1970654.html
- 3036247.html
- 1666507.html
- 708805.html
- 2881483.html
- 29635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08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2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57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48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0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1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20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9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23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