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坑工程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基坑工程手册
  • 刘国彬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1552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323页
  • 文件大小:207MB
  • 文件页数:1350页
  • 主题词:基坑-工程施工-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坑工程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引言1

1.2 基坑工程的作用1

1.3 基坑工程的特点2

1.4 基本技术要求4

1.4.1 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4

1.4.2 施工的基本技术要求5

1.5 基坑工程设计6

1.5.1 设计依据6

1.5.2 计算理论6

1.5.3 设计内容6

1.5.4 设计管理7

1.5.5 设计和施工的配合7

1.5.6 动态设计7

1.6 基坑工程施工7

1.6.1 无支护基坑施工7

1.6.2 有支护基坑施工8

1.6.3 环境保护8

1.6.4 安全风险管理9

1.6.5 信息化施工10

1.7 手册的使用10

1.7.1 手册的主要内容及关系10

1.7.2 手册的使用方法10

参考文献11

第2章 基坑工程总体方案设计12

2.1 概述12

2.1.1 安全性要求12

2.1.2 环境保护要求12

2.1.3 技术经济性要求12

2.1.4 可持续发展要求13

2.2 设计条件13

2.2.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13

2.2.2 周边环境条件15

2.2.3 主体结构设计条件与施工条件15

2.2.4 设计规范与标准16

2.3 总体方案选型16

2.3.1 顺作法17

2.3.2 逆作法19

2.3.3 顺逆结合20

2.4 基坑周边围护结构选型26

2.4.1 土钉墙26

2.4.2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28

2.4.3 地下连续墙28

2.4.4 灌注桩排桩围护墙30

2.4.5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31

2.4.6 钢板桩围护墙32

2.4.7 钢筋混凝土板桩围护墙33

2.5 支撑与锚杆系统33

2.5.1 内支撑系统33

2.5.2 锚杆系统38

2.6 基坑加固41

2.7 地下水控制44

2.8 基坑开挖46

2.9 基坑监测48

2.10 工程实例——某基坑工程支护方案设计50

2.10.1 工程概况50

2.10.2 基坑总体设计方案选型分析52

2.10.3 围护体选型分析52

2.10.4 水平支撑体系选型54

2.10.5 最终选择的支护设计方案56

参考文献56

第3章 土的工程性质57

3.1 概述57

3.2 土的物理性质58

3.2.1 土的物理状态58

3.2.2 土的物理指标60

3.2.3 基坑开挖与土的物理性质的变化61

3.3 土的力学性质61

3.3.1 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61

3.3.2 土的渗透性64

3.3.3 土的变形特性68

3.3.4 土的强度特性76

3.3.5 土的流变特性82

3.4 土的本构关系84

3.4.1 非线性弹性模型85

3.4.2 弹塑性模型85

3.4.3 黏弹塑性模型88

参考文献89

第4章 土压力91

4.1 概述91

4.1.1 土压力的类型91

4.1.2 土压力计算的经典理论92

4.1.3 土压力与位移的关系94

4.2 基坑工程中的土压力与水压力计算95

4.2.1 静止土压力计算中的参数确定95

4.2.2 土压力计算的水土分算与合算方法96

4.2.3 基坑工程中的水压力分布与计算98

4.2.4 成层土的土压力计算102

4.2.5 黏性土中的Coulomb土压力计算103

4.2.6 地面超载作用下的土压力计算104

4.2.7 地震时土压力计算105

4.3 基坑开挖支护中的土压力特点与分布规律108

4.3.1 支护结构上土压力的形成与发展108

4.3.2 深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的特点109

4.3.3 不同围护结构的土压力分布模式110

4.4 非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分析方法简介117

参考文献120

第5章 基坑稳定性121

5.1 概述121

5.2 整体稳定性分析124

5.2.1 整体稳定性分析的条分法124

5.2.2 坑底有软弱夹层时土坡的稳定性129

5.2.3 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时的稳定计算129

5.2.4 整体稳定性分析新方法130

5.2.5 重力式围护体系的整体稳定性验算134

5.2.6 锚杆支护体系的整体稳定性验算134

5.3 抗隆起稳定分析136

5.3.1 黏土基坑不排水条件下的抗隆起稳定性分析136

5.3.2 同时考虑c-ψ时基坑抗隆起稳定分析139

5.4 抗倾覆、抗水平滑移稳定性分析142

5.5 抗渗流稳定性及抗承压水稳定性分析144

参考文献146

第6章 挡土结构的内力分析147

6.1 概述147

6.2 荷载结构分析方法149

6.2.1 平面弹性地基梁法149

6.2.2 空间弹性地基板法154

6.2.3 基坑施工过程的模拟155

6.3 土与结构共同作用方法158

6.3.1 土的本构关系模型选取158

6.3.2 连续介质有限元法160

6.3.3 其他数值分析方法169

6.4 工程计算实例169

6.4.1 上海银行大厦基坑工程169

6.4.2 上海世博地下变电站基坑工程174

参考文献181

第7章 基坑变形估算183

7.1 概述183

7.2 基坑变形规律183

7.2.1 围护墙体变形183

7.2.2 坑底隆起变形185

7.2.3 地表沉降185

7.2.4 坑外土体位移场189

7.2.5 基坑的三维空间效应190

7.3 基坑变形机理及影响因素191

7.3.1 基坑周围地层移动的机理191

7.3.2 影响基坑变形的相关因素195

7.4 基坑变形计算的理论、经验方法200

7.4.1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200

7.4.2 坑底隆起204

7.4.3 墙后地表沉降207

7.4.4 周围地层位移211

7.5 数值计算方法213

7.5.1 概述213

7.5.2 本构模型和单元213

7.5.3 模型边界215

7.5.4 土体本构模型参数216

7.5.5 基坑三维效应的简化计算226

参考文献229

第8章 地下水渗流分析232

8.1 概述232

8.1.1 地下水的基本性质232

8.1.2 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作用234

8.2 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与确定237

8.2.1 水文地质参数237

8.2.2 水文地质参数的经验值238

8.2.3 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239

8.2.4 基坑降水设计对水文地质参数的要求239

8.3 地下水渗流分析方法240

8.3.1 流网分析法241

8.3.2 解析法242

8.3.3 数值分析法243

8.4 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244

8.4.1 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244

8.4.2 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计算方法246

8.4.3 有限单元法250

8.5 工程实例分析251

8.5.1 彭越浦泵站251

8.5.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254

参考文献258

附录260

第9章 土钉墙的设计与施工272

9.1 土钉墙的起源与发展概况272

9.2 土钉墙的类型、特点及适用条件273

9.2.1 土钉墙的概念273

9.2.2 土钉墙的基本结构273

9.2.3 土钉墙的特点274

9.2.4 复合土钉墙的类型及特点275

9.2.5 土钉与锚杆的比较277

9.2.6 土钉墙与重力式挡土墙的比较278

9.2.7 土钉墙与疏排桩—土钉墙复合支护技术的比较279

9.2.8 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的适用条件281

9.2.9 关于土钉墙这一术语的说明与探讨281

9.3 土钉墙的作用机理与工作性能283

9.3.1 土钉墙的作用机理283

9.3.2 土钉墙工作性能的试验研究286

9.3.3 土钉墙的工作性能288

9.3.4 复合土钉墙的作用机理与工作性能探讨290

9.3.5 土钉墙抗冻工作性能探讨296

9.4 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的设计计算297

9.4.1 设计参数选用及构造设计一般原则297

9.4.2 稳定性分析与计算312

9.4.3 土钉抗力验算319

9.5 土钉墙的变形计算与探讨323

9.6 土钉墙施工质量控制及检测要点326

9.6.1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326

9.6.2 质量检测要点331

9.6.3 土钉抗拔试验方法332

9.7 工程应用实例333

9.7.1 深圳市金稻田国际广场基坑支护333

9.7.2 深圳市南山文化中心区中水处理站基坑支护工程334

参考文献335

第10章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设计与施工337

10.1 概述337

10.1.1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慨念337

10.1.2 水泥土的发展与现状337

10.1.3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应用338

10.2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类型与适用范围338

10.2.1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类型338

10.2.2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特点338

10.2.3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适用条件339

10.2.4 加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340

10.3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设计计算343

10.3.1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设计方法343

10.3.2 水、土压力的计算345

10.3.3 稳定性验算345

10.3.4 墙体应力验算346

10.3.5 格栅截面验算346

10.3.6 墙体变形计算346

10.4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构造要求348

10.4.1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平面布置348

10.4.2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的竖向布置348

10.4.3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加固体技术要求348

10.4.4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压顶板及连结的构造350

10.4.5 外掺剂350

10.5 控制和减少墙体变位的措施350

10.6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施工351

10.6.1 双轴水泥土搅拌机351

10.6.2 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352

10.6.3 水泥土搅拌墙施工要点354

10.6.4 施工环境保护356

10.7 质量检验357

10.7.1 成桩施工期357

10.7.2 基坑开挖前357

10.7.3 基坑开挖期358

10.8 工程实例358

参考文献362

第11章 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363

11.1 概述363

11.1.1 地下连续墙的特点与适用条件364

11.1.2 地下连续墙的结构形式364

11.2 地下连续墙的设计365

11.2.1 墙体厚度和槽段宽度366

11.2.2 地下连续墙的入土深度366

11.2.3 内力与变形计算及承载力验算367

11.2.4 地下连续墙设计构造368

11.2.5 地下连续墙施工接头370

11.3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374

11.3.1 国内主要成槽工法介绍374

11.3.2 施工工艺与操作要点382

11.4 特殊形式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395

11.4.1 圆筒形地下连续墙395

11.4.2 格形地下连续墙400

11.4.3 预制地下连续墙403

11.5 地下连续墙工程问题的处理408

11.5.1 地下连续墙渗漏问题处理措施408

11.5.2 地下连续墙的墙身缺陷的处理措施409

11.6 工程实例410

11.6.1 上海银行大厦410

11.6.2 上海世博500kV地下变电站413

11.6.3 中船长兴岛造船基地418

11.6.4 深圳国贸地铁车站421

11.6.5 上海瑞金医院单建式地下车库426

参考文献427

第12章 排桩的设计与施工429

12.1 概述429

12.1.1 排桩围护体的类型与特点429

12.1.2 排桩围护体的止水429

12.1.3 排桩围护体的应用430

12.2 排桩围护墙设计432

12.2.1 桩体材料432

12.2.2 桩体平面布置及入土深度432

12.2.3 单排桩内力与变形计算432

12.2.4 桩体配筋构造437

12.3 咬合桩的设计438

12.3.1 咬合桩的工作机理438

12.3.2 咬合桩的设计440

12.4 双排桩的设计441

12.4.1 双排桩的平面布置441

12.4.2 双排桩的受力与变形特点441

12.4.3 双排桩的内力与变形计算445

12.5 桩体与帽梁、围檩的连接构造447

12.5.1 单排桩与帽梁、围檩的连接构造447

12.5.2 双排桩与帽梁的连接构造448

12.6 桩—锚支护结构449

12.6.1 桩—锚支护结构的特点449

12.6.2 桩—锚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计算450

12.7 排桩的施工要点450

12.7.1 柱列式灌注桩围护体的施工450

12.7.2 隔水帷幕与灌注桩重合围护体施工452

12.7.3 人工挖孔桩围护体施工452

12.7.4 咬合桩围护体的施工452

12.7.5 桩锚支护结构的施工454

12.8 隔水帷幕的设计与施工454

12.8.1 隔水帷幕的设计454

12.8.2 隔水帷幕的施工454

12.9 工程实例457

12.9.1 单排桩支护工程实例之一457

12.9.2 单排桩支护工程实例之二460

12.9.3 双排桩支护工程实例462

12.9.4 咬合桩工程实例465

参考文献468

第13章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设计与施工469

13.1 概述469

13.1.1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国内外发展和应用现状470

13.1.2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特点471

13.1.3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适用条件472

13.1.4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473

13.2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相互作用机理474

13.2.1 型钢与水泥土的相互作用研究现状474

13.2.2 型钢与水泥土相互作用过程474

13.2.3 型钢与水泥土组合刚度探讨475

13.3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设计与计算476

13.3.1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设计参数的确定476

13.3.2 内插型钢拔出验算479

13.3.3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构造设计481

13.3.4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主要设计控制参数483

13.4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施工484

13.4.1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机械484

13.4.2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顺序和工艺流程488

13.4.3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要点490

13.4.4 型钢插入和拔除施工492

13.5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质量控制与措施493

13.5.1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质量控制措施493

13.5.2 改善搅拌桩强度的技术措施495

13.5.3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质量检查与验收495

13.5.4 水泥土搅拌桩的强度检测496

13.6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新发展501

13.6.1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在坚硬砂砾土等复杂地层的施工和超过30m深墙的施工501

13.6.2 TRD工法503

13.7 工程实例504

13.7.1 上海临港燃气大厦工程504

13.7.2 苏州地铁钟南街站工程511

参考文献513

第14章 钢板桩的设计与施工514

14.1 概述514

14.1.1 钢板桩514

14.1.2 钢板桩支护结构515

14.2 钢板桩的设计516

14.2.1 设计参考资料516

14.2.2 荷载作用516

14.2.3 钢板桩支护结构的计算518

14.2.4 钢板桩型号的选择524

14.2.5 钢板桩的防腐蚀设计526

14.2.6 钢板桩的止水设计527

14.3 钢板桩的施工528

14.3.1 施工前准备528

14.3.2 沉桩设备及其选择528

14.3.3 沉桩方法534

14.3.4 沉桩的质量控制536

14.3.5 钢板桩的拔除537

14.3.6 钢板桩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542

14.4 钢板桩基坑工程实例544

14.4.1 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1、2#坞坞口基坑544

14.4.2 长江引水三期取水泵房基坑围护546

14.4.3 上海浦东机场二期基坑工程548

参考文献551

第15章 钢筋混凝土板桩的设计与施工552

15.1 概述552

15.2 钢筋混凝土板桩构造设计552

15.2.1 截面形式553

15.2.2 截面计算555

15.2.3 构造要求555

15.3 钢筋混凝土板桩支撑或锚碇设计及板桩内力计算555

15.3.1 悬臂式结构555

15.3.2 内支撑式结构556

15.3.3 锚杆式结构556

15.3.4 锚碇式结构557

15.3.5 板桩内力计算558

15.4 钢筋混凝土板桩施工558

15.4.1 钢筋混凝土板桩制作558

15.4.2 钢筋混凝土板桩沉桩施工559

15.4.3 钢筋混凝土板桩沉桩设备选择565

15.4.4 射水法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简介566

15.5 工程实例568

15.5.1 板桩基坑支护工程568

15.5.2 板桩码头工程(护岸)568

15.5.3 板桩船坞工程569

15.5.4 复合结构围护工程—搅拌桩板桩复合结构569

15.5.5 渤海海岸近黄河口防浪堤射水法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570

参考文献570

第16章 内支撑系统的设计与施工571

16.1 内支撑概述571

16.1.1 内支撑体系的构成571

16.1.2 支撑体系572

16.1.3 支撑材料572

16.2 支撑系统的设计574

16.2.1 水平支撑系统平面布置原则575

16.2.2 水平支撑系统竖向布置原则579

16.2.3 竖向斜撑的设计579

16.2.4 支撑节点构造580

16.3 水平支撑的计算方法582

16.3.1 水平支撑系统计算方法582

16.3.2 支撑系统设计计算要点586

16.4 换撑设计589

16.4.1 围护体与结构外墙之间的换撑设计589

16.4.2 地下结构的换撑设计591

16.5 竖向支承的设计591

16.5.1 立柱设计591

16.5.2 立柱桩设计593

16.5.3 竖向支承系统的连接构造594

16.6 支撑结构施工596

16.6.1 支撑施工总体原则596

16.6.2 钢筋混凝土支撑596

16.6.3 钢支撑603

16.6.4 支撑立柱的施工607

16.7 工程实例608

16.7.1 中国平安金融大厦基坑工程608

16.7.2 天津津塔基坑工程610

16.7.3 浙江家园基坑工程612

16.7.4 大宁商业中心基坑工程614

16.7.5 组合结构环形内支撑工程案例614

参考文献616

第17章 锚杆的设计与施工617

17.1 概述617

17.1.1 锚杆支护的作用原理617

17.1.2 锚杆支护的特点618

17.1.3 锚杆支护的发展与现状618

17.2 常用锚杆类型620

17.2.1 拉力型锚杆与压力型锚杆620

17.2.2 单孔单一锚固与单孔复合锚固620

17.2.3 扩张锚根固定的锚杆621

17.2.4 可回收(可拆芯)锚杆621

17.2.5 其他锚杆623

17.3 锚杆内的荷载传递623

17.3.1 从杆体到灌浆体的荷载传递623

17.3.2 各类岩土层中锚杆的荷载传递特点624

17.3.3 群锚效应625

17.4 锚杆的设计626

17.4.1 规划与设置626

17.4.2 杆体材料628

17.4.3 锚固体设计630

17.4.4 锚杆支护系统634

17.5 锚杆的施工636

17.5.1 施工组织设计636

17.5.2 钻孔637

17.5.3 锚杆杆体的制作与安装637

17.5.4 注浆体材料及注浆工艺638

17.5.5 张拉锁定639

17.5.6 配件641

17.5.7 锚杆的腐蚀与防护641

17.5.8 锚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预防措施642

17.6 锚杆的试验和预应力的变化643

17.6.1 试验目的与种类643

17.6.2 锚杆预应力的变化646

17.7 工程实例648

17.7.1 杭州波浪文化城一期基坑工程648

17.7.2 缙云双潭水厂东侧锚杆挡墙650

17.7.3 新昌某重力式挡墙预应力锚杆加固651

17.7.4 宁波某基坑工程锚杆支护653

参考文献654

第18章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及逆作法655

18.1 概述655

18.1.1 发展状况655

18.1.2 优点与适用范围656

18.2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设计656

18.2.1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的构件相结合设计656

18.2.2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类型665

18.3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及逆作法的施工668

18.3.1 “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施工669

18.3.2 “一柱一桩”施工672

18.3.3 逆作结构施工677

18.3.4 逆作土方开挖技术681

18.3.5 逆作通风照明684

18.4 工程实例685

18.4.1 南京紫峰大厦685

18.4.2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疗中心大楼689

18.4.3 上海世博500kV地下变电站工程695

参考文献706

第19章 考虑时空效应的设计与施工707

19.1 引言707

19.1.1 时空效应理论产生的工程背景707

19.1.2 时空效应规律产生的理论基础707

19.2 时空效应规律709

19.2.1 基坑开挖的时间效应709

19.2.2 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710

19.3 考虑时空效应原理的基坑开挖及支护设计712

19.3.1 考虑时空效应原理的基坑设计要点712

19.3.2 考虑时空效应的开挖及支护设计712

19.4 考虑时空效应的设计计算方法721

19.4.1 计算方法721

19.4.2 计算参数的确定722

19.5 考虑时空效应的施工技术要点727

19.5.1 时空效应施工流程727

19.5.2 时空效应施工技术要点727

19.6 工程实例—上海广场基坑工程730

参考文献742

第20章 高压旋喷桩的设计与施工743

20.1 概述743

20.2 基本概念744

20.2.1 基本概念744

20.2.2 加固原理和加固方法745

20.2.3 喷射流特性749

20.2.4 影响喷射流切削效果的因素751

20.3 旋喷桩特性754

20.3.1 水泥土强度形成机理及增长规律754

20.3.2 应力-应变特性756

20.4 野外及室内试验757

20.4.1 成桩试验757

20.4.2 透水性试验760

20.4.3 室内试验760

20.5 旋喷桩设计762

20.5.1 工程应用范围及特点762

20.5.2 加固体直径的设定764

20.5.3 硬化剂用量的确定765

20.5.4 加固体的强度766

20.5.5 桩的平面布置766

20.5.6 旋喷桩的计算768

20.5.7 桩的承载力773

20.6 旋喷桩施工774

20.6.1 分类774

20.6.2 主要施工机具774

20.6.3 检验779

20.6.4 安全管理780

20.7 工程实例780

20.7.1 上海地铁车站(1)780

20.7.2 上海地铁车站(2)782

20.7.3 上海越江隧道超深基坑782

20.7.4 国外工程应用实录785

参考文献786

第21章 注浆技术788

21.1 概述788

21.1.1 注浆法介绍788

21.1.2 注浆法的主要用途789

21.1.3 常用的注浆材料789

21.2 常用注浆法施工工艺790

21.2.1 袖阀管注浆法790

21.2.2 直接注浆法792

21.2.3 埋管注浆法793

21.2.4 低坍落度砂浆压密注浆法(CCG注浆工法)795

21.2.5 柱状布袋注浆法796

21.3 注浆法设计和施工要点797

21.3.1 设计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797

21.3.2 注浆目的和注浆范围797

21.3.3 注浆浆液的选定和制备797

21.3.4 施工工艺的选择798

21.3.5 浆液扩散半径和孔位布置798

21.3.6 注浆压力和流量799

21.3.7 注浆量801

21.3.8 施工顺序801

21.3.9 质量控制802

21.3.10 周边环境影响控制802

21.4 注浆法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803

21.4.1 基坑地层注浆加固803

21.4.2 周围环境保护跟踪注浆805

21.4.3 注浆堵漏抢险808

参考文献811

第22章 降排水的设计与施工812

22.1 概述812

22.1.1 降排水的作用与常用方法812

22.1.2 工程事故案例分析813

22.2 抽水试验与水文地质参数814

22.2.1 抽水试验类型与目的814

22.2.2 抽水试验技术要求815

22.2.3 抽水试验资料的现场整理817

22.2.4 根据抽水试验资料计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818

22.3 集水明排设计与施工822

22.3.1 集水明排822

22.3.2 导渗法822

22.4 疏干降水设计824

22.4.1 疏干降水概述824

22.4.2 疏干降水设计825

22.5 承压水降水设计831

22.5.1 承压水降水概述831

22.5.2 承压水降水设计与计算834

22.6 基坑降水井施工836

22.6.1 轻型井点施工836

22.6.2 喷射井点施工837

22.6.3 降水管井施工838

22.6.4 真空管井施工841

22.6.5 电渗井点施工841

22.7 减小与控制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措施842

22.7.1 减小与控制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措施842

22.7.2 地下水回灌技术844

22.8 基坑降水工程实例845

22.8.1 上海五月花生活广场深基坑工程降水(疏干降水及承压水降水)845

22.8.2 上海地铁4号线董家渡隧道修复深基坑工程降水(承压水降水)847

22.8.3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地下商场深基坑工程降水(疏干降水及承压水降水)849

参考文献850

第23章 基坑土方施工852

23.1 概述852

23.2 常用土方施工机械及其施工方法852

23.2.1 反铲挖掘机852

23.2.2 抓铲挖掘机856

23.2.3 自卸式运输车858

23.2.4 推土机859

23.2.5 压路机860

23.2.6 夯实机860

23.3 基坑土方开挖的基本原则861

23.3.1 基坑土方开挖总体要求861

23.3.2 无内支撑基坑土方开挖862

23.3.3 有内支撑的基坑土方开挖862

23.4 基坑不同边界形式下的土方分层开挖方法863

23.4.1 基坑放坡土方开挖方法863

23.4.2 有围护的基坑土方开挖方法865

23.4.3 放坡与围护相结合的基坑土方开挖方法867

23.5 基坑边界面不同长度条件下的土方分层分段开挖方法869

23.5.1 基坑边界面不分段土方开挖方法869

23.5.2 基坑边界面分段土方开挖方法870

23.6 基坑边界内的土方分层分块开挖方法874

23.6.1 基坑岛式土方开挖方法875

23.6.2 基坑盆式土方开挖方法881

23.6.3 岛式与盆式相结合土方开挖方法888

23.6.4 分层分块土方开挖方法889

23.7 坑中坑土方开挖方法893

23.7.1 坑中坑放坡土方开挖方法894

23.7.2 有围护无内支撑的坑中坑土方开挖方法894

23.7.3 有围护有内支撑的坑中坑土方开挖方法894

23.8 基坑土方回填的方法895

23.8.1 人工回填的方法895

23.8.2 机械回填的方法895

23.9 基坑开挖施工道路和施工平台的设置895

23.9.1 施工道路的设置896

23.9.2 挖土栈桥平台的设置896

参考文献897

第24章 基坑土体加固898

24.1 概述898

24.1.1 基坑土体加固的概念898

24.1.2 软弱土体与基坑变形的关系898

24.1.3 加固体性质899

24.2 基坑土体加固的方法与适用性900

24.2.1 注浆加固应用范围901

24.2.2 搅拌桩加固应用范围902

24.2.3 高压喷射注浆加固应用范围902

24.2.4 土体水平加固技术903

24.2.5 坑内降水预固结地基法903

24.3 基坑土体加固设计904

24.3.1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分析905

24.3.2 基坑加固方法的确定905

24.3.3 基坑加固体的平面布置905

24.3.4 基坑土体加固的竖向布置906

24.3.5 基坑土体加固的构造906

24.4 基坑典型加固设计909

24.4.1 坑内被动区的土体加固设计909

24.4.2 局部深坑的土体加固设计914

24.4.3 坑外重载区域的土体加固设计916

24.4.4 放坡开挖的土体加固设计917

24.4.5 坑内降水加固设计918

24.5 基坑加固的施工、质量检测921

24.5.1 基坑加固的施工921

24.5.2 基坑加固土的质量检验922

24.6 关于基坑土体加固的其他事项923

参考文献923

第25章 沉井与沉箱技术924

25.1 概述924

25.1.1 沉井与沉箱的定义、特点、用途及应用范围924

25.1.2 沉井与沉箱的分类、构造、施工流程及优缺点比较925

25.2 沉井与沉箱结构的设计928

25.2.1 沉井设计要求928

25.2.2 沉箱设计要点929

25.3 沉井施工技术930

25.3.1 沉井施工流程930

25.3.2 沉井制作930

25.3.3 沉井下沉935

25.3.4 沉井封底943

25.3.5 沉井质量检验与评定944

25.4 沉箱施工技术945

25.4.1 沉箱制作945

25.4.2 沉箱下沉946

25.4.3 沉箱封底949

25.4.4 沉箱质量检验与评定950

25.5 常见事故及预防951

25.6 工程实例953

25.6.1 江阴北锚沉井特大沉井工程实例953

25.6.2 上海宝钢引水工程钢壳浮运沉井工程实例957

25.6.3 上海地铁7号线耀华路中间风井工程我国首例远程控制无人化自动挖掘沉箱工程实例960

25.6.4 大连新厂船坞接长工程963

参考文献967

第26章 岩石地区基坑的设计与施工968

26.1 概述968

26.1.1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968

26.1.2 岩石地区基坑的特点983

26.2 岩石地区的基坑支护类型984

26.2.1 岩石基坑支护类型984

26.2.2 土岩组合基坑支护类型987

26.3 岩石地区的基坑支护设计与计算991

26.3.1 岩石基坑支护设计991

26.3.2 土岩组合基坑支护设计994

26.4 岩石地区的基坑施工998

26.4.1 岩质基坑的施工要点998

26.4.2 岩质基坑支护结构施工999

26.4.3 岩质基坑开挖施工1002

26.4.4 岩石基坑施工的爆破控制1003

26.5 岩石地区的基坑工程案例1007

26.5.1 支护桩间接嵌入基坑底的工程案例1007

26.5.2 复合土钉墙支护基坑工程案例1010

26.5.3 土岩结合内支撑支护基坑工程案例1012

参考文献1014

第27章 其他形式的支护技术1016

27.1 桩锚、桩锚复合支护与土钉、复合土钉联合支护技术1016

27.1.1 概述1016

27.1.2 上部土钉(复合土钉)下部桩锚联合支护1018

27.1.3 上部土钉(复合土钉)下部桩锚复合土钉联合支护1026

27.2 复合桩墙支护技术1032

27.2.1 复合桩墙支护技术概况1032

27.2.2 复合桩墙支护设计1033

27.2.3 复合桩墙锚支护结构1041

27.2.4 复合桩墙支护相关技术1043

27.3 挡土止水二合一支护新技术——钻孔后注浆连续墙1046

27.3.1 适用范围1047

27.3.2 施工工艺1047

27.3.3 钻孔后注浆连续墙施工要点1048

27.3.4 质量控制标准与措施1050

27.3.5 工程实例1051

参考文献1057

第28章 环境影响的分析与保护措施1058

28.1 概述1058

28.2 基坑周边环境调查1059

28.2.1 环境调查的范围和内容1059

28.2.2 环境调查实例1060

28.3 基坑周边环境的容许变形量1063

28.3.1 建筑物的容许变形量1063

28.3.2 地铁隧道的容许变形量1071

28.3.3 管线的容许变形量1071

28.4 围护结构施工引起的地表与建筑物沉降1074

28.4.1 由灌注桩或连续墙成槽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1074

28.4.2 由连续墙成槽施工引起的周围建筑物沉降1076

28.5 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与预估1078

28.5.1 经验方法1078

28.5.2 经验方法应用实例1087

28.5.3 数值分析方法1089

28.5.4 平面有限元分析实例1091

28.5.5 三维有限元分析实例1096

28.6 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流程1099

28.7 基坑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1101

28.7.1 从引起变形的“源头”上采取措施减小基坑的变形1101

28.7.2 从基坑变形的传播途径上采取措施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102

28.7.3 从提高基坑周边环境的抵抗变形能力方面采取措施1103

参考文献1105

第29章 基坑监测与信息化施工1108

29.1 概述1108

29.2 基坑工程监测概况1110

29.2.1 监测目的1110

29.2.2 监测原则1110

29.2.3 监测方案1111

29.2.4 监测项目1111

29.2.5 监测频率1112

29.2.6 监测步骤1112

29.3 监测方法及数据分析1113

29.3.1 墙顶位移(桩顶位移、坡顶位移)1113

29.3.2 围护(土体)水平位移1114

29.3.3 立柱竖向位移1116

29.3.4 围护结构内力1118

29.3.5 支撑轴力1119

29.3.6 锚杆轴力(土钉内力)1121

29.3.7 坑底隆起(回弹)1121

29.3.8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1122

29.3.9 孔隙水压力1123

29.3.10 地下水位1125

29.3.11 周边建筑物沉降1126

29.3.12 周边管线监测1128

29.3.13 现象观测1130

29.4 基坑监测新方法新技术1132

29.4.1 基坑工程自动化监测技术1132

29.4.2 基坑工程远程监控技术1133

29.5 监测报警值讨论1135

29.6 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1138

29.6.1 工程概况1138

29.6.2 地下连续墙施工阶段动态施工1141

29.6.3 在基坑开挖阶段对周围环境变形的监控1142

29.6.4 结论1148

参考文献1150

第30章 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估1151

30.1 概述1151

30.1.1 基坑工程风险评估意义1151

30.1.2 国内外基坑工程风险评估现状1152

30.1.3 目前存在的问题1152

30.2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1153

30.2.1 安全风险的定义1153

30.2.2 风险管理步骤与流程1153

30.2.3 风险分析与评估所需资料1156

30.3 工程风险的分析方法1156

30.4 风险安全评估与控制1157

30.4.1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及接受准则1157

30.4.2 安全风险评估1158

30.4.3 风险控制措施1159

30.5 基坑安全风险评估案例1159

30.5.1 基坑工程施工准备期的风险评估案例1159

30.5.2 事故树在基坑工程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案例1161

30.5.3 基坑开挖对临近构筑物影响的风险分析案例1166

参考文献1174

第31章 基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176

31.1 概述1176

31.2 基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管理1177

31.2.1 编制的基本原则1177

31.2.2 编制的基本方式1177

31.2.3 基坑工程施工方案的专家评审1177

31.2.4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审批程序1178

31.2.5 施工组织设计的动态管理1179

31.3 基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1179

31.3.1 工程概况1179

31.3.2 编制依据1180

31.3.3 施工总体部署1182

31.3.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1183

31.3.5 基坑工程施工计划1185

31.3.6 工程测量方案编制1185

31.3.7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案编制1186

31.3.8 基坑土体加固施工方案编制1187

31.3.9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编制1187

31.3.10 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编制1189

31.3.11 基坑支护结构拆除施工方案编制1190

31.3.12 大型垂直运输机械使用方案的编制1191

31.3.13 基坑监测方案的编制1191

31.3.14 保证质量技术措施的编制1191

31.3.15 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1191

31.3.16 保证进度技术措施的编制1191

31.3.17 保证文明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1191

31.3.18 保证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1191

31.3.19 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1191

31.3.20 基坑工程应急预案的编制1192

31.4 工程实例——上海世茂滨江花园地下车库工程1192

参考文献1212

第32章 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213

32.1 如何准确理解、正确使用标准规范1213

32.1.1 标准规范的作用1213

32.1.2 准确理解、正确使用标准规范1213

32.1.3 全面、系统掌握基坑工程相关标准规范各自特点、体系1213

32.2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216

32.2.1 基坑支护安全等级划分1216

32.2.2 有限宽度土压力的计算1217

32.2.3 基坑上部采用放坡或土钉墙,下部采用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时的土压力计算1218

32.2.4 勘察报告的使用与参数选取1219

32.2.5 基坑支护结构计算软件的应用1220

32.2.6 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构件设计1221

32.2.7 内支撑结构的概念设计及荷载组合问题1222

32.2.8 设计文件编制中的一些问题1222

32.2.9 支护设计与基坑周边使用条件1223

32.2.10 设计应考虑正常施工偏差对工程质量的影响1223

32.2.11 局部预应力锚杆与土钉联合支护的构造技术措施1224

32.2.12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制订1224

32.2.13 设计应提出监测与质量检测要求1225

32.3 基坑工程施工应注意的问题1225

32.3.1 技术交底1225

32.3.2 土方开挖1225

32.3.3 支护结构施工1226

32.3.4 基坑保护措施1226

32.3.5 信息化施工1226

32.3.6 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条件的验证及处理1226

32.3.7 施工过程中的地下水处理1227

32.3.8 锚杆施工1227

32.4 基坑工程地下水勘察、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1228

32.4.1 基坑工程地下水勘察应注意的问题1228

32.4.2 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控制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233

32.4.3 基坑工程降水施工应注意的问题1236

32.5 基坑工程应注意的其他问题1238

32.5.1 监测方案与应急预案1238

32.5.2 基坑隔水结构的选型、质量控制及事故预防1238

32.5.3 冻胀与冻融对基坑的影响1240

32.5.4 锚杆、土钉的抗拔试验问题1240

32.5.5 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基坑方案选型1241

参考文献1242

第33章 香港地区的基坑工程1244

33.1 概述1244

33.2 香港地区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1246

33.2.1 常用基坑围护结构1246

33.2.2 常用基坑支挡结构1252

33.3 香港地区基坑工程的设计与计算1254

33.3.1 常用的基坑工程设计计算方法1254

33.3.2 基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257

33.4 现场监管1259

33.5 工程实例1261

33.5.1 香港大潭道12—16号发展项目—兵桩+锚杆支护形式1261

33.5.2 新界落马洲支线东进口隧道—钢板桩+支撑支护结构形式1263

33.5.3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九龙) 钢管桩墙+内支撑支护形式1264

33.5.4 九龙天光道某住宅开发工程—钻孔灌注桩+钢管桩+钢板桩墙支护形式1266

33.5.5 香港岛渣打道11号项目——地下连续墙+逆作法支护形式1268

33.5.6 国际金融中心(九龙)—无支撑圆形地下连续墙1269

参考文献1270

第34章 台湾地区的基坑工程1272

34.1 台湾地区基坑工程常见地质介绍1272

34.1.1 台北盆地黏土地层特性1272

34.1.2 高雄粉土地层特性1274

34.1.3 台北与高雄地区基坑工程常见问题1278

34.2 台湾地区常用基坑设计方法介绍1279

34.2.1 稳定分析与变形分析1279

34.2.2 支撑设计1281

34.2.3 辅助地质改良设计1283

34.2.4 降水管理设计1284

34.2.5 常用分析软件介绍1286

34.3 台湾地区常用基坑施工方法介绍1291

34.3.1 连续壁施工方法与机具1291

34.3.2 辅助地质改良施工1294

34.3.3 地下水位控管1297

34.3.4 开挖与支撑1300

34.4 工程实例1303

34.4.1 140m直径圆形开挖案例1303

34.4.2 旧有连续壁与新设连续壁结合施工案例1308

34.5 台湾地区基坑工程之现状与发展趋势1313

34.5.1 理论分析之现状与发展1313

34.5.2 施工实务之现状与发展1316

参考文献1317

索引1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