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家庭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家庭学
  • 丁文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21264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54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家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时代需要家庭学1

(一)当代世界的现代化浪潮1

目录1

(二)现代化中的家庭变革4

二、家庭研究的由来和发展12

(一)摩尔根的家庭学说12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理论17

(三)家庭社会学的研究成果23

(四)当代系统科学对家庭研究的挑战30

(一)整体的观察角度和研究对象33

三、家庭学的基本特征33

(二)新颖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35

(三)独立的框架结构和理论体系38

(四)重要的研究目的和意义40

第一章 家庭本质综述44

一、人的两种存在形式44

(一)人是自然之子44

(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6

二、两种生产体系构成的社会系统48

(一)社会的两种生产体系48

(二)社会系统的多层级集成建构51

三、家庭是特殊形态的社会子系统52

(一)家庭始终以“人”的生产为目的53

(二)家庭始终以“物”的生产为基础55

四、家庭系统的构成要素57

(一)家庭系统的要素确定57

(二)家庭构成的本质要素61

(三)家庭构成的非本质要素67

五、家庭系统的内在联系与外在联系71

(一)家庭内在联系的特殊性72

(二)家庭内在联系与外在联系的统一75

(三)家庭发展的客观规律性78

第二章 家庭本质要素分析之一——两性婚姻关系84

一、婚姻的自然前提——性84

(一)两性差异的生理依据84

(二)两性结合的行为驱力87

二、婚姻的社会本质90

(一)婚姻定义91

(二)婚姻的社会认定93

三、婚姻形态与婚姻制度99

(一)群婚制100

(二)个体婚制103

(一)婚姻缔结的基础107

四、婚姻缔结的基础和方式107

(二)婚姻缔结的方式110

(三)婚礼仪式的社会意义116

五、爱情在婚姻中的位置119

(一)爱情的本质特征119

(二)爱情与婚姻的分离123

(三)爱情与婚姻的合一126

第三章 家庭本质要素分析之二——血缘亲属关系129

一、亲属关系的自然基础——血缘129

(一)亲子间的血统遗传130

(二)亲族间的血缘关系132

二、亲属关系的社会内容134

(一)亲属的涵义135

(二)亲属的社会认定137

三、亲属类型与亲属制度141

(一)亲属分类系统141

(二)亲属称谓制度152

四、血亲群体与家庭群体157

(一)母系制的氏族与家庭158

(二)父系制的家族与家庭160

(三)双系制的血亲集团与家庭164

(一)亲情的特性167

五、亲情对家庭的凝聚作用167

(二)亲情的凝聚力171

第四章 家庭本质要素分析之三——亲属供养关系174

一、从动物的哺养到人类的供养174

(一)高等动物的哺养习性175

(二)人类供养的由来177

二、供养关系的社会属性180

(一)供养关系的社会内容180

(二)供养关系的社会性质183

(一)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关系186

三、社会经济关系、家庭经济关系与供养关系186

(二)家庭财产关系和供养关系189

(三)家庭生产与消费192

(四)家务劳动的分工和协作195

四、供养类别与供养制度198

(一)人类供养类别的历史考察199

(二)中西供养制度的跨文化比较206

五、供养关系与家庭实体215

(一)家庭实体的形成215

(二)家庭实体的小型性218

一、夫妻关系221

第五章 家庭人际关系剖析221

(一)夫妻关系的复杂系统222

(二)夫妻冲突与协调233

二、父母子女关系240

(一)亲子关系的基本特征240

(二)代沟问题248

三、兄弟姊妹关系252

(一)同胞关系的特点与社会意义253

(二)独生子女问题259

(一)婆媳翁婿关系的特殊性质263

四、婆媳翁婿关系263

(二)婆媳关系问题267

第六章 家庭的复杂结构273

一、家庭结构的涵义273

(一)家庭结构的误区273

(二)家庭结构的真实涵义276

二、家庭结构的层次性和网络性278

(一)家庭结构的层次性279

(二)家庭结构的网络性285

三、家庭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和不断变异性290

(一)家庭结构的相对稳定性290

(二)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异性292

四、不同层级的家庭模式296

(一)家庭模式的分类标准297

(二)家庭模式的分类方法299

(三)具体家庭的模式认定307

五、工业化与家庭结构的变动310

(一)西方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动趋势310

(二)我国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动趋势316

第七章 家庭的多种功能326

一、家庭功能原理326

(一)家庭功能的涵义327

(二)家庭功能的多样性与多变性328

(三)家庭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330

二、家庭功能的分类336

(一)家庭的首要功能337

(二)家庭的基础功能342

(三)家庭的派生功能345

三、家庭功能与社会文明的关系351

(一)家庭功能与社会物质文明352

(二)家庭功能与社会制度文明354

(三)家庭功能与社会精神文明356

四、现代化与家庭功能的转换358

(一)某些功能的部分外化359

(二)功能性质的全面转化362

(三)功能位置的主次变换364

(四)功能转换中的时代性与民族性366

第八章 家庭的调控机制370

一、家庭调控的一般原理370

(一)家庭发展的目的性370

(二)家庭调控的必要性373

(三)家庭控制系统的运行机制375

二、家庭的宏观社会控制378

(一)法律控制380

(二)行政控制383

(三)道德控制385

(四)风俗控制388

三、家庭的微观自我控制391

(一)家规的控制作用391

(二)家风的控制作用394

四、家庭失控与家庭问题397

(一)家庭失控的原因和表现398

(二)反常家庭现象和家庭问题401

五、当代家庭问题分析408

(一)当代西方国家的家庭问题408

(二)当代中国的家庭问题422

第九章 不同历史时期的优化家庭形态435

一、萌生时期的群婚家庭435

(一)血缘群婚与血族家庭436

(二)族外群婚与亲族家庭439

二、形成时期的对偶家庭444

(一)母系对偶家庭与母系家庭公社445

(二)父系对偶家庭与父系家庭公社451

三、发展时期的血亲主位专偶家庭457

(一)父权家长制家庭457

(二)封建家长制家庭471

四、成熟早期的婚姻主位专偶家庭484

(一)资本主义的夫妇式家庭485

(二)社会主义的两性平等家庭497

第十章 未来家庭——21世纪的家庭展望511

一、目前理论界对未来家庭的各种预测511

(一)关于未来社会的界定512

(二)关于未来家庭的几种理论观点514

二、系统科学对未来家庭的预测522

(一)未来家庭预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22

(二)可推断的未来社会的基本前景525

(三)走向完善与成熟的未来家庭5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