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孙子兵学大典 第10册 名言史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孙子兵学大典 第10册 名言史证
  • 邱复兴主编;苏桂亮,刘庆,庄大川,朴泓霖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6435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孙子兵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孙子兵学大典 第10册 名言史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首语1

计篇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1

经之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1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2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3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4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5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6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7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9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10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12

能而示之不能13

兵者,诡道也13

用而示之不用14

近而示之远15

远而示之近17

利而诱之18

乱而取之18

实而备之19

强而避之20

怒而挠之21

卑而骄之22

佚而劳之23

亲而离之24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25

多算胜,少算不胜26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29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29

作战篇29

久暴师则国用不足30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31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32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33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34

智将务食于敌35

杀敌者,怒也36

取敌之利者,货也37

兵贵胜,不贵久37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38

谋攻篇41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41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42

上兵伐谋43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44

其次伐交44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46

必以全争于天下46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47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49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50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51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52

乱军引胜53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55

识众寡之用者胜56

上下同欲者胜57

以虞待不虞者胜58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60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61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62

形篇62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63

胜可知,而不可为64

自保而全胜65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66

胜于易胜者67

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68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69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70

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71

胜兵若以镒称铢73

势篇74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74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74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76

兵之所加,如以碬投卵者,虚实是也77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78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79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80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82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83

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84

乱生于治;治乱,数也85

怯生于勇;勇怯,势也86

弱生于强;强弱,形也86

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87

以利动之,以卒待之88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89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90

虚实篇92

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92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93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94

佚能劳之95

饱能饥之96

安能动之97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98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99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100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102

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103

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104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105

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106

攻其所必救107

形人而我无形108

我专而敌分109

以众击寡110

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111

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113

胜可为也114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115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116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118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118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120

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121

兵之胜,避实而击虚122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124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125

军争篇128

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128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129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130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130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132

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133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134

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136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137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138

兵以诈立139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140

悬权而动142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143

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144

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145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146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147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148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149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151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152

佯北勿从152

锐卒勿攻153

饵兵勿食154

归师勿遏155

围师必阙155

穷寇勿追156

九变篇157

圮地无舍157

衢地合交158

绝地无留159

围地则谋160

死地则战162

途有所不由163

军有所不击164

地有所不争165

君命有所不受166

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168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169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171

屈诸侯者以害172

役诸侯者以业173

趋诸侯者以利173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174

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175

行军篇177

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177

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177

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178

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179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179

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180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复索之181

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182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182

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183

无约而请和者,谋也184

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185

来委谢者,欲休息也186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186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188

合之以文,齐之以武188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189

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191

地形篇191

半出而击之191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192

料敌制胜193

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194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者,国之宝也195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196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197

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197

知己知彼,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199

九地篇201

散地则无战201

轻地则无止201

争地则无攻202

衢地则合交203

重地则掠203

围地则谋204

圮地则行204

死地则战205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206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207

兵之情主速209

乘人之不及210

由不虞之道211

攻其所不戒211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212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214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214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214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216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216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217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217

并敌一向218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219

践墨随敌220

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221

火攻篇223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223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223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224

火发上风,无攻下风224

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225

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225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226

非利不动227

非得不用228

非危不战229

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230

用间篇232

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232

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233

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234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235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235

生间者,反报也236

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237

无所不用间238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238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239

反间不可不厚240

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2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