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犯罪的刑事惩罚标准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经济犯罪的刑事惩罚标准研究
  • 唐稷尧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795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经济犯罪-惩罚-标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犯罪的刑事惩罚标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问题的提出1

第一章 经济犯罪:概念、范围及调控基础10

第一节 各国有关经济犯罪概念纵览10

一、从犯罪学角度出发的观点12

二、从刑法学角度出发的观点16

第二节 我国刑法中的经济犯罪22

一、实务界对经济犯罪的认识22

二、理论界对经济犯罪的认识25

三、经济犯罪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30

第三节 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基础43

一、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客观基础43

二、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对象基础50

三、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政策基础60

第二章 经济犯罪界定的积极标准:实质上值得刑罚惩罚的经济行为70

第一节 经济犯罪界定的客观标准72

一、犯罪是对社会整体利益的侵害72

二、经济犯罪是危害市场整体利益的行为76

第二节 经济犯罪界定的主观标准86

一、反社会的主观心理态度是刑事处罚的根据86

二、经济犯罪行为是敌视、蔑视市场规则的行为92

第三节 经济犯罪界定的定量标准95

一、行为的刑事可罚性是质与量的统一95

二、经济犯罪是质与量上值得刑罚处罚的行为103

第三章 经济犯罪界定的消极标准:刑罚不得已而惩罚的经济行为109

第一节 刑法调控经济行为应符合不得已性原则109

一、不得已性原则是正当性和效益性的要求109

二、不得已性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需要115

第二节 经济犯罪是非刑罚手段不能调控的行为128

一、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自我调控行为分析129

二、民事规范能够有效调控的经济行为分析134

三、行政处罚能够有效惩罚和制止经济行为的分析138

第三节 经济犯罪是社会公众不可容忍的行为148

一、不可容忍性折射出处罚的“不得已”性148

二、对违法经济行为不可容忍性的判断标准152

第四章 中国经济犯罪的宏观界定:经济犯罪圈的立法设定160

第一节 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客观背景160

一、中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161

二、中国经济领域规则形成的特殊性165

三、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道德失落168

第二节 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类型选择171

一、刑法调控对象的选择172

二、刑法不应调控过失行为与违约行为175

第三节 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立法模式选择179

一、附属刑法规范是刑法调控的主导模式179

二、双轨制立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182

三、我国刑法调控经济行为的应然选择186

第四节 刑法调控单位经济行为的模式选择191

一、刑法惩罚单位经济犯罪的现状192

二、刑法调控单位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195

三、单位经济犯罪立法的必要性分析199

四、刑法调控单位经济行为的应然模式205

第五节 对非法经营罪的解构与解释206

一、对非法经营罪罪状的解构207

二、三个值得注意的司法解释210

三、非法经营罪的价值取向质疑214

第五章 中国经济犯罪的微观界定:经济犯罪构成要件的实质化解释222

第一节 我国刑法犯罪行为的微观界定方式222

一、但书是犯罪构成实质化解释的基础224

二、犯罪构成要件实质化解释之客观表现228

第二节 经济犯罪行为客观内容的界定231

一、客体是界定经济犯罪行为的前提232

二、空白罪状中行为客观方式的确定236

三、经济犯罪行为客观危害的界定241

第三节 经济犯罪人主观可谴责性的确定245

一、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认识246

二、行为人受到民事或行政制裁后的态度258

三、行为人实施经济活动的主观动机和目的260

主要参考文献2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