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药剂学 2008 2008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倪健,李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043687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7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中药鉴定学-药剂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药剂学 2008 2008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3
第一节 基本要求3
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3
第二节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5
历代主要中药剂型理论5
第三节 中药剂型的分类6
中药剂型的分类及剂型范围6
第四节 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6
基本原则6
第五节 药典与药品标准7
基本内容7
第二章 药剂卫生9
第一节 基本要求9
一、药品卫生标准和药剂被微污染的途径9
二、制药环境的空气净化10
第二节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11
一、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11
二、常用灭菌方法12
三、无菌操作法14
第三节 药剂的防腐与防腐剂14
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14
第三章 粉碎、筛析与混合15
第一节 粉碎15
常用的粉碎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5
第二节 筛析17
药筛与粉末分等17
第三节 粉体学基础知识17
一、粉体的基本性质17
二、粉体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18
第四节 混合19
混合原则和方法19
第四章 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20
第一节 浸提20
一、浸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20
二、常用的浸提溶剂与辅助剂21
三、常用的浸提方法22
第二节 分离与精制23
一、常用的分离方法23
二、常用的精制方法25
第三节 浓缩26
一、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26
二、常用的浓缩方法与设备27
第四节 干燥29
一、干燥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29
二、常用的干燥方法30
三、干燥操作的注意事项31
第五章 散剂32
第一节 基本要求32
散剂的特点与分类32
第二节 散剂的制备33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33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33
第三节 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35
质量要求与检查35
第六章 浸出药剂36
第一节 基本要求36
浸出药剂的特点与分类36
第二节 常用浸出药剂及其质量要求与检查37
一、汤剂37
二、合剂37
三、糖浆剂37
四、煎膏剂38
五、酒剂与酊剂39
六、流浸膏剂与浸膏剂40
七、茶剂40
第七章 液体药剂41
第一节 基本要求41
液体药剂的特点与分类41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42
一、表面活性剂的特点与基本性质42
二、常用表面活性剂43
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46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及影响增溶的因素46
第四节 各类液体药剂47
一、真溶液型液体药剂47
二、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48
三、乳浊液型液体药剂49
四、混悬液型液体药剂50
五、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52
第八章 注射剂(附眼用溶液剂)53
第一节 基本要求53
注射剂的特点与分类53
第二节 热原54
一、热原及其基本性质54
二、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及去除方法54
三、热原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特点与应用55
第三节 注射剂的溶剂55
注射剂溶剂的种类55
第四节 注射剂的附加剂57
常用附加剂的性能和选用57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58
一、中药注射用提取物的基本要求58
二、中药注射剂提取物的制备方法59
三、中药注射剂的制备59
第六节 输液剂的特点、种类与制备61
一、输液剂的特点和种类61
二、输液剂的制备61
第七节 其他注射剂62
第八节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63
质量检查项目与要求63
第九节 眼用溶液剂64
眼用溶液剂的制备、质量要求64
第九章 外用膏剂65
第一节 基本要求65
一、外用膏剂的特点与分类65
二、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66
第二节 软膏剂66
一、特点与常用基质66
二、软膏剂的制备69
三、眼膏剂69
第三节 黑膏药70
黑膏药的特点和制备70
第四节 贴膏剂71
一、橡胶膏剂71
二、巴布剂72
三、贴剂72
第五节 凝胶剂72
组成、特点与制备72
第六节 外用膏剂质量要求与质量检查73
常用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73
第十章 栓剂75
第一节 基本要求75
一、分类及作用特点75
二、栓剂中药物吸收的途径与影响因素76
第二节 栓剂的基质77
要求与类型77
第三节 栓剂的制备78
制法与置换价78
第四节 栓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79
质量要求与检查79
第十一章 胶囊剂80
第一节 基本要求80
胶囊剂的特点与分类80
第二节 胶囊剂的制备81
一、硬胶囊剂的制备81
二、软胶囊剂的制备82
三、胶囊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83
第十二章 丸剂84
第一节 基本要求84
丸剂的特点与分类84
第二节 水丸85
一、水丸的赋形剂85
二、水丸的制备86
第三节 蜜丸87
一、蜜丸的类型与特点87
二、蜂蜜的选择与炼制87
三、蜜丸的制备88
第四节 浓缩丸89
一、浓缩丸的分类与特点89
二、浓缩丸药材的处理89
三、浓缩丸的制备89
第五节 糊丸和蜡丸90
第六节 滴丸91
一、滴丸的特点及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91
二、滴丸的常用基质与冷凝剂91
三、滴丸的制备92
第七节 丸剂的包衣和质量检查92
一、包衣的目的与种类92
二、丸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93
第十三章 颗粒剂94
第一节 基本要求94
颗粒剂的特点与分类94
第二节 颗粒剂的制备95
第三节 颗粒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96
质量要求与检查96
第十四章 片剂97
第一节 基本要求97
片剂的特点与分类97
第二节 片剂的辅料98
第三节 中药片剂的制备104
一、制备工艺流程104
二、湿制颗粒压片法104
三、干颗粒压片法106
四、粉末直接压片106
五、压片过程与片剂成型107
第四节 片剂的包衣109
一、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与要求109
二、片剂包衣的方法和设备110
三、片剂包衣物料与包衣操作110
第五节 片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13
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113
第十五章 气雾剂114
第一节 基本要求114
一、气雾剂的特点与分类114
二、吸入气雾剂的吸收及影响因素115
第二节 气雾剂的组成115
组成及要求115
第三节 气雾剂的制备116
制备方法及特点116
第四节 气雾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17
质量要求与检查117
第十六章 其他剂型118
第一节 胶剂118
一、特点与分类118
二、胶剂的制备119
第二节 膜剂120
一、膜剂的特点、分类及辅料120
二、膜剂的制备121
第三节 涂膜剂121
常用成膜材料与制备方法121
第四节 其他传统剂型121
各剂型的应用特点121
第十七章 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123
第一节 药物新型给药系统123
一、缓释制剂123
二、控释制剂124
三、靶向制剂125
四、前体药物制剂126
第二节 中药制剂新技术126
一、环糊精包合技术126
二、微型包囊技术127
三、固体分散技术129
第十八章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130
第一节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130
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130
二、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131
第二节 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131
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常用实验方法131
第十九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134
第一节 基本要求134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35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术语与参数136
一、常用术语136
二、常用参数137
第四节 药物制剂的生物有效性138
生物利用度、溶出度及其计算138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141
第一节 基本要求141
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与配伍变化的类型141
第二节 药剂学的配伍变化142
一、物理配伍变化142
二、化学配伍变化142
三、注射剂的配伍变化142
第三节 药剂学配伍变化的实验与处理方法143
实验及处理方法143
第二十一章 绪论147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147
一、炮炙与炮制147
二、古代中药炮制专著148
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及对药性的影响149
一、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149
二、炮制对药性的影响150
第三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成分的影响152
一、中药炮制的目的152
二、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153
第四节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155
一、液体辅料155
二、固体辅料156
第五节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157
质量要求157
第二十二章 净选与切制160
第一节 净选160
一、清除杂质160
二、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161
第二节 切制162
一、切制前的水处理162
二、饮片类型163
三、切制方法164
第三节 饮片的干燥164
第二十三章 炒法165
第一节 清炒法165
一、炒黄165
二、炒焦168
三、炒炭169
第二节 加辅料炒170
一、麸炒170
二、米炒172
三、土炒173
四、砂炒174
五、滑石粉炒175
六、蛤粉炒176
第二十四章 炙法177
第一节 酒炙法177
第二节 醋炙法182
第三节 盐炙法186
第四节 姜炙法190
第五节 蜜炙法192
第六节 油炙法197
第二十五章 煅法200
第一节 明煅法200
第二节 煅淬法202
第三节 扣锅煅法(闷煅)205
第二十六章 蒸、煮、?法207
第一节 蒸法207
第二节 煮法212
第三节 ?法215
第二十七章 其他制法216
第一节 复制法216
第二节 发酵法218
第三节 发芽法219
第四节 制霜法220
第五节 煨法221
第六节 提净法222
第七节 水飞法223
精选真题225
热门推荐
- 635061.html
- 3261274.html
- 1192870.html
- 3249425.html
- 2596500.html
- 913579.html
- 1186195.html
- 1978107.html
- 87184.html
- 3314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86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02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7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85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7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99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75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3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6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