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著训诂学引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白兆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ISBN:753261798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训诂-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著训诂学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论训诂和训诂学1
第一节 训诂的意义1
“训”“诂”分用有别1
“训”“诂”合用无异3
第二节 训诂学的性质和任务5
训诂是专门学术5
训诂学是研究文献解释的学科6
第一章 训诂发展简史11
第一节 萌芽时期11
第二节 兴起时期14
第三节 扩展时期16
第四节 变革时期18
第五节 衰微时期20
第六节 鼎盛时期22
第七节 独立时期27
第二章 古代文献的一般障碍32
第一节 文献障碍的起因32
字形与词义的矛盾33
词组形式与词组意义的矛盾34
句子形式与句子意义的矛盾34
第二节 文献阅读的障碍35
字形变易35
传写讹错38
文字通假41
雅俗分歧43
词义演变46
音读不定49
词语省略53
章句无读57
第三章 训诂的内容61
第一节 词义解释61
本义和转义62
概括义和具体义64
古语和方言66
复语和连类67
第二节 文意训释70
串讲大意71
分析句读72
阐明语法74
显示修辞76
第三节 注音、校勘及其他77
注音77
校勘79
其他81
第四章 训诂的体式84
第一节 训诂的体制84
着眼不同84
方法不同85
范围不同86
第二节 注疏的类别86
注和疏86
他注和自注89
释义和叙事90
集注和补注91
第三节 注疏的名称92
传93
解93
笺94
注94
诠95
校95
微95
章句95
音义96
义疏96
第四节 注疏的术语97
也,者97
曰,为,谓之98
谓99
言99
貌,声100
犹101
之言,之为言102
读为,读曰;读若,读如103
当为,当作104
之;辞(词)105
属,别106
斥;所以106
古声同,古字同107
古曰,今曰;古某字,古今字107
或为,或作,一本作,本作108
今文,古文,故书109
衍,脱(夺),乙109
或曰,一曰;阙,未详110
浑言,析言;散文,对文111
互言,互文,互体113
第五节 注疏的方式113
同义相训114
反义相训114
以狭义释广义115
以共名释别名116
由反知正116
增字足意117
表明义界117
描述比况118
第五章 随文释义的传注119
第一节 毛亨《诗故训传》119
《诗故训传》的作者119
《毛传》的主要内容120
《毛传》的成就和缺陷122
第二节 王逸《楚辞章句》124
《楚辞》及其章句作者124
《楚辞章句》的内容124
附:赵岐《孟子章句》126
第三节 李善《文选注》127
《文选》的引书和体例127
《文选注》的特点128
第四节 朱熹《四书集注》132
《四书集注》的作者132
《四书集注》的特点133
第六章 通释语义的专著138
第一节 义训汇编的《尔雅》138
《尔雅》的取名和成书138
《尔雅》的编排和内容140
《尔雅》的价值和缺陷143
《尔雅》的注疏145
第二节 沟通殊语的《方言》147
《方言》的全称和作者147
《方言》的体例和内容147
《方言》的价值与不足150
《方言》的注疏151
第三节 专用声训的《释名》153
《释名》的作者和性质153
《释名》的条例与内容154
关于《释名》的评价156
《释名》的疏校159
第四节 形训为主的《说文解字》159
《说文》的作者和体例159
《说文》的主要贡献161
有关《说文》的研究164
《说文》“六书”新解167
第七章 短论考释的札记173
第一节 宋、明学者的笔记173
沈括《梦溪笔谈》173
王观国《学林》174
欧阳修《归田录》175
黄生《字诂》《义府》176
第二节 顾炎武《日知录》179
文字方面179
词汇方面180
训释方面182
文法修辞方面184
第三节 王念孙《读书杂志》186
校勘古籍186
发现疑问187
论定是非188
纠正妄改189
第四节 王引之《经义述闻》191
揣摩文理192
运用类比192
求是择善193
第五节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194
文字辨析195
词汇结构195
文义训释196
语法分析197
第八章 训诂的基本方法199
第一节 以形索义200
以形索义法的原理200
以形索义法的作用201
以形索义法的局限204
第二节 因声求义208
因声求义法的原理208
因声求义法的方式209
因声求义法的功能211
因声求义法的条件219
第三节 引申推义220
引申推义法的提出220
词义引申的规律221
引申推义法的运用224
第九章 训诂的一般方法229
比较辨析229
搜寻古训230
辨别字形231
参考异文232
印证方言234
析词审义235
审视文例236
归纳演绎238
目验统计242
第十章 旧训诂的主要弊端249
凿空曲循249
烦琐逞奇253
望文生训257
滥用通假261
增字强释264
不解语法266
第十一章 训诂学的应用270
第一节 诗文阅读270
第二节 辞书编纂275
资料的搜集和整理276
辞书的编排和检索276
字词的注音和释义277
词目的确立和义项的分合277
第三节 文言教学279
复语单义279
词义系统281
第四节 古籍整理284
校勘284
标点285
注释287
今译289
第五节 文史研究293
第十二章 训诂的原则298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性298
第二节 词义的时代性303
第三节 句法的制约性308
第四节 语境的规定性317
第五节 文献的本原性325
关于版本文字326
关于文献内容331
后记338
主要参考书目340
热门推荐
- 2212207.html
- 1460424.html
- 1560352.html
- 603905.html
- 842077.html
- 2982602.html
- 510950.html
- 2172998.html
- 317775.html
- 897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98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57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25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1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64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45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8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3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5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