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规制创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魏成龙,张丽娜,史红民,石艳蕊,杨冠琼丛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0964093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321MB
- 文件页数:614页
- 主题词:市场经济-监管机制-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府规制创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中的合同规制3
第1章 本篇导论3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3
1.1.1 问题缘起3
1.1.2 研究意义6
1.1.3 研究目的7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7
1.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7
1.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9
1.2.3 相关研究评述11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11
1.3.1 研究思路与主要观点11
1.3.2 研究框架12
1.4 创新之处与局限13
1.4.1 创新之处13
1.4.2 研究局限14
第2章 城市公用事业规制变革与市场化15
2.1 城市公用事业基本特征分析15
2.1.1 概念界定15
2.1.2 城市公用事业特征分析16
2.2 发达国家城市公用事业规制历程19
2.2.1 城市公用事业规制概念19
2.2.2 发达国家城市公用事业规制历程20
2.3 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实践25
2.3.1 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25
2.3.2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与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26
2.3.3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优势31
2.3.4 公私合作市场化背景下合同规制问题的提出32
第3章 合同规制内涵、理论溯源及其实践35
3.1 合同规制内涵35
3.1.1 合同规制意味着规制关系的转变36
3.1.2 合同规制意味着政府角色的转变36
3.1.3 合同规制实施应有相应的制度保障37
3.2 合同规制理论溯源39
3.2.1 契约理论39
3.2.2 规制契约理论42
3.2.3 新公共管理理论45
3.3 国外公用事业公私合作与合同规制实践48
3.3.1 法国城市水务事业合同规制48
3.3.2 德国城市水务事业合同规制50
3.3.3 英国公用事业合同规制52
3.3.4 美国电力事业合同规制52
3.3.5 拉丁美洲电力公用事业合同规制54
第4章 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合同规制实施的有效体系57
4.1 合同规制实施前提57
4.1.1 政府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理论57
4.1.2 合同规制成本—收益分析与公私合作方式选择59
4.2 合同规制实施依据62
4.2.1 政府规制合同设计中的信息问题62
4.2.2 信息约束下的规制合同设计64
4.3 合同规制实施保障67
4.3.1 政府规制的委托代理问题67
4.3.2 委托代理约束下的规制机构设置68
第5章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合同规制实施难题75
5.1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的公私合作实践75
5.1.1 传统供给机制下的我国城市公用事业75
5.1.2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公私合作实践77
5.2 相关案例分析81
5.2.1 湖北十堰市公交特许经营案例81
5.2.2 成都自来水厂第六水厂BOT案例84
5.2.3 沈阳第八水厂的公私合作案例86
5.3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合同规制问题的提出89
5.3.1 政府规制的必要性89
5.3.2 政府规制存在的问题89
5.3.3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合同规制趋势90
5.4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中合同规制实施难题92
5.4.1 公私合作方式选择较随意,缺乏成本收益分析92
5.4.2 规制合同不完备,合同属性界定不清93
5.4.3 规制机构缺乏独立性,规制权力分散95
第6章 以合同规制为基础的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规制体制构建99
6.1 以合同规制为基础的规制体制设立目标与原则99
6.1.1 体制设立基本目标99
6.1.2 体制构建原则102
6.2 以合同规制为基础的规制体制重构思路104
6.2.1 树立正确市场化目标,选择高效公私合作方式104
6.2.2 设计有效规制合同,明确规制合同属性106
6.2.3 设置独立规制机构,实行权力制衡109
6.2.4 为规制体制改革提供配套政策支持112
第2篇 利益集团视角下的质量规制119
第7章 本篇导论119
7.1 本篇研究的意义119
7.1.1 理论意义119
7.1.2 现实意义120
7.2 文献综述121
7.2.1 质量规制相关文献综述121
7.2.2 利益集团相关文献综述125
7.3 研究思路和本篇结构128
7.3.1 研究思路128
7.3.2 本篇结构129
7.4 创新和不足之处129
7.4.1 创新之处129
7.4.2 不足之处130
第8章 消费者利益集团与质量规制131
8.1 消费者群体特征与行为131
8.1.1 消费者群体的特征132
8.1.2 消费者群体的行为及其质量效应133
8.2 信息不对称下的消费者行为与产品质量135
8.2.1 产品质量信息与信息不对称135
8.2.2 信息不对称下的逆向选择问题138
8.2.3 产品质量信号显示:规避逆向选择140
8.3 市场力量对比下的消费者行为与产品质量143
8.3.1 市场力量与产品质量规制144
8.3.2 集团活动中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模型145
8.3.3 集团活动中消费者行为的扩展模型146
8.4 消费者权益保护行为与质量效应149
8.4.1 消费者自我权益保护行为及其质量效应149
8.4.2 社会组织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及其质量效应150
8.4.3 政府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及其质量效应151
第9章 生产者利益集团与质量规制153
9.1 规制下的企业的成本收益153
9.1.1 不考虑政府俘获的企业成本收益154
9.1.2 引入政府俘获的企业成本收益与质量规制157
9.2 企业间的质量博弈163
9.2.1 不同质量的市场需求与企业的策略选择163
9.2.2 质量竞争与价格竞争165
9.2.3 企业间质量博弈异化的改进与质量规制169
9.3 重复博弈与质量信誉171
9.3.1 质量信誉的定义和特点171
9.3.2 质量信誉风险下的企业行为选择与质量规制172
第10章 规制者利益集团与质量规制179
10.1 产品质量规制的微观解释179
10.1.1 提高产品质量的激励性规制模型179
10.1.2 成本收益视角的规制强度分析183
10.1.3 政府与伪劣产品生产企业的规制博弈185
10.2 激励扭曲与规制失灵186
10.2.1 规制者与被规制企业的激励扭曲187
10.2.2 信号传递扭曲188
10.2.3 多任务的委托代理模型替代与互补189
10.3 我国质量规制机构及其监管方式191
10.3.1 我国产品质量监管机构设置191
10.3.2 我国产品质量的监管方式193
10.4 央地政府博弈背景下的质量规制异化195
10.4.1 政府质量规制的目标195
10.4.2 央地质量规制博弈的一般分析196
10.4.3 具体分析:以棘轮效应为例198
第11章 我国质量规制的案例与实证201
11.1 三鹿奶粉事件201
11.1.1 三鹿成本利益函数的异化203
11.1.2 奶粉企业间质量差异化竞争过度208
11.1.3 三鹿质量信誉的淡化208
11.2 黄静诉华硕案209
11.2.1 信息的极度不对称211
11.2.2 消费者维权门槛过高211
11.2.3 对消费者保护的缺失212
11.3 郑筱萸与GMP认证212
11.3.1 规制过程存在严重扭曲214
11.3.2 规制手段与现实脱节214
11.3.3 对规制者缺少有效约束机制215
第12章 增进产品质量规制水平的政策建议217
12.1 从消费者角度改进质量规制的政策建议217
12.1.1 减少消费维权程序和成本217
12.1.2 培育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218
12.1.3 积极培育第三方规制组织219
12.2 从生产者角度改进质量规制的政策建议219
12.2.1 调整企业的成本收益函数220
12.2.2 完善企业间质量差异化竞争220
12.2.3 加强企业的质量信誉建设221
12.3 从规制者角度改进质量规制的政策建议222
12.3.1 健全法律约束机制222
12.3.2 完善内部监督机制223
12.3.3 建立公众评议机制224
12.3.4 形成规制合作机制224
12.4 完善我国质量规制的保障措施225
12.4.1 完善质量规制的基础保障225
12.4.2 充分运用经济手段226
12.4.3 加强科技、人才、信息、中介和政府服务的保障228
第3篇 自然垄断产业的激励性规制233
第13章 本篇导论233
13.1 本篇研究背景及意义233
13.1.1 研究背景233
13.1.2 研究意义235
13.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36
13.2.1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的研究236
13.2.2 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规制的研究238
13.3 研究思路和本书结构242
13.4 创新尝试243
第14章 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规制的引入245
14.1 自然垄断产业与政府规制245
14.1.1 自然垄断理论及产业特性245
14.1.2 政府规制的内涵和分类248
14.1.3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的理论解释251
14.2 自然垄断产业引入激励性规制的动因253
14.2.1 投资回报率规制方式的缺陷254
14.2.2 新研究对自然垄断理论的挑战256
14.2.3 规制成本的增加258
14.3 激励性规制的基本原理259
14.3.1 激励性规制的意蕴和方式259
14.3.2 激励性规制的激励强度261
14.3.3 激励性规制的理论基础262
第15章 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规制的方式与过程267
15.1 激励性规制方式理论阐释267
15.1.1 价格上限规制267
15.1.2 特许投标竞争269
15.1.3 标尺竞争规制271
15.2 激励性规制过程分析273
15.2.1 激励性规制过程的含义273
15.2.2 激励性规制过程的内容274
15.2.3 激励性规制过程中的规制俘获276
15.2.4 激励性规制过程中的规制承诺279
第16章 发达国家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规制的应用283
16.1 激励性规制方式的具体应用283
16.1.1 价格上限规制的应用与效果283
16.1.2 特许投标竞争的应用与适用性分析287
16.1.3 标尺竞争规制的应用与适用性分析289
16.2 激励性规制应用中的相关措施291
16.2.1 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291
16.2.2 与普遍服务相结合293
16.3 激励性规制应用的规制体制基础294
16.3.1 独立的规制机构295
16.3.2 规制的司法审查297
16.3.3 规制的公众参与299
第17章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引入激励性规制的特殊性303
17.1 价格规制现状:引入激励性规制的必要303
17.1.1 现行价格规制方式303
17.1.2 现行价格规制存在的问题306
17.1.3 案例和数据分析307
17.1.4 引入激励性规制的价值313
17.2 规制体制缺陷:引入激励性规制的矛盾317
17.2.1 规制机构独立性缺乏318
17.2.2 规制的公众参与缺失320
17.2.3 规制法律体系滞后323
17.2.4 规制体制缺陷带来的阻碍325
第18章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规制的应用思路329
18.1 激励性规制应用范围的确定和规制方式的选择329
18.1.1 激励性规制应用范围的确定330
18.1.2 激励性规制方式的选择应用333
18.2 价格上限规制的渐进性应用338
18.2.1 路径依赖与规制变迁338
18.2.2 过渡性价格上限规制模型设计340
18.2.3 模型应用:以电力产业为例344
18.3 加强激励性规制应用的相关措施345
18.3.1 严格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规制345
18.3.2 加强普遍服务政策的落实347
18.4 构建激励性规制应用的规制体制基础350
18.4.1 建立独立性规制机构350
18.4.2 强化规制监督机制354
第4篇 中国农村金融规制363
第19章 绪论363
19.1 选题背景与意义363
19.1.1 选题背景363
19.1.2 选题意义365
19.2 基本概念界定367
19.2.1 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体系367
19.2.2 政府规制和金融规制369
19.3 国内外研究现状370
19.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370
19.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373
19.4 研究框架377
19.4.1 本篇分析框架和主要内容377
19.4.2 创新尝试378
第20章 农村金融规制的理论基础379
20.1 农村金融规制理论溯源379
20.1.1 规制和规制理论的发展379
20.1.2 农村金融理论的发展382
20.1.3 农村金融规制的理论阐释384
20.2 农村金融规制的机制设计389
20.2.1 农村金融规制目标和理念的确定389
20.2.2 农村金融规制的原则要求391
20.2.3 农村金融规制的主要措施392
20.3 农村金融规制的边界395
20.3.1 确定规制边界的意义395
20.3.2 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396
20.3.3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边界401
第21章 中国农村金融规制的演变路径405
21.1 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农村金融规制405
21.1.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金融规制(1949~1957年)405
21.1.2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金融制度(1958~1978年)406
21.2 经济转轨条件下中国农村金融规制408
21.2.1 重构阶段的农村金融制度(1979~1983年)408
21.2.2 拓展阶段的金融规制(1984~1995年)409
21.2.3 调整阶段的金融规制(1996~2002年)411
21.2.4 改革深化阶段的金融规制(2003年至今)412
21.3 中国农村金融规制演变的评价414
21.3.1 政府效用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414
21.3.2 强制性制度变迁压制着诱致性制度变迁414
21.3.3 变迁过程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相悖415
21.3.4 缺乏长期规划,阶段性和临时性特征明显415
21.3.5 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干预色彩明显416
21.3.6 行政干预导致农村合作金融发生异化416
第22章 中国农村金融规制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419
22.1 中国农村金融规制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影响419
22.1.1 造成了农村金融体系的残缺419
22.1.2 造成了农村金融供给的不足424
22.2 中国农村金融规制对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428
22.2.1 农村金融发展度量指标的选择428
22.2.2 农村金融发展度量方法的确定428
22.2.3 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形成429
22.3 中国农村金融规制对农村金融资源外流的影响435
22.3.1 农村金融资源外流的规制性因素435
22.3.2 农村金融资源外流的渠道436
22.3.3 农村金融资源外流的负面影响440
第23章 中国农村金融规制存在的问题443
23.1 中国农村金融进入规制的问题443
23.1.1 发起人和股权要求偏高444
23.1.2 规制灵活性不够445
23.1.3 激励性规制理念没有很好应用446
23.1.4 进入规制放松暴露基础性矛盾447
23.2 中国农村金融退出规制的问题448
23.2.1 对退出规制重视不够448
23.2.2 市场化退出机制不健全449
23.2.3 退出保障机制缺乏451
23.3 中国农村金融价格规制的问题452
23.3.1 金融扶贫观念和较严的利率管制452
23.3.2 利率市场化的基础设施不健全455
23.3.3 利率市场化的配套监管制度缺失455
23.4 中国农村金融规制问题总体评价456
23.4.1 规制设计存在矛盾456
23.4.2 重宏观和微观规制,轻区域协调发展456
23.4.3 地方政府利益导致规制执行中发生扭曲457
23.4.4 规制法律建设滞后457
23.4.5 规制越位与规制缺位并存458
第24章 中国农村金融规制建设的政策建议459
24.1 中国农村金融进入规制459
24.1.1 放松进入规制的一些具体要求459
24.1.2 增强规制执行的灵活性461
24.1.3 融合激励性规制理念462
24.2 中国农村金融退出规制465
24.2.1 设计适合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466
24.2.2 农村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规制的原则467
24.2.3 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法规468
24.2.4 建立农村金融机构退出保障机制471
24.3 中国农村金融价格规制474
24.3.1 国内外农村金融实践经验及价格规制原则的确定474
24.3.2 形成基于市场化的合理利率477
24.3.3 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和步骤479
24.3.4 利率市场化应注意的问题480
24.4 中国农村金融规制的配套制度483
24.4.1 农村信用制度的建设483
24.4.2 农业保险的发展486
24.4.3 金融监管制度的优化488
附表493
参考文献497
热门推荐
- 3273159.html
- 14414.html
- 3264435.html
- 1600164.html
- 2187430.html
- 3699658.html
- 1906947.html
- 43566.html
- 1352495.html
- 7246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34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4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83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85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98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2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53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7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7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