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语言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语言学
  • 陈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9259·001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语言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作为边缘科学的社会语言学1

0.1 社会语言学的兴起和领域1

0.2 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3

0.3 社会语言学的三个出发点4

1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9

1.1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9

1.2 语言决不是一种自然现象9

1.3 语言也不是一种生理现象11

1.4 语言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12

1.5 语言当然不是社会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13

1.6 波格丹诺夫的论点只能证明语言始终不过是一种社会现象15

1.7 社会革命不能消灭或变革语言,语言是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服务的19

1.8 语言决不能被一个阶级“没收”或“垄断”,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21

1.9 “阶级语言”,“资产者的语言”,“贵族语言”23

2.1 语言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但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30

2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30

2.2 动物世界的交际工具不是语言31

2.3 动物的交际最常用的是声音信号34

2.4 动物的其他交际工具35

2.5 打破时空限制的交际工具——书面语(文字)37

2.6 “实物语言”是古代的交际工具38

2.7 社会生活能不能完全摈弃语言这种交际工具呢?41

2.8 手势语在特定语境中代替了分音节的语言成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43

2.9 “手势语阶段”存在吗?45

3 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50

3.1 一切名词都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50

3.2 感觉——表象——概念——语汇——语言52

3.3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56

3.4 语言和意识有着同样长久的历史58

3.5 语言和思维是在社会化了的劳动基础上产生的59

3.6 马尔的“语言新学说”所谓“爆发”的唯心论倾向62

4.1 语言是一种信息载体68

4 语言作为一种信息系统68

4.2 申农公式——信息与反馈69

4.3 人脑的信息活动过程72

4.4 信息不是词或句,而是表达语义的单一体74

4.5 信息量——极小或等于零74

4.6 最大信息量76

4.7 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保持主要信息不受干扰的措施80

4.8 对两段电文的信息分析81

4.9 语言作为信息系统在社会交际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84

5 手势语言和“原始语言”89

5.1 列维·布留尔反对泰勒和弗雷泽的巫术学说89

5.2 原逻辑思维——“原始思维”的实质91

5.3 所谓“原始语言”的“特征”和“手势语言”97

5.4 马尔的学说在列维·布留尔那里找到了支持102

5.5 萨丕尔对“原始语言”的反驳和他本身又走进了另一条死胡同103

5.6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性原理”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106

5.7 格林伯格对沃尔夫“假说”的幽默反驳108

6 “阶级语言”113

6.1 不存在“阶级语言”,但是语言有阶级(社会集团)差异113

6.2 创造“新”文化,把“旧文化”当作废料扔掉的历史115

6.3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论断119

6.4 “无产阶级的语言”是违反科学和社会实践的120

7 语言论争的社会意义128

7.1 五四运动和语言论战——“文(言)白(话)之争”128

7.2 钱玄同和刘半农合演的一场双簧:语言论战的插曲132

7.3 关于语言问题的四条“主张”133

7.4 文体改革的社会意义134

7.5 文艺复兴时期用世俗语言代替僵死的拉丁语136

7.6 三十年代大众语论争是“五四”语言论争的发展137

7.7 延安整风运动中的语言问题141

7.8 人民共和国的文字改革问题144

8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149

8.1 语言是一种符号集,语言活动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第二信号系统149

8.2 符号最初带有任意性或偶然性,但一经“约定俗成”,便表达特定语义150

8.3 在—定的社会语境里,语言(文字)要被其他符号所代替154

8.4 非语言符号集的广泛应用和语义的公认156

8.5 在现代社会生活的语境中不得不借助于非语言符号158

8.6 国际社会的交往和急速节奏要求使用某些非语言符号161

8.7 特定的社会集团之间通用的符号(语言或非语言)163

8.8 图形文字作为一种符号集167

8.9 非语言符号在当代信息传递上有重大意义172

9 非语言交际与形象思维177

9.1 非语言交际的三种方式177

9.2 “类语言”的社会职能181

9.3 眼神传达的语感182

9.4 形象思维和艺术“语言”184

9.5 “音乐语言”的“感染”185

9.6 音乐语言传达感情和描绘客观世界190

9.7 语言或非语言手段所表现的形象思维192

9.8 谚语是洗炼了的语言197

10 从社会生活观察语言变化201

10.1 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子语音,语法和语煤的变异201

10.2 语汇的变化适应并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204

10.3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了相适应的新语汇207

10.4 配偶称呼的变化说明出现新的事物或关系时必然产生新语汇209

10.5 只有当社会生活停止的时候,语言才不起任何变化214

10.6 语言的时间差异和地域差异216

11 从语言变化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224

11.1 从语言变化或从“语言的遗迹”去探索社会生活的变动和图景224

11.2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读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得到的若干论点228

11.3 从亲属称谓的变化观察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动248

11.4 称谓语的演变和它的社会意义251

11.5 从甲骨文以及古代文字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图景的先行者254

11.6 有些语词明显地并且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变动256

12 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语言263

12.1 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的客观存在,是社会生活所不能废除的263

12.2 社会交际需要一定的模糊语言,但不完全排除精确信息268

12.3 电子计算机要求精确的指令,它不能适应模糊语言271

12.4 模糊集理论的创立以及对语义分析所得到的模糊概念274

12.5 凡是有集合意义而不能下精确定义的词称为语言变量;模糊词集276

12.6 对语言精确性的要求279

13 语言的相互接触285

13.1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能“自给自足”,因此需要借词285

13.2 拼音文字处理借词是方便的,只需要“转写”287

13.3 现代汉语借词的五种方式以及排斥音译错词的倾向290

13.4 汉唐之间大量进入汉语的借词295

13.5 近百年汉语吸收的大量借词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300

13.6 粤方言比现代汉语的公用语吸收了更多的借词306

13.7 由汉语出借到各民族语去的语词(丝,茶,棋)309

13.8 凡是一个语言集团所特有或专有事物的名称,作为借词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12

13.9 激烈的社会变革所创造的新词汇,往往作为借词进入外间世界314

14.1 术语的国际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对科学发展和我国“四化”建设的意义320

14 术语和缩略语的社会作用320

14.2 化学家是当代的“仓颉”321

14.3 药名的复杂问题与“药盲”323

14.4 缩略语是解决语词太长与节奏太急的矛盾的结果325

15 塔布和委婉语词336

15.1 语言“塔布”导致了语言拜物教,又导致了语言禁忌336

15.2 禁忌产生了委婉语词,既用好听的、含蓄的话代替禁忌的话339

15.3 语言灵物崇拜的极端:符(书面语的物神化)咒(口头语的物神化)341

15.4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委婉语词343

15.5 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委婉语词346

15.6 政治上广泛利用的委婉语词350

16 语言感情和国际社会357

16.1 语言感情是一种很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民族的公用语357

16.2 两种语言在一个政治实体中并存时发生的三种情况361

16.3 语言冲突不完全是语言感情问题,而是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息息相关的363

16.4 国际社会的需要:国际辅助语问题367

文献举要3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