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秦大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8718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研究-青海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青海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三江源区主要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1

1.1 三江源区基本情况2

1.1.1 概述2

1.1.2 三江源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2

1.1.3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特征与生态环境问题13

1.2 三江源区过去40年的气候及生态系统变化特征29

1.2.1 40年来三江源区气候变化特征29

1.2.2 过去40年三江源区主要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30

1.3 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38

1.3.1 草地冻土土壤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38

1.3.2 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41

1.3.3 草地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与气候变化51

1.3.4 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和草场质量的影响54

1.4 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脆弱性评价和适应性分析55

1.4.1 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55

1.4.2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草地生态系统响应预测59

1.4.3 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响应和脆弱性评价63

1.4.4 草地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响应和脆弱性分析66

第2章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效果评价69

2.1 工程规划和完成概况70

2.2 工程建设效果总体评价76

2.2.1 遥感监测结果分析76

2.2.2 地面监测结果分析80

第3章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94

3.1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原则95

3.1.1 合理利用天然草地资源95

3.1.2 实现草畜平衡、遏制草地退化96

3.1.3 转变传统生产方式98

3.1.4 创新草地畜牧业组织管理模式100

3.2 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模式103

3.2.1 轻度退化草地治理模式103

3.2.2 中度退化草地治理模式104

3.2.3 重度退化“黑土滩植被”分类恢复模式105

3.3 生态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及管理模式106

3.3.1 草地资源合理利用技术106

3.3.2 优质高产饲草料基地建设技术107

3.3.3 饲草草产品加工技术108

3.3.4 “两段式”草地畜牧业生产技术及模式111

3.3.5 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113

3.3.6 有机畜牧业生产技术体系113

第4章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策略116

4.1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实施及其效果118

4.1.1 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119

4.1.2 推动了城镇化进程119

4.1.3 推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119

4.1.4 推动了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120

4.2 生态移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120

4.2.1 对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没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120

4.2.2 农牧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121

4.2.3 农牧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是生态移民的难点121

4.2.4 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和文化适应问题缺乏足够关注121

4.2.5 后续生产生活面临困境,后续产业培育效果不明显122

4.2.6 迁入地小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质量问题日趋凸现122

4.2.7 优惠政策落实乏力,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撑缺乏122

4.3 改善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生活和生产的对策建议123

4.3.1 制定科学的移民生态—生产—生活规划及其支撑体系123

4.3.2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和后续产业124

4.3.3 加快生态型小城镇建设125

4.3.4 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126

4.3.5 增强培训力度和劳务经济发展127

4.3.6 加强移民子女教育,普及移民科学文化知识128

4.3.7 构建特殊的生态移民支持政策128

4.3.8 建立生态移民管理的新机制129

第5章 三江源区生态补偿的标准、机制和实施方式131

5.1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133

5.1.1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134

5.1.2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36

5.2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145

5.2.1 国外生态补偿实践146

5.2.2 国内生态补偿实践158

5.2.3 国内生态补偿实践的特点165

5.2.4 国内生态补偿面临的主要问题166

5.3 三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168

5.3.1 生态补偿现状与问题168

5.3.2 生态补偿基本原则172

5.3.3 生态补偿的范围与对象174

5.3.4 生态补偿经济标准及其确定方法175

5.3.5 生态补偿方式180

5.3.6 生态补偿资金来源180

5.3.7 生态补偿效果评价与考核办法180

5.3.8 生态补偿配套政策与措施182

第6章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185

6.1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186

6.1.1 生态畜牧业187

6.1.2 生态旅游业190

6.1.3 汉藏药材产业及民族手工业194

6.1.4 生态移民后续产业196

6.2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支撑197

6.2.1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三江源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98

6.2.2 三江源区公共服务发展现状202

6.2.3 三江源区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206

6.2.4 三江源区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208

6.3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212

6.3.1 人才在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12

6.3.2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现状213

6.3.3 人才支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218

6.3.4 强化人才支撑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223

6.4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制度支撑227

6.4.1 制度在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27

6.4.2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的历史回顾228

6.4.3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制度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232

6.4.4 三江源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制度支撑建议237

第7章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议243

7.1 取得的成效244

7.1.1 草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得以遏制并有所逆转244

7.1.2 工程实施区的农牧民生活和生产条件有所改善245

7.2 存在的问题245

7.2.1 草地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生态建设与生产发展的矛盾没有解决245

7.2.2 生态移民实现“稳得住”和“能致富”尚未破题246

7.2.3 生态补偿标准低,缺乏科学依据和长效机制246

7.3 建议246

7.3.1 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换和升级,实现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共赢247

7.3.2 高度重视做好生态移民及后续产业发展工作247

7.3.3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共同繁荣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248

参考文献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