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基础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元澧主编;寇宁副主编;杨频,王一强,王允娜编委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30475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中医医学基础-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基础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2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5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及常用思维方法8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13
第一节 阴阳学说14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和属性14
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16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8
第二节 五行学说22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22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24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6
实践2-1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0
实践2-2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1
第三章 藏象36
第一节 五脏38
一、心38
二、肺39
三、脾42
四、肝44
五、肾47
第二节 六腑49
一、胆49
二、胃50
三、小肠51
四、大肠52
五、膀胱53
六、三焦53
第三节 奇恒之腑55
一、脑55
二、髓56
三、骨56
四、脉57
五、女子胞58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59
一、脏与脏的关系59
二、腑与腑的关系63
三、脏与腑的关系63
实践3-1 五脏之间的联系65
实践3-2 六腑之间的联系66
实践3-3 脏腑之间的联系66
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学说76
第一节 精77
一、精的基本概念77
二、精的生成78
三、精的生理功能78
第二节 气79
一、气的概念79
二、气的来源及生成79
三、气的功能80
四、气的运动82
五、气的分类82
第三节 血85
一、血的基本概念85
二、血的生成85
三、血的循行86
四、血的生理功能87
第四节 津液88
一、津液的概念88
二、津液的代谢88
三、津液的功能90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90
一、气与血的关系90
二、气与精的关系91
三、气与津液的关系91
四、血与精的关系92
五、血与津液的关系93
六、精与津液的关系93
实践4-1 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下的气血关系94
第五章 经络97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98
一、经络的概念98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98
第二节 十二经脉99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99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100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100
四、十二经脉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101
五、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及主治102
第三节 奇经八脉115
一、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及功能115
二、奇经八脉的作用116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17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117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117
实践5-1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118
实践5-2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118
实践5-3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119
实践5-4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119
实践5-5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120
实践5-6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120
实践5-7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120
实践5-8 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路线121
实践5-9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121
实践5-10 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路线122
实践5-11 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122
实践5-12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122
实践5-13 任脉的循行路线123
实践5-14 督脉的循行路线123
第六章 病因128
第一节 外感病因129
一、六淫129
二、疠气134
第二节 内伤病因134
一、七情内伤134
二、饮食失宜136
三、劳逸过度137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138
一、痰饮138
二、瘀血140
三、结石141
第四节 其他病因142
一、外伤142
二、寄生虫143
三、胎传143
实践6-1 六淫病因143
第七章 病机148
第一节 发病机制149
一、正气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149
二、邪气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149
三、邪正斗争与发病缓急150
第二节 基本病机152
一、邪正盛衰152
二、阴阳失调154
三、气血失调158
第三节 疾病传变160
一、病位传变160
二、病性转化162
三、疾病转归163
实践7-1 病机的分析方法164
第八章 诊法169
第一节 望诊170
一、全身望诊171
二、望局部情况175
三、望排出物183
四、望舌184
五、望小儿指纹191
第二节 闻诊192
一、听声音192
二、嗅气味195
第三节 问诊196
一、问诊的方法196
二、问诊的内容197
三、问现在症状198
第四节 切诊208
一、脉诊208
二、按诊218
实践8-1 全身望诊222
实践8-2 望舌222
实践8-3 闻诊223
实践8-4 问诊224
实践8-5 脉诊225
第九章 辨证233
第一节 八纲辨证234
一、表里235
二、寒热237
三、虚实240
四、阴阳244
第二节 脏腑辨证247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247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251
三、脾与胃病辨证254
四、肝与胆病辨证258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263
六、脏腑兼病辨证267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271
一、气病辨证271
二、血病辨证273
三、气血同病辨证274
四、津液病辨证276
第四节 六经辨证278
一、六经辨证的特点278
二、六经病的传变278
三、六经病证279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282
一、卫气营血辨证的特点283
二、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规律283
三、卫气营血病证283
第六节 三焦辨证285
一、三焦辨证的特点286
二、三焦病的传变286
三、三焦病证286
第七节 辨证的综合应用288
一、病情资料收集与处理288
二、辨证诸法的综合应用288
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289
实践9-1 八纲辨证病案分析289
实践9-2 脏腑辨证病案分析290
实践9-3 气血津液辨证病案分析291
实践9-4 其他辨证病案分析292
第十章 养生与防治301
第一节 养生302
一、养生原则303
二、养生方法304
第二节 预防305
一、未病先防305
二、既病防变306
第三节 治则307
一、治则的概念307
二、基本治则307
实践10-1 根据病例确定相对应的治则及治法312
同步训练参考答案315
参考文献318
热门推荐
- 3873948.html
- 2105783.html
- 278216.html
- 1344331.html
- 1067137.html
- 2483125.html
- 3152727.html
- 2627737.html
- 3011203.html
- 2138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28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53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1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83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08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89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69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