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WCDMA无线网络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WCDMA无线网络技术
  •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新技术研究所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15782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码分多址-宽带通信系统-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WCDMA无线网络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

1.2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4

1.2.1 GSM5

1.2.2 CDMA5

1.2.3 中国的情况5

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6

1.3.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提出6

1.3.1.1 WCDMA的发展8

1.3.1.2 CDMA2000的发展9

1.3.1.3 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9

1.3.2 三种主要的IMT-2000无线传输方案的比较9

1.3.2.1 WCDMA技术9

1.3.2.2 CDMA2000技术9

1.3.2.3 TD-SCDMA技术10

1.3.3 IMT-2000频谱的划分10

1.3.4 WCDMA标准的演进11

1.3.4.1 R99版本11

1.3.4.2 从R99向R4网络的演进12

1.3.4.3 从R4向R5网络的演进13

1.3.4.4 R6版本13

1.3.4.5 R7版本的现状14

1.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14

小结15

思考题与练习题16

第2章 无线传播环境和信道特征17

2.1 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环境17

2.1.1 基本传播机制(反射、绕射、散射)18

2.1.2 大尺度衰落19

2.1.3 小尺度衰落20

2.1.3.1 多径衰落对数字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20

2.1.3.2 移动通信信道的常见衰落分布24

2.1.3.3 衰落信道的分类27

2.1.4 AWGN27

2.2 信道测量和建模27

2.2.1 大尺度路径损耗模型28

2.2.1.1 室外传播模型29

2.2.1.2 室内传播模型33

2.2.2 小尺度传播模型35

2.2.2.1 双线Rayleigh衰落模型36

2.2.2.2 MIMO信道模型36

2.2.2.3 SCM信道模型37

小结38

思考题与练习题38

第3章 WCDMA无线接入网40

3.1 IMT-2000无线接入网概述40

3.1.1 IMT-2000标准家族41

3.1.2 网络的兼容与演进42

3.2 WCDMA无线接入网系统44

3.2.1 UMTS系统结构44

3.2.2 UTRAN体系结构46

3.2.2.1 RNC46

3.2.2.2 UTRAN的通用协议模型47

3.2.2.3 UTRAN功能概要48

3.3 Iub接口51

3.3.1 Iub接口协议51

3.3.2 Iub接口功能52

3.3.3 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的应用部分53

3.3.4 无线网络层用户平面协议56

3.4 Iur接口58

3.4.1 Iur接口协议58

3.4.2 Iur接口功能59

3.4.3 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60

3.4.4 无线网络层用户平面协议62

3.5 Iu接口63

3.5.1 Iu接口协议64

3.5.2 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66

3.5.3 无线网络层用户平面协议68

3.5.4 服务区广播协议71

小结72

思考题与练习题72

第4章 WCDMA物理层技术导论73

4.1 WCDMA的参数73

4.2 扩频和加扰原理74

4.2.1 扩频码和扰码的数学性质75

4.2.2 扩频、解扩的基本原理78

4.2.3 WCDMA系统中扩频与扰码80

4.3 RAKE接收机和多用户接收机原理80

4.3.1 RAKE接收机80

4.3.2 多用户接收机82

4.4 空时码87

4.4.1 分集效应87

4.4.2 空时分组码(Alamouti方案)88

4.4.3 空时格码90

4.4.4 分层空时码91

小结92

思考题与练习题92

第5章 WCDMA的物理层(FDD)94

5.1 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95

5.1.1 传输信道96

5.1.2 物理信道的帧结构97

5.1.3 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98

5.2 调制、扩频和加扰99

5.2.1 调制99

5.2.2 WCDMA系统扰码的实现方法101

5.2.3 物理信道的扩频与加扰过程105

5.2.4 发射机特性112

5.3 信道编码和复用113

5.3.1 有关传输格式的参数的介绍113

5.3.2 传输信道的一般编码和复用114

5.3.3 传输格式检测126

5.3.4 3G系统可承载的业务126

5.3.5 业务复用过程示例128

5.4 物理层信令130

5.4.1 上行物理层信令130

5.4.2 下行物理层信令132

5.5 物理层相关进程141

5.5.1 小区搜索进程141

5.5.2 随机接入进程142

5.5.3 发送分集过程143

5.5.4 功率控制过程144

5.5.5 切换测量过程145

5.5.6 压缩模式的测量过程147

小结149

思考题与练习题149

第6章 WCDMA无线接口协议150

6.1 Uu接口协议结构模型151

6.2 物理层协议153

6.3 数据链路层协议153

6.3.1 媒体接入控制协议153

6.3.2 无线链路控制协议167

6.3.3 分组数据会聚协议171

6.3.4 广播/多播控制协议173

6.3.5 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流174

6.4 网络层协议176

6.4.1 网络层的业务176

6.4.2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177

6.4.3 控制平面RRC与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191

小结191

思考题与练习题192

第7章 WCDMA TDD介绍193

7.1 TDD简介193

7.2 物理层194

7.2.1 WCDMA TDD的物理信道194

7.2.2 WCDMA TDD的信道编码和复用198

7.2.3 WCDMA TDD的扩频和调制201

7.3 TDD和FDD共存的干扰分析203

小结204

思考题与练习题204

第8章 WCDMA的演进和发展205

8.1 HSDPA206

8.1.1 HSDPA的物理层结构206

8.1.2 HSDPA的关键技术206

8.1.3 HSDPA的移动性211

8.2 HSUPA技术212

8.3 MIMO技术214

8.4 LTE217

8.4.1 LTE概念的提出217

8.4.2 LTE的发展时间表217

8.4.3 LTE的关键技术219

8.4.4 LTE主要技术提案介绍221

小结222

思考题与练习题222

附录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223

参考文献2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