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危机与萧条的经济理论 对日、美及东亚经济衰退的剖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危机与萧条的经济理论 对日、美及东亚经济衰退的剖析
  • (日)林直道著;江瑞平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6386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危机-研究;衰退(经济)-研究-日本;衰退(经济)-研究-美国;衰退(经济)-研究-东亚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危机与萧条的经济理论 对日、美及东亚经济衰退的剖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1篇 危机与萧条理论3

1 为了根除这种人为灾难3

1.1 萧条不是自然灾害3

1.2 资本主义无法避免周期波动4

1.3 为何要生产过剩商品6

1.4 经济学看待萧条的应有态度7

2 为什么会发生危机10

2.1 生产部门之间均衡的破坏11

(1)生产部门之间保持均衡的必要性11

(2)第Ⅰ部类与第Ⅱ部类不平衡的加剧12

2.2 生产与消费差距的形成15

(1)“生产与消费的矛盾”15

(2)设备投资导致的需求与供给的脱节17

(3)超过消费水平的生产过剩18

2.3 信用的作用与货币危机19

(1)信用延长繁荣及其界限19

(2)作为繁荣最后阶段的“过度紧张与过度投机时期”20

(3)货币危机22

2.4 作为危机根源的消费制约23

3 消除危机与萧条的途径27

3.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27

3.2 引发危机的具体原因29

3.3 资本主义框架内的民主主义式改革32

补论1 危机与景气波动的周期性35

一、郁金香危机与1825年以后的危机35

二、杰文斯的太阳黑子说39

三、马克思关于危机周期性问题的提出42

四、门德尔松与爱尔思纳47

五、固定资本更新周期与“从繁荣到繁荣”的对应52

补论2 现代危机分析的视点——侘美光彦的《“大危机型”萧条》57

一、危机的原因和主要内容59

二、危机的机能和作用61

三、大危机62

四、大危机原理中的价格下方刚性65

五、阻止大危机恶化的物价不可逆性上升69

六、防止向危机转化的基本政策70

第2篇 现代日本的经济周期与危机·萧条75

4 战后经济高速发展75

5 泡沫破灭导致的萧条79

5.1 股价、地价的泡沫式膨胀79

5.2 泡沫产生的原因——繁荣背景下的超低利率82

5.3 泡沫破灭及其向危机的演变85

(1)证券、不动产危机85

(2)资产缩水与巨额不良债权87

(3)诱发真正的生产过剩危机88

5.4 教训92

6 20世纪90年代的长期萧条及其原因94

6.1 长期经济萧条94

6.2 拖延处理不良债权——长期经济萧条的原因之一96

6.3 作为景气恢复关键的个人消费低迷——长期经济萧条的原因之二97

6.4 忽视有利于保持或恢复景气的生活关联型小型公共投资,偏重浪费且混乱的大型公共投资——长期经济萧条的原因之三101

7 21世纪的日本经济前景110

7.1 1997年危机后政府和财界的对策110

(1)大撒财政资金的政策111

(2)强力推进结构调整113

7.2 从凯恩斯主义政策到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并用的政策118

7.3 21世纪的日本经济前景120

7.4 另一种展望127

补论 新自由主义能使日本经济再生吗?——经济战略会议报告批判135

一、所谓经济战略会议135

二、经济战略会议的日本经济再生计划137

第3篇 世界资本主义与危机147

8 世界危机史概观147

8.1 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的经济周期148

(1)19世纪上半期148

(2)1851—1875年148

(3)1876—1899年148

(4)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49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20—30年代)150

8.2 战后的世界经济周期153

(1)战后初期(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153

(2)20世纪50年代153

(3)20世纪60年代154

(4)20世纪70年代155

补论 康德拉切夫的长波论156

9 1929年的世界大萧条159

9.1 危机在美国的爆发159

(1)“黑色星期四”与“悲剧星期二”159

(2)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预见这次危机160

9.2 1929年危机的历史特征164

(1)批判资本主义的高涨169

(2)法西斯主义的产生169

9.3 危机的政治经济后果169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性进展170

(4)列强同盟的形成与世界市场再分割争斗的激化173

10 战后资本主义的稳定增长及其破绽176

10.1 20世纪60年代无世界性危机与高速增长的秘密176

10.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增长政策的破绽180

10.3 结构性危机——滞胀、高利率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积累184

11 东亚经济危机与对冲基金189

11.1 1997—1998年的东亚经济危机190

(1)空前的经济增长——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中期190

(2)从货币危机到生产过剩危机193

(3)日、美对东亚市场的重新分割199

(1)何为对冲基金201

11.2 对冲基金201

(2)谁在放纵对冲基金204

12 美国经济繁荣与危机的前景211

12.1 历史上最长的景气扩张211

12.2 空前的股价暴涨215

12.3 进入泡沫阶段的美国经济繁荣220

(1)过剩消费与负储蓄率220

(2)脱离实体的股价暴涨222

(3)美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大繁荣223

12.4 支撑美国过度消费的海外资金224

(1)弥补巨额经常收支赤字的海外资金流入224

(2)财政部长鲁宾逼迫日本实行超低利率的原因227

(3)日趋强化的美国高负债体制229

12.5 危机爆发不可避免231

后记2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