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教育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教育原理
  • 王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918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188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社会教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教育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教育概念1

第一节 社会教育概念的几点思考1

一 思考的起点:教育的最初形态1

二 引发的疑点:为什么对社会教育的研究如此冷清3

三 关注的热点:许多社会问题对教育的警示5

四 过去的难点:“得民心”如何向“开民智”转型6

五 现在的重点:社会教育如何定位8

第二节 各国社会教育概念比较研究12

一 德国的社会教育12

二 日本的社会教育15

三 美国的社会教育19

四 印度与韩国的社会教育20

五 我国的社会教育22

第三节 现代社会教育概念新诠释29

一 我国近代教育学界对社会教育的理解29

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学界对社会教育的认识32

三 现代社会教育新诠释35

第四节 社会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关系39

一 “社会教育化”与“教育社会化”39

二 社会教育与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45

三 社会教育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回归教育50

四 社会教育与大众教育、全民教育、民众教育52

五 社会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校外教育、闲暇教育53

六 近代社会教育与古代社会教化55

第二章 社会教育学科60

第一节 国外社会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60

一 社会教育学初建阶段60

二 社会教育学独立阶段62

三 社会教育学发展阶段62

四 社会教育学多元化阶段63

第二节 我国社会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63

一 社会教育学萌芽期63

二 社会教育学探索期67

三 社会教育学挫折期70

四 社会教育学分化期71

第三节 社会教育学的理论基础71

一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72

二 人的社会化75

三 人的全面发展77

四 终身教育与全民教育79

第四节 社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84

一 社会教育学研究对象概述84

二 社会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86

第三章 社会教育历史发展90

第一节 古代社会教化的演变90

一 鸦片战争前“社会教化”的特点90

二 在西方文化教育冲击下产生新知94

三 传统社会教化观念的新陈代谢97

四 终结与滋生并存100

第二节 近代“社会教育”在中国的传播103

一 日本“社会教育”的传播105

二 德国“社会教育”的传播108

第三节 我国近代教育家的社会教育思想111

一 蔡元培的社会教育思想111

二 陶行知的社会教育思想115

三 俞庆棠、傅葆琛的社会教育思想119

四 雷沛鸿、陈礼江的社会教育思想124

第四节 我国近代乡村社会教育129

一 独特的社会现实:农村的危机130

二 独到的教育理念:通过教育改造乡村132

三 独立的试验活动:面向农民133

四 独有的教育经验:重视农村社会教育136

第五节 我国近代苏区社会教育138

一 制订社会教育政策的出发点:一切为了工农139

二 社会教育运行的保障:一切依靠工农141

三 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从工农中来,到工农中去143

第四章 社会教育与其他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151

第一节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151

第二节 社会教育与通俗教育、平民教育157

一 社会教育与通俗教育157

二 社会教育与平民教育159

第三节 社会教育与扩充教育、民众教育162

一 社会教育与扩充教育162

二 社会教育与民众教育164

第四节 社会教育与补习教育、成人教育168

一 社会教育与补习教育168

二 社会教育与成人教育170

第五章 社会教育功能176

第一节 近代社会教育功能的发端176

一 “开民智”、“作新民”177

二 “改良社会”181

三 服务于社会革命187

四 弥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190

五 扩充学校教育效能193

第二节 社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196

一 有助于社会治理196

二 有助于社会建设198

三 有助于社会和谐200

第三节 社会教育促进教育发展的功能202

一 有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202

二 有助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3

三 有助于拓展提升学校教育效能206

四 有助于促进终身教育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207

第四节 社会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功能209

一 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内涵209

二 社会教育在青少年全面发展中的功能定位213

三 社会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特殊效能215

第六章 社会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219

第一节 社会教育的教育者219

一 社会教育管理者221

二 社会教育研究者222

三 社会教育工作者224

第二节 社会教育的受教育者228

一 婴幼儿社会教育230

二 青少年社会教育231

三 成人社会教育236

四 老年人社会教育241

第七章 社会教育内容与方法244

第一节 社会教育内容244

一 社会德育245

二 社会智育249

三 社会体育253

四 社会美育256

五 社会生活教育260

第二节 社会教育方法265

一 公共式教育方法266

二 专题式教育方法270

三 活动式教育方法274

四 学校式教育方法276

第八章 社会教育机构与设施280

第一节 社会教育专门设施280

一 社会教育活动场所281

二 社会教育组织团体290

三 社会教育媒体294

第二节 社会教育综合设施298

一 文化事业设施299

二 大众媒体设施303

第三节 社会教育开放设施312

一 社会资源对学校的开放312

二 学校资源对社会的开放317

第九章 学校开展社会教育323

第一节 走向社会:学校开发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324

一 开发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意义324

二 社会教育资源种类325

三 学校开发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的途径330

第二节 走向生活:学校对社会生活品质的提升331

一 学校提升“民智”水平332

二 学校开社会“风气之先河”334

三 学校引领社会道德成长336

第三节 走出校园:学校开展社会教育实践338

一 学校开展社会教育实践的内涵338

二 学校开展社会教育实践的意义340

三 学校开展社会教育实践的内容343

第四节 走向城邦:构建学习型城市344

一 “城邦是最好的教师”345

二 规划与创新城市社会教育事业347

第十章 社会教育管理353

第一节 我国社会教育实施管理的历史经验353

一 民国初期“社会教育司”的确立354

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教育管理事项359

第二节 关于社会教育能否制度化的论争364

一 合流说:“社会教育列入现行学制系统”364

二 并列说:“学制系统之外,另订社会教育系统”366

三 本位说:“以社会教育为本位建树教育系统”367

四 兼办说:“所有学校一律兼办社会教育”369

第三节 日本实施社会教育管理的经验与启示372

一 日本实施社会教育管理的经验372

二 日本实施社会教育管理的启示376

第十一章 社会教育问题与对策380

第一节 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380

一 全社会关心社会教育力度不够381

二 社会教育缺乏专业指导383

三 社会教育管理政出多门385

四 社会教育资源难以整合386

五 各级各类学校实践育人薄弱387

第二节 发展社会教育的对策389

一 推动社会教育立法389

二 推动社会教育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393

三 制订社会教育设施分类指导建设方案394

四 制定发展社会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政策394

五 推动创新青少年社会教育文化空间395

参考文献397

后记4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