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食用菌生产大全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食用菌生产大全 第2版
  • 方芳,宋金娣,冯吉庆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55580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9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食用菌类-蔬菜园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食用菌生产大全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食用菌的经济价值1

一、食用菌的营养价值1

二、食用菌的药用价值3

三、发展食用菌生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3

第二节 我国食用菌生产的现状和发展动向5

一、食用菌生产的现状5

二、加入WTO对我国食用菌业的影响6

三、食用菌生产发展方向7

(一)调整品种,发展珍稀菇类生产7

(二)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8

(三)发展食用菌规模化生产9

(四)发展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9

(五)发展药用菌生产10

(六)发展药用菌菌丝体生产10

第三节 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体系10

一、无公害食用菌的产地环境要求11

(一)主要污染物来源11

(二)产地环境质量指标13

(三)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选择15

(四)无公害食用菌产地环境管理16

二、安全投入品的使用16

(一)水16

(二)覆土17

(三)基质17

(四)化学添加剂18

(五)不允许使用的化学药剂18

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19

(一)严格无菌操作程序19

(二)切实强化农业防治19

(三)大力发展物理和生物防治21

(四)合理进行化学防治22

四、无公害食用菌产品标准22

(一)质量要求22

(二)包装26

(三)标志27

(四)运输27

(五)贮存27

五、建立生产档案28

第四节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9

一、食用菌的形态结构29

(一)菌丝体29

(二)菌索31

(三)菌核31

(四)子实体32

二、食用菌的生活史36

三、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条件38

(一)温度38

(二)水分和湿度39

(三)空气39

(四)光照40

(五)酸碱度(pH值)40

(六)营养40

第二章 菌种生产42

第一节 菌种生产的厂房与设置43

一、配料室43

二、灭菌室44

三、接种室44

四、培养室45

第二节 主要设备仪器47

一、灭菌设备47

(一)高压蒸汽灭菌设备47

(二)常压蒸汽灭菌设备47

二、无菌操作接种设备50

(一)接种箱50

(二)超净工作台51

(三)塑料接种袋53

三、控温设备53

(一)恒温箱53

(二)冰箱与冷库53

四、摇瓶机54

五、粉碎拌料与装瓶机械54

(一)粉碎机54

(二)拌料机55

(三)装瓶、装袋机55

第三节 主要用具、器皿与药品55

一、主要用具与器皿55

(一)接种工具55

(二)玻璃器皿55

(三)其他物品56

二、消毒药剂与器械56

(一)消毒药剂56

(二)消毒器械57

第四节 各级培养基制备58

一、母种培养基制备58

(一)常用母种培养基配方58

(二)母种培养基制作59

(三)灭菌60

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制备61

(一)常用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61

(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制作62

(三)灭菌64

三、液体培养基制备65

(一)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65

(二)液体菌种灭菌65

第五节 无菌接种和培养66

一、各种无菌接种法的操作规程66

(一)接种箱操作规程66

(二)接种室操作规程67

(三)超净工作台操作规程67

二、接种68

(一)母种接种68

(二)原种接种69

(三)栽培种接种70

(四)液体菌种接种70

三、菌种培养71

(一)母种培养71

(二)原种和栽培种培养71

(三)液体菌种培养73

第六节 菌种制作要点和质量鉴定74

一、菌种制作要点74

(一)菌种制作的关键技术74

(二)香菇制种要点78

二、菌种质量鉴定79

(一)平菇菌种80

(二)香菇菌种80

(三)蘑菇菌种81

(四)金针菇菌种81

(五)黑木耳菌种82

(六)猴头菇菌种82

(七)银耳菌种83

(八)草菇菌种83

三、菌种购置方法84

(一)选择供种单位84

(二)预订84

(三)了解品种特性84

(四)问清菌龄85

(五)检查菌种的质量85

(六)包装、运输85

(七)贮存85

第三章 常见菇类栽培86

第一节 平菇86

一、生物学特性87

(一)平菇的形态结构87

(二)平菇的生长和发育87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89

二、主要栽培品种90

(一)秋季栽培品种90

(二)冬季栽培品种93

(三)春季栽培品种93

(四)夏季栽培品种94

三、生产时间安排94

(一)秋季生产时间安排94

(二)冬季生产时间安排96

(三)春季生产时间安排96

(四)夏季生产时间安排97

四、培养料97

(一)棉籽壳培养料97

(二)废棉培养料98

(三)稻草培养料98

(四)玉米芯培养料99

(五)木屑培养料99

(六)酒糟培养料100

五、秋季平菇栽培技术100

(一)栽培场地和设施100

(二)早秋栽培方法102

(三)阳畦栽培106

六、冬季平菇栽培技术110

(一)栽培场地和设施110

(二)栽培方式113

七、春季平菇栽培技术117

(一)栽培场地117

(二)栽培方式119

(三)春平菇栽培管理要点121

八、夏季平菇栽培技术123

(一)栽培场地和设施123

(二)栽培方法124

九、稻草墙式栽培平菇技术127

(一)散稻草栽培127

(二)草把栽培129

十、纯白平菇栽培技术130

(一)选择适宜栽培季节130

(二)培育健壮原种130

(三)小袋熟料栽培130

(四)两段出菇131

第二节 双孢蘑菇131

一、生物学特性132

(一)形态特征132

(二)生活史133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33

二、主要栽培品种136

(一)蘑菇菌种类型136

(二)优良品种136

三、生产时间安排138

(一)匍匐型蘑菇138

(二)气生型蘑菇138

四、蘑菇房设置138

(一)菇房场地选择139

(二)菇房结构139

(三)通风装置139

(四)床架结构140

(五)简易薄膜菇棚140

(六)高架塑料大棚菇房141

五、培养料142

(一)培养料的原料142

(二)粪草培养料配方(以111平方米蘑菇栽培面积计算)143

(三)合成培养料配方144

六、培养料堆制发酵技术145

(一)粪草培养料的堆制发酵145

(二)合成培养料的堆制发酵147

七、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147

(一)室外前发酵148

(二)室内后发酵148

八、进房、消毒、翻格及播种150

(一)进房150

(二)消毒150

(三)翻格151

(四)播种151

(五)下种后至覆土前的管理152

九、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152

(一)覆土材料的选择和制备153

(二)覆土方法154

(三)覆土后的管理154

十、秋菇管理156

(一)水分管理156

(二)通风及温湿度的管理157

(三)追肥158

十一、越冬管理158

(一)清理床面159

(二)保湿和追肥159

(三)保温和通风160

十二、春菇管理160

(一)水分管理160

(二)防低温、抗高温161

十三、拆床和消毒161

(一)及时撤料161

(二)拆架消毒161

十四、高温蘑菇栽培技术162

(一)高温品种162

(二)生产时间安排162

(三)培养料配方(111平方米用量)162

(四)堆料发酵163

(五)播种163

(六)覆土及管理164

(七)病虫害防治164

十五、蘑菇反季节栽培技术要点164

(一)栽培设施165

(二)生产时间安排165

(三)栽培管理技术165

十六、蔬菜大棚蘑菇栽培技术166

(一)大棚结构及床架设置166

(二)生产时间安排166

(三)培养料配方166

(四)堆料发酵166

(五)翻格、播种167

(六)播后管理和覆土167

(七)秋菇管理168

(八)越冬及春菇管理168

十七、蘑菇增温发酵剂的使用方法168

(一)增温剂二段发酵法(栽培面积为111平方米)169

(二)免燃料增温剂二次发酵法(栽培面积为111平方米)169

十八、蘑菇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170

(一)菌丝徒长170

(二)畸形菇170

十九、蘑菇的采收与分级171

(一)采收171

(二)鲜菇分级标准172

第三节 香菇172

一、生物学特性173

(一)形态特征174

(二)生活史174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74

二、香菇栽培品种177

(一)中高温品种177

(二)中温型品种178

(三)中温偏低温型品种179

三、生产时间安排179

(一)菌种生产时间179

(二)栽培时间179

(三)品种布局180

(四)生产流程180

四、培养料180

(一)木屑180

(二)棉籽壳181

(三)稻壳粉、稻草粉(稻壳、稻草晒干粉碎)181

(四)花生壳(使用前晒干粉碎)181

(五)玉米芯182

五、栽培场地和设施182

(一)室内菇房182

(二)塑料大棚菇房182

(三)地棚184

六、香菇袋栽技术184

(一)菌筒(棒)式栽培184

(二)小袋栽培188

七、春季香菇生产技术189

(一)栽培品种189

(二)生产时间安排189

(三)栽培场地189

(四)栽培方式190

(五)春季香菇栽培管理要点190

(六)覆土栽培191

八、花菇栽培技术192

(一)花菇形成的条件192

(二)品种选择和季节安排193

(三)选场搭棚193

(四)培养料配方193

(五)转色及排袋194

(六)变温催蕾194

(七)培育花菇194

第四节 金针菇196

一、生物学特性197

(一)形态特征197

(二)生活史198

(三)生长和发育的条件198

二、主要栽培品种200

(一)品种类型200

(二)主要品种特性201

三、生产时间安排203

四、培养料203

(一)原料203

(二)培养料配方204

五、栽培场地和设施205

(一)塑料大棚206

(二)室内菇房206

(三)人防地道206

六、金针菇袋栽技术207

(一)装料、灭菌、接种207

(二)菌丝培养207

(三)催蕾208

(四)低温育菇209

(五)伸长期的管理209

(六)采收209

(七)转潮管理210

(八)清料211

七、纯白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212

(一)栽培时间212

(二)菇棚设置212

(三)培养料配方212

(四)菌袋制备212

(五)出菇管理213

(六)采后管理213

八、金针菇反季节栽培技术214

(一)菌种选择214

(二)培养料配制214

(三)栽培场地214

(四)接种与培养215

(五)出菇管理215

(六)病虫害防治216

九、金针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16

(一)配制营养丰富的培养料216

(二)装好袋、灭好菌217

(三)合理堆放发菌217

(四)正确开袋,窄条排放218

(五)适时通风保温218

(六)打洞浸泡219

(七)增添营养液219

(八)采收220

十、畸形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221

(一)针尖菇221

(二)疲软菇221

(三)连体菇222

十一、日本工厂化生产优质金针菇技术222

(一)生产工艺流程222

(二)生产工艺222

第五节 草菇225

一、生物学特性225

(一)形态特征226

(二)生活史226

(三)生长和发育的条件226

二、主要栽培品种228

三、生产时间安排228

四、培养料229

(一)稻草229

(二)棉籽壳229

(三)废棉229

五、栽培场地和设施230

(一)室内菇房230

(二)塑料大棚、小棚230

六、稻草栽培草菇技术230

(一)作畦230

(二)堆草和播种231

(三)管理232

(四)采收与分级233

七、棉籽壳栽培草菇技术234

(一)铺料与播种234

(二)发菌管理235

(三)出菇管理235

八、废棉栽培草菇技术235

(一)铺料与播种235

(二)管理236

九、菌糠栽培草菇技术236

(一)配料堆制236

(二)铺料播种237

(三)出菇管理237

(四)采收与采后管理237

十、草菇室内反季节栽培技术238

(一)栽培品种238

(二)菇房和泡沫棚搭建238

(三)堆料238

(四)播种239

(五)播后管理239

(六)采收240

十一、草菇采收与分级的注意事项240

(一)采收240

(二)分级240

第六节 猴头菇241

一、生物学特性241

(一)形态特征242

(二)生长和发育的条件242

二、主要栽培品种243

三、生产时间安排243

四、培养料244

五、栽培场地244

六、猴头菇栽培技术245

(一)装料、接种、培养245

(二)出菇管理245

(三)采收246

七、猴头菇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方法246

(一)光秃无刺型246

(二)珊瑚丛型247

(三)色泽异常型247

(四)菌刺稀疏型247

第七节 滑菇247

一、生物学特性248

(一)形态特征248

(二)生长和发育的条件248

二、栽培品种249

三、栽培季节249

四、培养料250

五、熟料袋栽技术250

(一)栽培场地250

(二)装袋、灭菌250

(三)接种、培菌250

(四)出菇管理251

(五)转潮管理251

第八节 毛木耳251

一、生物学特性252

(一)形态特征252

(二)生长和发育的条件252

二、主要栽培品种253

(一)品种类型253

(二)栽培品种254

三、生产时间安排254

四、培养料255

(一)棉籽壳255

(二)玉米芯255

(三)麦秸256

五、栽培场地和设施256

(一)林地育耳256

(二)室内耳房256

(三)简易耳棚257

六、黄背木耳栽培技术258

(一)装袋258

(二)接种培养258

(三)出耳管理259

(四)采收261

七、白背木耳栽培技术262

(一)适宜栽培季节262

(二)培养料配制、装袋262

(三)接种与发菌263

(四)出耳管理及采收263

第九节 黑木耳264

一、生物学特性264

(一)形态特征264

(二)生长和发育的条件265

二、主要栽培品种266

三、生产时间安排266

四、培养料267

(一)棉籽壳267

(二)木屑267

(三)玉米芯(粉碎)267

(四)甘蔗渣268

(五)黄豆秸(粉碎)268

五、出耳场地268

(一)塑料大棚栽培268

(二)小棚栽培269

六、黑木耳袋栽技术269

(一)栽培袋制作269

(二)栽培管理270

(三)采收271

第十节 银耳272

一、生物学特性272

(一)形态特征272

(二)生长和发育的条件273

二、主要栽培品种274

三、生产时间安排274

四、培养料275

五、栽培场地275

(一)塑料大棚菇房275

(二)室内菇房276

六、袋栽银耳技术276

(一)菌袋制作276

(二)接种276

(三)栽培管理277

(四)采收278

(五)再生耳的管理278

第十一节 竹荪279

一、生物学特性279

(一)形态特征279

(二)生长和发育的条件280

二、主要栽培品种281

(一)长裙竹荪281

(二)短裙竹荪281

(三)红托竹荪281

(四)棒竹荪281

三、栽培季节281

四、培养料282

(一)培养材料282

(二)材料处理282

五、竹林地栽培方法283

(一)场地选择283

(二)栽培方法283

(三)栽培管理283

(四)采收284

第十二节 鸡腿蘑285

一、生物学特性285

(一)形态特征285

(二)生长和发育的条件286

二、主要栽培品种287

三、栽培季节287

四、培养料287

五、鸡腿蘑袋栽技术288

(一)室外畦栽288

(二)室内床栽289

六、稻草料阳畦栽培鸡腿菇技术289

(一)建堆发酵289

(二)铺料播种290

(三)管理290

七、采收与贮藏290

(一)采收290

(二)贮藏291

第十三节 灵芝291

一、生物学特性292

(一)形态特征292

(二)生长和发育的条件292

二、栽培品种294

三、栽培方法294

(一)立体栽培技术294

(二)仿野生栽培技术297

(三)段木栽培技术299

四、紫灵芝栽培技术302

(一)生物学特性303

(二)栽培管理303

五、灵芝菌丝液体深层发酵法303

(一)营养304

(二)培养条件304

(三)生产工艺流程305

六、鹿角灵芝栽培技术306

(一)形态特征307

(二)适宜的环境条件307

(三)生产时间307

(四)栽培方法307

七、灵芝盆景制作工艺310

(一)品种选择311

(二)造型方法311

(三)成型加工313

第十四节 茯苓313

一、生物学特性314

(一)形态特征314

(二)生长发育条件314

二、茯苓的段木栽培315

(一)栽培程序315

(二)备料315

第十五节 大肥菇318

一、生物学特性318

(一)形态特征318

(二)生长发育条件318

二、栽培季节319

三、培养料配方319

(一)菌种培养基配方319

(二)栽培料配方320

四、栽培技术要点320

(一)堆料发酵320

(二)播种321

(三)发菌管理321

(四)覆土和出菇管理321

(五)病虫害防治322

(六)采收322

第四章 珍稀菇类栽培323

第一节 姬松茸323

一、生物学特性323

(一)形态特征323

(二)生长发育条件323

二、栽培品种324

三、栽培季节324

四、培养料324

五、栽培场地325

六、栽培方法325

(一)堆料发酵325

(二)播种326

(三)覆土327

(四)出菇管理327

(五)采收327

第二节 杏鲍菇328

一、生物学特性328

(一)形态特征328

(二)生长发育条件328

二、栽培季节329

三、培养料329

四、栽培场地330

五、栽培方法330

(一)制袋培菌330

(二)出菇期管理330

(三)采收331

(四)转潮管理331

第三节 茶薪菇332

一、生物学特性332

(一)形态特征332

(二)生长发育条件332

二、栽培季节333

三、培养料333

四、栽培场地334

五、袋栽方法334

(一)发菌管理334

(二)出菇管理334

(三)采收335

(四)转潮管理335

六、覆土栽培方法336

(一)建好畦床336

(二)脱袋覆土336

(三)出菇管理336

第四节 阿魏菇337

一、生物学特性337

(一)形态特征337

(二)生长发育条件337

二、栽培季节338

三、培养料338

四、栽培场地338

五、栽培方法339

(一)装袋、接种和培菌339

(二)出菇管理339

(三)采收339

第五节 真姬菇340

一、生物学特性340

(一)形态特征340

(二)生长发育条件341

二、栽培季节341

三、培养料341

四、栽培场地342

五、栽培方法342

(一)装袋、灭菌、接种342

(二)发菌管理342

(三)出菇管理343

(四)采收344

第六节 灰树花344

一、生物学特性345

(一)形态特征345

(二)生长发育条件345

二、栽培季节345

三、培养料346

四、栽培场地346

五、栽培方法347

(一)装料、灭菌、培养347

(二)架式立体栽培347

(三)覆土栽培348

(四)采收348

第七节 大球盖菇348

一、生物学特性349

(一)形态特征349

(二)生长发育条件349

二、栽培季节350

三、培养料350

四、栽培场地350

五、栽培方法351

(一)堆料发酵351

(二)播种与发菌351

(三)覆土351

(四)出菇管理352

(五)采收353

第八节 柳松菇353

一、生物学特性354

(一)形态特征354

(二)生长发育条件354

二、栽培季节354

三、培养料355

四、栽培方法355

第九节 蛹虫草355

一、生物学特性356

(一)形态特征356

(二)生长发育条件356

二、栽培技术357

(一)优良菌株选择357

(二)混合培养基栽培技术357

第十节 虎奶菇359

一、生物学特性359

(一)形态特征360

(二)生长发育条件360

二、栽培品种360

三、栽培季节361

四、栽培料361

五、栽培场所361

六、栽培方法361

第十一节 黄伞362

一、生物学特性362

(一)形态特征363

(二)生长发育条件363

二、栽培品种364

三、栽培季节364

四、栽培料364

五、栽培场地365

六、栽培方法365

第十二节 秀珍菇366

一、生物学特性366

(一)形态特征366

(二)生长发育条件366

二、栽培品种367

三、栽培季节367

四、栽培料368

五、栽培场地368

六、栽培方法368

(一)菌种生产368

(二)栽培种制作369

(三)出菇管理369

第十三节 牛舌菌370

一、生物学特性370

(一)形态特征371

(二)生长发育条件371

二、栽培品种372

三、栽培季节372

四、栽培料372

五、栽培场地372

六、栽培方法372

第十四节 大杯蕈373

一、生物学特性373

(一)形态特征373

(二)生长发育条件374

二、栽培品种375

三、栽培季节375

四、栽培料375

五、栽培场地375

六、栽培方法375

(一)控制温度376

(二)覆土保湿376

第十五节 榆黄蘑377

一、生物学特性378

(一)形态特征378

(二)生长发育条件378

二、栽培品种379

三、栽培季节379

四、栽培料379

五、栽培场地379

六、栽培方法380

第十六节 金福菇381

一、生物学特性381

(一)形态特征381

(二)生长发育条件381

二、栽培品种382

三、栽培季节382

四、栽培料383

五、栽培场地383

六、栽培方法383

(一)生料袋栽383

(二)熟料袋栽383

(三)床栽操作384

第十七节 鲍鱼菇384

一、生物学特性385

(一)形态特征385

(二)生长发育条件385

二、栽培品种386

三、栽培季节386

四、栽培料386

五、栽培场地387

六、栽培方法387

第十八节 长根菇388

一、生物学特性389

(一)形态特征389

(二)生长发育条件389

二、栽培季节390

三、栽培品种390

四、栽培料390

五、栽培场地390

六、栽培方法391

第十九节 金耳392

一、生物学特性392

(一)形态特征392

(二)生长发育条件393

二、栽培季节393

三、培养料393

四、代料栽培金耳技术394

(一)装料、灭菌、培养394

(二)出耳期管理395

(三)采收方法395

五、段木栽培金耳技术395

第二十节 紫花脸香蘑396

一、生物学特性396

(一)形态特征397

(二)生长发育条件397

二、栽培品种398

三、栽培季节398

四、栽培料398

五、栽培场地399

六、栽培方法399

(一)栽培料发酵处理399

(二)装袋灭菌400

(三)接种发菌400

(四)覆土400

(五)出菇管理400

第二十一节 蜜环菌401

一、生物学特性401

(一)形态特征402

(二)生长发育条件402

二、栽培品种403

三、栽培季节403

四、栽培料403

五、栽培场地404

六、栽培方法404

第二十二节 元蘑405

一、生长发育所需条件405

二、菌株类型405

三、栽培方式406

四、栽培基质制备406

五、栽培操作程序406

第五章 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408

第一节 病虫害发生的特点409

一、营养丰富的栽培基质为病虫繁殖提供了良好的食源409

二、适宜的出菇环境也为病虫繁殖提供优越的条件409

三、食用菌与病菌在生理特性上较一致410

四、培养基质携带病虫源410

五、病虫侵害面广,暴发性强410

六、病虫同时侵入,交叉感染411

第二节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411

一、生态调控411

(一)木腐菌与草腐菌宜分场所制种和种植411

(二)换茬、轮作,切断病虫食源411

(三)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培育生活力强、高纯度的菌种412

(四)保持环境清洁干燥412

(五)同一菇房同一品种,同期播种,同期出菇412

二、物理控制412

(一)强化基质灭菌或消毒处理,保证熟化菌袋达到纯无菌程度412

(二)规范接种程序,严格无菌操作413

(三)安全发菌,防止杂菌害虫侵入菌袋413

三、化学防治413

(一)强调培养料药剂处理工作413

(二)覆土材料的前处理413

(三)强调覆土和开袋前的消毒处理工作414

(四)抓住出菇间歇期防虫治病414

(五)做好菇房的清理消毒414

第三节 竞争性杂菌414

一、木霉415

(一)主要症状415

(二)病原415

(三)发生特点416

(四)防治方法416

二、根霉418

(一)主要症状418

(二)病原419

(三)发生特点419

(四)防治方法419

三、曲霉420

(一)主要症状420

(二)病原420

(三)发生特点421

(四)防治方法421

四、链孢霉421

(一)主要症状421

(二)病原422

(三)发生特点422

(四)防治方法422

五、细菌423

(一)主要症状423

(二)病原423

(三)发生特点423

(四)防治方法423

六、胡桃肉状菌424

(一)主要症状424

(二)病原424

(三)发生特点425

(四)防治方法425

七、鬼伞425

(一)主要症状425

(二)病原426

(三)发生特点426

(四)防治方法426

第四节 侵染性病害427

一、鸡爪菌病427

(一)主要症状427

(二)病原427

(三)发生特点427

(四)防治方法428

二、疣孢霉病428

(一)主要症状428

(二)病原428

(三)发生特点429

(四)防治方法429

三、蘑菇干泡病430

(一)主要症状430

(二)病原430

(三)发生特点430

(四)防治方法431

四、细菌性斑点病431

(一)主要症状431

(二)病原431

(三)发生特点432

(四)防治方法432

五、病毒病432

(一)蘑菇病毒病432

(二)香菇病毒病434

(三)平菇病毒病435

第五节 生理性病害435

一、温度不适症435

(一)发生特点435

(二)防治方法436

二、药害症436

(一)发生特点436

(二)防治方法436

三、肥害症436

(一)发生特点436

(二)防治方法436

四、缺氧症437

(一)发生特点437

(二)防治方法437

第六节 虫害437

一、多菌蚊437

(一)危害状437

(二)形态特征438

(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438

(四)防治方法439

二、蚤蝇440

(一)危害状440

(二)形态特征441

(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441

(四)防治方法442

三、瘿蚊442

(一)危害状442

(二)形态特征443

(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443

(四)防治方法443

四、食丝谷蛾444

(一)危害状444

(二)形态特征444

(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444

(四)防治方法445

五、夜蛾445

(一)危害状445

(二)形态特征446

(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446

(四)防治方法447

六、跳虫447

(一)危害状447

(二)形态特征447

(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447

(四)防治方法448

七、螨虫448

(一)危害状448

(二)形态特征449

(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449

(四)防治方法450

八、线虫450

(一)危害状450

(二)形态特征450

(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451

(四)防治方法452

九、白蚁452

(一)危害状452

(二)形态特征453

(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453

(四)防治方法453

十、蛞蝓454

(一)危害状454

(二)形态特征454

(三)生物学特性与发生规律454

(四)防治方法455

第七节 菇房、覆土材料消毒及常用药剂使用方法455

一、菇房消毒方法455

二、菇房床架及用具灭菌杀虫456

三、覆土消毒方法456

四、食用菌专用农药与常用农药及消毒剂456

第六章 食用菌的保鲜和加工460

第一节 食用菌保鲜技术461

一、蘑菇保鲜技术461

(一)低温保鲜461

(二)冷冻保鲜461

(三)气调保鲜461

(四)硅窗气调保鲜461

(五)化学药剂保鲜462

二、香菇保鲜技术462

(一)冷藏保鲜462

(二)硅窗气调保鲜462

(三)负离子气调保鲜462

(四)速冻保鲜463

三、金针菇保鲜技术463

(一)低温保鲜463

(二)真空保鲜464

(三)冷冻保鲜464

四、草菇冷藏保鲜法464

第二节 食用菌干制加工技术465

一、烘房的基本结构465

(一)火炕式烘房465

(二)烟道式烘房467

(三)热风式烘房467

(四)简易干燥箱469

二、香菇烘烤法469

(一)火炕式烘房烘烤法469

(二)烟道式烘房烘烤法470

(三)热风机间歇烘烤法471

(四)鲜菇烘烤时注意事项472

(五)香菇的分级473

三、木耳干制技术474

四、银耳干制技术474

(一)晾晒法474

(二)烘干法474

五、菇片干制技术475

六、猴头菇干制技术476

(一)晒干法476

(二)烘干法476

(三)猴头干品分级标准476

七、竹荪干制技术476

(一)自然干燥法476

(二)炭火烘干476

(三)脱水干燥法477

八、姬松茸干制技术477

(一)晒干477

(二)烘干477

第三节 食用菌盐渍加工技术478

一、蘑菇盐渍加工技术478

(一)漂洗478

(二)杀青479

(三)腌制479

(四)装桶479

二、草菇盐渍加工技术480

(一)杀青480

(二)腌制480

(三)翻缸480

三、金针菇盐渍加工技术481

(一)原料准备481

(二)预煮杀青481

(三)冷却和盐渍481

(四)装瓶、装桶481

四、真姬菇盐渍加工技术481

(一)分级481

(二)杀青482

(三)冷却482

(四)盐渍482

(五)装缸保藏482

第四节 食用菌罐藏加工技术483

一、蘑菇罐头加工技术483

(一)选料483

(二)护色(漂洗)483

(三)预煮483

(四)冷却483

(五)分级、修整484

(六)装罐484

(七)排气、密封484

(八)杀菌、冷却484

(九)检验入库485

二、草菇罐头加工技术485

(一)鲜菇验收485

(二)修整485

(三)预煮485

(四)挑选分级486

(五)装罐486

(六)加汤486

(七)排气、密封486

(八)杀菌、冷却486

(九)质量检验486

三、猴头菇罐头加工技术487

(一)选料487

(二)定色漂洗487

(三)预煮487

(四)分级、装罐487

(五)封罐、杀菌487

(六)质量检验487

四、金针菇罐头加工技术488

(一)选料488

(二)预煮、杀青488

(三)装罐、封口488

(四)杀菌、冷却488

(五)成品评定488

五、银耳罐头加工技术489

(一)选料489

(二)分朵、漂洗489

(三)配糖液489

(四)装瓶、密封489

(五)灭菌、冷却489

(六)擦瓶、入库489

附录一 几种有机肥料的营养成分491

附录二 各种培养料的营养成分491

附录三 盐水浓度换算表(15℃)493

附录四 食盐的溶解度494

附录五 食盐中氯化钠的含量495

附录六 糖水比重换算表4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