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高洪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041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人口流动-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人口流动的概念1
一、内涵与外延1
二、对人口流动的分类界定4
三、研究人口流动问题的意义8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框架10
一、人口流动的主要理论和管理模式10
二、人口流动的历史回顾和比较10
三、中国人口流动现状的分析11
四、中国人口流动趋势的预测12
五、针对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的对策13
第三节 研究方法13
一、基本方法13
二、东方管理学说的运用14
三、具体方法15
第二章 人口流动的经济理论和管理模式17
第一节 人口流动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7
第二节 各种经济理论简评18
一、人口流动规律的学说18
二、人口流动动因的分析20
三、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23
四、人口流动延续延伸的理论27
第三节 人口流动的管理模式29
一、劳工型29
二、智能型29
三、投资型30
四、政策型30
第三章 中外人口流动的历史回顾和比较33
第一节 国际人口流动33
一、历史回顾及特点33
二、当代国际人口流动发展的新趋势34
第二节 当代发达国家的人口流动37
一、区域选择性增强38
二、高流动率且以都市间的流动为主39
三、郊区化与“再城市化”现象并存41
四、逆城市化(Decentralization)趋势十分明显42
第三节 1949年以前中国的人口流动43
一、历史概览44
二、流民潮的形成及其社会影响47
三、十九世纪中期中国与美国人口流动的比较49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流动53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54
二、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59
三、走向理性自主之路61
第四章 当代中国人口流动的效应74
第一节 人口流动的正面效应74
一、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共同发展76
二、劳动力市场分层和有效就业85
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104
四、城镇化进程加快107
第二节 人口流动的负面效应110
一、社会综合治理压力加大110
二、计划生育出现新课题111
三、城乡基本建设的问题112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人口现代化的关系113
一、人口系统的耗散结构113
二、人口素质的现代化115
三、良性的人口循环机制116
第五章 我国新时期人口流动的成因119
第一节 宏观层面的分析120
一、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120
二、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123
三、政策的松动、放宽和趋向完善128
第二节 人口流动的收益和成本133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33
二、预期收入水平差异141
三、人口流动成本构成142
第三节 微观层面的分析143
一、流动个体的决策143
二、收益成本决策模型144
第四节 特定的条件和动力148
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148
二、传统劳动力配置格局的解体156
三、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发展差距158
第六章 趋势预测和管理方式160
第一节 预测分析的框架162
第二节 我国未来人口流动趋势分析164
一、方向、规模和速度164
二、管理方式的演变167
第三节 人口流动的“极化”和“非极化” 172
一、地区发展的差距与平衡173
二、经济发展对“极化”的作用174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的转变176
第七章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考178
第一节 完善劳动要素市场179
一、改革户籍制度180
二、摒弃“地方保护主义”188
三、信息、组织网络的建设和监管191
第二节 小城镇—城镇化—城市化198
一、优惠小城镇政策198
二、增加小城镇建设投入202
三、扩散大城市的功能204
第三节 加快中西部的开发和发展209
一、合理的人口与地区发展分布209
二、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结构216
三、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21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218
一、齐抓共管,服务有效218
二、求真务实,认识深化221
三、与时俱进,改进制度设置225
四、以人为本,完善社会保障228
第五节 简要的小结235
后记237
参考文献240
热门推荐
- 249534.html
- 414769.html
- 747390.html
- 3163705.html
- 389174.html
- 2848770.html
- 2298471.html
- 2256921.html
- 1174862.html
- 33393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32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9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3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8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9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3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50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2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00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