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
  • 高洪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041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80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人口流动-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人口流动的概念1

一、内涵与外延1

二、对人口流动的分类界定4

三、研究人口流动问题的意义8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框架10

一、人口流动的主要理论和管理模式10

二、人口流动的历史回顾和比较10

三、中国人口流动现状的分析11

四、中国人口流动趋势的预测12

五、针对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的对策13

第三节 研究方法13

一、基本方法13

二、东方管理学说的运用14

三、具体方法15

第二章 人口流动的经济理论和管理模式17

第一节 人口流动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7

第二节 各种经济理论简评18

一、人口流动规律的学说18

二、人口流动动因的分析20

三、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23

四、人口流动延续延伸的理论27

第三节 人口流动的管理模式29

一、劳工型29

二、智能型29

三、投资型30

四、政策型30

第三章 中外人口流动的历史回顾和比较33

第一节 国际人口流动33

一、历史回顾及特点33

二、当代国际人口流动发展的新趋势34

第二节 当代发达国家的人口流动37

一、区域选择性增强38

二、高流动率且以都市间的流动为主39

三、郊区化与“再城市化”现象并存41

四、逆城市化(Decentralization)趋势十分明显42

第三节 1949年以前中国的人口流动43

一、历史概览44

二、流民潮的形成及其社会影响47

三、十九世纪中期中国与美国人口流动的比较49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流动53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54

二、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59

三、走向理性自主之路61

第四章 当代中国人口流动的效应74

第一节 人口流动的正面效应74

一、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共同发展76

二、劳动力市场分层和有效就业85

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104

四、城镇化进程加快107

第二节 人口流动的负面效应110

一、社会综合治理压力加大110

二、计划生育出现新课题111

三、城乡基本建设的问题112

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人口现代化的关系113

一、人口系统的耗散结构113

二、人口素质的现代化115

三、良性的人口循环机制116

第五章 我国新时期人口流动的成因119

第一节 宏观层面的分析120

一、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120

二、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123

三、政策的松动、放宽和趋向完善128

第二节 人口流动的收益和成本133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33

二、预期收入水平差异141

三、人口流动成本构成142

第三节 微观层面的分析143

一、流动个体的决策143

二、收益成本决策模型144

第四节 特定的条件和动力148

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148

二、传统劳动力配置格局的解体156

三、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发展差距158

第六章 趋势预测和管理方式160

第一节 预测分析的框架162

第二节 我国未来人口流动趋势分析164

一、方向、规模和速度164

二、管理方式的演变167

第三节 人口流动的“极化”和“非极化” 172

一、地区发展的差距与平衡173

二、经济发展对“极化”的作用174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的转变176

第七章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考178

第一节 完善劳动要素市场179

一、改革户籍制度180

二、摒弃“地方保护主义”188

三、信息、组织网络的建设和监管191

第二节 小城镇—城镇化—城市化198

一、优惠小城镇政策198

二、增加小城镇建设投入202

三、扩散大城市的功能204

第三节 加快中西部的开发和发展209

一、合理的人口与地区发展分布209

二、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结构216

三、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21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218

一、齐抓共管,服务有效218

二、求真务实,认识深化221

三、与时俱进,改进制度设置225

四、以人为本,完善社会保障228

第五节 简要的小结235

后记237

参考文献2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