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英文科技学术话语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英文科技学术话语研究
  • 钟兰凤,钟家宝,仲跻红,李霞,丁建著 著
  • 出版社: 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0881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英语-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英文科技学术话语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引言1

1.2 英文科技学术话语研究概述1

1.2.1 关于科技英语的研究2

1.2.2 关于科技英语教学的研究4

1.3 本书的研究范围5

1.4 本书的写作宗旨及特点6

1.5 本书的潜在读者7

第2章 科学、技术与文化8

2.1 引言8

2.2 科学概念的梳理8

2.2.1 科学的定义8

2.2.1.1 传统型9

2.2.1.2 非传统型10

2.2.1.3 综合型11

2.2.1.4 叙述表达型12

2.2.2 科学与科技14

2.2.2.1 对技术概念的界定14

2.2.2.2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5

2.2.2.3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9

2.3 何谓文化22

2.3.1 文化定义的多样性22

2.3.2 文化定义的梳理24

2.3.3 国内学术界对文化概念的理解27

2.3.4 文化定义多样性归因28

2.3.4.1 文化界定标准难以统一29

2.3.4.2 文化交流造成的文化边界移动29

2.3.4.3 文化主体个性化及认识上的局限30

2.3.4.4 时空转换和地域差别对文化含义的影响30

2.3.5 文化的基本特征31

2.4 科学与文化34

2.4.1 科学与文化的分立关系34

2.4.2 科学与文化分立的解决形式34

2.4.2.1 科技或文化的任何一方能够克服另一方,从而占据主要地位35

2.4.2.2 科学与文化在严重对抗过程中“同归于尽”36

2.4.2.3 科技与文化在互动中“并行而立”36

2.4.2.4 科技与文化在互动中达到完全“融合”36

2.4.3 科学与文化的联系37

2.4.3.1 科学与文化之“汇合”38

2.4.3.2 文化对科学的影响39

2.4.3.3 科学对文化的影响41

2.5 话语霸权与文化43

2.6 科学话语对文化的霸权46

2.7 文化对科学话语的霸权49

2.7.1 经济文化对科学话语的操控49

2.7.2 宗教文化对科学话语的操控53

2.7.3 性别文化对科学话语的操控58

2.7.3.1 父权制文化中的权威男性话语58

2.7.3.2 男性话语霸权对科技领域女性人才发展的抑制61

2.7.3.3 帮助女性走进科学领域的主流63

2.8 本章小结66

第3章 科学研究论文的语类结构68

3.1 引言68

3.2 语类研究的历史演变与趋势68

3.3 语类和语类结构潜势72

3.3.1 语类的定义72

3.3.2 语类的特点及语类结构潜势77

3.3.3 Swales的语类结构分析方法79

3.4 语类理论在学术话语中的应用研究82

3.5 科学研究论文各组成部分的语类结构89

3.5.1 摘要部分语类结构89

3.5.2 引言部分语类结构92

3.5.3 材料与方法部分语类结构97

3.5.4 结果部分语类结构101

3.5.5 讨论部分语类结构106

3.6 本章小结111

第4章 科学观点的协商与建构117

4.1 引言117

4.2 情态研究概述117

4.2.1 情态类型118

4.2.2 情态取向119

4.2.3 情态量值120

4.3 科学语篇中的情态资源121

4.3.1 词汇资源122

4.3.2 小句资源126

4.4 评价性语言研究概述127

4.4.1 评价的概念128

4.4.2 Martin和White的评价理论128

4.4.2.1 态度128

4.4.2.2 介入131

4.4.2.3 级差133

4.4.3 Hunston的评价研究133

4.4.3.1 状态134

4.4.3.2 价值136

4.4.3.3 关联137

4.5 科学话语中的评价资源138

4.5.1 词汇层面的评价资源138

4.5.1.1 态度138

4.5.1.2 介入141

4.5.1.3 级差143

4.5.2 语篇层面的评价资源144

4.5.2.1 状态144

4.5.2.2 价值147

4.5.2.3 关联148

4.6 本章小结150

第5章 科学概念的表达——隐喻152

5.1 引言152

5.2 隐喻的概念153

5.2.1 传统修辞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153

5.2.2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研究153

5.2.3 科学话语的隐喻本质155

5.3 隐喻的识别156

5.3.1 形式识别法156

5.3.2 逻辑语义识别法159

5.3.3 参照识别法160

5.3.4 多维度识别法162

5.4 隐喻在科学话语中的功能165

5.4.1 隐喻的概念功能166

5.4.2 隐喻的人际功能168

5.4.3 隐喻的篇章功能170

5.5 隐喻与语境重构171

5.5.1 隐喻的“簇”性特征172

5.5.2 语境重构的意义173

5.6 本章小结175

第6章 科学语法——语法隐喻176

6.1 引言176

6.2 语法隐喻的概念176

6.3 语法隐喻的分类179

6.4 科学话语中的语法隐喻的功能183

6.4.1 概念功能184

6.4.2 人际功能187

6.4.2.1 隐藏主观判断,增强断言的客观性187

6.4.2.2 扮演不同的言语角色,吸引读者参与对话,增加礼貌性188

6.4.3 语篇功能190

6.5 科学话语中的语法隐喻的形式分类193

6.5.1 名词化隐喻193

6.5.2 动词化隐喻195

6.5.3 形容词化隐喻198

6.6 科学话语中的语法隐喻研究的教育意义203

6.7 本章小结205

第7章 引用与转述209

7.1 引言209

7.2 引用研究概览209

7.3 引用的基本格式211

7.4 引用的内容214

7.5 引用的功能216

7.6 引用中的转述动词225

7.7 引用中的时态233

7.8 本章小结235

第8章 科学修辞238

8.1 引言238

8.2 修辞的兴起和发展239

8.2.1 修辞思想渊源240

8.2.2 当代修辞学的发展243

8.2.3 科学修辞的兴起245

8.2.3.1 科学修辞产生的必然性246

8.2.3.2 科学语言的修辞特征248

8.3 科学语篇修辞249

8.3.1 科学语篇的修辞功能250

8.3.2 科学语篇的修辞层次256

8.3.3 科学语篇的修辞结构259

8.4 科学语篇修辞的微观分析260

8.4.1 科学语篇词语的选择261

8.4.1.1 名词化特征261

8.4.1.2 术语视界264

8.4.1.3 缩略词267

8.4.2 句式的安排268

8.4.2.1 被动句的使用268

8.4.2.2 长句的使用269

8.4.3 篇章结构271

8.4.3.1 衔接手段的使用271

8.4.3.2 篇章组织结构279

8.4.4 辞格的使用282

8.5 本章小结284

参考文献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