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社区治理中群众诉求调处机制研究 以天津市唐家口街社区居委会建设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月生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630060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49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563页
- 主题词:社区-人民内部矛盾-调解-研究-天津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社区治理中群众诉求调处机制研究 以天津市唐家口街社区居委会建设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社情民意接待站——群众诉求调处机制概述1
(一)诉求调处机制的背景1
(二)诉求调处机制的主要内容3
二、研究缘由和研究意义9
(一)研究缘由10
(二)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21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4
(一)研究思路24
(二)研究方法33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主要特色41
(一)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41
(二)本研究的主要特色41
五、本文的结构与研究之不足42
(一)本文的结构42
(二)研究不足42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研究述评43
一、概念界定43
(一)“诉求”和“调处”的词义44
(二)关于“舆情”定义的讨论46
(三)“社区”、“街区”与中国城市“基层”的边界56
(四)西方的“社区治理”与中国的“基层社会管理”59
二、有关中国城市居民诉求表达和舆情制度建设的研究65
(一)有关中国城市居民诉求表达问题的研究65
(二)有关舆情制度建设的研究74
三、有关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的研究82
(一)城市社区居委会的定位研究83
(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结构与社区居委会建设的关系研究85
(三)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区居委会建设的问题研究97
四、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对本报告的启示105
(一)开展城市社区基层民意机制研究十分必要105
(二)加强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经验研究正逢其时106
(三)完善城市基层舆情机制是社区居委会建设的重要内容107
第二章 群众诉求调处机制雏形及实施路径108
一、社情民意接待站——诉求调处机制的雏形108
(一)“门外汉”发现了新问题108
(二)诉求调处机制的理想型113
(三)选择试点及试点过程116
二、推行诉求调处机制的两种路径125
(一)“办大事”:资源集中下的典型125
(二)“见缝插针”:普通社区的缩影149
三、小结166
第三章 创建群众诉求调处机制的动因169
一、居民为什么偏好基层诉求表达渠道169
(一)居民应用各类诉求表达渠道的变化169
(二)变化折射出的问题:“维权”、“梗阻”与“期望”179
二、基层管理者为什么偏好诉求表达渠道189
(一)基层管理者对置身于群众之中的认识189
(二)创建诉求调处机制就像穿“虱子棉袄儿”199
(三)基层管理者眼中的头等大事:“维稳”203
三、解决“维权”与“维稳”的路径211
(一)“强政府”路线212
(二)“强社会”路线214
(三)第三条路线215
四、小结218
第四章 群众诉求调处机制运行过程220
一、设立专门机构220
(一)何为综合办公室221
(二)综合办公室负责人的选拔223
二、编网格227
(一)编织网格标准的变化227
(二)网格中的社情民意接待“员”与“岗”229
三、发行“社情民意”专报242
(一)何为“专报”242
(二)为何发行“专报”242
四、“大接访”244
(一)“说问题”245
(二)“领任务”247
五、互比互看和评星级251
(一)何为“互比互看”251
(二)何为评星级254
六、延伸群众工作平台257
七、具体做法的事例260
(一)从注重形式到形成习惯261
(二)给我平台我释放热情264
(三)桥梁和纽带的微观过程266
(四)为群众办事要善、要实、要讲策略271
八、小结276
第五章 群众诉求调处机制效果和作用评价280
一、诉求调处机制效果和作用问卷调查概况280
二、诉求调处机制的知晓和使用284
(一)居民对“诉求调处机制”的知晓情况284
(二)居民对“诉求调处机制”的使用情况288
三、诉求调处机制的效果295
(一)居民的满意度评价295
(二)社区的变化评价297
四、居民诉求的主要特点311
五、诉求调处机制的作用318
(一)接待员和接待岗的组织网络作用318
(二)“街道”在“诉求调处机制”中的作用318
(三)社区党组织在“诉求调处机制”中的作用320
(四)“诉求调处机制”对街道干部的监督作用321
(五)“诉求调处机制”的参政议政作用322
六、参与主体的行为价值倾向324
(一)影响日常行为的价值倾向324
(二)担任社情民意接待员和在接待岗值班的感受330
七、样本的基本情况335
(一)居民被试的基本情况336
(二)接待员被试的基本情况347
(三)居委会主任被试的基本情况358
八、小结368
(一)问卷调查概况368
(二)“诉求调处机制”效果的评价情况369
(三)对居民诉求特点的评价370
(四)对机制主要作用的评价371
(五)三类被试群体的价值取向考察373
(六)样本的基本情况373
第六章 群众诉求调处机制效果及影响因素定量分析375
一、诉求调处机制效果的定量分析375
(一)受访者对诉求调处机制评价的因子分析375
(二)群众诉求调处机制的评分结果381
(三)居民与接待员评分比较381
(四)差异分析的结果390
二、诉求调处机制对社会资本的依赖392
(一)接待员职业动机及其影响因素393
(二)居民行为价值倾向(价值观)测量与分析408
三、小结415
第七章 群众诉求调处机制若干理论思考417
一、诉求调处机制的功能分析视角417
(一)建立诉求调处机制的主观意愿分析418
(二)诉求调处机制的客观后果分析420
(三)诉求调处机制的显性功能及隐性功能分析424
二、诉求调处机制效果的善治分析视角426
(一)诉求调处机制效果的善治分析428
(二)简要结论441
三、诉求调处机制的舆情研究分析视角441
(一)社区舆情汇集分析和疏导机制的核心是解决问题441
(二)社区舆情汇集分析和疏导机制的原则是疏导舆情445
(三)社区舆情汇集分析和疏导机制中的居民参与447
(四)社区舆情汇集分析和疏导机制的研究命题456
四、小结457
(一)功能理论分析视角457
(二)善治理论分析视角458
(三)舆情研究分析视角459
结语 研究总结与研究展望461
一、研究总结461
(一)调查结果461
(二)研究结论472
二、研究展望:从城乡社区治理角度看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474
参考文献480
附录499
一、《居民社情民意反映意愿与工作机制评价调查问卷》(居民卷)499
二、《居民社情民意反映意愿与工作机制评价调查问卷》(社情民意接待员卷)509
三、《居民社情民意反映意愿与工作机制评价调查问卷》(社区居委会主任卷)518
四、《社情民意情况专报》2008年第1期526
五、《唐家口街六段社区社情民意情况专刊》第6期530
六、《唐家口街群众诉求调处工作各项制度》534
后记545
热门推荐
- 224808.html
- 2269470.html
- 858833.html
- 698581.html
- 2623315.html
- 3166450.html
- 3821030.html
- 911200.html
- 1872093.html
- 3422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7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2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47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70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24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05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6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8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0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5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