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
  • 向定成,秦伟毅,周民伟主编;易绍东,张金霞,余江涛副主编;刘坚,向仕平主审;卢勇,田燕,向定成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6829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胸痛-研究中心-建设-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胸痛中心建设规范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胸痛中心的基本理论3

第1章 胸痛的鉴别诊断流程3

第一节 胸痛病史采集的要点3

一、胸痛病史采集中的共同要点3

二、急诊胸痛的病史采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5

第二节 胸痛的常见病因及其鉴别诊断6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6

二、呼吸系统疾病10

三、其他疾病11

第三节 急诊室胸痛的鉴别诊断流程及处理原则12

第2章 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及中国胸痛中心的发展现状15

第一节 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和国际发展现状15

一、胸痛中心的基本概念15

二、胸痛中心的国际发展历史和现状15

第二节 中国建立胸痛中心的现实意义及紧迫性17

第三节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历史与现状18

第3章 急性胸痛的救治流程及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23

一、胸痛中心的发展与作用23

二、我国建立胸痛中心及规范急性胸痛救治流程的必要性23

三、急性胸痛救治规范流程24

四、对心脏无创检查的应用建议31

五、胸痛中心组织构架及作用34

第二篇 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具体实践39

第4章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建设39

第一节 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39

一、胸痛中心委员会39

二、总监41

三、胸痛中心协调员42

四、专责小组42

五、办公室45

第二节 核心团队建设45

一、核心团队的基本概念45

二、核心团队成员的基本素质要求46

三、核心团队建设的基本要求46

第三节 胸痛中心的管理制度47

一、联合例会制度47

二、质量分析会制度48

三、典型病例分析会制度48

四、胸痛中心数据库质量控制制度48

五、培训制度48

六、各团队值班制度及远程会诊制度49

七、奖惩制度49

第四节 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利益调整与平衡49

第五节 胸痛中心与社会急救系统的沟通与协作50

一、国内EMS的现状51

二、EMS参与胸痛急救的国内外现状51

三、胸痛中心与EMS协调的主要内容和方式52

第六节 胸痛中心的联合例会61

第5章 胸痛中心建设的主要环节63

第一节 医院环境和设施的改进与急救指引63

一、胸痛中心相关的环境和设施改进与急救指引的意义63

二、胸痛中心对医院环境和设施改进及急救指引的基本要求64

三、医院环境和设施改进及急救指引的主要内容64

第二节 胸痛的急诊接诊与分诊68

一、急诊分诊的基本概念和要求68

二、急性胸痛分诊的特殊要求和方法71

第三节 胸痛门诊的设置与运行80

一、胸痛门诊的分类和基本要求80

二、胸痛门诊的运行和管理81

第四节 导管室的启动方案与团队建设82

一、导管室启动延误的主要原因82

二、优化导管室启动方案83

三、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的工作模式84

第五节 急性胸痛救治的院内绿色通道建立89

一、急诊胸痛院内绿色通道的基本要求89

二、ACS的院内绿色通道91

三、急性主动脉夹层的院内绿色通道96

第六节 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100

一、经呼叫120急救系统的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100

二、经基层医院转诊的急性胸痛患者的院前急救102

第七节 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104

一、急性胸痛院前急救的现状104

二、规范化胸痛中心对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衔接的基本要求105

三、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工作模式介绍107

第八节 基层医院与中心医院的一体化救治110

一、基层医院与中心医院的一体化胸痛救治模式的建立111

二、如何实施STEMI的区域协同一体化救治114

三、如何实施主动脉夹层的区域协同一体化救治117

四、如何实施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区域协同一体化救治118

第九节 依托胸痛中心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现实意义及其未来119

一、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所面临的问题119

二、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初步实践和初显的优势120

三、区域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未来122

第十节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指导122

一、心脏康复的概念123

二、AMI康复的目的和意义123

三、AMI早期心脏康复的发展123

四、我国AMI康复程序123

五、AMI早期康复评定125

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127

七、AMI后患者的心理康复130

第6章 胸痛中心建设的关键内容132

第一节 胸痛中心的流程图制订132

一、制订流程图的基本要求132

二、胸痛中心流程图所涵盖的范围135

三、胸痛中心主要工作流程图136

第二节 胸痛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案141

一、流程的时间控制142

二、时钟统一方案143

三、时间自动采集系统146

第三节 胸痛急救电子病历录入及质量控制147

一、胸痛急救电子病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48

二、胸痛急救电子病历具体填写150

三、数据统计分析153

四、胸痛急救电子病历的规范管理156

五、胸痛急救电子病历的维护与改进158

第四节 胸痛中心的典型病例分析会158

一、参加胸痛中心病例分析会的相关部门和人员158

二、胸痛中心病例分析会的组织160

三、胸痛中心病例分析会所发现问题的解决途径163

第五节 胸痛中心的网络医院会诊响应机制163

一、胸痛中心基本概念的变迁163

二、基于医疗物联网技术所建立的广州总医院新型会诊机制164

三、胸痛中心新型会诊机制的主要优势165

四、网络医院会诊机制及区域一体化救治转运流程图166

第六节 胸痛中心的教育和培训任务167

一、胸痛中心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和培训167

二、胸痛中心教育和培训的主要目标及内容168

三、胸痛中心的持续教育和培训任务179

第七节 规范化胸痛中心的信息化建设180

一、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含义180

二、规范化胸痛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180

第7章 胸痛中心的诊疗规范189

第一节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流程与诊疗方案189

一、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189

二、STEMI的早期医疗与急诊流程190

三、临床和实验室评价、危险分层191

四、入院后初始处理和再灌注治疗193

五、抗栓和抗心肌缺血治疗197

六、外科搭桥手术200

七、二级预防200

第二节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救治流程与诊疗方案200

一、诊断201

二、鉴别诊断203

三、危险分层203

四、治疗206

五、二级预防211

第三节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救治流程和诊疗方案211

一、概述212

二、快速识别主动脉夹层213

三、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案215

四、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流程216

第四节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217

一、流行病学217

二、危险因素217

三、病理生理学改变217

四、诊断218

五、APTE诊断流程220

六、APTE治疗221

七、APTE的预后223

第五节 心肺复苏操作规范224

一、定义及概述224

二、成人基本生命支持225

三、高级生命支持229

四、复苏后监护与器官功能支持232

五、复苏的质量的监控和管理234

第三篇 胸痛中心认证的基本要素与要求237

第8章 胸痛中心认证的意义237

第一节 胸痛中心认证的历史和我国胸痛中心建设的现状237

第二节 胸痛中心认证的主要目的239

一、认证是规范胸痛中心建设的必由之路239

二、认证是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救治水平的保证239

三、认证是促进学科发展和区域协同救治能力进步的有效手段240

四、认证有利于提升医院品牌和知名度240

第三节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申请国际认证的经验与体会241

第9章 美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基本要素与要求244

第一节 美国胸痛中心协会认证的基本流程和主要内容244

第二节 关键要素1:急诊科与医疗急救系统的整合247

第三节 关键要素2:对出现ACS症状的病人进行急救评估——迅速诊断、妥善治疗254

第四节 关键要素3:对低危ACS病人及无法确定其症状病因的病人进行评估263

第五节 关键要素4:流程改进267

第六节 关键要素5:人员、资质和培训273

第七节 关键要素6:组织结构与承诺277

第八节 关键要素7:功能区域设计与标识280

第九节 关键要素8:社区拓展活动283

第10章 德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基本要素与标准288

第一节 德国医疗急救系统介绍288

第二节 德国胸痛单元的基本组织构架标准290

第三节 德国胸痛单元认证过程293

第四节 德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现状295

第四篇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提交美国胸痛中心协会认证材料选编299

第11章 关键要素一:急诊科与急救医疗系统整合299

第一节 胸痛中心联合例会制度(第三次修订版)299

第二节 胸痛中心会议纪要300

第三节 病例讨论记录表(第一版)300

病例分析案例一(第二版)301

第四节 胸痛中心有关急性胸痛患者调度工作方案(第三版)304

一、急救模式304

二、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诊科305

三、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日常工作305

四、调度服务306

第五节 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人员电话识别急性胸痛培训309

第六节 12导联心电图实时远程传输监护系统使用方案311

一、12导联心电实时传输系统简介311

二、12导联心电实时传输监护系统结构说明311

三、12导联心电实时传输系统使用规定313

第七节 胸痛中心与网络医院ACS患者转运流程(第三版)314

第八节 关于急性胸痛患者优先就诊及导管室被占用时的解决方案(第一版)316

第九节 有关急性胸痛及ACS再灌注的流程图317

第十节 胸痛中心内部员工培训方案(第一版)321

一、培训目的321

二、培训对象322

三、培训方法322

四、培训内容322

五、培训讲者322

六、具体培训方案323

第12章 关键要素二:对出现ACS症状的病人进行急救评估——及时诊断和治疗ACS324

第一节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诊科分诊管理规定(第一版)324

一、急诊分诊护士资质324

二、分诊要求324

三、急诊分诊方法325

四、急诊分诊流程326

五、病情分层评估工具326

第二节 急诊科接诊胸痛患者的管理规定(第一版)327

第三节 相关流程图示例327

第13章 关键要素三:对低危ACS病人及无法确定病因的胸痛病人进行评估336

第一节 低危ACS及无法确定病因病人的评估流程(第三版)336

第二节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胸痛患者辅助检查、检验管理规定(第一版)337

第14章 关键要素四:流程改进339

第一节 胸痛中心质量改进方案(第一版)339

一、具体目标339

二、考评时间要求及负责人340

三、方法340

四、分类部署过程341

五、负责人341

六、要求341

第二节 胸痛中心质量保证评价表(第一版)341

第三节 流程质量考评方法(第二版)342

一、参加考评岗位和内容342

二、反馈时间342

三、补救方法343

第四节 胸痛中心的时间管理方案(第二版)343

一、工具343

二、计时点及方法343

三、时钟统一地点344

四、检查方法345

五、校正时间的方法345

六、奖励345

第15章 关键要素五、六、七:人员、资质和培训、组织机构和承诺、机构职能规划346

第一节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二版)346

一、胸痛中心委员会346

二、主要岗位与职责347

三、远程会诊组348

第二节 胸痛中心的管理(第一版)349

第三节 胸痛中心继续医学教育计划(第一版)351

一、确保最新ACC/AHA指南的培训351

二、全院住院医师和实习生、研究生培训351

三、全院医师胸痛知识培训351

四、开展ACS病例讨论351

五、ACS治疗指南的相关培训352

第四节 胸痛中心新知识全院全员培训计划(第三版)352

一、培训领导小组成员352

二、培训计划352

第16章 关键要素八:社区拓展活动354

第一节 有关心脏病症状和体征以及早期诊断的培训计划354

一、培训目的354

二、培训对象354

三、培训方法354

四、培训内容354

五、培训人员355

六、具体培训方案355

第二节 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计划358

第三节 社区拓展活动计划(摘要)358

一、胸痛中心对社区居民进行饮食培训359

二、胸痛中心对社区居民进行戒烟培训359

三、胸痛中心对社区居民进行锻炼的培训360

参考文献3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