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文学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比较文学 第3版
  •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0762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230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比较文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比较文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季羡林)3

序二(贾植芳)3

前言3

第一编 绪论3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3

第一节 “比较”的真谛——跨越与沟通3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6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9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17

第一节 诞生与确立17

第二节 新领域的开拓22

第三节 当前发展趋势30

第四节 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45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对象、类型与方法50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50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54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64

第二编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73

第一章 文类学73

第一节 文类学研究概述73

第二节 文类学的研究范围与对象79

第三节 中外文类比较研究方法举隅83

第二章 主题学91

第一节 主题学研究概述92

第二节 主题学研究的分类96

第三节 主题学研究的新进展103

第三章 译介学109

第一节 翻译研究与译介学概述109

第二节 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114

第三节 翻译文学与翻译文学史120

第四节 翻译研究的新进展123

第四章 形象学128

第一节 形象学研究史128

第二节 对“他者”形象的定义130

第三节 形象学的主要理论及方法论133

第四节 形象学研究总结141

第五章 思潮流派比较研究147

第一节 思潮流派比较研究概述147

第二节 西方思潮流派的比较研究150

第三节 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155

第六章 类型学163

第一节 类型学研究概述163

第二节 类型学研究方法论172

第三节 类型学研究的前景176

第七章 比较诗学180

第一节 比较诗学研究概述181

第二节 比较诗学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论186

第三节 比较诗学的前景192

第三编 跨学科的文学研究197

第一章 文学与其他艺术197

第一节 原始艺术的同源混生197

第二节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相互借鉴199

第三节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差异及互补206

第四节 审美理想与创作原则的共性208

第二章 文学与心理学214

第一节 文学与心理学关系研究概述214

第二节 心理学对文学的渗透216

第三节 心理学对文学批评的意义224

第三章 文学与宗教230

第一节 文学与宗教关系的研究现状230

第二节 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与宗教关系235

第三节 跨文化体系的文学与宗教关系239

第四章 文学与哲学247

第一节 文学与哲学比较研究概述247

第二节 西方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252

第三节 中国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257

第五章 文学与科学264

第一节 文学与科学的关系及其研究价值264

第二节 文学与科技发展的互动作用268

第三节 科技发展与文学中的忧患意识272

第四节 文学与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的启示275

第四编 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287

第一章 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287

第一节 后现代理论与非文学化、泛文化化287

第二节 消解民族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290

第三节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比较文学的族群研究294

第四节 新动向、新观念和新术语298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文学304

第一节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特质304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对比较文学的启迪306

第三节 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312

第四节 文学人类学在中国317

第三章 阐释学与比较文学323

第一节 现代阐释学的兴起324

第二节 当代文学阐释学的研究取向327

第三节 文学阐释学理论的比较文学意义331

第四章 符号学与比较文学340

第一节 符号学及其主要流派340

第二节 符号学对比较文学的启示344

第三节 符号学与文本解读349

第五章 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364

第一节 接受理论的新建树365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接受研究369

第三节 接受研究与影响研究374

第六章 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381

第一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381

第二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跨文化研究386

第三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及其与比较文学理论的沟通393

第七章 文化相对主义与比较文学398

第一节 相对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398

第二节 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传通401

第三节 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文学研究409

初版后记415

修订版后记416

第三版后记4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