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和人类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美)瓦茨那(Valsiner,J.)著;缪小春等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5493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文化人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和人类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论1
第1章 人类经验的稳定与变动:哲学序言3
区别发展性观点和非发展性观点的一般基础3
小结:科学的哲学基础19
本章复习题19
第2章 发展的研究途径21
非发展途径和发展途径的比较25
发展模型的形式基础27
界定心理发展的努力31
小结35
本章复习题36
第3章 发展和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基础37
James Mark Baldwin的作用38
Georg Simmel的系统内张力社会学47
George Herbert Mead的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性理论51
Lev Vygotsky的辩证综合56
Milhail Bakhtin:社会语言和狂欢化(carnivalization)64
小结:“巨人”和他们的肩膀66
本章复习题67
第4章 文化和发展69
心理学中所使用的文化概念69
人类学中所使用的文化概念70
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一种产生心理距离的手段72
代际延续性:单向和双向的文化传递77
由文化组织的人类心灵:个人文化和集体文化79
小结:从文化心理学到人类发展的研究85
本章复习题86
第5章 文化发展心理学的发展方法论87
从不同角度看待方法论:“方法的工具箱”以及一般化策略88
文化发展心理学的方法论96
参照系和因果模型105
知识概括的两种方式108
方法的一般结构:在发展展现中研究发展111
小结:最后几点117
本章复习题118
第二部分:人类发展环境分析121
第6章 家庭/族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以及婚姻的形式123
家庭:多重边际的社会群体123
家庭构成的基础:婚姻形式133
不同的婚姻形态如何起作用?137
小结:异性婚姻的适应机动性164
本章复习题166
第7章 人类生存环境的文化组织167
作为中介场所的环境167
个体环境关系中文化的基础172
人类环境的机构组织173
身体的遮蔽与显露:人类文化建构180
迁移及发展的文化背景190
儿童的经济角色及其历史变迁196
小结:发展环境的文化建构198
本章复习题199
第三部分:妊娠期及婴儿期的文化构造201
第8章 孕期父母—子女区别的文化性质203
社会组织的基础:准则与反准则203
受孕的文化架构206
孕期人类发展的意义建构214
妇女孕期行为的文化规则215
孕期饮食问题的社会背景218
怀孕失败的文化组织224
临产227
小结239
本章复习题240
第9章 新生儿及婴儿发展的文化生态学环境及其社会功能242
新生儿命运的集体文化组织安排243
保障婴儿安全:照料和象征性防卫248
婴儿喂养是一种文化建构261
“乳汁大战”:谁应该喂养孩子?用什么乳汁?265
照顾婴儿是一个由文化组织的过程272
生命的另一部分:婴儿死亡的心理287
小结:文化诠释的婴儿291
本章复习题293
第四部分:童年早期的发展295
第10章 第二年及其之后的生活297
断奶的文化组织297
排便训练的文化建构299
对情感的文化思考:依恋视角中的现象、理论和实践302
童年早期的社会环境:同胞间的相互照料312
游戏的发展314
角色和对立角色的建构315
小结:从游戏到自主323
本章复习题323
第11章 儿童早期的自我调节和参与325
高级心理功能的出现:活动情境中言语的作用325
各种各样的环境及其对个体产生的影响327
儿童是所处活动情境的参与者340
小结344
本章复习题345
第五部分:进入受文化支配的活动世界347
第12章 个体参与及其社会制度的引导349
儿童进入成人活动:不同的途径350
正规与非正规教育352
非正规教育环境:非控制的但受规则支配353
正规学校教育的社会需求环境360
处在学校环境中的儿童行为的同质化363
学校环境中的“隐性”课程:教育实践中的同一性连锁376
小结:正规教育是一种系统的干预380
本章复习题381
第13章 青春期:长大成人383
青春期的心理建构384
生物发展及其文化构成386
青少年踏入成人社会的经济领域391
青少年个人文化的结构393
指导青少年的道德事务:对社会的积极取向396
发展中的自身和异性感官享受403
进入成年的仪式413
青少年是社会参与者:社会改革中的青少年角色416
青少年和社会政治生活420
小结:作为社会延迟时间的青春期422
本章复习题423
后记:符号化需求环境下的发展文化425
索引427
REFERENCES430
图1.1 客体的一种异质类别11
图1.2 “明确”集合和“模糊”集合12
图1.3 图形、背景和边界的出现、存在和消失的一致性17
图1.4 发展的多线性和同一终点现象17
图2.1 在永不可再现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上,个体如何能够建构具有适应意义的心理稳定性?22
图2.2 格式塔心理学基本原则的一个例证24
图2.3 系统内的不同层级关系28
图2.4 三羟酸循环29
图2.5 出现新的发展的循环系统的例子30
图2.6 对Heinz Werner的清晰概念(A)和层级整合(B)的图解32
图2.7 Gilbert Gottlieb的或然渐成说的一般模型34
图3.1 Baldwin理论中循环反应的概念39
图3.2 Simmel理论体系中的自我/他人的关系50
图3.3 George H.Mead理论体系中的自我/他人关系54
图3.4 Buridan的驴子和人类文化行为60
图3.5 最近发展区62
图3.6 儿童发展的两种观点63
图4.1 文化进入了人与世界的对立建构中76
图4.2 文化从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没有新异性的传递)的单向模型78
图4.3 文化从一代人向另一代人(通过内化过程中的个人建构,传递过程产生了新异性)传递的双向模型79
图5.1 将研究过程经验的一面和非经验的一面结合起来的方法论循环92
图5.2 两种方法论循环:归纳决定(A)和演绎决定(B)93
图5.3 方法论循环在当代的两种变式93
图5.4 C.Lloyd Morgan的“两个归纳”94
图5.5 优先和非优先的研究取向96
图5.6 个体内参照系的一个例子99
图5.7 个体间参照系的一个例子100
图5.8 个体—生态参照系101
图5.9 个体—社会生态参照系103
图5.10 四种因果模型106
图5.11 心理学中一般知识的建构109
图5.12 心理学家一致接受的将知识从总体转移到样本的误差110
图5.13 Lev Vygotsky的“双重刺激法”示意图113
图6.1 定义家庭的可能性131
图6.2 四种婚姻形态之间的转换(理论上成立的无限制转换)137
图6.3 表明Luo地区一夫多妻制婚姻年龄状况141
图6.4 发展着的一夫多妻制婚姻之下的Luo地区居所结构发展143
图6.5 重新设立限制之下的婚姻形态的转换(摩门教一夫多妻制)147
图6.6 向特许的群婚的转化(19世纪中叶的Oneida传统)158
图6.7 对婚姻形式转换的严格控制(自公元4世纪以来的基督教宗教一夫一妻制传统)161
图7.1 家庭的实例A.一所美国乡村居所169
B.英国某家庭住宅(白金汉宫)169
C.伊里安岛Jaya地区Korawai人的树屋(khaim)170
D.藏人的帐篷171
E.喜马拉雅山区某村落的房屋171
图7.2 符号性需求环境175
图7.3 基本穿着作为身体的文化遮蔽的例子182
图7.4 身体塑形工具184
图7.5 佩戴面纱(burqa)的Omani妇女187
图7.6 戴面纱的柏柏尔族男人188
图8.1 一位Mehinaku妇女正在准备树薯粉208
图8.2 Mehinaku人所画的人类身体内部209
图8.3 受孕的一般文化解释模型211
图8.4 一位Aowin妇女祭奠河神保佑自己生一个孩子213
图8.5 受孕的可接受年龄的文化模型213
图8.6 当代日本医院里的产科医师在病人的怀孕腰带上写上意味着祝福和好运的红色汉字216
图8.7 日本展示流产胎儿的墓碑的公告225
图8.8 分娩地点的文化组织228
图8.9 Kwaio人(所罗门群岛)分娩程序230
图9.1 乳汁施予者(乳房)同后代吮吸机制之间的互补262
图9.2 母亲—婴儿哺乳行为协调的不同形式(哺乳的过程结构)264
图9.3 保护婴儿在夜间不会被保姆闷死的特殊装置——来自佛罗伦萨的arcutio270
图9.4 婴儿生理激活状态及对他们有目的的文化规范的引导279
图9.5 母亲—婴儿关系在触觉接触总量方面的不同情况280
图9.6 纳瓦霍家庭对摇篮板的使用285
图9.7 死去的婴儿从“保姆树”上吮取乳汁——墨西哥中部早期殖民地文献的意大利副本288
图9.8 一个躺在棺材里的死去的孩子——来自巴西Ceara291
图10.1 知识的心理建构中基于关系和动态的理论概念到静态线形因果关系实体的转变(以依恋概念为例)308
图10.2 陌生情境的图表描述310
图10.3 “好像”中静态的(非发展的)对动态的(发展的)解释315
图11.1 两条平行的发展系列(认知和言语)之间的关系(维果斯基的看法)326
图11.2 作为支持和阻碍的相互引导性的参与342
图12.1 对儿童参与社会活动的引导350
图12.2 同一性连锁的等级和融合过程357
图12.3 个体自我组织的分化和融合形式的社会引导359
图12.4 教/学情境中保持和超越边界的策略367
图13.1 关于青少年心理生活情境的两种建构394
图13.2 青春期:偷窃行为的高峰期398
图13.3 青春期:社会延迟现象422
表6.1 一次乡间抽样调查:关于婚姻伴侣选择自由度的期望129
表6.2 肯尼亚Gikuyuland地区聘礼类型的历史变迁135
表6.3 Ruisinga岛Luo地区再婚寡妇的亡夫与现任丈夫的关系141
表6.4 Maragoli(肯尼亚西部)寡妇陈述的关于同意与亡夫兄弟结合的理由142
表7.1 儿童为何迁移?马里儿童寄养中的“送出”和“领走”因素195
表7.2 北班布拉族儿童的居住地196
表7.3 住在父母家之外的北班布拉族儿童的居住地(1966—1968年)196
表8.1 塞拉利昂的Mende及Sherbro地区集体文化说明的关于怀孕和分娩的凶兆217
表9.1 Asante(加纳)孩子取名行为256
表9.2 人类一生各时期的睡眠长度(每24小时周期)274
表9.3 日本和美国三到四个月大婴儿的睡眠安排277
表9.4 穿上衣服:母亲—婴儿互动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282
表9.5 使用摇篮板对婴儿运动影响的现存证据总结285
表10.1 陌生情境情节概要309
表11.1 Qalandar人社交中可接受的言语环境的例子328
表12.1 非正规教育与正规教育的基本差别352
表13.1 John Bowlby关于儿童和青少年偷窃行为的数据399
热门推荐
- 1170198.html
- 1863405.html
- 3264098.html
- 325447.html
- 879545.html
- 1439831.html
- 2806478.html
- 952071.html
- 2208487.html
- 3450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7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92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70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14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7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42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26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9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1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