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哲学”的争鸣与思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息哲学”的争鸣与思辨
  • 霍有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5910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信息学-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哲学”的争鸣与思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风起青萍3

“自然界演化的全息境界论”质疑3

一、关于《第一章自然界是物质和信息世界的统一》的质疑4

二、关于《第二章自然界的双重演化》的质疑11

三、关于《第三章自然模式、演化机制与全息境界》的质疑16

对邬焜先生“信息哲学”的再批评22

一、所谓“信息哲学”中“信息”的哲学地位是什么22

二、关于“信息演化观”存在的哲学问题29

三、关于“自然演化的全息境界”存在的哲学问题33

第二编 邬焜先生“信息哲学”理论体系质疑43

邬焜先生“信息本体论”质疑43

一、“客观信息”作为信息哲学的基本范畴不能成立43

二、用“客观信息”范畴推导的信息进化论、全息论不能成立50

邬焜先生“信息认识论”质疑60

一、关于“信息的哲学分类”与“客体信息”范畴问题61

二、关于中介粒子场(信息场)的认识论问题64

三、“必须以信息凝结为中介”又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75

四、关于“实践为中介”或“信息为中介”问题77

邬焜先生“信息进化论”质疑85

一、关于事物演化的规定——中介粒子场的界定与质疑86

二、是“客观不实在(客观信息、自在信息)”演化,还是“客观实在(物质)演化91

三、“信息进化论”不能用自组织理论来解读94

四、关于“人类感知能力发展的几个阶段”存在的问题98

五、夸大“信息生产力”作用,信息演化难以成立101

关于邬焜先生“信息生产和信息生产力”观点的再质疑113

一、从“信息本体论”看“信息生产”究竟能够“生产“”什么114

二、由于物质守恒,“人类在生产中创造的只能是信息”吗123

三、“信息不守恒”与人类生产的本质问题133

关于邬焜先生“相互作用与物质和信息的双重演化”观点的再质疑138

一、是“物质和信息的双重演化”还是“中介物(客观信息)”在演化139

二、“中介粒子场”、“认识发生的信息中介说”与“双重演化”无关147

邬焜先生“信息价值论”质疑159

一、关于“价值与信息”存在的问题160

二、关于“信息结构”与“中介粒子场”存在的逻辑矛盾167

三、关于“三类最为基本的价值形态”的价值问题171

邬焜先生“信息思维论”质疑180

一、“信息本体论”、“信息思维论”的研究对象与存在的逻辑问题181

二、古代“思维”不是关于“客观信息(间接存在、不实在)”的思维190

三、现代“思维”也不是关于“客观信息(间接存在、不实在)”的思维193

四、“信息思维论”难以成为当代认识论的“新的科学范式”199

邬焜先生“信息的度量(质和量)论”质疑203

一、关于“信息的度量(质和量)论”的理论依据问题204

二、关于“绝对信息量”存在的问题211

三、关于“相对信息量”存在的问题223

四、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信息量判据”问题225

关于邬焜先生“信息的度量(质和量)论”观点的再质疑228

一、“光子场作用视网膜说”彻底否定了“信息思维论”和“信息本体论”229

二、关于“物质”和“信息”的“质和量”问题238

三、“主客体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必须“借助于第三者”吗248

四、“直接存在的物质”不能进行度量吗258

五、“自在信息”是“客观第二性”还是“变相的客观第一性”263

六、“中介工具(仪器)”不是“中介粒子场”266

七、关于“物质系统”与“精神系统”的本体问题270

关于李国武先生梳理“信息哲学”若干反批评观点的扼要回答2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