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技术体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技术体系
  • 陈成斌,梁云涛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908995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48页
  • 主题词:野生稻-种质保存-研究-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资源利用-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技术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一、野生稻保存与利用技术体系的概念1

二、野生稻研究技术在学科领域的地位1

三、野生稻保存与利用技术范围2

四、建立规范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技术体系的必要性4

第二章 野生稻保存与利用的意义及主要进展6

一、野生稻保存和利用的重要意义7

二、国内外野生稻保存研究的主要进展12

三、国内外野生稻利用研究的主要进展20

上卷 野生稻种质资源保存技术体系40

第三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调查考察技术规范40

一、考察计划40

二、考察准备41

三、考察方法44

四、注意事项50

五、考察总结51

第四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采集技术53

一、样本采集原则54

二、样本采集技术规程57

三、考察数据采集技术规程59

四、标本采集和制作技术规程64

五、样本(标本)初步整理70

六、资料归档与数据库建立72

七、技术总结73

第五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整理技术75

一、种质登记75

二、试种技术方案77

三、试种观察80

四、特性鉴定83

五、目录、名录编写84

六、图像采集87

七、分子标记聚类信息的整理应用88

八、种质整理的数据处理89

第六章 野生稻圃内种质保存技术体系91

一、工作内容与程序91

二、隔离检疫93

三、观察鉴定94

四、编目与繁殖100

五、入圃保存102

六、动态监测与管理104

七、更新复壮107

八、优异种质展示110

九、分发供种技术规程111

十、种质信息管理113

第七章 试管苗库离体保存技术规程114

一、工作内容与程序114

二、种质样本准备117

三、培养基的准备117

四、样本表面消毒与接种120

五、茎尖脱毒培养121

六、种质典型性鉴定121

七、扩大繁殖121

八、试管苗低温保存122

九、监测管理和更新继代培养122

十、分发利用123

十一、种质信息管理123

第八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繁种技术124

一、工作内容与工艺流程124

二、繁殖种子资源的质量控制126

第九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技术135

一、保护小区的野生稻原生地的选择135

二、原生境保护工作程序137

三、种质资源与环境监测预警143

第十章 野生稻圃规划和建设技术151

一、野生稻圃的规划151

二、野生稻圃的建设153

第十一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鉴定描述技术标准156

一、基本信息描述技术标准156

二、形态特征特性鉴定评价技术标准161

三、稻米品质特性鉴定评价技术标准177

四、抗逆性鉴定评价技术标准191

五、抗病虫性鉴定技术标准200

六、其他特征特性鉴定技术标准210

第十二章 野生稻种质资源基因库保存技术211

一、种质库保存工作内容和程序211

二、繁种编目入库211

三、生活力监测221

四、种子繁殖更新223

五、提取和分发223

六、种质信息处理225

第十三章 野生稻种质库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技术227

一、种质库的类别227

二、种质库设计和建造技术要求230

三、机构与人员238

下卷 野生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技术体系242

第十四章 野生稻有性杂交种质创新技术242

一、创新目标242

二、创新材料准备243

三、杂交创新技术244

四、选择技术247

五、品系比较试验249

六、展示与分发利用253

第十五章 植物分子育种创新操作技术255

一、植物总DNA分离、纯化、鉴定原理255

二、植物DNA制备的实验程序260

三、外源DNA导入技术266

四、外源DNA重组体幼胚离体培养270

五、DNA重组体的鉴定与培育273

第十六章 野生稻细胞工程创新技术275

一、野生稻单倍体创新育种技术275

二、野生稻原生质体培养创新技术299

第十七章 野生稻转基因创新技术314

一、植物转基因技术工艺流程与条件314

二、目的基因的准备316

三、载体的准备320

四、受体的准备321

五、目的基因分子重组322

六、基因重组体培养323

七、生物学鉴定324

八、再生植株栽培324

九、目的基因及其表达功能检测324

十、品比与遗传安全检测324

第十八章 野生稻研究档案建设与保存技术325

一、数据采集326

二、数据资料分类建档327

三、资料检索建立328

四、档案保存329

五、借用管理330

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与服务水平331

第十九章 野生稻保护与利用技术发展趋势332

一、遥感技术的应用332

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335

三、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336

四、环保技术的应用337

五、骨干亲本种质研究技术338

六、传统知识保护339

第二十章 有机大米产品标准341

第一部分 生产种植341

一、范围341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341

三、术语和定义342

四、生产管理总则343

五、生产种植344

六、收获346

七、包装346

八、贮藏346

九、运输346

附录1—A347

附录1—B348

附录1—C349

第二部分 产品加工352

一、范围352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352

三、术语和定义352

四、要求353

附录2—A355

附录2—B355

第三部分 标识与销售356

一、范围356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357

三、术语和定义357

四、标识通则357

五、产品的标识要求358

六、有机配料百分比的计算358

七、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358

八、有机大米产品认证标志359

九、认证机构标识359

十、销售要求359

第四部分 管理体系359

一、范围359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360

三、术语和定义360

四、要求360

主要参考文献364

附录Ⅰ 广西昭平药用野生稻保护点激励机制设计方案368

附录Ⅱ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点社会经济状况调查401

附录Ⅲ 野生稻种质资源采集技术体系413

附录Ⅳ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技术规范441

附录Ⅴ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监测预警技术规范444

附录Ⅵ 农业野生植物异位保存技术规程453

附录Ⅶ 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技术规范460

附录Ⅷ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野生稻474

附录Ⅸ 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野生稻505

致谢5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