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谈天说地 《中原地震科普报》文章选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谈天说地 《中原地震科普报》文章选编
  • 《中原地震科普报》编辑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11818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地震学(学科: 普及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谈天说地 《中原地震科普报》文章选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地震篇3

活跃的欧亚地震带&袁广振3

我国最长的地震带&安长4

有趣的形状&袁广振4

河南省的地震活动区划分与地震活动特点&李廷栋5

地震三要素是如何确定的&李廷栋7

同一次地震为啥会有不同的震级&奇生12

震级与烈度&杰锋(辑)13

地震幕&张自立14

慢地震&江鸟15

陷落地震&高立保16

诱发地震种种&张抗美16

浅谈人工诱发地震&弓力18

水库地震&张怡芝19

地震成因的几种假说&宇峰21

古人论地震&管志光22

板块与地震&邓佛崇23

地震带与火山带&袁广振24

地震与山脉&李强26

月球引力与地震&冯梅英(辑)27

天体运动与地震&罗惠珍28

太阳活动对地震有影响&李华海31

固体潮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廖官成32

超新星·引力波·地震&李强33

水库诱发地震的成因探讨&马谦云 刘胜法34

为何云南、台湾地震多&邓佛崇36

乌恰为什么强震不断&袁广振37

数字在呼吁&单戈38

国外城市地震灾害十例&姚文斌39

一座城池的沉没&丰茂50

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多&张抗美51

华县大地震为什么伤亡惨重&张恒录52

尤要重视夜震&袁广振 薛江峰53

神秘死亡的原因&王克强54

震症之谜&春发(摘)54

地光的危害&陈德玉56

地震中的强者&杰锋(辑)57

地震影响胎儿发育&任四方(辑)58

因震遭祸又得“福”&陈德玉59

残酷的祭祀&刘林生60

侥幸的生存者&蔡克明61

房屋是怎样震倒的&宋城62

巍巍古塔铭灾情&仇克询62

世界七大奇迹有三座毁于地震&海潮64

地震见闻八则&海波68

地震地裂缝对人畜的伤害&高立保 阮修春69

恩施地震山崩&高立保70

地震泥石流&张建仁71

最大的地震海啸&震一兵(摘)72

中国的地震海啸&李勤堂74

地震引发的水害&阮修春74

预防地震次生灾害&唐才均76

厄尔尼诺现象与海下地震有关&杰锋(辑)77

地震“窗口”与“穴位”&张香荣 卢国合78

地震前兆“穴位”及“关节炎”效应&江鸟79

浅谈古地震研究与地震预报&张建仁80

重力异常与地震预报&卢国合82

通讯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李华海83

谈谈地震预报&张抗美85

地震预报的探索&廖官成89

地震趋势浅析&廖官成90

地震预报对社会的影响&李华海92

地震预告造成的灾难&王杰锋(辑)94

地震预报的困难&廖官成95

唐山地震为什么未能作出预报&梅(摘)96

唐山地震后我国地震预报的进展&王敬禹97

注意!地震前大自然会向您发出警告&王杰锋(辑)99

日本地震谚语赏析&王专100

郯城81/2级强震前兆综述&高立保、阮修春101

为什么利用地下水的变化能预报地震&孙松林105

海水大涨大落值得注意&安(辑)106

海域地震前的几例海水和海生物异常&高立保 阮修春106

震前鸟儿为何撞笼&陈德玉108

动物救人轶事&张怡芝109

震前动物异常的地区分布&陈德玉110

震前动物异常时间的“三性”&陈德玉112

微观地声与动物异常&陈德玉114

五羟色胺综合症—震前动物异常的机理&李树鹏116

植物在震前有反应吗&风文117

植物与地震&魏秀兰(摘)118

地光为何物&安吉119

地光的鉴别&马学增119

两种貌似的自然现象&卫水120

海火与地震&管志光122

震前海发光的特征&张怡芝123

地震前为什么会发光&地兵(辑)125

特殊的声音 特殊的功用&仇克询126

地气的热效应&李树鹏127

强地震前的酷热&木头老人128

地震前的反常雾&李树鹏129

天昏地暗要当心&坚实129

一次地震前的奇观&高立保130

地震宏观前兆异常成因浅析&李华海131

地震前人也会有异常反应&张建仁132

震前人的异常感觉现象&辛泽隆133

中小地震奇闻&江鸟135

减轻城市震灾的主要环节&赵景珍136

长江三峡工程的地震环境&马广钦137

修建地下水库要注意防止气爆与诱发地震&李玉清139

地震对地下管道的影响&刘存德140

浅谈建(构)筑物的震害预测&张燕征(摘)142

建筑物抗震知识简介&卫辉市地震办公室143

浅谈怎样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席挺146

设防烈度和抗震费用&尧斌147

一些国家建筑物的防震新法&朱世忠(辑)148

从“抗震”、“避震”到“减震”&陈君欣(辑)149

神秘的客家土楼及其防震特点&张宇生150

因祸得福的交泰殿柱&田升胜152

墙倒屋不塌&吉153

古桥与地震&张建仁154

经历十度地震而未倒的宏佛塔&劲草155

现存古建筑为什么能抗震&袁广振156

参加地震保险利国利民&张怡芝157

地震生意与预报地震的有心人&张令溶158

防震应急措施十则&王振中160

历史大震中的幸存者三则&仇克询161

地震时的自我防护&刘志轩162

在商店里遇上地震怎么办&庄伟163

地震时的自救&施永文163

地震生还者谈历险&朝霞165

笔救了主人一命&高立保166

奉劝老人莫恐震&王绍中167

中国救护队在日本&田利熙167

唐山地震后救护中的几点经验&李桂青169

旧金山震后救援中的一幕&杰锋(摘)170

澜沧耿马地震的前前后后&孟宪东171

地震谣言及其识别&王新光175

豫北会变成海吗&田葆济176

轶闻三则&任一夫178

地震别谈&吴锁平179

地震打开了窥视地球深部的窗口&王杰锋(辑)180

地震也是一种成矿营力&邓佛崇181

地震何以能震出黄金&李强183

天然地震与石油的形成&张德志(辑)184

二、地质、地理篇189

地球的编年史&陆介儒 温明星189

大地探秘&管志光191

中岳沧桑&谷敬尧192

浅谈山脉的年龄&李强198

新构造运动&余若愚199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新构造活动迹象&邓佛崇200

说说郯庐断裂带&邓佛崇201

汾渭断陷带与地震&若愚203

断层及其标志&邓佛崇204

全球气候变化会导致地磁倒转&柴孟飞(辑)205

地球磁场与人类生存&冯梅英(辑)206

螃蠏横行与地磁场转向&战传富208

从四川“恐龙群窟”谈起&王述伟209

锦绣山川与地质运动&王文 克哲211

长江三峡的形成&晨曦212

花果山地质景观&邓佛崇212

天然晶体奇观&李强214

炼丹与汞、铅、砷&陆介儒219

漫话金刚石&陆介儒221

寻找沉沦的大陆&西辑222

石海奇观&邓佛崇224

珠穆朗玛峰极限高度约九千米&地兵(摘)225

黄河边上城上城&吴伯让226

唐僧取经多走了六十米冤枉路&幔柱227

火焰山确曾火焰熊熊&西摘229

地球上的海洋曾是沸腾的&疾风230

天涯海角是怎样形成的&管志光231

淇河为何南流&姚念庆232

湘江何以北去&探源233

幽灵岛&田利熙234

撒哈拉沙漠原是大草原&阳光235

南极曾是绿色世界&地兵(摘)236

奇特的湖&陆介儒237

祖国天池知多少&张自立238

玉石之邦&陆介儒239

新疆的文化明珠坎儿井&陆介儒240

天然湖泊成因点滴&春兰(辑)241

奇特的地温带&张艳丽(摘)243

五层湖&地忠(摘)243

神奇的洞穴&张昕(摘)244我国落差最大的瀑布&华哲(摘)245

南极洲的世界之最&南山松246

世界最冷的乡村&南山松247

世界“旱极”&东海水247

化石珍品—恐龙蛋&地兵(辑)248

林县“猪叫石”&邓文长 傅江 司素华249

“鸡鸣街”的奥秘&董小光250

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张令溶251

奇怪的山谷抢声&燕东252

地动山摇揭竿而起&李永红253

三、灾害篇257

灾害灾害链减灾&陆介儒257

自然灾害科学初探&郭世琪260

我国历史上的十大自然灾害&柴孟飞264

要警惕灾变的威胁&震云(摘)265

浅说“众灾之首”问题&梁鸿光267

“国际减灾十年”ABC&陆银龙269

太阳活动与地球灾害张令溶&张令潜272

太阳活动与疾病流行&地兵(摘)275

陨石之灾&江河277

中国的气象灾害&陈刚正(摘)278

我国的寒潮&陆银龙279

我国历史上的水灾&金水(摘)280

气象灾害带来的粮食危机&陈刚正281

风的功与过&陆介儒283

雪崩&鲁宾285

罕见的“雾淞”灾害&薛云鹏295

赤潮&冯梅英(摘)287

我国山区多滑坡&木子287

滑坡前兆&朱世忠290

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面陷落&吴伯让291

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后果&张建仁292

火山灾害不可低估&陆介儒293

火山喷发时的水气灾害&李强295

世界火山爆发造成的八大惨剧&王杰锋(辑)296

被火山灰埋藏的古城&陆介儒297

难以破译的火山梦之谜&王克强299

谈谈火山资源&王克强301

世界六大环境问题&张令溶302

海湾战争与环境灾难&张希琨306

能致人于死地的声音&陆介儒308

瓦斯—煤矿工人的死敌&李强310

室内“妖气”—氡&李强311

隐身杀手—天然气&李强312

沼气有利也有弊&李强313

四、天文、气象篇317

宇宙形成的新假说&冯梅英(摘)317

星空话星&陆介儒318

牛郎、织女星能相会吗&何春月(摘)319

慧星蛋&凌洁(摘)320

闲话太阳系家族中的每个成员&张令溶321

漫话流星通讯&地兵(摘)322

太阳活动及其影响&李强323

太阳在变小变冷地球在变大变暖&朱世忠(摘)325

太阳黑子并不黑&地兵(摘)325

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察&刘平326

从“羿射九日”说起&张钊(辑)327

有趣的数日并出&地兵(摘)328

绿色的太阳&王浩(摘)329

太空奇景&辰雨329

罕见的太阳彩环&张香荣331

“太阳活动周期”始于何年&柴孟飞332

太阳系的小行星&高国治333

火星气候的两大特点&地兵(摘)335

太阳系里的奇海怪洋&梅(摘)335

金星上的海洋哪里去了&报海采珠人336

地月系&南山松337

从太空看地球&张燕征(摘)338

何为天 天多高&霖341

大气层是怎样形成的&管荣光(辑)342

地球和月亮是否孪生&安国(摘)343

太平洋原是月亮的“故乡”&柴孟飞344

赏月话月坑&高国治345

嫦娥奔月话月磁&战传富346

地月谈&李强347

月亮正悄悄远离地球&地兵(摘)348

月亮与人体健康有关&张燕征(摘)348

“伊卡鲁斯”的风波&李义山349

小“tv”能与地球相撞吗&梁秀莲(摘)352

宇宙中的“杀星”&魏秀兰(摘)352

近代气候变化有规律&杰锋(摘)353

夏至时节 谈天说地&张国民355

地球近日点为何是冬天?&冯梅英(摘)356

为什么同纬度地区我国冬季最冷&李玉清(摘)357

气象谚语奇趣&地兵(摘)358

我国未来气候趋暖&杰锋(摘)359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江河360

气候变暖对健康的影响&冯(摘)361

我国气候之最&张昕(摘)362

地下水与天气&兆芝363

形形色色的怪雨&太行山人(摘)364

奇异的闪电&丰茂364

雷电的作用&江河(摘)366

魔鬼谷传奇&锦云367

五、动植物篇371

鲸为何集体自杀&邹清光(辑)371

雄鸡报晓的秘密&清光(辑)372

雁群列队飞行的奥秘&王长生372

候鸟迁栖的奥秘&地兵373

动物体内的导航器&马锦云374

生物传感器&王克强375

动物“发电机”&西西376

能预报洪水和气温的动物&陈德玉377

有趣的动物“识途”&陈德玉378

蜜蜂本领趣闻&陈德玉379

蜘蛛何以识天气&东山380

动物从军&张建仁381

动物“服务员”&何春月(辑)382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南山松(辑)383

动物的耐饥本领与寿命&陈德玉(辑)384

群鸟自杀·磁场变化&陈德玉385

动物向人求医&朱世忠386

动物自我保健趣闻&陈德玉387

动物的婚配趣闻&陈德玉388

生物光&张剑(摘)389

树木八大功绩&石民390

植物中的“活恐龙”—水杉&张令溶391

植物也有“语言”&张震(辑)392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朝霞(辑)393

六、知识篇397

九大科学之谜&建伟397

地球“伤痕”之原由&金锦399

陨冰&秋实400

中秋佳节 话月球&刘光夏401

端午节 除灾避祸趣谈&王专402

形形色色的潮汐&江鸟403

“海平面”不平&程坤福405

海拔高度&辞雪406

钱塘潮&安斋406

“杀人湖”之谜&彩虹407

“鬼火”究竟是什么?&马兰409

入地特别难&张抗美410

北纬40°线何以成为地震“恐怖线”&梁鸿光411

和氏璧探源&单戈412

历法与纪元&胡公413

天花病与宇庙线&管荣光415

莺莺塔的奇声&田瀚416

震不倒的“风动石”&王克强417

风景名胜与地震&王杰锋418

七、文艺篇423

离婚&李华海423

谁在造谣&旷海425

风波&缪小平426

生日&张德志430

改行&管志光432

溜溜大姐&余河生433

肖丽丽&亢明阳535

志同道合&李英438

午餐&李华海440

夫唱妇随&李英442

等&赵奎峰444

唐山归来话新城&赵维莉445

难忘的那个黎明&陈福祥447

大震无情人有情&管荣光448

敬爱的母亲&程军锋450

军魂&管荣光451

卜算子 防灾&缪凤舞453

七绝 纪念邢台地震20周年&缪凤舞453

念奴娇 伏震妖&缪凤舞454

卜算子 祭英灵&缪凤舞455

七律 天山览胜&缪凤舞455

七绝 雨中蓬莱&缪凤舞456

满江红&牧野457

西江月 斗震篇&缪凤舞457

“满江红”抒怀&缪凤舞458

与地球对话&缪小平458

地震谣&蔡克明460

地球&张少泉461

太行地质考察短歌&牧野462

防震减灾数字歌&刘鹏龄463

地震知识“三字经”&王专464

清宫惊魂&赵维莉469

神犬和它的小伙伴&张全德471

八、人物篇475

伟大的地震学鼻祖—张衡&刘存德475

清白吏杨震&杨晓立478

谁是美洲大陆的最早发现者&安元(辑)479

柳宗元驳伯阳父&黎雪480

文成公主在地震中接受欢迎&大立481

包公论地震&缪凤舞481

富弼救灾高人一筹&王专482

地震与王安石变法&王瑞田483

沈括过太行&冯靖484

童贯征辽遇地震&孟杨485

王伦就义“感天动地”&孟杨486

元成宗与洪洞地震&仇克询487

康熙皇帝住进了防震棚&海潮488

乾隆皇帝与豫东水灾&管荣光489

鲁迅与中国地质&幔柱490

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丁文江&单戈491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章鸿钊&单戈492

地震地质学的先驱—翁文灏&单戈494

李四光二三事&朱世忠495

最初的极地探险&高淑琴497

第一个测出地球质量的人&梁荷(摘)498

达尔文的感慨&冯举庭498

为中国地质事业献身的葛利普教授&单戈499

倡导保护环境的第一人&魏秀兰5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