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年社会适应心理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肖旭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63673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青年社会适应心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 论1
第一节 青年社会适应心理研究中的几个概念1
一 青年1
二 社会适应2
三 青年的社会适应3
第二节 青年社会适应心理研究的目标和重点3
一 青年社会适应心理研究的目标3
二 青年社会适应心理研究的重点4
第三节 青年社会适应心理研究的方法5
一 分析与综合5
二 定性与定量6
第二章 人格与社会适应8
第一节 气质与社会适应9
一 什么是气质9
二 气质类型9
三 气质与社会适应11
第二节 性格与社会适应15
一 性格及其结构15
二 性格类型与社会适应20
三 性格与职业23
第三节 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24
一 自我意识的概念24
二 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26
三 自我的统一与转化29
四 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33
第四节 在社会生活中塑造健康的人格34
一 健康人格的特征35
二 健康人格塑造的途径和方法38
第五节 几种典型人格的社会适应问题44
一 强迫固执型人格44
二 戏剧化多情人格46
三 敏感孤独型人格47
四 多疑猜想型人格48
五 被动依赖型人格49
第三章 社会角色与社会适应51
第一节 社会角色概述51
一 角色的涵义51
二 社会角色的类型52
第二节 角色社会化55
一 角色扮演55
二 角色社会化55
三 角色扮演中的偏差58
第三节 角色冲突与角色适应60
一 角色丛与角色冲突60
二 角色冲突的类型61
三 角色适应的涵义和类型64
四 角色冲突的协调及角色适应的基本原则69
第四章 社会态度与社会适应76
第一节 社会态度概述76
一 社会态度的涵义76
二 社会态度的三要素78
三 社会态度的特点79
四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与态度的关系80
第二节 社会态度与社会适应81
一 态度的社会适应机能81
二 偏见83
第三节 态度的改变84
一 态度改变的形式与类型85
二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85
三 态度改变的理论89
四 态度改变的原则、步骤92
五 态度改变的途径、技术和劝说方法95
第五章 对人认知与社会适应103
第一节 对人认知概述103
一 什么是对人认知103
二 对人认知在社会适应中的意义104
第二节 对人认知的范围105
一 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106
二 对他人内部特征的认知112
第三节 影响对人认知的因素117
一 影响对人认知的客观因素117
二 影响对人认知的主观因素118
第四节 认知他人个性的模式和方法121
一 认知他人个性的模式121
二 对人认知过程中的坐标的选择122
三 认知他人个性的视角125
四 认知他人个性的方法126
第六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134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功能134
一 信息沟通功能134
二 心理保健功能136
三 自我认识功能139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心理模式与心理效应142
一 人际交往的心理模式142
二 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143
第三节 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151
一 真诚原则151
二 尊重原则154
三 互助原则156
四 宽容原则157
五 心理互换原则158
第四节 人际交往的若干方法与技巧159
一 听的艺术160
二 交谈的方法163
三 维持友情的方法与技巧168
四 赞扬和批评的方法170
第五节 青年学生人际矛盾及其处理方法172
一 青年学生人际矛盾的主要类型172
二 正确认识人际矛盾175
三 不同类型的人际矛盾的处理原则177
四 人际矛盾发展各阶段的处理要领178
第七章 心理挫折与社会适应183
第一节 挫折及其原因183
一 挫折的含义183
二 挫折产生的原因186
三 影响挫折体验程度的因素187
四 挫折承受力188
五 认知因素190
六 挫折的累积效应和心理背景190
第二节 心理防御机制191
一 心理防御机制及其意义191
二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92
第三节 提高适应能力,有效战胜挫折196
一 增强挫折承受力,提高适应能力196
二 心理挫折的调节198
热门推荐
- 947277.html
- 1133062.html
- 2925522.html
- 1978119.html
- 3397738.html
- 129395.html
- 3458162.html
- 1886972.html
- 127376.html
- 2583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04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4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81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90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82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38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6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6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