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 成思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ISBN:780112286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31页
  • 主题词:社会保障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 建立适度、有效、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 成思危1

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4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与作用7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模式选择11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合理结构16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难点与分析22

简短的结论38

上篇 目标模式与政策设计43

第一章 国外社会保障理论综述与制度评价 员玉玲43

1 国外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综述43

a 消费者的“近视(myopical)”行为与收入不确定性44

1.1 无保障风险的化解与社会保障44

b 自我保障及其有限性45

c 不可保险的事实与社会保障47

1.2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47

a 福利经济学47

b 消费理论48

c 凯恩期积极政府理论48

d 贝弗里奇计划49

e 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50

1.3 筹资方式的选择51

a 现收现付制51

b 基金制52

c 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的整合52

d 筹资方式选择与帕累托(Pareto)效率53

e 筹资方式选择与经济增长56

f 筹资方式选择的政治决策过程60

1.4 制度效应61

a 对储蓄的影响:“挤出(crowding out)”效应62

b 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再分配效应(redistribution effect)62

c 对劳动供需的影响:就业效应(employment effect)63

2 社会保障的起源及其历史进展65

2.1 传统社会保障66

2.2 现代社会保障67

a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阶段67

b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68

c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阶段69

3 国外社会保障制度评介70

3.1 欧洲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71

3.2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72

3.3 智利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75

3.4 三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80

4 小结80

第二章 中国社会保障理论探讨与制度变迁 柏杰83

1 中国社会保障理论探讨83

1.1 社会保障的概念体系83

a 保障与保险83

b 社会保障的定义84

d 供款、受益与替代罪86

c 社会保障的定义86

e 供款基准制与受益基准制87

f 现收现付制与基金体系92

1.2 中国社会保障的框架体系92

a 社会保障的框架体系92

b 社会保险的框架体系93

1.3 中国社会保障的研究现状94

a 介绍性和整体性的研究94

b 对养老保险的研究99

c 对失业保险的研究101

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102

2.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创建阶段102

2.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发展阶段104

2.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创新阶段106

a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107

b 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108

c 生育保险的改革110

d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110

e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112

f 农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改革114

g 社会保障管理办法的改革114

3 总结与述评118

3.1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结论与制度设计的中国化121

3.2 国内有关理论研究中对于一些现象与直觉缺少经济理论分析,而视之前提假设,关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122

3.4 没有考虑文化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影响123

3.3 对于社会保障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效应,以及各相关经济主体的行为缺乏分析123

3.5 对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具体政策方案的效应,缺乏科学的分析124

第三章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系统分析 员玉玲130

1 问题及其环境分析130

1.1 基本使命与目标130

a 缓解贫困与促进社会进步131

b 维持经济增长和稳定131

c 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132

1.2 问题分析134

a 企业提供保障的动机和能力问题135

b 谁是社会保障费用的负担者136

d 保障资金的运营与管理效率138

c 社会保障供给等级制与平均主义事实138

1.3 改革环境分析139

a 政治经济环境139

b 社会文化环境140

2 改革过程中各相关主体的行为分析142

2.1 相关利益主体及其相互关系143

2.2 养老保障中关于行为的已有研究144

a 对于残障人与失业者规定的退休规则分析144

b 长期劳动合同中强制退休合约的作用模型145

c “引致退休(induced retirement)”研究147

a 基本定义与基本假设150

2.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个人行为的分析150

b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时的个人行为选择153

c 遗产动机存在与个人行为选择156

d 供款率与受益变动过程中个人的理性行为选择159

2.4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企业的行为分析162

a 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分析163

b 企业提供补充保险的行为分析164

2.5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政府的行为分析166

a 政府能否承担转型成本166

b 政府主动因势利导,加快保障制度改革167

c 运用政策工具,实现社会目的167

3 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有企业减员增效168

3.1 国有企业冗员的有关问题研究现状169

3.2 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有企业冗员形成170

3.3 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机理分析171

a 模型假设173

b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报酬机制与获取机会分析174

c 模型与结论177

3.4 滞留与搜寻的回报分析178

3.5 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困难及相关对策分析180

4 小结182

第四章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模式 席酉民184

1 目标模式选择的指导思想185

1.1 生存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186

1.2 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187

1.3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188

1.4 强制性和统一性原则189

1.5 国有化与私有化相结合的原则190

1.6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191

1.7 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原则192

1.8 适度性原则193

1.9 事权与行政监督权相分离的原则194

2 对于现行目标模式的评价195

2.1 资金筹措方式已定,用什么方法去筹资195

2.2 社会保障资金三方负担,谁负担更多196

2.3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如何结合199

3.1 履盖程序201

3 目标模式选择的具体内容201

3.2 资金来源202

3.3 筹资方式204

3.4 保障供给205

3.5 管理方式206

3.6 过渡成本207

4 目标模式选择与当前问题的解决208

4.1 开征社会保障税等筹集社会保障资金208

4.2 建立最低收入保护制度,对于所有居民提供最低收入保障209

4.3 建立个人保障资金账户和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209

4.4 将隐性失业显性化,并为失业者提供保护209

4.6 保证劳动力的流动性210

4.5 政府测算并负担转型成本,将个人的部分还以个人名下210

4.7 可以覆盖所有人群211

4.8 目前所提供的受益水平保持在替代率为70%左右的水平211

5 小结211

第五章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设计 席酉民213

1 资金筹集详细方案及理论支持213

1.1 开征社会保障税筹集社会保障资金213

1.2 社会保障税制现有模式及改革建议215

a 降低其累退(递减)性215

b 转为一项累进性的工薪收入税215

1.3 中国社会保障税制模式选择及其原因216

d 使用总财政预算基金216

c 工薪税和所得税一体化216

1.4 中国社会保障税制设计217

1.5 社会保障税的效应分析218

a 累退性与广泛性218

b 内在灵活性218

c 不可逃避性219

d 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219

e 对个人和公共储蓄的影响220

2 保障供给方案设计221

2.1 养老保障供给的一般计算221

a 提前退休与失业的保障供给区别223

2.2 对于上述公式的补充与修正223

b 社会保障受益的继承性问题224

c 无供款者与农民的保障问题224

3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政策设计225

3.1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25

a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必要性226

b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可行性227

3.2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对经济系统的影响228

3.3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政策建议231

4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来源的政策设计234

4.1 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234

a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估算235

4.2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类和下岗生活费的估算235

b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估算236

4.3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来源研究237

5 社会保障机构的管理241

5.1 国家和政府对社会保障机构的监督和管理241

a 政府对社会保障机构的管理242

b 政府对社会保障机构的监督243

5.2 社会保障机构的内部管理243

6 保障资金的运营和管理244

7 小结245

1.2 中国城镇退休金制度的基本情况249

1.1 中国城镇老年人口基本情况249

第六章 养老社会保险的平衡问题分析 李珍等249

1 中国退休金制度基本情况249

下篇 难点分析与实施建议249

1.3 “统账”制度的内容250

1.4 “统账”制度运行的现状及问题251

2 养老社会保险财务平衡式分析252

2.1 现收现付制度的平衡式分析252

2.2 基金积累制度的平衡式因素分析253

2.3 现收现付制度与基金积累制度的比较分析255

2.4 影响“统账”制度收支平衡的变量分析256

a 外生变量256

b 内生变量257

3 转制成本“统账”制度的收支平衡关系258

3.1 政府负担转制成本是“统账”制度平衡的前提条件258

a “统账”制度负担转制成本引起的问题258

b 政府负担转制成本是“统账”制度平衡的前提条件260

3.2 转制成本的规模261

3.3 政府偿债能力的分析263

3.4 政府偿债方式的选择263

4 工资总额与“统账”制度的收支平衡关系266

4.1 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基的特点266

4.2 工资部额与“统账”的收支平衡关系268

5.1 退休年龄与“统账”制度的即期平衡270

a 中国的退休年龄政策270

5 退休年龄与“统账”制度的收支平衡关系270

b 退休年龄与赡养率272

c 退休年龄与“统账”制度的即期平衡273

5.2 退休年龄与“统账”制度的长期平衡274

a 低龄退休与自我负担系统274

b 低龄退休与“统账”制度未来收支平衡274

5.3 退休年龄与变业的关系275

6 基金管理与“统账”制度平衡关系278

6.1 社会保险基金与社会保险制度收支平衡278

6.2 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统账”制度的收支平衡279

a 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现状及问题279

b 低基金收益率是“统账”制度收支平衡困难的重要原因280

6.3 对基金投资政策应有的认识282

a 多元投资模式是基金安全的保障282

b 基金投资与投资环境284

7 结论与建议285

第七章 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模式的分析 郑方贤294

1 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294

1.1 养老保险制度的变革294

1.2 养老保险基金的现状298

1.3 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301

a 缴纳301

b 支付302

c 保值增值304

2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模型305

2.1 影响基金的经济因素307

a 增值运营收益率307

b 消费价格指数308

c 职工工资增长率308

d 养老金支出增长率309

2.2 影响基金的人口因素309

a 平均余命309

b 在职职工人数310

c 退休职工人数310

b 当年基金支出模型311

a 当年基金收入模型311

2.3 基金运营模型及其分析311

c 基金节余模型312

3 职工提前退休产生的影响313

3.1 我国退休制度的改革313

3.2 职工提前退休现象的产生314

3.3 职工提前退休的利弊分析317

4 上海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模拟分析320

4.1 上海养老保险基金概况320

4.2 基金运营要素的分析325

a 上海人口的演变325

b 上海的经济发展328

4.3 基金运营的预测结果331

c 其他因素的确定331

a 上海市有关人口和劳动力预测332

b 在有关因素条件下基金运营的的预测334

4.4 职工提前退休对基金运营的影响337

4.5 基金运营模拟分析的结论339

a 逐步降低工资替代率339

b 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340

c 改变领取全额养老金的条件340

d 严格控制提前退休340

e 提高缴费比例340

f 其他的措施341

1 政策效应研究视点与方法343

第八章 社会保障税与强制储蓄的分析比较 柏杰343

2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345

2.1 研究方法的选择345

a CGE模型与投入-产出模型和线性规划模型的比较347

b CGE模型与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比较348

c 为什么选择CGE模型作为定量研究社会保障的工具349

2.2 基于CGE模型的税收政策效应研究350

2.3 中国CGE研究现状355

2.4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本理论358

a 一般均衡理论358

b CGE模型与一般均衡理论的关系359

c CGE模型的特点360

3 CGE模型的建立361

2.5 研究的基本过程361

3.1 基本假设363

3.2 SAM表及其构成364

3.3 模型中的方程368

a 供给方程368

b 出口和CET方程374

c 进口和阿明顿(Armington)方程374

d 需求方程375

e 模型封闭——需求与供给均衡377

3.4 应用GAMS进行模型参数估计377

4.1 供款筹集方法选择379

4 政府模拟及效应分析379

4.2 供款率的选择382

5 小结386

第九章 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行为研究 时堪388

1 研究问题的提出389

1.1 下岗职工研究的紧迫性389

1.2国外失业问题的研究背景及现状分析391

a 影响再就业的环境因素研究391

b 影响再就业的个人心理因素研究393

c 再就业预防性干扰研究394

1.3 需要研究的问题395

2.2 研究过程和内容396

2.1 研究目标396

2 本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396

2.3 研究手段和方法397

3 组织结构调整对职工心态的影响因素研究397

3.2 调查结果及分析399

a 组织变革的力场分析结果399

b 减员措施与员工心理、效益的关系401

c 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环境因素分析405

d 影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心理因素分析407

e 下岗职工再就业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408

4 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409

a 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了解程度410

4.1 员工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认知特征410

b 对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关心程序和可控程度411

c 个人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参与和承诺411

d 社会保障体系信息传播途径412

4.2 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现状调查分析413

a 基本生活费的发放情况分析413

b 各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需求的差异分析414

c 退休养老金的发放情况的调查结果及分析416

d 其他相关的社会保障情况分析417

e 地矿部门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案例分析418

5 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预测因素研究419

b 概念框架420

a 目的420

5.1 总体设计420

c 基本假设421

d 问卷结构421

e 被试422

f 调查过程422

5.2 结果及分析423

a 基本情况分析423

b 一测结果及分析424

c 二测结果及分析427

5.3 问卷结果的讨论434

a 关于求职行为的预测因素435

b 关于再就业的预测因素435

5.4 深度访谈的结果及分析436

a 记谈目的436

b 访谈被试436

c 关于再就业状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436

c 访谈的内容与方法437

d 结果分析437

5.5 研究结论与再就业指导建议438

5.6 下岗职工心理辅导的实践效果及分析439

6.1 本研究结果的讨论442

a 关于减员过程中员工心态变化的影响因素442

6 本研究的讨论、结论和管理对策建议442

6.2 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员工心态446

a 员工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认知特征446

b 个人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参与和承诺447

c 关于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现状447

6.3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行为及心理辅导448

a 下岗对失业者的心理冲击448

b 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心态449

c 下岗职工再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451

d 再就业心理辅导模式的可行性研究451

6.4 本研究的结论452

6.5 管理对策建议454

第十章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分析 蒋正华等462

1 疾病、健康和疾病风险462

2 医疗保险历史和特点465

3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469

4 当前医疗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和焦点474

5 医疗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478

6 资金筹集与管理483

7 费用支付及偿付能力评估487

8 医疗保险的法律问题490

9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结合493

10 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策略研讨496

11 伤残保险和遗属保险500

12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的进展502

3.1 样本分析情况39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