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仪器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仪器分析
  • 董慧茹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2646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仪器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仪器分析的内容及方法1

一、电化学分析法1

二、色谱分析法1

三、光学分析法1

四、质谱法3

第二节 仪器分析的特点及局限性4

第三节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4

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6

第一节 电位分析法6

一、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6

二、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7

三、直接电位法15

四、电位滴定法19

五、电位分析法的应用20

一、电导分析的基本原理21

第二节 电导分析法21

二、电导的测量方法22

三、电导分析方法及应用23

第三节 电解分析法25

一、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25

二、常用的电解分析方法26

第四节 极谱分析法28

一、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28

二、影响极限扩散电流和半波电位的因素31

三、定量分析方法32

四、极谱分析法的应用34

第五节 库仑分析法35

一、基本原理35

二、恒电位库仑分析法35

三、恒电流库仑分析法(库仑滴定)38

思考题与习题41

第一节 概述44

一、色谱法的进展44

第三章 色谱分析法44

二、色谱法的分类45

三、色谱法的特点45

第二节 色谱法基本理论45

一、色谱图及有关术语45

二、色谱基本参数46

三、色谱保留值和容量因子的关系48

四、塔板理论48

五、速率理论50

六、分离度52

第三节 定性定量分析53

一、定性分析53

二、定量分析54

第四节 气相色谱仪及检测器56

一、气相色谱仪流程简介56

二、气相色谱仪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要求56

三、气相色谱检测器57

一、气固色谱62

第五节 气相色谱法62

二、气液色谱63

三、毛细管色谱67

第六节 液相色谱法69

一、概述69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69

三、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及流动相70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72

五、高效液相色谱仪74

思考题与习题77

第四章 光谱分析法导论79

第一节 电磁辐射的性质79

一、电磁辐射的波动性79

二、电磁辐射的微粒性79

三、电磁波谱80

第二节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80

一、原子光谱80

二、分子光谱81

第三节 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82

一、发射光谱82

二、吸收光谱82

第四节 光谱分析法分类及特点83

思考题与习题84

第五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85

第一节 概述85

一、发射光谱的分类及分析过程85

二、原子发射光谱法发展概况85

三、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86

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理论86

一、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86

二、谱线强度及其影响因素88

第三节 发射光谱分析仪器89

一、激发光源90

二、光谱仪94

三、光谱记录及检测系统97

第四节 发射光谱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分析100

一、光谱定性分析100

二、光谱半定量分析101

三、光谱定量分析102

第五节 发射光谱实验技术105

一、试样的处理105

二、摄谱技术105

一、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应用107

第六节 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应用及进展107

二、发射光谱分析法的进展108

思考题与习题109

第六章 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光谱法110

第一节 概述110

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理论111

一、共振线和吸收线111

二、谱线轮廓和变宽因素111

三、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的波尔兹曼分布112

四、原子吸收与原子浓度的关系113

一、仪器的主要部件及结构原理114

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14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简介120

第四节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122

一、物理干扰122

二、化学干扰122

三、光谱干扰123

一、标准曲线法125

二、标准加入法125

第五节 定量分析方法125

四、电离干扰125

三、稀释法126

四、内标法126

第六节 实验技术126

一、原子吸收分析的灵敏度和检出限126

二、测量条件的选择127

三、样品处理及改善灵敏度的措施130

第七节 原子荧光光谱法简介133

一、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134

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主要仪器设备136

第八节 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137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137

二、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138

思考题与习题139

三、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140

二、光辐射的选择吸收140

一、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法分类140

第一节 概述140

第七章 紫外与可见分光光度法140

第二节 紫外吸收光谱141

一、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141

二、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142

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143

第三节 光的吸收定律150

一、朗伯定律150

三、吸收定律151

二、比尔定律151

四、吸光度的加合性152

五、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152

第四节 光电比色计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54

一、仪器的分类154

二、光度计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结构原理154

三、分光光度计简介158

第五节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159

一、显色反应的类型159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160

三、显色剂161

四、三元络合物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特性162

第六节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162

一、吸光度测量范围的选择162

二、入射光波长的选择163

三、参比溶液的选择163

一、高含量组分的测定164

第七节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164

二、多组分分析165

三、光度滴定法165

四、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166

五、双波长分光光度法167

思考题与习题168

一、红外光谱的形成及产生条件170

第二节 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170

第一节 概述170

第八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170

二、分子振动频率的计算公式171

三、简正振动和振动类型172

第三节 红外谱图的峰数、峰位与峰强173

一、振动自由度与峰数173

二、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及影响因素173

三、特征基团吸收频率的分区及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174

第四节 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基团频率176

一、烃类化合物178

二、酚和醇179

三、醚180

四、羰基化合物180

五、含氮化合物184

六、有机卤化物187

七、含P、S、Si和B的化合物187

八、高分子化合物189

九、无机化合物189

一、谱图解析步骤190

第五节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190

二、萨特勒红外标准图谱集191

三、谱图解析实例192

第六节 红外光谱仪197

一、色散型红外光谱仪197

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98

第七节 试样的处理与制备199

一、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199

二、制样方法199

一、定性分析200

第八节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200

二、定量分析201

思考题与习题203

第九章 核磁共振光谱法206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206

一、原子核的磁性质206

二、自旋核在磁场中的行为207

三、核磁共振条件208

四、弛豫过程210

第二节 化学位移211

一、化学位移的产生211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212

三、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213

四、不同类型氢的化学位移216

第三节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221

一、自旋偶合及自旋裂分的基本原理221

二、偶合常数222

三、偶合常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223

四、自旋体系的分类224

第四节 核磁共振光谱法的应用232

一、定性分析232

二、定量分析235

第五节 解析复杂图谱的一些辅助方法237

一、使用强磁场的核磁共振仪237

二、位移试剂237

三、双共振技术238

一、连续波核磁共振仪240

第六节 核磁共振仪简介240

二、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仪241

第七节 13C核磁共振光谱简介242

一、13C核磁共振光谱242

二、13C的化学位移242

三、影响13C化学位移的主要因素243

四、13C-NMR的去偶技术245

五、13C-NMR谱解析实例245

思考题与习题246

第十章 质谱分析法250

第一节 基本原理250

一、质谱的基本方程250

二、质谱的表示方法251

第二节 仪器252

一、质谱计的基本结构252

二、质谱计的主要性能指标257

一、分子离子258

第三节 离子的类型258

二、同位素离子259

三、碎片离子261

四、亚稳离子261

五、多电荷离子262

六、负离子262

第四节 离子的开裂规律262

一、开裂的表示方法262

二、影响离子开裂的因素262

三、离子的开裂类型263

第五节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质谱270

一、烷烃270

二、烯烃271

三、芳烃272

四、醇类273

五、酚类(芳醇)274

六、醚类276

七、醛类277

八、酮类278

九、羧酸279

十、酯类279

十一、胺类280

十二、酰胺281

十三、腈类282

十四、硝基化合物283

十五、卤化物283

一、质谱解析的一般程序284

第六节 质谱的解析284

十六、含硫化合物284

二、标准质谱图集和质谱计算机检索289

三、质谱解析实例289

第七节 质谱的一些重要进展290

一、色谱-质谱联用技术290

二、质谱表面分析292

三、串联质谱法293

一、质谱在有机结构分析中的应用294

第八节 质谱的应用294

二、质谱在研究有机反应机理方面的应用296

三、质谱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297

第九节 波谱综合解析298

一、波谱综合解析步骤299

二、波谱综合解析实例299

思考题与习题306

参考文献312

总附录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