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艺术史 杂技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史仲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202506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25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672页
- 主题词:艺术史-中国;杂技-艺术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艺术史 杂技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先秦、秦杂技史3
第一章 概述3
第二章 生产劳动与杂技起源10
第一节 采集渔猎劳动与杂技10
第二节 农牧劳动与杂技12
第三章 部落战争与杂技起源16
第一节 蚩尤的传说16
第二节 兵器发展对杂技的影响19
第四章 原始宗教祭祀与杂技起源22
第一节 图腾的影响22
第二节 巫觋的影响24
第三节 “傩”和“社”的影响26
第五章 游戏乐舞与杂技起源28
第一节 游戏与杂技28
第二节 竞技与杂技31
第三节 舞、武、巫、技32
第四节 杂技艺术的诞生35
第六章 先秦杂技的温床40
第一节 从“雅乐”到“新乐”40
第二节 尚武精神的发扬42
第三节 “士”和“客”的作用44
第四节 “倡优”的贡献46
第七章 先秦的杂技项目50
第一节 形体技艺50
第二节 力技51
第三节 攀援技艺52
第四节 耍弄技艺53
第五节 投射技艺55
第六节 乔戏56
第七节 驯动物58
第八节 幻术60
第九节 滑稽61
第八章 秦角抵的出现63
第一节 角抵戏的由来63
第二节 “销兵”促进角抵发展64
第三节 “角抵俳优之观”的意义65
汉代杂技史69
第一章 概述69
第二章 杂技百戏的演出形式75
第一节 广场百戏75
第二节 燕乐百戏77
第三节 奇珍异物展览79
第三章 汉角抵中的杂技节目82
第一节 力技82
第二节 形体技艺84
第三节 耍弄技艺87
第四节 巴俞舞与盘鼓舞88
第四章 马戏、高空技艺的发展92
第一节 马戏92
第二节 兽戏95
第三节 高空节目100
第五章 幻术、乔戏、偶戏、滑稽的新兴104
第一节 幻术104
第二节 象人和乔戏107
第三节 偶戏109
第四节 滑稽与其他技艺111
第六章 本土文化对杂技创作的影响114
第一节 宫廷百戏创作的基础114
第二节 民间家庭百戏之源117
第七章 域外、边疆民族杂技的传入119
第一节 西域技艺的东传119
第二节 输入项目的多彩120
第八章 汉代杂技的成就123
魏晋南北朝杂技史129
第一章 概述129
第二章 杂技百戏在动荡中存续134
第一节 曹魏的“正统”与文情134
第二节 蜀吴的“角斗”与“金步摇”137
第三节 西晋的创意与仙气138
第三章 江南小朝廷的杂技百戏140
第一节 东晋的增修与禁罢140
第二节 刘宋的“公莫”与“衔书伎”142
第三节 南齐的东昏侯与新乐144
第四节 梁陈的杂技大观146
第四章 北方民族政权的杂技百戏150
第一节 后赵从战乱中突现150
第二节 北魏的全面增修151
第三节 北齐“无愁天子”与幻术153
第四节 北周的极丽穷奢155
第五章 魏晋六朝杂技的特色和成就158
第一节 魏晋六朝杂技的特色158
第二节 魏晋六朝杂技的成就162
第六章 六朝文化对杂技的影响178
第一节 清谈、志怪与杂技幻术178
第二节 佛教与杂技幻术179
第三节 道教与杂技幻术182
第四节 新兴工艺与杂技184
隋唐五代杂技史189
第一章 概述189
第二章 隋代:杂技的前奏曲193
第一节 隋文帝遣放百戏193
第二节 隋炀帝大集宫廷百戏195
第一节 “废散妓”与宫廷百戏198
第三章 初唐:唐太宗的新礼乐观198
第二节 精湛的民间百戏201
第三节 《十部乐》推动杂技提升202
第四章 盛唐:宫廷杂技的辉煌205
第一节 兴教坊与人才培养205
第二节 大酺盛况空前208
第三节 宫廷杂技盛极而衰212
第五章 中晚唐、五代:杂技的余辉215
第一节 劫后的宫廷百戏215
第二节 百戏艺人流入民间217
第三节 军镇百戏的崛起219
第四节 五代十国的杂技221
第六章 隋唐五代杂技的成就224
第一节 隋唐杂技的特色224
第二节 传统技艺的发展与提高227
第三节 五代十国二三事252
第七章 唐代特有的新节目、新技艺255
第一节 太平乐与圣寿乐255
第二节 剑器与浑脱257
第三节 蹋球与胡旋舞261
第四节 马术与马球264
第五节 蹀马与舞马衔杯267
第八章 唐代杂技的对外交流270
第一节 来自域外的珍禽异兽270
第二节 对域外杂技的吸收融会273
第三节 散乐杂技的东传和影响276
宋辽金杂技史283
第一章 概述283
第二章 宫廷军衙杂技及其演变289
第一节 “教坊”的承袭与废弃289
第二节 “左右军”与“衙前乐营”294
第三节 宫廷际会中的杂技百戏296
第三章 民间杂技的空前繁荣302
第一节 民间百戏兴起的由来302
第二节 城市中热火的“勾栏瓦子”306
第三节 “打野呵”与“村落百戏”309
第四节 百戏分科与“社火”311
第四章 从不同演出形式看特色315
第一节 精致的厅堂百戏315
第二节 广场百戏的新风貌318
第三节 全民狂欢的灯会百戏321
第四节 中国最早的游乐园324
第五节 细巧与鸿濛的“水百戏”326
第六节 城乡市肆零散作场328
第五章 多彩的杂技技艺之花330
第一节 形体技艺330
第二节 力技331
第三节 高空技艺332
第四节 “杂手艺”和“踢弄”333
第六章 活跃的幻术、乔戏、滑稽337
第一节 “泥丸”和“剁孩儿”之类337
第二节 乔戏种种340
第三节 口技342
第四节 滑稽:一种市民思维方式343
第七章 全盛的“弄傀儡”与影戏345
第一节 傀儡之为“戏”345
第二节 继承与再创作347
第三节 技艺形式类析349
第四节 光影艺术的滥觞352
第八章 宫廷马戏与民间动物戏355
第一节 马术的新招式355
第二节 “象仪”与大动物戏359
第三节 有教无类的“教虫蚁”361
第九章 边疆少数民族的贡献及辽、金杂技364
第一节 来自不同民族的杂技百戏364
第二节 辽、金杂技及其与中原的交流366
第十章 游艺:宋代士民的自娱371
第一节 “士民之纵乐”与节令游艺371
第二节 从“斗鹌鹑”到“燕儿图”377
第三节 “小道”与权贵误国379
元明杂技史385
第一章 概述385
第二章 元代宫廷杂技的衰落392
第一节 教坊杂把戏392
第二节 献贡与象舆、鹰房394
第三节 诈马大赛会397
第三章 禁令下的元代民间杂技398
第四章 明代宫廷杂技的变迁400
第一节 过锦戏、水嬉与《宪宗行乐图》401
第二节 动物戏与驯象新景观403
第三节 走骠骑与射柳410
第五章 复苏后的明代民间杂技414
第一节 撂地与与走马卖解414
第二节 上堂会416
第三节 迎神赛会与行香走会418
第六章 元明杂技的特色及艺术成就422
第一节 形体、力技与平衡技艺422
第二节 耍弄、踢弄与弹射技艺425
第三节 马戏与驯动物427
第七章 戏术、乔装戏、傀儡的新发展434
第一节 《神仙戏术》与戏术434
第二节 乔装戏、烟火与口技439
第三节 傀儡与水傀儡444
第一节 渊源及消长447
第八章 元明杂技与戏曲的交融及影响447
第二节 戏曲:杂技的存在形式450
第三节 杂技中的戏曲454
第四节 戏曲中的杂技补叙456
第九章 元明杂技艺人的厄运与抗争460
第一节 逆境中的挣扎460
第二节 乱世的叛逆者463
清代杂技史469
第一章 概述469
第二章 偏狭的宫廷杂技475
第一节 来自满蒙等民族的杂技475
第二节 卤簿宝象与观赏动物478
第三章 活跃的民间杂技481
第一节 走会中的杂技481
第二节 走马卖解中的杂技485
第三节 撂地中的杂技486
第四节 堂会中的杂技488
第四章 中外杂技交流的新形式490
第一节 杂技艺人走出国门490
第二节 外国杂技团体来中国演出492
第五章 杂技技艺的成就及特色498
第一节 中型杂技技艺498
第二节 小型杂技技艺506
第六章 戏法和口技的成就及特色513
第一节 传统戏法的发展513
第二节 《鹅幻汇编》的成书与贡献517
第三节 口技的得与失519
第七章 马戏和驯动物的成就及特色523
第一节 大中型动物戏523
第二节 小型动物戏528
第一节 戏曲与杂技533
第八章 戏曲中的杂技与幻术533
第二节 戏曲与幻术537
民国杂技史541
第一章 概述541
第二章 杂技观念的变化和市场选择544
第一节 杂技观念的转变544
第二节 杂技组织形式的变革548
第三节 杂技演出场所的变化551
第三章 杂技的营运和演出形式554
第一节 固定场所演出554
第二节 撂地演出558
第三节 堂会演出570
第四章 传统杂技的继承和发展572
第一节 软功形体类572
第二节 蹿跳翻腾类575
第三节 耍弄抛接类577
第四节 动静平衡类584
第五节 举蹬力技类586
第六节 声形模拟类589
第五章 新型杂技的创建和引进591
第一节 新旧马戏的交替591
第二节 近代西方魔术的引进与发展596
第三节 高空杂技的新发展602
第四节 新型的滑稽节目603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杂技607
第一节 杂技艺人的抗日宣传活动607
第二节 沦陷区的杂技612
第七章 革命根据地延安及解放区的杂技614
第一节 延安杂技团从业余到专业614
第二节 西北文艺工作团杂技组618
第三节 在延安西北儿童剧团阶段621
第四节 新艺人典型训练班622
热门推荐
- 2740062.html
- 2398709.html
- 601691.html
- 834763.html
- 778618.html
- 2021693.html
- 522562.html
- 2825925.html
- 1029615.html
- 34687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19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0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26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5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2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75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1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9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2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3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