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分组网络的服务质量保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继军,高鹏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50859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计算机通信网-通信协议-服务质量-质量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于分组网络的服务质量保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QoS概述1
1.1 QoS的基本概念1
1.1.1 QoS的定义1
1.1.2 通用的QoS模型2
1.1.3 描述通信服务质量的框架和QoS的4个视角3
1.1.4 SLA、服务生命周期和QoS6
1.2 QoS技术的发展7
1.2.1 网络容量的超额供应7
1.2.2 QoS保证的分层实现8
1.2.3 基于ATM网络的QoS保证机制10
1.2.4 基于IP网络的QoS保证机制10
1.2.6 移动网络的QoS13
1.2.5 基于策略的QoS控制方法13
1.2.7 QoS路由和相关的流量工程方法14
1.2.8 端到端的QoS保证和QoS信令15
1.3 网络安全15
1.3.1 网络安全的基本涵义15
1.3.2 网络安全的层次结构16
1.4 从事QoS技术研究及标准化的相关组织及其活动17
1.4.1 ITU-T17
1.4.2 Internet工程任务组21
1.4.3 EURESCOM23
1.4.4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23
1.4.5 QoS发展组24
1.5 本书的结构25
2.1.1 用户驱动的性能需求和关键性能参数27
第2章 通信QoS分类和性能参数27
2.1 端用户多媒体应用的性能需求和QoS分类27
2.1.2 不同应用关注的性能指标28
2.1.3 端用户QoS分类和性能需求32
2.2 QoS参数分类33
2.2.1 基本概念33
2.2.2 依赖参数和独立参数35
2.2.3 独立于服务或技术的QoS参数36
2.2.4 和技术或服务相关的QoS参数36
2.3 ATM网的网络性能参数、指标和QoS分类38
2.3.1 ATM网的物理层性能要求38
2.3.2 ATM层信元传递事件的定义40
2.3.3 ATM层的网络性能参数41
2.3.4 ATM层的网络性能指标和QoS分类43
2.3.5 ATM业务分类及其和ATM层QoS分类的对应关系46
2.4 IP网络性能参数、指标和QoS分类49
2.4.1 IP网络性能的通用模型49
2.4.2 IP网的网络性能参数52
2.4.3 IP网的网络性能指标和QoS分类55
2.4.4 IP网络性能指标分配58
2.4.5 区分服务的服务分类和IP网络QoS分类的对应关系60
2.5 ATM网络与IP网络QoS分类、网络性能的对应关系60
2.5.1 ATM、IP网络QoS分类的对应关系中存在的“矛盾”60
2.5.2 ATM网络的QoS分类对IP QoS的支持61
第3章 分组网络的QoS体系结构框架62
3.1 QoS构件模块和体系结构框架62
3.2.1 接纳控制64
3.2 控制平面机制64
3.2.2 QoS路由66
3.2.3 资源预留66
3.3 数据平面机制67
3.3.1 流量分类和分组标记67
3.3.2 流量整形和流量管制70
3.3.3 排队和调度72
3.3.4 拥塞控制和拥塞避免75
3.3.5 队列(缓存)管理78
3.4 管理平面机制82
3.4.1 服务等级协议82
3.4.2 流量的测量83
3.5 QoS信令84
3.4.3 流量恢复84
3.6 安全问题的考虑86
3.6.1 数据平面的安全考虑86
3.6.2 管理和控制平面的安全考虑87
3.6.3 QoS信令的安全考虑87
第4章 IP网络的QoS保证机制88
4.1 IP QoS简介88
4.1.1 传统IP分组传送服务与QoS控制技术的引入88
4.1.2 IP QoS模型90
4.2 集成服务模型91
4.2.1 背景91
4.2.2 RSVP协议机制93
4.2.3 集成服务模型的特点101
4.3.1 背景102
4.3 区分服务模型102
4.3.2 DiffServ网络结构103
4.3.3 DiffServ服务类型定义104
4.3.4 实现DiffServ的相关技术106
4.4 集成服务模型与区分服务模型的互操作108
4.5 引入MPLS对网络QoS保证能力的增强111
4.5.1 概述111
4.5.2 MPLS流量工程对QoS的改进118
4.5.3 MPLS与区分服务模型的结合124
第5章 其他类型网络的QoS保证机制129
5.1 ATM网络的QoS保证机制129
5.1.1 ATM网络的流量模型和QoS分层控制机制129
5.1.2 ATM的网络资源管理132
5.1.3 连接接纳控制134
5.1.4 用户参数控制/网络参数控制137
5.1.5 反馈式拥塞控制机制138
5.2 基于以太网的CoS保证机制140
5.3 子网带宽管理141
5.4 RPR的QoS保证机制143
5.4.1 RPR的流量分类143
5.4.2 RPR的带宽预留机制145
5.4.3 RPR的公平算法145
第6章 QoS路由和相关的流量工程方法(一)——QoS路由方法151
6.1 概述151
6.1.1 流量工程模型151
6.1.2 QoS路由和相关的流量工程方法153
6.2 基于分组网络的呼叫选路方法155
6.3 基于分组网络的连接选路方法156
6.3.1 分等级固定路由159
6.3.2 基于时间的路径选择160
6.3.3 基于状态的路径选择162
6.3.4 基于事件的路径选择164
6.3.5 域间路由164
6.3.6 小结166
6.4 QoS路由方法中的源路由和分布式路由168
6.4.1 源路由168
6.4.2 分布式路由169
6.5 QoS路由技术的扩展170
6.5.1 QoS路由扩展技术的分类170
6.4.3 源路由与分布式路由的比较分析170
6.5.2 减少更新负载171
6.5.3 减少路由计算174
6.6 QoS路由度量参数的选择174
6.6.1 度量值的选择原则174
6.6.2 单混合度量参数路由算法175
6.6.3 多度量参数路由算法176
6.7 QoS路由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78
第7章 QoS路由和相关的流量工程方法(二)——资源管理180
7.1 QoS资源管理方法概述180
7.1.1 服务类型判别180
7.1.2 基于策略的路由表的生成181
7.1.3 QoS资源管理的实施步骤182
7.2 动态带宽分配、保护和预留的原则183
7.3 基于虚网络的带宽分配、保护和预留原则185
7.3.1 基于VNET的带宽分配/预留——网状网188
7.3.2 基于VNET的带宽分配/预留——稀疏网络191
7.4 基于流的带宽分配、保护和预留原则191
7.4.1 基于流的带宽分配/预留——网状网192
7.4.2 基于流的带宽分配/预留——稀疏网络193
7.5 分组级的流量控制194
7.6 域间QoS资源管理196
第8章 QoS路由和相关的流量工程方法(三)——容量管理和运营需求199
8.1 容量管理方法199
8.1.1 链路容量设计模型199
8.1.2 最短路径选择模型200
8.1.3 多时段网络设计模型201
8.1.4 天到天负载变化的设计模型207
8.1.5 不确定预测/保留容量设计模型208
8.1.6 网状拓扑稀疏节点和动态传送设计模型210
8.2 流量工程运营需求211
8.2.1 流量管理211
8.2.2 容量管理——预测216
8.2.3 容量管理——日和周性能监视219
8.2.4 容量管理——短期网络调整220
8.2.5 在线和非在线流量工程方法的比较221
第9章 IP网的QoS策略控制方法222
9.1 QoS策略控制系统222
9.1.1 概述222
9.1.2 QoS策略控制系统的组成224
9.1.3 目录服务器和策略服务器225
9.2.1 目录使能网络227
9.2 标准化组织的相关工作227
9.2.2 分布式管理任务组228
9.2.3 DMI与SNMP管理框架228
9.2.4 Internet工程任务组229
9.3 COPS协议229
9.3.1 COPS协议的特点和基本工作原理229
9.3.2 COPS协议报文的格式231
9.3.3 通信、句柄的使用和同步行为233
9.3.4 COPS协议的通用操作234
9.4 目录服务和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235
9.4.1 目录服务的组成和LDAP访问协议236
9.4.2 LDAP的特点与应用238
10.1.1 移动IPv4239
10.1 移动IP简介239
第10章 移动分组网络的QoS保证技术239
10.1.2 移动IP的路由优化243
10.1.3 移动IPv6243
10.2 移动IP QoS概述245
10.2.1 移动环境对移动IP中QoS的影响245
10.2.2 移动IP QoS解决方案的要求245
10.2.3 移动IP中QoS解决方案概述247
10.3 移动IP网络QoS框架结构248
10.3.1 移动IP网络的QoS框架结构的要求248
10.3.2 “两层、两级”QoS框架概述249
10.3.3 “两级”QoS机制251
10.3.4 端到端QoS保证252
10.4 QoS信令和协商253
10.4.1 RSVP对移动IP协议的支持254
10.4.2 移动RSVP256
10.4.3 基于移动IPv6移动管理信令的QoS信令260
10.4.4 QoS协商过程262
10.5 平滑切换中的缓存管理266
10.5.1 缓存管理概述267
10.5.2 协议扩展定义270
10.5.3 移动节点的操作271
10.5.4 路由器的操作272
第11章 端到端QoS保证实现举例276
11.1 例1:综合采用多类型QoS控制机制实现IP网络的端到端QoS276
11.1.1 概述276
11.1.2 局域网QoS保证的实现278
11.1.3 WAN QoS保证的实现282
11.1.4 LAN和WAN的互联285
11.1.5 小结286
11.2 例2:采用基于策略的集中控制方式实现承载业务端到端QoS287
11.2.1 IP网络端到端的结构划分287
11.2.2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IP网络接入部分的QoS保证的实现287
11.2.3 IP网络骨干部分的QoS保证的实现291
11.3 例3:下一代VoIP网络的端到端QoS保证295
11.3.1 概述295
11.3.2 下一代VoIP网络的体系结构和QoS需求296
11.3.3 下一代VoIP网络的QoS解决方案301
11.3.4 MSF定义的VoIP QoS解决方案架构303
附录 缩略语310
参考文献320
热门推荐
- 1506968.html
- 148219.html
- 3025402.html
- 3329876.html
- 1318951.html
- 2905763.html
- 2243415.html
- 620080.html
- 564185.html
- 26720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2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42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87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97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6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04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3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32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1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