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病原真菌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陆家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6963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5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植物病原真菌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真菌学研究历史3
第二章 真菌在生物中的界级地位6
第三章 真菌一般性状10
一、真菌的营养体10
二、真菌细胞结构20
三、真菌的无性繁殖25
四、真菌的有性生殖28
五、真菌的单性生殖(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32
六、真菌的准性生殖(fungal parasexuality)32
七、真菌的生活史34
八、真菌的遗传变异36
第四章 真菌分类系统39
一、Bessey 1950年采用的真菌分类体系(《真菌词典》,8版)40
二、G.W.Martin 1950年采用的真菌分类体系40
三、Alexopoulos 1952年采用的真菌分类体系41
四、Alexopoulos 1962年采用的分类体系43
五、Ainsworth 1966年采用的分类体系(Webster 1970年选用)44
六、Ainsworth 1971年采用的分类体系(引自《The Fungi》4A,4B 1973,Ainsworth等编)45
七、Edwards 1976年采用的分类体系46
八、Alexopoulos 1979年采用的真菌分类体系47
九、Margulis(马古利斯)和Schwartz(施瓦茨)1982年采用的分类系统50
十、真菌词典(1983)第7版中的分类体系51
十一、卡瓦尼和史密斯(Cavalier—Smith)1991年采用的分类系统51
十三、真菌词典(1995)第8版的分类体系52
十二、Donald J.S.Barr.1992年的分类体系[引自Mycologia 84(1)]52
第五章 植物病原真菌鉴定55
一、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及菌种保存55
二、病原物形态观察56
第二篇 各论61
第六章 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一)61
一、营养体61
二、无性繁殖61
三、有性生殖63
四、分类65
(一)根肿菌纲(Plasmodiophromycetes)66
(二)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68
第七章 鞭毛菌亚门(二)74
卵菌纲(Oomycetes)74
(一)水霉目(Saprolegniales)75
(二)霜霉目(Peronosporales)80
一、营养体117
二、无性繁殖117
第八章 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117
三、有性生殖118
四、分类119
(一)接合菌纲(Zygomycetes)119
(二)毛菌纲(Trichomycetes)129
第九章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一)130
一、营养体130
二、无性繁殖130
(一)子囊菌有性生殖的配合方式131
三、有性生殖131
(二)子囊菌的性亲和性132
(三)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成132
(四)子囊果134
(五)不育性丝状体135
四、分类136
(一)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136
(二)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140
(三)核菌纲(Pyrenomycetes)141
第十章 子囊菌亚门(二)192
(四)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192
(五)盘菌纲(Discomycetes)210
(六)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228
第十一章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一)230
一、营养体231
(一)初生菌丝体(primary mycelium)231
(三)三生菌丝体(tertiary mycelium)232
(二)次生菌丝体(secondary mycelium)232
二、无性繁殖233
三、有性生殖234
(一)担子(basidia)234
(二)担孢子(basidiospore)235
(三)子实层(hymenium)236
(四)担子果(basidiocarp)236
四、分类237
(一)冬孢菌纲(Teliomycetes)238
(二)层菌纲(Hymenomycetes)239
(三)腹菌纲(Gasteromycetes)239
第十二章 担子菌亚门(二)冬孢菌纲 锈菌目(Uredinales)240
一、菌丝体242
二、五种孢子形态242
(一)性子器(spermagonia)及性孢子(spermatia)242
(四)冬孢子堆(telia)及冬孢子(teliopores)243
(三)夏孢子堆(uredia)及夏孢子(urediospores)243
(二)锈子器(aecia)及锈孢子(aeciospores)243
(五)担子(basidia)及担孢子(basidiospores)244
三、生活史244
(一)长(循环)生活史型(macrocyclic)245
(二)缺夏孢(循环)生活史型(demicyclic)245
(三)短(循环)生活史型(microcyclic)246
四、分类247
第十三章 担子菌亚门(三)冬孢菌纲 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282
一、菌丝体283
二、无性繁殖284
三、有性生殖284
(一)冬孢子284
(二)孢子球284
(三)不育细胞(sterile cells)285
四、生活史285
五、分类287
一、形态特征303
第十四章 担子菌亚门(四)层菌纲(Hymenomycetes)303
二、分类304
(一)银耳目(Tremellales)304
(二)木耳目(Auriculariales)305
(三)隔担菌目(Septobasidiales)305
(四)外担菌目(Exobasidiales)307
(五)座担菌目(Brachybasidiales)308
(六)花耳目(Dacrymycetales)308
(八)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309
(七)胶膜菌目(Tulasnellales)309
(九)伞菌目(Agaricales)321
第十五章 担子菌亚门(五)腹菌纲(Gasteromycetes)327
一、形态特征327
二、分类327
(一)轴灰包目(Podaxales)328
(二)鬼笔目(Phallales)328
(五)腹菌目(Hymenogastrales)329
(三)马勃目(Lycoperdales)329
(四)高腹菌目(Gautieriales)329
(六)黑腹菌目(Melanogastrales)330
(七)鸟巢菌目(Nidulariales)330
(八)硬皮马勃目(Sclerodermatales)331
(九)柄灰包目(Tulostomatales)331
第十六章 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一)332
一、无性繁殖333
二、分生孢子的个体发育和形成方式335
(一)体生型(thallic)335
(二)芽生型(blastic)335
三、无性态与有性态的关系341
四、分类344
丝孢纲(Hyphomycetes)360
第十七章 半知菌亚门(二)449
腔孢纲(Coelomycetes)449
主要参考文献534
热门推荐
- 628802.html
- 1818598.html
- 1147563.html
- 411958.html
- 1857255.html
- 848556.html
- 2049378.html
- 1608787.html
- 3011708.html
- 3726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6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2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0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41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38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78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6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0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1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