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修华严经疏钞 12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修华严经疏钞 12
  • 华严编藏会整编 著
  • 出版社: 财团法人台北市华严莲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8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5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修华严经疏钞 1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参 发光地1

(壹)来意1

(贰)释名3

(参)离障9

(肆)证如11

(伍)成行12

(陆)得果12

(柒)正释文14

一 赞请分14

(一)三偈庆前14

一 初偈集经者叙14

二 二偈发言赞能所说14

(二)三偈请後14

一 二偈大眾请14

二 一偈上首请14

二 正说分15

(一)明地行15

一 起厌行分15

(一)结前起後15

(二)徵列十心17

(三)结行入地22

二 厌行分22

(一)修行护烦恼行22

一 初十观无常即知有为体性22

(一)显观时22

(二)总辨所观22

(三)别示其相22

1 总22

2 别22

(1)初五句云何此无常24

(2)後四句何者是无常28

二 後十观无救者即就人彰过30

(二)修行护小乘行39

一 前十句护小心39

(一)总39

(二)别39

1 前五摄功德大(求菩提)40

2 後五摄清净大(求涅槃)40

二 後二十句护狭劣心44

(一)前十悲其沦溺44

(二)後十决志救度48

(三)修行方便摄行52

一 发起摄行之因52

二 思求方便摄行56

三 思得摄生方便56

四 依思修行64

(一)结前标後64

(二)正起求行64

1 求法行64

2 求行因67

(1)常勤求因67

1 轻财重法67

2 双舍内外68

3 内财敬事68

4 况舍外财68

5 轻位重法68

6 甘苦重法68

(2)正修行因69

三 厌分70

(一)问答生起70

(二)科释经文71

一 科71

(一)约义修有七相71

(二)顺文束七为三71

二 释71

(一)初四修行71

1 正释文71

2 引瑜伽通示修证74

3 以经意总相圆融78

(二)次二证入79

1 结前(何时修证)79

2 证八定(何所修何所证)80

(1)入意80

(2)释名83

1 释通名83

(1)释四禅83

(2)释无色84

2 释别名84

(3)体性86

1 四禅86

2 无色86

(4)释文89

1 明四禅89

(1)明义理89

(一)等立四支89

(二)历禅有异90

(三)举其实法90

(四)建立所由90

(2)释经文92

(一)初禅92

(二)第二禅99

(三)第三禅105

(四)第四禅113

2 明四空118

(1)义门料拣118

(一)彰差别118

(二)释别名118

(三)例科为四119

(四)显支差别119

(2)释文122

(一)空无边处122

(一)标122

(二)释123

①明离障123

(1)双标123

(2)双释124

1.释离障124

1.总标124

2.别释三句124

3.释想字124

4.通妨难124

2.释对治136

②辨修行利益139

③明依止三昧139

(一)总结140

(二)识无边处142

(三)无所有处142

(四)非想非非想处144

(3)指广在余146

(4)约观心释146

(三)後一入意147

四 厌果分147

(一)四无量即行方便果147

一 来意148

二 入意148

三 建立148

四 释总名148

五 出体148

六 释文153

(一)别显慈行153

1 释总句153

2 释别句154

(1)属经154

(2)料拣154

(3)释文154

1 眾生缘154

2 法缘156

3 无缘156

(二)类显余三156

(二)得五神通即行功用果160

一 神境通160

二 天耳通166

三 他心通166

四 宿住智通173

五 天眼通174

(三)总结自在175

(二)位果178

一 调柔果178

(一)调柔行体178

一 法178

(一)练行缘178

(二)能练行178

(三)所练净178

1 明断惑178

2 拣细异粗178

二 喻185

三 合185

(一)正合前行净185

(二)别显忍净185

(二)别地行相188

(三)结说地相188

二 摄报果188

(一)上胜身188

(二)上胜果188

三 愿智果192

三 重颂分192

(一)一偈起厌行分192

(二)十二偈颂厌行分193

(三)一偈颂厌分及果194

(四)三偈颂位果194

(五)一偈结说195

肆 焰慧地197

(壹)来意197

(贰)释名200

(参)所断障202

(肆)所证如206

(伍)成行207

(陆)得果207

(柒)释文208

一 赞请分208

(一)二偈半集经者叙述208

(二)三偈半正明赞请208

一 二偈半天王请208

二 一偈眾首请208

二 正说分209

(一)地相209

一 清净对治修行增长因分209

(一)结前标後209

(二)徵列别名214

(三)结行入位220

二 清净分220

三 对治修行增长分232

(一)护烦恼行232

一 释名232

二 显同异234

(一)明大小通局有异234

(二)明法一心异234

三 明体性240

(一)正明体性240

1 假实出体240

2 五蕴出体242

3 诸法出体242

(二)总指宗源242

四 正释文246

(一)标章总示246

(二)总科类别246

(三)明其次第246

(四)随文别释250

1 对治颠倒道名四念处250

(1)文前总叙250

1 释名250

2 出体251

3 辨相差别252

4 彰四所由254

5 辨其次第256

6 明倒通局259

7 观相同异260

(1)正明异相260

(2)引证成立260

(一)正证修相260

(二)别明破倒261

(3)别示观相270

(一)引经标示270

(二)徵释观相270

(一)徵270

(二)释270

(1)直就四境以明三观270

(2)双约枯荣以明三观272

(三)结叹深广272

(4)显通非局278

(2)释文278

1 别观身念278

2 类显余三(例余三念处)286

2 断诸懈怠道谓四正勤288

(1)来意289

(2)出体289

(3)释名290

1 正释290

2 辨异名294

3 拣通局296

(4)释文298

1 释初勤298

2 例余三298

3 示其果相299

3 引发神通道谓四神足302

(1)文前料拣302

1 来意302

2 释名302

3 所缘302

4 出体302

5 助伴304

(2)正释文306

1 别明欲定306

2 通显余三307

4 现观方便道谓五根312

(1)文前料拣312

1 总标举312

2 总释名312

3 示体性312

4 别释五得根名312

(2)释文313

1 总科313

2 显修相314

3 通妨314

4 示体314

5 辨果314

5 亲近现观道谓五力317

(1)出体318

(2)释名318

1 不为他伏318

2 能伏於他318

6 现观自体道谓七觉分320

(1)释名320

(2)出体322

(3)释文322

1 总科322

2 辨相322

3 会通相摄323

(4)辨果324

(5)分位325

(6)理观326

7 现观後起道谓八正道326

(1)约类辨意327

(2)释名328

(3)出体328

(4)释文(当辨相)328

(5)辨果330

(6)类摄330

(7)显权实332

(五)总以喻彰333

(二)护小乘行334

四 彼果分336

(一)离障果336

一 烦恼染生远离果336

二 业染生远离果341

(二)成德果342

一 於胜功德生增上心欲果342

(一)牒前修因342

(二)显所得果344

二 彼说法尊中起报恩心果347

(一)别明347

(二)总结350

三 彼方便行中发勤精进果352

四 彼增上欲本心界满足果356

(二)位果359

一 调柔果359

(一)调柔行359

一 练行缘359

二 能练行359

三 所练净360

(二)教智净362

(三)别地行相364

(四)总结地相364

二 摄报果364

(一)上胜身364

(二)上胜果365

三 愿智果366

三 重颂分366

(一)十二偈颂位行366

一 一偈颂增长因分366

二 二偈颂清净分366

三 四偈颂修行增长分366

(一)二偈护烦恼行366

(二)二偈护小乘行367

四 五偈颂修行增长果368

(二)四偈颂位果368

(三)一偈显名结说368

伍 难胜地371

(壹)来意371

(贰)释名374

(参)断障378

(肆)证如380

(伍)成行380

(陆)得果380

(柒)释文382

一 赞请分382

(一)八偈半供赞382

一 一偈菩萨供赞382

二 一偈天王眾382

三 六偈半天女赞382

(一)一偈标382

(二)四偈半赞382

一 二偈美感应382

二 二偈半赞具德382

(三)一偈结赞382

(二)一偈请说382

二 正说分383

(一)明位行383

一 胜慢对治386

(一)十平等清净心治他地慢386

一 结前举後386

二 徵起正显389

(一)初三心明诸佛法390

(二)後七心随顺诸佛法390

三 结能入地395

(二) 以随顺如道行治自地慢395

一 标分位395

二 总显395

三 别明395

二 不住道行胜402

(一)所知法中智清净胜即自利护烦恼行402

一 明四谛实法分别402

二 复就此四明十观门化生差别404

(一)明制立404

(二)明开合405

(三)对实法以明通别406

(四)正释本文407

1 正列十名407

2 次第解释407

(1)依瑜伽408

(2)依本论410

(二)利益眾生勤方便胜即利他护小乘行417

一 总起悲观417

二 别起悲观422

(一)明化生愿422

(二)明化他心422

1 明大悲观422

(1)如实观苦422

1 总标二际422

2 顺观二际422

(1)明前际422

(一)显缘集苦聚422

(二)显二空无我422

(2)类显後际422

3 逆观二际422

4 结如实知422

(2)观深重苦426

1 总标可愍426

2 释可愍所由426

(1)明深苦不知故为可愍426

(2)明重苦不知故为可愍426

(一)牒前诃後426

(二)正明重苦426

(一)观生苦426

(二)观老病死426

(三)总结过患426

2 明大慈观430

(1)睹境兴慈430

(2)广愿饶益(亦彰慈所为)430

三 彼果胜435

(一)摄功德胜435

一 摄闻胜435

二 摄戒胜435

三 摄智胜435

(二)修行胜440

一 自分440

二 胜进440

(三)教化眾生胜443

一 正明化生443

(一)总以四摄摄生443

(二)别明四摄443

二 结行成益443

(四)起随顺世间智胜447

一 总标多门447

二 别示其相448

(一)声明448

(二)因明450

(三)医方明455

(四)工巧明458

(五)内明464

三 总结成益466

(二)明位果468

一 调柔果468

(一)调柔行468

(二)教智净469

(一)别地行相469

(四)结说地相469

二 摄报果469

三 愿智果470

三 重颂分472

(一)十七偈颂地行472

一 五偈三句颂胜慢对治472

(一)四偈颂十平等472

(二)一偈三句颂如道行473

二 六偈三句颂不住道行474

(一)两偈一句颂所知法中智清净474

(二)四偈半颂教化眾生勤方便474

三 四偈半颂彼果胜476

(二)四偈颂位果476

(三)一偈颂结说4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