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礼学思想与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礼学思想与应用
  • 林素英著 著
  • 出版社: 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739454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礼学思想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壹、从先秦谥法透视其人文精神1

一、前言1

二、「谥」字形义2

三、谥法溯源5

四、先秦谥法7

(一)理论依据7

(二)谥法内容9

(三)谥法对象11

(四)谥法类别12

五、先秦谥法所透显之人文精神13

(一)自谥法之涵盖范围显示谥法根於人情14

(二)自私谥与公谥之存在凸显谥法之本质15

(三)自美谥与恶谥之并行强化谥法之旨意19

六、结论——理性发扬谥法之人文精神22

贰、从先秦之命名取字透视其人文精神29

一、前言30

二、名字溯源31

(一)公名之兴起31

(二)「名」、「字」形义33

三、先秦之命名取字34

(一)命名原则35

(二)取字类型38

四、先秦命名取字所透显之人文精神43

(一)由命名典礼揭露人文之痕迹44

(二)由冠礼取字进入成人之人文世界46

(三)由当时之人物称号凸显其社会人文特质49

五、结论——理性发扬命名取字之人文精神53

参、从礼仪制度透视传统文化之特质——以「三礼」为讨论中心61

一、前言61

二、礼仪制度与传统文化之内涵62

(一)礼仪与制度之相互关系63

(二)传统文化之定义64

三、礼仪制度之重要内容65

(一)吉礼66

(二)凶礼79

(三)宾礼84

(四)军礼86

(五)嘉礼88

四、礼仪制度所透显传统文化之特质93

(一)讲求天人和融与物我相谐93

(二)注重礼乐相须与阴阳并济96

(三)注重宗族伦理与崇德报功99

(四)注重敬老尊贤与敦睦邦里103

五、结论——传统文化非无用之包袱105

肆、礼与普遍伦理的关系——以《礼记》为例117

一、前言118

二、礼的起源118

三、礼的内涵——秩序的真谛120

(一)呈现天地的理序121

(二)凸显人禽的分别123

(三)注重实地践行125

(四)讲求和谐平衡127

四、礼的外延——伦理的实践128

(一)礼仪规范128

(二)礼仪活动130

五、礼的目的——实现普遍伦理136

(一)实现家族伦理137

(二)实现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138

(三)参赞天地之化育以实现普遍伦理140

六、结论142

伍、「嫂叔无服」的文化意义——以《仪礼》〈丧服〉为讨论中心149

一、前言150

二、礼制与民情风俗的互动152

三、嫂叔服制的文化溯源155

(一)嫂叔服制的内容155

(二)订定嫂叔无服时的相关文化背景159

四、从制礼原则检验「嫂叔无服」的合理性167

(一)一般制礼之原则167

(二)制定丧服的四项原则169

五、唐律对於嫂叔服制的改变171

六、结论——嫂叔服制应配合时代脈动173

陆、儒家人伦关系新论——以「六位」到「三纲」的转化为讨论中心181

一、前言182

二、「六位」、「三纲」与儒家伦理之关系183

(一)「六位」在人伦中之地位183

(二)「六位」各尽职德以成伦理184

(三)从「六位」到「三纲」之确立190

(四)「三纲」之推动过程192

(五)「三纲」之误用情形197

三、儒家人伦关系变迁之特色199

(一)儒家伦理源於司徒之教的伦理观199

(二)孔子强调自我要求之规范伦理201

(三)战国时期讲求互为圆满之相对伦理203

(四)汉唐之间注重社会整体利益之国家伦理205

(五)宋代以后强调绝对君权下之歧出伦理209

四、结论——重振合理之人伦关系212

柒、谈《礼记》〈檀弓〉的教学对中学生情意教育的意义——请让中学生在生活中与「礼」结缘227

一、前言227

二、情意教育的重要229

三、教材的设计、传达与情意教育的关系231

四、《礼记》〈檀弓〉的内容性质及其对中学生情意教育的意义235

(一)春秋时人的礼事记载对中学生情意教育的意义235

(二)有关丧礼的杂钞对中学生情意教育的意义239

(三)其他的记载对中学生情意教育的意义242

五、结论——以传统文化涵泳真情意245

捌、从现实到理想的境界——谈「大同与小康」的教学意义251

一、前言251

二、「大同与小康」的教材内涵252

(一)以「大同世界」标示最高的理想政治情境253

(二)以「小康社会」刻划理想的现实政治情境256

(三)提出「礼治」为贯通现实与理想的关键内容259

三、「大同与小康」的教育价值261

(一)统整文化基本教材中的「学庸」内容261

(二)具体而微地呈现人类理想的生活情境264

(三)激励青年学子树立理想的奋斗目标265

四、结论——「大同与小康」具有现代教育意义267

玖、从生命礼仪论《礼记》之情意教学——让大学生拥抱有情有意之生命273

一、前言——《礼记》与情意教学273

二、从生命礼仪体会人间之真情意274

(一)从冠礼感受生命成长之喜悦与承担275

(二)从昏礼感受两姓好合之神圣真谛279

(三)从丧礼感受生命之庄严与不可逆性283

(四)从祭礼感受生命薪火相传之意义290

三、结论——让大学生懂得「用中制节」珍爱生命296

拾、从张载的变化气质谈现代人的心灵改革307

一、前言308

二、「变化气质」的涵义309

(一)为学之道在於变化气质309

(二)变化气质的途径311

(三)变化气质的成果315

三、现代人的心灵改革317

(一)现代人的限制与困境317

(二)吸收《周易》的精神以建立开放的人生观320

(三)实践「礼」的义理以建立合理有礼的社会秩序观324

(四)树立生命典范以开创人文的契机328

四、结论——善用经典智慧的结晶以淳厚自我的心性333

附录 参考文献资料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