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线通信与网络应用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无线通信与网络应用技术
  • 刘奇编著 著
  • 出版社: 浦东电子出版社
  • ISBN:790033596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1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无线通信与网络应用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无线通信2

第1章 移动通信的基础和发展2

1.1 实现移动通信的基本要素4

1.2 无线通信的历史5

1.2.1 无线通信的自然性8

1.2.2 现代无线通信的起源9

1.2.3 民用移动通信的发展9

1.3蜂窝、无线和个人通信系统的发展10

1.4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2

1.5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3

1.6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速率达2Mbp的宽带系统15

1.6.1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未实现的目标15

1.6.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15

1.6.3 标准的制定16

1.7 面向未来的发展19

1.8 非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0

1.8.1 专用移动无线电20

1.8.2 卫星移动系统20

1.8.4 数字PCS21

1.8.3 国际移动卫星、低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的频率划分21

1.9 当代移动通信产品开发的特点22

1.9.1 产品开发的复杂程度加深23

1.9.2 产品开发的上市时限加快23

第2章 移动无线电系统中的调制技术与语音编码24

2.1 调频与调幅24

2.2 调幅25

2.3 数字调制概述26

2.4 影响选择数字调制方式的因素27

2.5 语音编码28

2.5.1 语音信号的特性29

2.5.2 语音识别30

第3章 卫星通信系统31

3.1 窄带中、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31

3.1.1 频段定义及窄带中、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频率分配32

3.1.2 LEO-Iridium系统32

3.1.3 LEO-Globalstar系统33

3.1.4 MEO-Odyssey系统34

3.1.6 MHEO-Ellipso系统35

3.1.5 ICO INMARSAT-P系统35

3.2 宽带中、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36

3.2.1 LEO-Teledesic系统36

3.1.7 结束语36

3.2.2 MEO-WAVES JOCOS系统38

3.2.3 窄带和宽中、低轨道卫星系统在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39

3.2.4 结束语39

3.3 铱系统(Iridium)技术介绍40

3.3.1 系统概述40

3.3.2 系统组成40

3.3.4 互联互通技术要求41

3.3.3 频率许可41

3.3.5 卫星发射43

3.3.6 进度43

3.3.7 系统基本情况概览44

第4章 固定无线系统及软件无线电46

4.1 固定无线系统46

4.2 市场应用48

4.2.1 市场前景分析48

4.2.3 软件无线电技术49

4.2.2 影响系统价格的因素49

第5章 ATM技术56

5.1 关于ATM56

5.2 发展ATM技术的有利条件58

5.3 宽带网的传送模式是ATM还是IP58

5.3.1 ATM交换机和路由器在功能上的差异59

5.3.2 ATM交换机与路由器在容量和成本上的比较60

5.3.3 ATM交换机和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位置从替代补充到融合60

5.4.2 ATM与Internet互联方式61

5.4.1 ATM和Internet技术特点61

5.4 ATM与Internet互联技术61

5.4.3 ATM与Internet互联技术62

5.5 宽带综合通信网技术综述63

5.5.1 IP和ATM技术的标准化64

5.5.2 宽带接入网络技术64

5.5.3 互联网上的话音通信65

5.5.4 互联网上的视频通信66

5.6.2 ISDN的业务67

5.6.1 引言67

5.6 ISDN的业务和应用67

5.6.3 ISDN的应用69

第6章 IP技术现状及其未来70

6.1 IP电话70

6.2 IP网络的发展现状71

6.2.1 IP网络的发展现状71

6.2.2 宽带IP网络的三种实现方式71

6.2.3 多协议标记交换73

6.2.4 IP网络对电信网的影响73

6.3 IP接入网及其分类74

6.4 Ipv6与第三层交换77

6.5 下一代IP网的研究78

第7章 红外线与紫外光通信84

7.1 概述84

7.2 红外线通信系统的优点和不足84

7.3 红外线系统连接的分类85

7.4 红外线技术的光电器件86

7.5 红外线传输信道87

7.6 系统和网络设计87

7.7 紫外光通信88

第8章 移动通信的最新发展90

8.1 无线接入技术的最新发展90

8.1.1 无线市话90

8.1.2 Internet的无线移动接入92

8.1.3 无线通信与IP技术融合领风骚95

8.2 无线通信发展走势95

8.2.1 处在商用前夕的第三代96

8.2.2 尚未浮出水面的第四代96

8.2.3 移动与因特网相结合97

8.2.4 移动与固定相结合98

8.2.5 逐渐走向成熟的LMDS99

8.2.6 不容小视的无线定位99

8.2.7 东山再起的无线LAN100

8.2.8 穿透自由空间的光网系统100

8.3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第9章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107

9.1 移动通信发展概况107

9.2 中国GSM移动通信发展现状110

第10章 无线网络企业应用117

第二部分 无线网络应用117

第11章 无线网络基础120

11.1 移动IP技术120

11.2 蓝牙技术概述123

11.3 计算机无线联网技术129

11.3.1 计算机无线联网技术的概念及特点129

11.3.2 无线网络典型联接方式与实例131

11.3.3 无线网络可行性安全措施133

11.4 国家和国际标准的重要性134

11.5 CDMA概述137

11.5.1 CDMA标准的制定现状138

11.5.2 CDMA存在的问题138

11.5.3 CDMA2000技术性能139

第12章 市场促进者143

第13章 无线网络应用与服务概览150

第14章 技术概览157

第15章 无线网络市场168

15.1 网络市场与机遇168

15.1.1 网络及应用业务的“托管”趋势及其动因170

15.1.2 CC+ASP模式下的机遇与挑战171

15.2 网络市场提供商174

第16章 评价无线网络解决方案180

16.1 无线网络技术及解决方案概况180

16.2 无线网络战略指导原则186

第17章 中国企业上网与无线互联网的发展187

17.1 中国无线互联网的发展187

17.2 中国无线互联网的价值链187

17.2.1 概述187

17.2.2 价值链分解188

17.3 中国无线互联网用户需求与应用189

17.4 “企业上网工程”的制约因素196

17.5 网络公司赚钱理由198

17.6 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200

17.7 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整体发展水平202

17.8 B2B电子商务领域现状的总览203

参考文献205

通信缩略语206

网络缩略语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