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性向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昌晓莉,吴平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6394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学术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性向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背景1
一、大学与社会及政府关系1
二、大学对自身的认识4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现实困境8
四、高等教育哲学的进一步思考13
第二节 研究综述16
一、大学的性格16
二、性向25
第三节 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31
一、大学性向的概念31
二、大学的自然性向和社会性向33
三、大学性向对大学的规定36
四、自然性向与社会性向的和谐共生38
五、高等教育的性向本然论哲学视阈下的大学课程设置41
六、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并存而不相悖44
第二章 知识与大学48
第一节 知识49
一、知识的内涵49
二、知识的特性52
第二节 知识与大学职能56
一、知识与教学职能59
二、知识与科学研究职能61
三、知识与社会服务职能65
第三节 大学职能与大学性向70
第三章 大学性向的本然76
第一节 大学性向的内涵76
第二节 大学性向的客观性82
一、大学行为规范的客观性83
二、大学性向形成与继承的客观性89
三、大学主观权利的客观价值结果94
第三节 大学性向的主观性98
一、大学成员观点的主观性99
二、大学行为规范理解和解释的主观性101
三、大学价值观的主观性104
第四章 大学的自然性向110
第一节 大学的自然性向的内涵110
一、大学追求知识的准备性113
二、大学追求知识的组织性格115
三、大学追求知识的适合性118
第二节 大学自然性向的作用机制120
一、大学“教与学”的基本生态位122
二、大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生态位125
第五章 大学自然性向的价值作用131
第一节 培养人的价值作用134
一、追求知识的“教与学”对人的培养价值135
二、追求知识的“科学研究”对人的培养价值142
第二节 生产知识的价值145
一、应用科学研究的成果体现的价值作用146
二、基础科学研究成果体现的价值作用151
第三节 知识传播的价值作用157
第四节 文化传播的价值作用160
第六章 大学的社会性向165
第一节 大学社会性向的内涵165
第二节 大学社会性向的作用机制173
第七章 大学社会性向的价值作用183
第一节 社会服务的价值183
第二节 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86
一、选择高等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的模型186
二、2000年至2006年高等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89
三、高等教育对农业经济增长作用的简要分析193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教育行政职能194
一、一种供给与需求的关系194
二、英国教育改革现实模型对政府教育行政职能与市场关系的验证197
三、简要评论200
第八章 大学性向的守护202
第一节 学术自由的保护203
第二节 大学自治的保护212
第三节 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关系221
第九章 性向本然观照下的中国大学诸问题225
第一节 管理问题227
一、大学地位与危机227
二、管理权与利益相关者230
三、利益相关者制衡治理234
第二节 精英教育的问题237
一、精英教育面临的挑战238
二、新精英观与新精英教育:观念层面的应对239
三、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耦合和去耦:技术层面的应对244
第三节 政府与大学的关系问题248
一、中国高校是政府主导型非营利组织249
二、政府与高校之间是一种外部行政关系251
三、建立政府加强调控,高校扩大自主权的政校关系253
第四节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问题255
一、相关研究257
二、核心概念261
三、拓展性: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石263
四、课程体系改革的理念向度267
五、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向度269
第五节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273
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275
二、香港学术评审局277
三、香港高等教育外部评估机制的主要特征281
四、对内地高等教育的启示284
参考文献287
后记301
热门推荐
- 1405728.html
- 2785947.html
- 244299.html
- 3767839.html
- 3014440.html
- 3502051.html
- 1865675.html
- 958675.html
- 3746563.html
- 804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41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1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43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44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99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55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6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8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7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4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