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国新,吉逸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0648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计算机网络概述1
1.1 网络的发展1
1.2 网络的功能2
1.3 网络的类型2
1.3.1 按网络的跨度分类2
1.3.2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3
1.3.3 按管理性质分类3
1.3.4 按交换方式分类4
1.3.5 按功能分类4
2 数据通信原理5
2.1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5
2.2 信道6
2.2.1 有线信道6
2.2.2 无线信道6
2.2.3 模拟信道6
2.2.4 数字信道6
2.2.5 信道带宽与信道容量7
2.2.6 差错率7
2.3 调制/解调与编码/解码7
2.3.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7
2.3.2 模拟传输系统8
2.3.3 数字传输系统8
2.3.4 调制/解调8
2.3.5 编码/解码11
2.3.6 发送和接收12
2.4 传输编码12
2.4.1 字符编码12
2.4.2 通信编码14
2.5 传输方式16
2.5.1 并行传输16
2.5.2 串行传输16
2.5.3 同步技术17
2.6 传输形式17
2.7 传输差错处理18
2.7.1 反馈重传法(ARQ)18
2.7.2 前向纠错法(FEC)18
2.7.3 混合纠错法(HEC)19
2.8 常用检错码19
2.8.1 检错码的构造19
2.8.2 奇/偶校验码19
2.8.3 正反码20
2.8.4 循环校验码(CRC)21
2.9 传输控制规程23
2.9.1 面向字符型的传输控制规程24
2.9.2 面向二进制位型的传输控制规程27
2.10 多路复用与集中传输32
2.10.1 多路复用32
2.10.2 集中传输34
2.11 数据交换34
2.11.1 线路交换35
2.11.2 报文交换36
2.11.3 分组交换36
2.11.4 线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比较37
2.12 数据报和虚电路37
2.12.1 数据报(Datagram)37
2.12.2 虚电路(Virtual Circuit)37
2.12.3 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比较38
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40
3.1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式的提出40
3.1.1 建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目的40
3.1.2 标准化组织41
3.2 OSI/RM的设计原理42
3.2.1 分解42
3.2.2 抽象42
3.2.3 子模块(层)划分的原则42
3.2.4 OSI的层次43
3.3 基本术语43
3.3.1 一般名词43
3.3.2 服务原语44
3.3.3 层间通信44
3.3.4 数据类型45
3.3.5 数据传输方式46
3.4 物理层46
3.4.1 术语46
3.4.2 物理层功能46
3.4.3 物理层服务47
3.4.4 物理层协议47
3.5 数据链路层48
3.5.1 基于物理层的问题48
3.5.2 数据链路层功能49
3.5.3 数据链路层服务49
3.5.4 数据链路层协议49
3.5.5 多链路规程(MLP)49
3.6 网络层51
3.6.1 基于DL层的问题51
3.6.2 网络层功能51
3.6.3 网络地址和路由选择51
3.6.4 数据链路的复用52
3.6.5 网络层服务52
3.6.6 网络层协议52
3.7 运输层53
3.7.1 基于网络层的问题53
3.7.2 术语53
3.7.3 运输层功能54
3.7.4 运输层服务54
3.7.5 运输层协议54
3.8 会话层55
3.8.1 基于运输层的问题55
3.8.2 术语55
3.8.3 会话层功能56
3.8.4 会话层服务56
3.8.5 会话层协议57
3.9 表示层58
3.9.1 基于会话层的问题58
3.9.2 术语58
3.9.3 表示层功能58
3.9.4 表示层服务58
3.9.5 表示层协议59
3.10 应用层59
3.10.1 应用层的目的59
3.10.2 应用服务分类59
3.10.3 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60
3.10.4 特定应用服务元素(SASE)60
3.11 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61
3.11.1 一般概念61
3.11.2 虚拟文件库61
3.11.3 FTAM服务63
3.11.4 FTAM协议64
3.11.5 FTAM应用举例65
3.12 电文处理系统(MHS)67
3.12.1 MHS的特点67
3.12.2 MHS功能模型68
3.12.3 MHS的层次模型70
3.12.4 MHS处理的数据单元72
3.13 电子数据交换(EDI)73
3.13.1 EDI概述73
3.13.2 UN EDIFACT介绍75
3.13.3 EDI通信79
3.14 OSI实现81
3.14.1 OSI通信举例81
3.14.2 OSI/RM的物理映射82
3.15 其他著名的网络体系结构83
3.15.1 IBM SNA83
3.15.2 Netware体系结构84
3.15.3 Windows NT85
3.15.4 MAP/TOP体系结构88
4 局域网91
4.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91
4.1.1 局域网的特点91
4.1.2 LAN的拓扑结构92
4.1.3 传输媒体和传输技术93
4.1.4 LAN的逻辑结构97
4.2 星形网98
4.2.1 星形网的构造98
4.2.2 星形网的工作方式98
4.3 总线局域网99
4.3.1 总线局域网的结构99
4.3.2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100
4.3.3 以太网102
4.3.4 令牌总线109
4.3.5 ARCnet112
4.4 环形局域网113
4.4.1 环形局域网的结构113
4.4.2 令牌环114
4.4.3 DOMAIN网116
4.4.4 IBM令牌环117
4.4.5 CSMA/CD网、令牌总线网和令牌环网的比较120
4.4.6 时间片环120
4.4.7 Tornet网络122
4.4.8 光纤分布式数字接口(FDDI)124
4.5 场地总线网130
4.6 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131
4.6.1 LLC网络层接口服务规范131
4.6.2 LLC/LLC对等协议规程132
4.6.3 LLC/MAC接口服务规范133
4.7 LAN的网络层及其高层134
5 广域网135
5.1 广域网的特点135
5.2 SONET/SDH135
5.2.1 SDH的提出135
5.2.2 SDH的原理137
5.2.3 数字数据网(DDN)138
5.3 分组交换数据网络139
5.3.1 分组交换数据网络的组成139
5.3.2 分组交换数据网的编址方式141
5.3.3 端用户系统141
5.3.4 PSDN可提供的服务142
5.4 帧中继网络142
5.4.1 帧中继的提出142
5.4.2 帧中继的原理143
5.4.3 帧中继的帧格式143
5.4.4 帧中继的工作过程144
5.5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45
5.5.1 ISDN概述145
5.5.2 ISDN的组成145
5.5.3 BRI分析146
5.5.4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147
5.6 异步传输模式(ATM)147
5.6.1 ATM的提出147
5.6.2 ATM交换的概念148
5.6.3 ATM的特征149
5.6.4 ATM体系结构151
5.6.5 ATM物理层151
5.6.6 ATM层152
5.6.7 ATM适配层(AAL)153
5.6.8 ATM网络的工作过程155
6 网络互连157
6.1 网络互连概述157
6.1.1 网络互连的目的157
6.1.2 网络互连的准则158
6.1.3 网络互连应考虑的基本因素158
6.2 网络互连部件159
6.3 转发器/集线器(Repeater/HUB)159
6.4 网桥/交换器(Bridge/Switch)160
6.4.1 网桥的体系结构160
6.4.2 网桥的特点161
6.4.3 网桥的类型162
6.4.4 网桥的路径选择162
6.4.5 网桥的应用164
6.5 路由器(Router)166
6.5.1 路由器的体系结构166
6.5.2 路由器的特点166
6.5.3 路由器的应用167
6.6 网关(Gateway)167
7 因特网169
7.1 因特网简介169
7.1.1 因特网的提出169
7.1.2 因特网的规则171
7.1.3 因特网的结构171
7.2 因特网地址172
7.2.1 因特网地址分类172
7.2.2 IP地址的表示173
7.2.3 IP地址的分配173
7.2.4 子网掩码(Subnet Mask)175
7.2.5 域名175
7.2.6 IP地址的补充说明176
7.3 因特网协议集177
7.4 地址映射178
7.4.1 IP地址向物理地址的映射178
7.4.2 物理地址向IP地址的映射179
7.4.3 域名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179
7.5 IP协议181
7.5.1 IP协议提供的服务181
7.5.2 IP路由181
7.5.3 IP协议(IRv4)182
7.5.4 新型IP协议(IPv6)184
7.6 传输控制协议(TCP)186
7.6.1 TCP协议的特性186
7.6.2 TCP端口和连接187
7.6.3 TCP窗口机制187
7.7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187
7.7.1 ICMP报文的传输188
7.7.2 ICMP报文的类型188
7.7.3 ICMP应用189
7.8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190
7.9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190
7.10 基本的应用服务191
7.10.1 远程登录(Telnet)191
7.10.2 文件传输(FTP)192
7.10.3 电子邮件(SMTP)193
7.10.4 其他应用196
7.10.5 万维网(WWW)198
8 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204
8.1 网络管理204
8.1.1 网络管理的一般概念204
8.1.2 网络管理中心205
8.1.3 网络管理数据库205
8.1.4 网络管理的功能206
8.1.5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207
8.1.6 网络管理协议举例208
8.2 网络安全209
8.2.1 网络安全的必要性209
8.2.2 网络安全的目标210
8.2.3 数据加密211
8.2.4 数字签名215
8.2.5 密钥管理216
8.2.6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216
8.2.7 防火墙217
9 网络工程设计和实施221
9.1 标准与规范221
9.1.1 实施原则221
9.1.2 实施步骤222
9.2 用户需求分析222
9.2.1 明确目标222
9.2.2 描述问题223
9.3 可行性分析224
9.3.1 技术可行性分析224
9.3.2 效益分析225
9.3.3 社会条件可行性分析225
9.4 设计与选型225
9.4.1 产品选择225
9.4.2 供应商选择227
9.5 安装与调试228
9.6 培训和维护229
参考文献230
热门推荐
- 53789.html
- 1515888.html
- 786658.html
- 920473.html
- 2733690.html
- 2325057.html
- 3803122.html
- 1570873.html
- 222786.html
- 3193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05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02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1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40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2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1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4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0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5556.html